匆匆教学设计一等奖优质课_《匆匆》教学设计 1-3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09-2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一、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统览全文
  首先,让学生谈一谈“匆匆”是什么意思,生活语言中什么时候用到“匆匆”一词;然后,引导学生初步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说的“匆匆”指什么,从哪些语句可以体会到时间的“匆匆”,并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根据课文语言流畅上口和情感表达直白浓烈的特点,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视学生的自主多元感悟,重视学生朗读中谈体会和朗读中的师生评价、交流,真正达到有感情朗读的要求。
  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感受深的段落。

  三、激发兴趣,为文配画
  1激发兴趣,提出要求。
  朱自清的散文成就很高,因为他的文不仅仅是文,还是画,更是诗,诗情画意,读后能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思。他的《荷塘月色》就被拍成了电视散文mtv,请大家赏美画,听美文。看完《荷塘月色》后,再引导学生为《匆匆》一文拍电视散文mtv。
  2再读课文,感悟散文意境,为下一步的图画创意打基础。
  3小组合作,构思画面,画外配音。
  这一环节,请小组同学合作,共同创作一两段内容,要求有朗读,有画中景的描述,举例如下(第一自然段)。
  生(甲):(描述场面)一望无际的田野,金黄一片,丰收在望,一派秋天的景象。高高的天空,燕子们呼朋唤友,相约一起飞向南方。春染大地时,它们又飞到了这去年住过的地方。
  生(乙):(朗读)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生(丙):(描述场面)燕子飞过青青的柳梢,飞过鲜艳的花朵,好一派迷人的春色……
  生(乙):(朗读)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
  是……
  4交流展示。
  小组学习后,充分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相机评价、鼓励。

  四、动手实践,扩展学习
  读好课文后,布置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惜时的现代诗歌、古代诗词、名言警句、故事等,办专题手抄报。手抄报办好后,开展手抄报一周展活动。在展出期间,学生可以观摩阅读,可以相互比较,还可以交流经验,进行口语交际。展出结束,从材料掌握、书写、版面设计等方面评出优秀小报。

   教材分析:这篇讲读课文的作者是朱自清,写与1922年3月28日。作为诗人和散文家,朱自清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五四”新文学的创业者之一。他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他的散文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春》等名篇,一直被认为是白话美文的典范。《匆匆》这篇课文,向人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事实,说明时间的来去匆匆,教育人们珍惜时间,不要让时光匆匆流失。
  学情分析:在初读的基础上,抓住课题“匆匆”,从题入手,看看课文是怎样写我们的的日子匆匆而逝/带着这个问题,通过读,找出有关的片段和句子进行分析。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教学目的:
  1、了解时间的来去匆匆,一去不复返,教育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要让它白白地流去。
  2、学会本课的生字。123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匆匆”是形容什么的?(急急忙忙的样子。)不仅人会“匆匆”,时间也回“匆匆”。而且是一去不复返。时间到底到那里去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家朱自清的《匆匆》,对作者进行简介。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读课文,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时间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它到那里去了呢?)
   2、按作者叙述的顺序,理清文章的脉络。
  三、理解课文内容。
   1、出示问题“作者提出一个问题,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哪儿去了?”学生讨论,交流。
   2、作者用燕子去了再来,杨柳枯了再青,桃花谢了再开,是要说明什么?(说明这些事物有去有来)
   3、紧接着作者提出了什么问题?这里的“日子”代表的是什么?(时间)这里的“他们”指的是什么?(时间)
   4、指导朗读这部分内容。
     过渡:同学们,我们在回答前面的问题时,时间就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地溜走了。正如作者所说“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请同学们分析作者讲这句话的意思。
   5、让学生讨论、交流。如果你理解了这句话,那么老师这里还有这么一句话,请你们再来分析一下:出示“我的日子滴在时间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让同学分小组讨论。(时间悄悄地溜走,再也没有了。)
   6、为什么“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呢?(为时间的失去急得出汗,为时间一去不复返而流泪)
   7、究竟时间是怎样溜走的呢?哪句话最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呢?
   8、指导朗读这部分内容。
  四、巩固练习。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认真学习,你现在对时间有了一个怎样的新认识?作者又是怎样看的呢?
   1、作者对过去的日子作了形象的比喻,“如轻烟”说明无影无踪;“如薄雾”说明很快消失。
   2、“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是什么意思?
   3、而“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你又是怎么理解的?
   4、指导朗读。
   5、是呀,时间这么的宝贵,我们真不应该让它白白地浪费啊!所以作者再次提醒我们。齐读最后一小节。
  二、总结课文。
   1、时间是怎样匆匆溜走的?
   2、人的一生应该怎样的度过?
   3、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板书设计:
            一去不复返
        时间  来去匆匆  要珍惜
            留下痕迹

一、学习目标
   1 学会本课六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时间  二课时123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题
   1 用“匆匆”说一句话
   2 作者所说的“匆匆”指什么?
  二、听录音或师范读课文
  三、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从哪些语句可以体会到时间的“匆匆”?
  四、再读课文,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在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地方或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旁写上一两句话。)
  五、交流
  六、有感情地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采取各种方法朗读,重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视学生的自主多元感悟,重视学生朗读中谈体会和朗读中的师生评价,交流。
  七、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第二课时
  一、重点研读第三节
   1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2 读具体描写时间匆匆的语句
   3 让学生仿写
   4 交流,写的好的,让学生记录下来
  二、课外推荐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自读
  三、激发兴趣,为问配画
   1 激发兴趣,提出要求。
    朱自清的散文成就很高,因为他的文不仅是文,还是画,更是诗,诗情画意,读后能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思。他的《荷塘月色》被拍成mtv,请大家欣赏。
   2 放录象
   3 再读课文,感悟散文已经,为下一步的图画创意打基础
   4 小组合作,构思图画,画外配音
    这一环节,请小组同学合作,共同创作一两段内容。要求有朗读,有画中景的描述。
    如生(甲)一望无际的田野,金黄一片,丰收在望,一派丰收的景象。高高的天空,燕子们呼朋唤友,相约一起飞向南方。春染大地时,它们又飞到这去年住过的地方。
    生(乙)朗读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生(丙)描述场面燕子飞过清清的柳梢,飞过鲜艳的花朵,好一派迷人的春色
    生(乙)朗读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
   5 交流展示
    小组学习后,充分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相机评价,鼓励
  四、交流惜时的句子
  五、动手实践,扩展学习
    读好课文后,布置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惜时的现代诗歌古代诗词,名言警句,故事等办专题手抄报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7471.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