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个地球》教案|《只有一个地球》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08-2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只有一个地球》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三组的一篇讲读课文,也是一篇科普作品。课文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说明了保护地球环境的重要性。该课文能引起学生探索与创造的兴趣,学习时要求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要注意查阅工具书和收集有关资料;要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做到有资料互相交流,有问题共同探讨,通过集体努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生词,并学会初步的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2、了解地球的特点、有限的资源及人类的开发对地球产生的危害。
3、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和搜集、运用资料的能力。
4、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课文,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说明地球上人类活动范围很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得等几方面知识。
[教学理念]
1、高年级的识字教学以自学为主,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方法进行生字识记,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通过运用对照比较、社会调查、指导朗读、感官刺激等教学方法让学生逐步掌握自读感悟、合作交流、自由畅想等多种学习方法,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搜集、运用资料的能力。
3、运用“情景激趣——课文探究——升华情感——拓展思维”的教学模式,层层递进,不断增强学生善待地球的情感以及环保意识。
[教学课时]
根据学生以及教材的特点,本文分为2个课时讲授。
[教学媒体]
1、 课文生字学习课件
2、 重点词句、段落的文字课件
3、 美丽地球动画课件
4、 地球资源课件
5、 人类破坏地球图片
6、 音乐欣赏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1、教师出示谜面:“不用发动日夜转,春夏秋冬自己变,每天能行八万里,满载人类千千万。”
2、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出示谜底,并板书“地球”。
3、教师引导:“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它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生自学预习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布置预习要求:
    (1)借助字典自学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标出自然段,了解文章大概意思;
2、学生按要求预习课文(8分钟)。
三、教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1)恩赐:赐是平舌音
    (2)矿物、慷慨、贡献:“矿”、“慷”、“贡”是后鼻音
    (3)滥用:“滥”是前鼻音
2、同音字、形近字比较区别并组词
      裹(    )    渺(    )    恩(    )    慨(    )
      囊(    )    缈(    )    思(    )    概(    )
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查到的词语的意思,教师出示“词语学习”的课件,并联系上下文引导同学理解词语。1234
四、齐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讨论分段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2)这篇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2、小组讨论(5分钟)
3、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第一段(1~2自然段):地球美丽而渺小。
第二段(3~4自然段):地球资源有限。
第三段(5~9自然段):地球只有一个,人类不能移居。
4、齐读课文,体验课文内容。
五、作业设计
1、识记字型,写生字。
2、收集“美丽的地球”图片以及有关环境破坏的图片。
[第一课时设计思路]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针对学生具有强烈好奇心的特点,巧设谜语,创设一种神奇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把谜底“地球”写在黑板上,很自然地拉开本课的帷幕。
二、初读课文,学生自学预习课文
为了渗透小学六年级识字教学以自学为主的原则,教师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学习工具,培养自主研究、探索的精神,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教师检查预习效果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按照学生接受能力的规律,教师有步骤地从字音、字形、组词、词义等方面循循善诱,多层次、多维度,由浅到深、由难到易让学生充分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四、齐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本环节的设计,主要通过小组讨论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分段,理清文章的脉络,为第二节课的学习作好铺垫。
五、作业设计
通过识记字形、写生字,巩固学到的新词语;布置同学收集图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对下一节课的学习有个感性认识。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布置学生分享收集到的有关“美丽的地球”的图片,教师播放“美丽的地球”课件。
师:同学们,看到美丽的地球,你们还想称它为什么?
生:好朋友/家/母亲……
师:有同学把地球叫做母亲,说得多动情啊!我不由想起了一位诗人的话:“所有的儿童都是爸爸妈妈的孩子,所有的爸爸妈妈都是地球的孩子。”那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地球,走进母亲,好吗?
生:好!
二、地球美丽而渺小
1、播放课件“地球的美丽与渺小”
师:地球——我们的母亲,她美丽吗?
生:美!
师:你们从那里可以看出母亲的美呀?
