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数的应用》思维导图_《百分数的应用》第1课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多(少)百分之几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2019-04-1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预想】:
备教材:
本课设想以两次“比较”为课堂的主线展开教学,通过两次比较加深学生对此类百分数应用题的理解。
第一次:比较“实际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和“实际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的联系?
通过此次比较顺利地帮助学生理解第二种“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解答方法,就是先求出“实际是计划的百分之几”再和单位“1”(原计划)相进行比较”。
第二次:比较“实际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和“原计划是实际的百分之几?”的不同?
通过比较学生能够主动、有意识的寻找单位“1”,进而加深对此类问题数量关系的理解。

备学生:
通过上学期百分数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应该已经相当熟悉,如果把例题单独作为练习给学生做的话,我想做对的可能有85%,那么,我们这节课是不是就可以采用自学的形式呢?显然不是的,我们这节课除了要求学生会做“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还应该让学生养成使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的习惯,还有就是加强学生对数量关系分析过程的语言表达训练,也应该是本课的一个重点。
未解答的问题:练习中的几道习题的计算怎样处理?
教材中是要求用计算器计算的,但实际中我们是不可能要求这样做的,(因为一旦教师要求上课可以用计算器计算的话,那么家庭作业时,学生肯定全都用计算器去计算了,但是实际考试时,也不可能使用计算器)如果要求学生动笔计算这样又会耽误上课的时间,这个矛盾应该如何解决?

【教学实效】:
1、课堂反馈
当我提出本课的第一个问题,根据“原计划造林16公顷,实际造林20公顷”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第一个学生的回答一下子打乱了我的教学预设。本来设想的两次“比较”,在实际操作时只实现了一次“比较”,就是比较了单位“1”不同的问题,应该如何分析。至于第二种“新方法”本来打算用一次“两个问题”的比较引出来的,结果我就直接问学生,除了这种方法你们还有什么方法吗?结果这个问题就在个别“好学生”的回答中,得了出来,然后我们就是重点的分析了为什么这样列式?通过几题的练习与讲评大多数学生对于这种方法应该是接受了,但是有没有真正的理解,还要有待后面的练习检验。
2、作业反馈
课堂中练习的反馈:
两次学生板演,效果还不错。第一次4个学生两种方法全对的只有3人,那个学生当时还没有学会第二种方法,第二次的4个学生两种方法全部都做对的,(这8个学生都是班上成绩暂差的学生代表)。
课堂作业的反馈:
本课我预留了10分钟给学生完成课堂作业,到下课的时候大部分的学生已经完成,作业中有几处细节问题需要提醒学生:
1、当结果除不尽保留小数转化成百分数时前面应该写“约等于号”而不能写“等于号”;
2、个别学生在用百分数表示结果时,往往会把“百分号”漏写;
3、“只列式不计算”的题目,有的学生没有把完整的过程通过综合算式写出来;12
4、当遇到除不尽时,求近似数时往往计算的正确率就得不到保证了。
补充练习的反馈:
两个数据:
今天做了两次作业(课堂作业和补充练习),两次作业全对的人数只的16人(全班56人)占全班人数的29%,两次作业全错的有20人,占36%;
从这个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针对这类问题,我们还需要作充分的巩固练习,另外,对于个别“困难学生”要给予及时的帮助。
3、关于是否使用计算器的处理:本节课我认为重点是训练学生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解答方法,所以在实际课堂时为了节约课堂的时间,对教材中几道习题的处理我要求学生只列式不计算。但是在实际练习时还是发现有的学生在遇到除不尽的情况时计算会出错。但,我想这样的问题在练习熟练后会逐步地提高的。
教学反思】:
问题一:教师的课堂思路是跟着个别学生的思路走还是按教师的预设完成?
问题二:本课教学的第二种解法学生是不是真正理解了?
今天学的第二种解法在课堂练习中大多数学生都会列式了,可是在实际运用时更多的学生还是倾向使用第一种方法,只有很少的学生用第二种解法。
问题三: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准确地体现自己的教学思想?
语言表达、临场应变、时间掌控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shuxuejiaoan/72717.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