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第级第六单元_第六单元《时、分、秒》单元教案
【jiaoan.jxxyjl.com--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第1节 我们赢了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4—65页《我们赢了》。
教学目的:
1、在实际情境中,引导学生认识钟面以及时间单位时、分、秒。
2、感受一分钟的长短。认识秒针和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教学重点:
认识秒针和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教学难点:
体会1分钟的长短,建立1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01 年7月13日晚上,万众瞩目的2008年奥运会举办城市终于揭晓了。中国北京凭借其过人的优势,在申办城市中脱颖而出,夺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这个万众期待的消息传至北京,使整个北京城沸腾了,数以百万计的北京人不约而同地从城市的各个角落发出震天的欢呼。“我们赢了!”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一让全国人民激动的时刻是10时零8分,同学门看这有一个钟面,它指向的时刻就是10时零8分。上学期我们认识了时钟,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出了几道思考题,请拿出你们的学具,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研究研究钟面。思考题:
1、钟面上有()个大格,()个小格。
2、时针走1大格是()时。
3、分针走1小格是()分,走1大格是()。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圈。
(指名汇报)板书:1时=60分
师用教具拨出一个时间问学生:这是几时?(9时18分)
电子表显示是这样的:9:18
二、认识秒。
师拿出两种不同的表(有秒针的、没秒针的)让学生观察它们有什么区别。
再让学生分组观察、研究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了多少。
指名汇报观察结果。
师板书:1分=60秒
三、体会1分、1秒。
师:1秒钟有多长时间呢?请同学们随着秒针的走动拍手。
师:"1秒的时间短不短?"在今年的雅典奥运会上我们国家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其中有一块金牌让世界震惊,他打破了在这个项目上黑人垄断的历史,你们知道他是谁吗?(生:刘翔)你们知道他的成绩是多少吗?(生:12秒96)让我们一起体会一下刘翔这不到13秒的时间.
师:我喊开始,就是刘翔开始跑,我喊停,就是刘翔夺得了冠军
四、练习。
1、独立完成数学书65页第2题。(集体订正)
2、2、独立完成数学书67页第2题。(集体订正)
3、独立完成数学书67页第3题。(集体订正)
五、小结。
1、同学们你这节课学习了那些知识?
2、我们可不能小看这短暂的一分一秒在第十四界世界碑足球赛上,德国队就是在最后一分钟进了一球,从而赢得了冠军。在今年的雅典奥运会上皮滑艇队员孟关梁、杨文军就是以比亚军提前不到1秒的速度赢得金牌的。老师还找来了一些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钉子是敲进去的,时间是挤出来的”。“失去眼前的时间,就等于失去了所有的时间。”
第2节 一分钟能干什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6—67页《一分钟能干什么》。
教学目的:
1、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各种具体的活动,使学生对一分、一秒具有亲身感受,使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2、知道1分=60秒。
3、尝试估计经历的时间。
4、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活动亲身感受一分、一秒能干什么。
教学难点:
尝试估计经历的时间。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我们上一节课学习了钟面上的知识,知道了1时=60分,那么一分有多长呢?我们来听一听1分钟的音乐,边做口算题。统计一下自己在1分钟内共做了多少道口算题。1234
2、1分钟你能做哪些事情呢?(学生们各抒己见。)
二、探索新知。
1、充分感受一分钟、几分钟的长短。
(1)活动一:
请同学们数一数自己的脉搏次数。一分钟能跳几下?
教师计时开始,学生开始数数,指明汇报次数。
(2)活动二:试一试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配合活动,按各自要求进行拍皮球、写字、读书、走路等进行统计汇报。
(3)活动三:(估计一分钟的长短)
2、实践活动:
(1)选一件你喜欢的事情,估计用了一分后停止,看谁估计的时间最接近一分。
(2)唱一首歌,估计用了几分。
(3)猜小朋友跳绳1分钟能跳几下?
