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唯一的听众》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08-2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理念:
1、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激思,以读促悟;在读中感悟体验,在读中培养语感,学习语言,在读中受到熏陶。
    2、长文短教。作为第一课时,紧紧围绕老教授的言行来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感受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正确读写“沮丧、蹑手蹑脚、抱歉、溜走、羞愧、兴奋、尽心尽力、割舍”等词语。
2、学习老教授的语言和神态的描写,体会老教授对“我”的爱护和鼓励,一步步走向成功所起的巨大作用,感受老教授的良苦用心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
3、继续学习写人物通过抓住人物语言、神情、动作、心理等方面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重点:
品味描写老教授真诚的语言和神态的语句,体会其心理及其对主人公一步步走向成功所起的巨大作用,进而体会老教授的良苦用心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
教学难点:明白老教授说自己是耳聋,体会她的良苦用心。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检查字词。
1、直接揭示,理解“唯一”。(只有一个,与众不同,对故事的发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检查字词。
词语:沮丧  蹑手蹑脚  抱歉  溜走  羞愧  兴奋  尽心尽力  割舍
(1)读准词语,特别是多音字“兴”“尽”;
(2)正确书写“沮丧”“抱歉”“羞愧”等常用难写的词。
二、再读课文,提炼主线。
1、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从“唯一的听众”切入,提炼主线。
出示:那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
(1)“那时”是什么时候?  (2)再读句子,你有什么问题?
三、抓住语言和眼神,感受人物
1、再次走入课文,老妇人是一位怎样的人?划出有关的语句,并做简单的批注。
2、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
3、重点品读老妇人的语言。出示:
“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1)读句子,然后谈谈自己的体会。
(2)老妇人为什么要说自己耳朵聋?你还从哪儿感受到老教授的良苦用心?
(3)从“每天早晨”你体会到什么?
a、这是老妇人委婉地给我提出要求,要求我每天早晨去练琴,激励我要持之以恒,与此同时,老妇人也要每天早晨来听。
b、老夫人为什么要每天早晨都来当我的听众?是我的琴声好听吗?
(4)指导读好这三句话:你能相像出老教授说话时是什么表情?什么语气?
4、比较感悟,体会后置式表达的。
出示:“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
     “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谢谢你,小伙子。”
(1)引导学习第一个句子
a、我们平时与人打招呼,先要称呼对方,现在我们也来当当老妇人,怎么称呼?(小伙子)平时我们会怎么说?
b、比较体会后置式表达的作用。(老妇人重视我,说话更亲切)
(2)读第二句体会老妇人委婉地给我提要求。
(3)读好三个句子
5、品悟“平静的眼神”。
过渡:老妇人不仅用语言鼓励我,细心的同学还会发现她还用“眼神”鼓励我。如果说老教授善解人意的语言是有声的鼓励,那么她平静的神态,就是无声的激励。12
(1)找出描写老人神态的关键词。(平静)
(2)描写老人神态平静的句子,总共出现了几次,在文中画出来。
(3)过渡:老妇人的延伸是那样地平静,可她的内心是那么地不平静,对“我”充满了热情和希望,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后置的写法,把老妇人内心对“我”的呵护、鼓励写一写。
(4)写话训练:(选择一两处写)
a、当我沮丧地想溜走时,她平静地望着我,好像在说:                。
b、当我每天去小树林练琴时,她平静地望着我,好像在说:            。c、当我尽心尽力地演奏时,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好像在说:      。四、整体回归,总结下课。
1、如果说老教授善解人意的语言是有声的鼓励,那么她平静的神态,特别是每天早晨作“我”唯一的忠实听众的举止,就是无声的激励。每当“我”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生读——齐读课文最后一句。
2、在老妇人的鼓励和影响下,我一步步走向成功,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11、  唯一的听众
                诗一般的语言      平静地眼神
                           良苦用心
                           真诚无私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6676.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