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访友》课堂导入设计]《山中访友》课堂实录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08-1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一,导入新课
师:唐代诗人贾岛曾写过一首诗《寻隐者不遇》,广为流传,同学们会背吗 (生背)诗人到山中探访的是一位隐居山林的名士.今天,我们要学的《山中访友》一文的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又是谁呢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山中看个究竟吧.(板书——山中访友)
二,整体感知
(配乐营造气氛)师:请同学们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小声朗读课文,标出段落序号,并划出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学生小声朗读课文)
师:作者去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生纷纷作答)师整理明确——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白云,瀑布,悬崖,云雀,落叶,小花,雷阵雨,,,,,
师:读了文章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生:初看文章题目以为作者去拜访的是人,没想到作者拜访的却是自然界的这些朋友,读后觉得非常新奇有趣.
生: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生:非常亲切,好像这些朋友也是自己的.
师:大家谈了自己阅读课文的初步感受,看得出同学们已被作者流淌在字里行间的真情所感染.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作者那样的好心情,用我们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过语言文字去看看那充满诗意的画面.
三,研读赏析
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说明理由.
(同学们认真看课文,圈点勾画)
生:我喜欢这一句,"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 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躬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这一句用"德高望重"形容老桥,突出了桥的历史悠久,同时句子用拟人的手法并以第二人称"你"来叙述,让人感觉非常亲切.
生:我喜欢"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这句,这里把"山泉"比作"明镜",写出了山泉清澈,宁静的特点.
师:说得好,这一段除了写"山泉",还写了许多景物,我们来看看作者是如何写的
生:写"白云",突出了白云的洁白.
生:把"瀑布"比作"歌唱家".
生(齐声):以第二人称来写,感觉很亲切.(师引导全班女同学有感情地朗读第五段)
师:作者如此亲切地称呼山里的众朋友,从中看出作者是怎样一个人
生:是一个充满生活情趣的人.
生: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
生:是一个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人
……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作者独自一人走进山林,欣赏了一路的美景,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成是"山中访友"呢
生:以大自然为友,体现了作者想象的丰富,新奇.
生:说明作者具有童心,童趣.
生: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生:以这样的方式叙述,我们感觉很亲切.
师:本文中作者是以朋友的身份出现的,他对天地间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用心去留意,用满怀的真情谱写了心中的赞歌,正是:山中访友访自然,心中蕴情蕴天地.(板书)
四,拓展训练
师:只要我们用心去体验生活,一棵树,一片云,一座古桥,都可能触动我们的情思,拨动我们的心弦,现在我们换个角度,改变角色,假设你就是那棵树,那片云,那座古桥,那山中的一景,你将向人类朋友倾诉怎样的心声呢
生:我是一棵大树,由于人类的肆意砍伐,我的族类朋友日渐减少,为此,我常常掩面叹息.亲爱的人类朋友,停一停你们手中的锯斧吧,想一想,是谁给你们送来清凉的慰藉 是谁为你们阻挡风沙 是谁给了你们清新的空气.那都是我们,是我们大树,求你们不要再乱砍乱伐了,如果等到青山泛黄,洪水泛滥的那一天,就后悔不及了.(同学们都为他声情并茂的发言鼓掌)
师:精彩!真是精彩!——还有谁要诉说 12
生:朋友,我是你脚下那无名的小草,虽然没有花香,没有树高,但是我们一样都有生命.请高抬贵脚吧!难道你们就没看到我身旁的牌子吗 ——"小草也有生命,请足下留情".
师:同学们,对两位同学的发言——"大树"和"小草"的诉说,你们有什么感想 (因势利导,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生:我们要劝那些滥砍滥伐者放下斧头.
生:我们要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保护生命.
生:一定要保护地球,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
……
师:刚才同学们是从环保的角度来说的,从中可看出同学们很有环保意识,这很好,希望你们在日常生活里积极行动起来,保护我们人类的家园.在我们周围也有许多山清水秀的地方,作为其中的一景,你又将对你的朋友说些什么
生:你好,亲爱的朋友,我是你的氧气朋友,让我伴着你,追随春天的气息,聆听鸟儿的歌唱,欣赏这山中的美景……
生:嗨,大家好,我是那山中的溪流,"叮咚叮咚",我的声音好不好听,如果你累了,不妨到我身边来坐坐……
(下课钤声响了,许多同学还高高举着手)
师:今天,通过这短短四十分钟的合作,我和大家一起感知了课文,欣赏品味了文中优美的语句,也从中获得了许多启示,正是有了大自然中的这些朋友,我们才有了舒适,温馨的家园.我想,只要我们用自己的一颗爱心,珍惜,爱护大自然的这些朋友,他们就会给人们最美的笑脸,人类一定会拥有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
工具性如何与人文性完美统一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因为是高年级的阅读课,所以,"感悟语言文字的情感"与"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成了设计这节课的两个重要的教学目标.课文的第3,4,5自然段都把山中的一切当作"友"来写,但是,在表达上各有特点.很遗憾,我没有让学生完整地,对比地感受这种特点,而是在感受语言文字情感的基础上渗透进"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渗透得不是很到位.
先说第3自然段,这一段是作者对老桥的倾诉: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你弓着腰……唯有你依然如旧.这段中用了4个"你",对老桥的敬重,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第5自然段的问候语,是作者与山里的一切融为一体后与山中朋友心与心的交流:"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你好!清凉的山泉,"体现了作者对山泉的"情","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是山泉对作者的情,作者不仅直接对山泉说话,连山泉对作者的心里话都说出来了,情到深处才有这样的体验啊!
如果说第3自然段的情感表达是:"我"对"桥",
那么第4自然段却换了个角度,是:"树林"对"我",
第5自然段是物我相融,既有从"我"对"山中的一切朋友"的角度,又有从"山中的一切朋友"对"我"的角度.
如果在教学时,抓住其中的一句,让学生感悟这其中"情"的倾诉对象之别,学生在学习文章的表达上会更明确,更有针对性.
如果再上这一课,我会以"情"这条主线设计教学,把体验文章的情感与学习文章的表达更完美的结合起来,实现语文教学的水乳交融.走出门是"好心情";见到老桥是对老桥的"敬重,赞美之情";走进树林是"鸟儿,露珠,树"对"我"的亲密无间之情;与"山中万物"是"互诉心声".
诚如是,语文课不真的实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统一了吗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6446.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