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份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09-2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借助语言文字,通过自读感悟,感受小女孩美好的幻景,体会其所面临的饥饿、寒冷、痛苦和孤独的残酷现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对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


  教学重难点:


  感受美好的幻景和残酷的现实。


  教学用具:


  自制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4分 一、听写词语,梳理内容。
 1、听写词语:擦燃、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要求全部听完,再动笔写。
 2、教师默写,学生校对。
 3、用上这5个词语和课题连起来说一段话。
 4、导入新课,揭示任务:这就是课文第二段内容。今天这堂课我们要着重讨论、学习这些幻景。

 1、听完词语后默写。

 2、检查校对,说说错处。
 3、轻声自由练说,交流。 听写富有新意和实效,也是课文第二段内容的巧妙梳理。13分 二、研读第二段
 (一)、体会幻景的美好。
  1、默读划找描写幻景的句子。
  2、播放课件,体会幻景的美好。
  3、说说你印象深刻的幻景与原因。
  4、由读描写幻景的句子,个别点拨。
  5、交流,指导朗读。 1、默读划找描写幻景的句子,用一个词概括,交流感受。
 2、欣赏幻景,感受幻景的美好。
 3、交流。
 4、有感情地朗读。
 5、指名朗读,评议。
 6、齐读。 体会的幻景越美好,与出现破灭的结果一旦相联系,则更凄凉,为后面的比较作基础。
 大量时间的自读自悟,体现人文性,珍重学生的独特感受。18分(二)理解小女孩残酷的现实。
 1、小女孩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幻景?
 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寒冷、饥饿、痛苦、孤苦;温暖、食物、欢乐、幸福。
 3、火柴终究是要灭的,火柴一灭,结果如何?
 4、随机点击课件,出示描写幻景破灭的句子。
 5、研读课文第10节。
   指名朗读,思考语气处理。
 6、课件出示比较句子:
  (1)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来……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2)她赶紧擦着了一整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7、理解句子含义(课件出示句子)
  “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1)边读边想,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2)朗读指导,比较两种读法:越读越高,越读越轻。哪种更能准确地表达情感呢?   1、思考讨论。

  2、交流汇报。

  3、读课文,划出描写幻景破灭的句子。

  4、交流理解的句子。
  5、自由朗读,体会心情。交流,齐读。
  6、读句思考,同桌讨论句子的不同。
  7、交流,朗读体会。

  8、4人小组交流,全班反馈检查。

  9、体会,齐读。  学生读懂哪句就交流哪句,体现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充分发挥引路人的作用。

 运用句间比较,引导学生发现(残酷的现实迫使小女孩从开始的犹豫到最后的果敢)。体现新课程的探究与合作精神。
5分  三、总结延伸
  1、课件播放配乐诗《火柴天堂》。
  2、总结:和卖火柴的小女孩相比,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为自己活在这样一个富足而和平的时代感到幸运,感到满足呢?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珍惜呢?《卖火柴的小女孩》给我们很多启迪,也教育了一代一代丹麦人,推荐课外阅读《诘问生命》,相信你会有新的收获。 1、感情地朗读《火柴天堂》。1234567
 2、课外阅读《诘问生命》。 重视吸收与课程相关的内容,对课程内容的整合,体现语文课程的开放性。


