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小语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人教小语六年上册《有的人》课堂教学实录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09-0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一、复习导入
师:我们从课外阅读当中知道了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乐观、幽默……
师:1936年,鲁迅先生逝世,有很多人纪念他。今天,我们就走进——有的人。
二、析题
1、出示课题(小黑板)
师:(念)
师:这题目有什么不一样?
生:没有主语
师:是吗?
生:题目下方有一个“纪念鲁迅有感”
师:这个是什么?
生:小标题
师:同意吗?(生摇头)
师:小标题是怎么样的?
生:小标题概括故事内容、时间的。
师:不知道吧,那我告诉你们,这个是副标题。(板书),齐读,那题目就是正标题,这副标题是对正标题的补充。我们什么时候碰到过?
生:写读后感的时候。
师:对,我们在写读后感的时候,会在题目下方写上读哪篇文章有感。(再读课题)
师:读的时候,正、副标题要有所区别。
(又读课题)
三、研读学习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师:翻开课文,看学习提示,谁能最快找到有关这篇课文的学习信息。
生:结合自己对鲁迅的了解,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和从中得到的启示。
师:你是读了这句话,那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生:读这篇课文我们有三个任务:
一、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二、结合对鲁迅的了解,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
三、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师:你有了自己的想法,真好。
师:学习这篇文章有三个任务是:
生:(齐读学习提示)
师:这一段不仅告诉我们学习任务,还告诉我们什么?
师(引导):怎么理解这首诗?
生:只要结合对鲁迅的一些了解。
师;对,这个是学习方法。第三个任务是——
生齐读三,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师:还得到什么信息?
生:这首诗的作者是 ……     
师:遇到问题了(板书:臧  藏)
师:这个“臧”与“藏”读音有联系吗?可能读什么?
生:zàng    生:cáng
师:怎么办?  生:查字典
师:谁找到了?(师走到那位学生旁边)你怎么查到的?(陈果熠)
生:我是一下翻到zàng的音,找到的,它念zāng。
师:哦,刚才我为什么叫你们猜测一下?我们用什么规律来猜测的?
生:形声字
师:对,形声字。这两字很可能音是相同的,刚才陈果熠根据这个形声字,用音节一翻,就翻到了,还需要部首查字法吗?好,快翻一翻,念什么?
生:zāng   生:zāng  齐读:臧克家
师:那么我们从中获得的信息是这文章的作者是——生:臧克家,他是一位——诗人,这文章的体裁是——生:诗歌。
师:好,还有其他信息吗?
生:这篇文章是鲁迅逝世13周年的时候为纪念他而写的。
师:对,这篇文章是鲁迅逝世13周年的时候为纪念他而写的一首诗,这首诗跟谁有关系?
生:鲁迅
师:想读这首诗吗?生:想!好,赶快自己去读一读。
四、正音释义
师:同学们要把这篇文章读通顺,我有两个担心,有一个词的意思,出示“不朽”。
(齐读)
师:谁知道大概的意思?
生:名垂千古就是不朽
师:有一个词与它意思差不多,叫流芳——
生:百世
师:流芳百世叫——不朽。
师:流芳百世也好,名垂千古也好,都说的是哪些人?
生:很伟大的人!  生:很有名的人
师:课文指谁?    生:鲁迅
师:第一个担心已经解决了,第二个担心是课文中有个词的字音,同学们可能有点问题,猜猜是哪个?   生:呵123
(小黑板出示):呵
师: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念——生: hē  生:hè
师:对,我们在念笑呵呵的时候念hē,但没有hè这个音,同学们翻开字典查查看。
(生查字典)
师:有hè这个读音吗?
生:没有
师:很多时候这个呵与啊是同音,有几声?
生:ā á ǎ à 四声
师:那么,你觉得在这里,这个“啊”念几声?(生试着自个儿念)
师:你认为这里念什么?
生:à,我多伟大!因为这里是赞叹自己的功绩。
师:同意他的看法吗?  生:同意
师:对,在表示赞叹的时候,念第几声?
