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听众教案设计第二课时|唯一的听众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08-2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教学点:
   ⑴ 学会6个生字。正确读写“神圣、悠悠、庄重、仪式、抱歉、溜走、介意、追问、荒唐、声望、割舍、大吃一惊”等词语。
   ⑵ 仔细阅读文章,边读边思,体会“我”学琴的心路历程,并且补白想象。
  2、能力训练点:    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3、德育渗透点:    学习作者学拉小提琴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和老一代音乐人对年轻一代音乐人的呵护和鼓励。
  4、美育渗透点:    体味心理路程,感受人性之美。
【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    谈话法,导读法。
  2、学生学法:    自学讨论法。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仔细阅读文章,边读边思,体会“我”学琴的心路历程,并且补白想象。
  2、难点:    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3、解决办法:    通过小组讨论,抓住心理活动描写和神态描写,教师相机点拨,以有感情的朗读促进理解。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兴趣,便于学生的理解。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3、有重点的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自己查找资料,自学课文,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并带着问题读书,在读中思考、领会、划词划句,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弄懂弄通课文的内容。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质疑,整体感知
  1、播放《月光奏鸣曲》片段:
    同学们,从大家认真、投入的聆听中,我们感受到大家被这首优美的小提琴曲陶醉了,你们,就是这首曲子的──听众(板书)。
    可是,曲子好听琴难拉。有一位小提琴的爱好者,刚开始,他拉出的小夜曲,被人当作是锯桌腿的声音,他感到十分沮丧和灰心,但是后来,他成功了,这都是得益于他的那位──唯一的听众。
    板书:唯一的(理解词语)
  2、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质疑: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最想问什么?(学生自由提问)
    同学们可真会提问题,老师把大家的问题归纳一下,不外乎这两个:
    “唯一的听众”是指谁?
    “唯一的听众”她做了什么事情?
    (学生对小提琴了解不多,很多同学可能根本不会欣赏,因此用音乐导入学习,让学生对小提琴曲的优美有初步的感受,并由此想到,学习任何一种乐器都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读题解题质疑,培养读文质疑思索的学习习惯。)
  3、那么,聪明的你,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两个问题呢?
    是呀,要擦去这些小问号,我们还得好好地读读课文。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能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的时候也不要忘记想想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哦!123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4、现在这两个问题,你能解决了吗?
   ⑴ “唯一的听众”是指谁?相机板书:老妇人
   ⑵ “唯一的听众”她做了什么事情?
     (请同学在初步朗读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说说。)
二、朗读体会,没有听众的沮丧
  第一个小问号轻轻松松就擦去了,但要把这第二个小问号擦去,还得回到我们的书本上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自然段,找一找描写当时我心情的语句(沮丧)。
  出示开头几句话,练习朗读。
  “用父亲和妹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当然,这是他们在经受了无数次折磨之后下的结论,在他们听起来,我拉的小夜曲就像是在锯床腿。这些话使我感到沮丧和灰心。”
  抓住“简直是一个白痴、数次折磨、锯床腿”这几个词,因为父亲和妹妹是这样评价我的,读出我当时无比沮丧的心情。相互议议。体会亲人对我的轻视和失望,由此我的学琴之路更加迷茫。
三、品读感悟,有了唯一的听众的自信和兴奋
  (这一块我抓两条线索进行教学,一是抓老太太的几处语言,让学生细细体会。二是抓我碰到老太太后自己的心理转变。)
  1、面对困难,作者放弃了吗?没有,因为他对学琴充满了热爱。
    (我通过引读第二小节,让学生感受我对学琴的热爱。)
  2、仅仅凭着我对学琴充满的热爱就能学好吗,不是,这主要还是得益于那个唯一的听众。请同学们默读3~8自然段,找一找描写老妇人的外貌、神态和语言的句子。看看这位听众是如何“帮助”我的。
    文中描写老人神态平静的句子,总共出现了几次,在文中画出来,请一名女生读读这几句话。(课件相机出示)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⑴ 第一次“平静地望着我”:
    ① 在什么情况下,老妇人“平静地望着我”?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
      再读课文,并画出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语句。
      读一读,体会我的心理变化。(沮丧──充满了神圣感──沮丧──羞愧、兴奋。)
      可以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心理。如,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环境描写,侧面反映人物心理活动。)
    ② 是谁给了我动力,让我的心理产生这么大的变化?
      划出描写老教授的语言的词句,读一读。
      “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a、谈谈体会:从老人的几句话中,可以体会到老人的良苦用心,她在消除“我”的心理障碍。
       (第一处:她向我道歉,打消我的戒心,营造宽松和谐的谈话氛围。第二处:鼓励我拉给她听,并声称自己是个聋子。激发我拉琴的欲望。第三处:请求做我的听众,愿意用心听取。)123
     b、练习读好这三句话。
    ③ 出示“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老人在默默地鼓励我,在给我信心和继续练琴的勇气。)
   ⑵ 第二次“平静地望着我”:
    ① 出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从老人平静的眼神中,你品味到了什么?
    ② 找出描写老妇人语言的句子,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感谢、称赞)由衷的夸赞我,激发我信心。
    ③ 在老人耐心热情的鼓励下,“我”的技术在不断提高。再读课文,说说老妇人的称赞和鼓励使“我”发生了什么变化?(信心倍增,行动、心理均发生变化。)
   ⑶ 第三次“平静地望着我”:
    ① 这次老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平静地望着我”的?找到有关句子读一读。
      引导体会“手指悄悄打着节奏”等隐含的信息。(琴艺长进)
    ② 出示“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为什么说老人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你体会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如果说老教授善解人意的语言是有声的鼓励,那么她平静的神态,特别是每天早晨作“我”唯一的忠实听众的举行,就是无声的激励,从而使“我”最终能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
    引读:“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3、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理出一条我的心理活动的线索来,由不好意思、灰心、羞愧、兴奋交织、有些自信了。引导学生思考我变得自信起来的原因。得出是老太太的鼓励和赞美。板书:
鼓励、赞美
  4、与第一小节前后对照,自读第8小节,找出我练琴时发生的变化: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来找变化,练琴时的动作、所付出努力的程度。最终归结到我对学琴的信心。我的转变都来源于老太太真诚的鼓励和赞美。对比朗读,女生读第一自然段,男生读第8自然段,感受我的心理转变。
四、小结
【板书设计】 
          沮丧:没有听众
          自信:唯一的听众(宽容、鼓励、赞赏)
          感动:有了听众
          成百上千的听众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6484.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