  板书设计:
              18、卖火柴的小女孩
         幻景              现实
        (美好)  ————————  (残酷)
        火炉      (温暖)     寒冷
    擦燃  烤鹅      (食物)     饥饿
        圣诞树     (欢乐)     痛苦
        奶奶      (幸福)     孤苦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安徒生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拥有生命是幸福的,只要你拥有健美的心灵,什么样的厄运也不能夺走你的幸福。那么,应该说,只要活着,就能体会到幸福的存在,可是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却在这样一段话(出示):“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那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过渡):这一切都是真实的吗?小女孩看到什么美好的东西会使她感到那么幸福呢?
  2、品读,感悟。
   ⑴听老师读第二段,(读时课件演示)学生思考:小女孩心中,幸福是什么?
   ⑵学生交流,得出结论:是因为小女孩擦燃火柴,在幻想中得到了火炉,烤鹅,圣诞树,最重要的是,她还见到了亲爱的奶奶。
   ⑶(出示课件)为什么小女孩觉得有一个温暖的火炉就是幸福的?请大家轻声读第5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⑷四人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⑸全班交流,综合意见。
    抓住重点句,进行感悟:
    ①“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
     含义:因为她寒冷难忍,在迷迷糊糊中把一根火柴的光看得非常神奇,把一根火柴的热看得非常温暖。
    ②“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含义:小女孩在幻景中是那么温暖,但是回到现实中,包围她的只是这寒冷、漆黑的夜晚。
    ③“她敢从成把的火柴中抽出一根来……来明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含义:火柴是用来维持生计的,平日肯定舍不得用一根,但是她实在是被冻死了,课文有一句:“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说明了这一点。
   ⑹由于难忍的寒冷,小姑娘幻想得到火炉,那么她为什么会幻想到喷香的烤鹅呢?(课件出示)小组合作学习,一人朗读,其他同学先听,然后联系实际说说体验,讨论从这段话中,你又领悟到了什么?你能不能补充板书呢?
    要点:①富人和穷人的生活差别是那么大,当穷人还在忍饥挨饿时,富人却能在布置精美的餐桌前享用丰盛的圣诞大餐。
       ②小女孩眼前只是一堵又厚又冷的墙,冷酷的现实,隔绝了她和美好的幻想,当小女孩回到现实中来时,只会更加痛苦。
   ⑺虽然幻想消失后,现实只会让人更加痛苦,但是小女孩仍然无法抑制内心对幸福的渴望,她一次又一次地擦燃了火柴。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二段剩下的部分,再仔细想想:这四次幻想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一次?为什么?
    反复引读,细细品味。
   ⑻小女孩5次擦燃火柴,在感情上有变化吗?请五位同学分别读五次擦火柴的过程,其他同学找一找,划一划,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第一次:敢从成把的……终于……,说明内心很担心;第三次:赶紧……整把……,说明毫不犹豫)感情一次比一次强烈,比起温暖、食物、快乐,她更渴望的是见到奶奶,更渴望亲人的关爱。1234567
   ⑼学到这里,你们明白了小女孩“新年的幸福”是指什么?(在新年的第一天,就已跟着她的奶奶走了,被冻死了)
    进一步引导点拔:为什么明明死了,却要说她是“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了”?为什么冻死了,嘴角还带着微笑?(教师可作适当提醒:小女孩活在人世时有哪些不幸?)
    学生总结:小女孩活在人世遭受着饥饿、寒冷、他人的欺负;得不到亲人的疼爱;没有快乐和幸福。她这样痛苦地活着还不如死了幸福,死了可以摆脱痛苦。
   ⑽品读感悟:当作者写到小女孩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时,当他写下两个幸福时,他的心情会怎样?
    请同学们把你们体会到的读出来。
   ⑾作者为什么不直接抒发这种同情、不满的感情呢?
    ①引导:比较句子:(出示)谁也不知道,她曾经多么痛苦,她是在除夕夜里被活活冻死了。
     让学生与课文中的句子朗读比较,结合生活经历体会课文结尾的好处。
    ②学生小结:这样的结尾更让人回味沉思。幸福与不幸形成强烈的对比,更能表达作者的同情之一心,更突出了小女孩的悲剧命运。电视镜头中常常用大笑、狂笑来表达强烈的不满、悲苦等场面,让人觉得更悲伤。“以喜写悲悲更悲”
    ③介绍“含泪的微笑”及代表作家欧。亨利的代表作《麦琪的礼物》
  3、补充故事。
   为大家介绍一个真实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她与课文中的小女孩相隔半个世纪,来自于西门子公司驻中国的代理拉贝1919年短暂回国期间写下的日记。那时的德国已由皇帝专制改良到共和制,局势动荡,社会灾难深重。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故事略)比较两个故事,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⑴比较两个小女孩的命运,说说感想。
  ⑵介绍写作知识:老师总结:原原本本的生活见闻是不加任何想象、联想的,知道什么写什么,见到什么写什么;而在童话写作中就不一样了,作者要使所反映的人物故事具有感染力,就要深入人物的心理,置身于人物的生活境遇中进行充分的想象补充,从而将故事表达得更为合情合理,更富于真实感。
  4、拓展练习。
   ⑴《卖火柴的小女孩》深受各国小朋友的喜爱,其中小女孩四次幻想更是全篇的精华。回家后将部分内容讲给弟弟妹妹听。
   ⑵阅读你喜欢的安徒生的其他作品,写一篇读后感,课后小组交流。
   ⑶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漫画、作文、录音采访等来表现:我和爷爷(爸爸)比童年。
   ⑷关注世界,从各种媒收集资料,寻找21世纪“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学习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从火柴亮光中看到的种种幻象,从而感受到小女孩的可怜与悲惨。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最后三个自然段中两句含义深刻的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图片配音,多媒体播放):
   