生:第四声
师:谁能来读一读?
师:两个担心解决了,把课文读通了,那么我们读通了就行了吗?
生:不,还要有感情。
生查字典,师提示:很多人用了陈果熠的方法了。
师:有hè这个读音吗?  生:没有。
师:很多时候这个呵与啊是同音,有几声?
生:ā á ǎ à,四声。
师:那么,你觉得在这里,这个部分念第几声?(生试着自个儿念)。
师:你认为这里念什么?
生:à我多伟大!因为这里是赞叹自己的功绩。
师:同意他的看法吗:生:同意。
师:对,在表示赞叹的时候:念第几声?生:第四声。
师:谁能来读一读。
生1:读   生2:读   齐读。
五、朗读指导:
师:两个担心解决了,把诗歌读通了,那么我们读通了就行了吗?
生:不,还要有感情。
师:是啊,还要把诗歌韵味读出来,读出它的音韵美,那么诗人是如何把它表达出来的?
小黑板出示:(第1小节)
我们读的时候要注意他的停顿和重音。只要读出它的停顿和重音,那么音韵美就出来了。
师示范。
认识“  ”间隔号,“。”着重号。
师示范读第一小节。
师:好,请同学们到课文的其他小节里标一标,划一划,读一读(师巡视并作出指导)。
师:我看有点难,需要我帮助吗?这样吧,我一边读,你们一边划,好吗?
生:好!
师示范读,生作记号
师:好,现在能读了吗?
生:能!
师:好,请同学们自己去读一读。
指名分小节读诗歌。
六、深究写法,对比读
师:读好就行了吗?还不够,我们还要去了解诗人的写法,是啊,臧克家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再读读。第一小节
生:写的时候是相反的。
师:相反的叫——生:对比
师:诗人对比写出哪两种人?第一类人  读—— 生:有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师:这类人是活——生:犹死。(板书)
师:第二类人呢?聪明的一看就知道了。一齐说
生:虽死犹活。(板书)
师:这是诗人对两类人的——
生:评价。  师:对,是他的观点,他对两类人的评价运用对比的方法来写。
师:接着往下看,他对这两类人分别是什么态度?
生:对第一类人,他持讨厌的态度。
师:我们说是批判的态度(板书)读。
师:对第二类人呢? 生:对第二类人有崇高的敬意。
师:我们说颂扬,(板书)读。
师:那我们能读出这样的感情吧?来,自己试着去读一读。(指名学生读)
点拨:批判时用什么语气好一些?对这类人我们冷淡一些,对颂扬的声音往上扬。
师示范读:
指名学生读——齐读。
师小结:诗人用对比的写法来写,我们也可以用对比的方法来读,刚才我们知道诗人第1小节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其他小节呢?
生:也是运用对比的手法写的。
师:好,请同学们到其他小节,用不同的符号标出描写两类人的句子。123
师:第1小节是观点的对比写,其他小节也是观点的对比吧?如果不是那是什么对比写?
师:看第二小节,你觉得是什么对比?
生:我觉得是作风的对比。
师:对啊,我们看第一类人,这类人是怎样的人?
生:自私自利的人。
师:是啊,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还要去欺压百姓的人,那另一类人呢?
生:你能用四个字的词语概括一下吗?
生:造福百姓。
生:为民造福。(师板书)
师:哪几节是写作风的?生:2、3、4
师:那5、6、7又是什么对比呢?生:是他们的下场的对比。
生:是后果。师:太严重了。生:是结果的对比。
师:是啊,第一类人是什么结果? 生:遗臭万年和永垂不朽。
师小结:第1小节是观点对比,2、3、4是作风对比,5、6、7是结果的对比,那我们就来对比地读一读(师生分角色读)。
师:臧克家为什么采用对比的写法来写?
生:令人感到更加深刻。
生:更突出了鲁迅的性格。
七、总结
这节课,我们完成有感情地朗读了整首诗歌。刚才同学们也发现了整首诗并明确地介绍鲁迅先生,但我们能从诗中找到鲁迅先生的影子。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7000.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