[学生找出描写地球外貌的一句话,教师相应出示文字课件;“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然后让学生读,再大家互评、齐读、试背,使学生从中受到情感熏陶,感受到地球的外在美。]
师:我们的母亲非常美丽而且她的身材也非常苗条,课文中哪些词语描写了母亲的娇小呢?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6300多公里”、“5.1亿平方公里”、“一叶扁舟”,体会作者运用数字说明和打比方的方法,写出地球的渺小。]
三、地球资源有限
师:母亲的美并不在于她的外表,而在于她对我们的无私奉献。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4自然段,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讨论母亲为我们奉献了什么?
[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地球为人类奉献的自然资源,接着教师出示地球资源的课件,让学生弄清“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从而得出“地球资源有限”的结论。]
师:娇小而美丽的地球母亲,把她有限的资源默默地奉献给了我们人类,但我们有没有好好地利用他们,好好地保护我们的母亲呢?1234
[教师接着播放人类破坏地球资源的课件,让学生看到人类破坏地球的种种行为,再让学生结合课本和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课前收集到的资料,谈谈自己周围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学生举例:如使用一次筷子(破坏森林资源);把费旧电池乱扔(污染水资源);用一次性碗、杯、塑料袋等(环境受到污染)……此时,教师出示信息窗,把相关的人类破坏地球的资料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进一步引起高度重视,心灵受到震撼。]
四、地球只有一个,人类不可移居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闭上眼睛想一想:地球母亲原来是年轻而美丽的,而此刻她却伤痕累累地向我们走来,不断地哭诉着她的悲哀……那么我们该怎么办?是躲开,移居到别的星球去;还是留下来保护我们的地球母亲?
生:我们应该留下来保护我们的母亲!
生: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因为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了。
[教师出示“无法移居”的课件,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得出结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五、升华情感
师:今天我们走近了地球母亲,进一步了解她,想必现在同学们也有很多话想对我们这位母亲说。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最想说的话告诉母亲,好吗?
生:亲爱的地球妈妈,我们爱您,我们会用颗颗美丽的心呵护您……
[学生一边回答,老师一边播放迈克尔•杰克逊的歌曲《拯救地球》作为伴奏。]
六、拓展思维
师:母亲听了你们的心里话,心里肯定非常高兴,那么我们除了用语言表达对母亲的爱之外,我们还应该怎么样啊?
生:用行动!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应如何保护环境,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最后教师小结,师生大声宣读:“保护环境,从我作起!”]
七、作业设计
每位同学回家做一件保护环境的小事(如发出环保倡议、画环保宣传画、设计环保公益广告、参加植树活动等)。
[第二课时设计思路]:
本节教学设计根据新课标精神,力求突显新课标知识、能力、情感的三维目标,充分运用对照比较、社会调查、指导朗读、感官刺激等教学方法,使语文教学与媒体运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情景;利用文字信息,质疑探究;利用协作学习,升华情感;利用学科整合,拓展思维,最终致力于学生的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这一环节,教师通过播放直观、形象的“美丽的地球”课件,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快速地集中到本课的学习上,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称呼地球为母亲,拉近学生与地球的情感距离,为下面各个环节的教学作好情感铺垫。
二、课文探究
1、课前教师已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破坏环境的图片,了解地球环境的现状,让学生对课堂的探究有个思维的基点。
2、教师将课文分为三大部分:“地球美丽而渺小”、“地球资源有限”、“地球只有一个,人类不可以移居”进行层层递进的探究。将地球作为母亲,以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方式,使每个部分的连接自然流畅,环环相扣;其中每部分都安排了相关的课件演示,通过直观、形象的情景,引起学生的共鸣。同时充分运用网络信息,将文字形象化,将语文课堂与大千世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体现了“小语文、大社会”的教育理念。
三、升华情感
这一环节,教师通过播放相关音乐,创设氛围,让学生相互交流,畅所欲言,力求情感熏陶与语文实践活动完美的结合起来。既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实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整合。1234
四、拓展思维
这一环节,教师让学生联系实际,交流讨论,发散学生的思维、扩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让学生形成主动探究、善于发现的习惯,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情感。
五、作业设计
教师设计开放性作业,让同学们自主选择,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并针对不同特长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形式和角度,确保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把学到的知识延伸到课外,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体验。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6678.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