  二、找结局,确定研究主题。
   1、抽生答。
   2、全班齐读。
   3、(多媒体出示: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1234567
     (点出“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都看到了些什么?请同学们浏览全文,找到有关的语句自己读读。
  三、交流:
   1、 出示: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是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1)、小女孩看到了什么?(火炉)
    (2)、给小女孩留下了什么感觉?(舒服)
    (3)、读得再舒服点。生自由读。
    (4)、抽生读,评价
    (5)、齐读。
   2、出示:“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忽然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更妙的是,这只烤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蹒跚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
    (1)、小女孩看到了什么?(烤鹅)
    (2)、对一个饥饿的人来说,这真是妙极了。
        把美妙读出来。生朗读。
   3、 出示:”这一回,她坐在美丽的圣诞树下,这棵圣诞树,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美。……在向她眨眼。”
    (1)、小女孩看到了什么?(圣诞树)
    (2)、什么样的圣诞树? 
    (3)、随机(学生介绍圣诞节)在西方许多国家过圣诞节,他们的大年夜就是圣诞节的前一天晚上。过圣诞节,有钱的人家,点起漂亮的圣诞树,圣诞树上点上许多蜡烛,挂着玩具画片,有时还会有人扮成圣诞老人,送给孩子们许多礼物,在圣诞树下,孩子们快活极了。
    (4)、小女孩此时也是快乐的,把她当时的心情读出来。女生读。朗读比赛。
   4、“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
     “这一整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他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1)、小女孩看到了什么?(奶奶)  
    (2)、什么样的奶奶?
    (3)、带着喜悦的心情读一读。
   5、难怪安徒生会写“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点红两个“幸福”)你认为小女孩幸福吗?为什么?请四人小组讨论:小女孩幸福吗?你的依据是什么?
  四、讨论
   (方案1)所有人认为小女孩不幸福,找到有关的句子,指导朗读。
    1、有关句子:1、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2、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3、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简直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一颗星星落下来,就有一个灵魂要到上帝那儿去了。
    4、“奶奶!”小女孩叫起来,“请把我带走吧!……就会不见的!”
    5、从前面的描述中,我发现小女孩一点也不幸福,可安徒生为什么还用两个“幸福”来结尾,你怎么理解这两个“幸福”?
   (方案2)分成两组:幸福不幸福
    1、采用辩论的形式各抒己见,不幸福观点基本同上。
     幸福观点:(1)、小女孩死前看到了种种幻象是幸福的。1234567
          (2)、小女孩死了就没有饥饿,没有寒冷,没有痛苦了,这是幸福的。
    2、到现在,两种观点谁说服谁已经不重要了,我们已经感受到幻景越幸福,可这是幻想,永远不可能实现,而小女孩是那么渴望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生活,让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在幻想中享受一下吧。
    3、齐读最后一句。
  五、拓展延伸
    对比小女孩,这不禁使我想到了你们,你们生活在祖国的怀抱,你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呢?今天,有的同学带来了一些自己的生活照,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抽生上台介绍。
    看了这一张张温馨的照片,我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幸福,真正的幸福。这一切对于你们来说可能算不了什么,甚至认为是一件极平常的事,可卖火柴的小女孩连这极平常的生活都享受不了。
    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对她说什么?赶快在书上写下来吧。
    生自由写。
    抽生汇报。
  六、小结
 
   《板书》
                火炉
                烤鹅
     19、卖火柴的小女孩  圣诞树   幸福
                奶奶

以学为主 学导结合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构思
土溪乡中心小学校 李胜来
我说的是第十二册第五组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的教学构想,这一课时是我在第七周年段活动时上的一节教研课:

  一、教材分析:
  十二册是小学阶段的最后的学期,本册教材编者的指导思想是:“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册课文分六组,安排了二个重点训练点,其中第二组课文安排了“注意收集有关的信息资料,”第四组课文安排了“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每组教学都紧紧围绕重点训练进行,各训练点联系密切,读写对应,循序渐进,系统进行,而第五驵课文正是对这两个训练点的承接和运用。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课文先叙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讲小女孩为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燃烧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想;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街头,安徒生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对穷人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二、指导思想;
  课标指出:“精读课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阅读感悟的过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学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在自读实践蝇逐步提高理解能力,教师要善于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有启发性的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思考,善于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讲座交流,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把学生的理解与体会逐步引向深入,善于针对学生的自学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点拨和讲解,努力做到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读”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手段,在读中理解内容,体会思想,表达情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精读课文较长。如何将这篇课文在有限的两课时让学生消化,我将教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课时,突出一个“读”字,抓住学生对童话故事特别感兴趣这一点,在第一课时先让学生查字典,扫清“读”的障碍,结合课文前的预习提示,让学生多读,反复读,将长文读短,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大意,使学生明白课文讲了“卖火柴,擦火柴,被冻死”这三部分内容,为本节课的教学作好铺垫,突出从宏观到微观到客观的教学思路。通过近一年来的语文教学,我对语文课堂教学有这样三点认识:一是激活思维,二是读写互进,三是注重实际,关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是基于教师教的出发点而言,我认为时下倡导的,要激发学生兴趣,要鼓励学生多质疑,教师要启发性提问,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要多合作讨论,要多鼓励少批评,要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要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等等,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即为激活学生的思维服务,让学生动脑,动心;关于读写互进是针对语文学科的特点而言,我简单的认为写作是阅读的逆运算,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与习作不恰当的结合或是孤立的开展阅读教学是不完整的语文教学,阅读为写作服务,而写作反过来作用于阅读,读写不能分家,因此教学中要注重读写的结合点;关于注重实际,是教师的操作而言,即教学中结合农村小学这一根本实际,我们针对的农村学生,面对的是农村这个大环境,拥有的是农村小学的教学资源和农村家庭教育,所以对于时下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择其而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应地而选,不能简单的一哄而上。基于以上的思考作支撑,在本节课的设计没有先进的教学方法及手段,仅是结合教材,学生等情况,对以上三种观点略有体现。1234567

  三、目标设计
  学习目标是教学的方向,教学围绕目标而展开,本节课我设计了三个学习目标:目标一是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这一目标文道统一,包含了两个层次的要求;一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二是对作者感情的体会,激起学生对旧社会的憎恨和对新生活的热爱,体现了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目标二:领悟作者基本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第四组训练点是让学生充分想象,那么第五组课文便是体会和应用。这一目标的提出是巩固衔接前一训练点,意在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目标三,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童话故事本是学生喜欢的读物,但这篇童话是丹麦作家的作品,文中的部分句子小学生很难体会,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体会句子的方法,也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四、学法指导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高年级是为学生上初中打基础,自学能力及习惯差是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便愈显重要,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尽可能把课堂时间留给学生,教师只作相应点拨,只作宏观调控教学进程,让学生运用“处读交流——收集体会——质疑问难——想象习作”四步新闻记者自学法来学习课文,这四类自学方法既相互独立,又连为一体,在教学中逐步渗透,让学生形成自学能力。

  五、教法选择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我采用“导读——导思——导疑——导迁”等辅导法,力求少讲,教师辅导引路,学生积极自学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并结合本课内容,坚持联系与发展的观点,力求迁移,发散,延展课堂教学,使教学有一定的深度。

  六、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关键在“流”字,“流”即“顺畅”各环节环环相扣,自然而然。本节课的教学分四步进行。第一步:“自学生疑。”,教学一开始我采用变序教学法,直奔课文的第二部分——擦火柴的幻觉。师谈话小结上节课内容,帮助学生回顾旧知后进入课文重点部分,提出“小女孩擦了五次火柴,都看到了什么?”学生围绕问题自读勾划后,学生同桌交流自学情况,教师点拨,板书五次看到的事物,针对第五次看到的事物不太容易判断,而引出难以体会的句子。“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抓住学生的反复读及重点问“飞”等进行体会,让学生领悟到小女孩死时的快乐和死后对痛苦的摆脱。接着锋回路转,师发问:“小女孩看到的是真的吗?”那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幻觉呢?“这给学生留下悬念,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第二步,“尝试排疑”,针对前边的两个问题,教师抓着这一时机,让学生读第一部分内容,让学生收集小女孩现实生活的信息资料,以此来强本册书中第一个训练点——“让学生收集资料”学生通过收集的信息来体会小女孩的处境,产生幻觉的真正原因。教师作板书,此时,师引导学生根据黑板上的对比板书,来体会安徒生写该童话故事采用的表达方法——“基于现实的合理想象。”便是水到渠成,随之师问“死对常人来说是不幸的,那么死对于女孩来说又是否是不幸呢?”学生带着疑问读第三部分。第三步:“质疑内化”。学生读后,师鼓励学生结合这部分内容大胆质疑,积极发问,然后讨论解答。在这读、问、议的过程中,学生顺利成章体会结尾难点句中两个“幸福”的含义。这时,师概括全篇谈话:“小女孩活着是痛苦的,死前的幻觉是美好的,而死去却是幸福的。”这样激起学生对小女孩的同情。第四步:“拓展强化”。在学生领悟出作者的写作目的后,紧接发问:“假如小女孩已来到我们中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合理想象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学生在畅谈写作中再一次激起对小女孩的同情,对现实生活的热爱。1234567

  七、板书设计
  板书分为三部分,中间部分为主板书,反映课文的内容及作者的写作目的,较简洁,左右为副板书。左面为小女孩现实生活与幻觉的对比,意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右为难点句子的体会,显得零乱一些。这三部分板书紧紧围绕本节课的三个目标而设计。
  附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
          现实  幻觉         卖火柴
           冷——火
           饿——烤鹅        小女孩 擦火柴
         无欢乐——圣诞树
         无疼爱——奶奶          死去
         无幸福——飞走      安徒生:对穷人的同情

1234567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7468.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