三、认识分与秒的关系
1、认识秒针(出示钟面)
(1)让学生指出时针、分针、秒针及它们的区别。
(2)小结:时针是又矮又胖的最短的(走得最慢),秒针是最长的(走得最快),另外的是分针(走得不快不慢)。
(3)秒针是一格一格的走,它走一小格是一秒。
2、秒与分的关系
(1)秒针可以记录比1分钟还短的时间,让学生说出分针、秒针的所在的位置。
(2)小结:秒针走一圈分针正好走一格。
秒针走1小格就是1秒,所以秒针走1圈就是60秒。
(3)教师演示:分针和秒针同时出发,秒针走完1圈,分针正好走1小格,就是一分。
(4)结论:1分=60秒(板书)
(5)让学生拨一下自己的学具钟,观察一下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正好走1小格。
四、巩固练习。
1、读一读、写一写。(不足10分要用0占位)
2、通过时、分、秒的关系,引导学生完成单名数与复名数间互换的关系进率为60。
3、让学生结合实际填写,再交流。
4、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体会1分钟能干什么。可以鼓励小组内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数据的收集、记录并相互交流。五、全面小结。
1分钟很短暂,但也很重要。
举列说明我们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做时间的小主人。
第3节 作息时间表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8—69页《作息时间表》。
教学目的:
1、能够正确计算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历的时间。
2、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3、培养学生良好的时间观念和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制定作息时间表和由此引发的问题探究。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历的时间。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每天上午几时开始上课?每节课多长时间?
二、合作探究。
1、介绍学校的作息时间:
从上午早读课是8:00开始,读20分钟,休息5分钟,一节课40分,课间休息10分,课间操是15分,眼保健操5分钟。根据这些信息填写68页的作息时间表。
2、小组的同学合作制定作息时间表。教师巡视,参与制作过程。
3、学生到展示制作的作息时间表,师生共同修正,并与学校的作息时间对照。对有特色的作息时间表给予表扬鼓励。
4、提出问题并解答。
(1)第一节课的下课时间是什么时候?你是怎么想的?
(2)从第二节课到第三节课下课,这两个时刻之间经过了多长时间?
(3)从上午7:40到上午放学,经过了多长时间?
(4)让学生根据作息时间表,在小组内提出问题并指定同学解答。教师巡视并加以引导。
三、巩固练习。
1、填一填。
(1)从9:00到11:00,经过_____时。
(2)从10:00到10:00,经过_____分。
2、从3:00到4:30。
(1)经过了_____时____分。1234
(2)昨天这段时间你正在干什么?
3、6:30起床,25分钟后,6:55用早餐,过了35分钟,7:30去上学。
4、实践活动:说一说今天几时从家出发上学,几时到校?算一算路上用了多长时间?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第4节 月球旅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0—71页《月球旅行》。
教学目的:
1、通过创设“月球旅行”这一情境,使学生综合应用前几个单元所学的知识。
2、能从“月球旅行”这一情境中,提出其它的数学问题,并能解决问题。
3、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4、通过观察、独立思考、合作等活动,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创新学习的过程,在合作交流中获得良好的体验。
教学重点:
通过创设“月球旅行”这一情境,使学生综合应用前几个单元所学的知识。
教学难点:
能从“月球旅行”这一情境中,提出其它的数学问题,并能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智慧老人要带上我们和淘气、笑笑去月球旅行,看看同学在上课的时候能不能够善于发现数学问题,并能想出合理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你们能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给智慧老人看吗?
二、合作探究。
1、看,智慧老人、淘气和笑笑已经进到了飞船里,淘气心里可高兴了,他迫不及待的问大家:“还有多少分发射?”
(1)引导学生认真看时间。
(2)你是怎么想的?
(3)从8:55到9:00经过了5分,从9:00到9:15经过了15分,所以还有20分发射。
(4)小朋友们能用所学的知识帮助淘气和笑笑,那我们就和他们一起去月球旅行吧!(板书课题)
2、我们安全地来到了月球的快乐城堡,进入城堡的门有2个,你觉得智慧老人、淘气和笑笑走哪个门省钱呢?快来根据两个门的门标价钱帮他们算一算吧!
(1)你帮他们选择哪个门?为什么?
要求学生列出数学算式,说明理由。
他们走第二个门省钱。因为如果走第一个门他们要用:3×8=24(元),走第二个门他们要用:10+6+6=22(元),所以说走第二个门更省钱。
(2)想进入快乐的人可不只智慧老人他们三个,看又来了一家三口人和一家两口人,下面我们来个比赛,男同学帮三口人的算,女同学帮两口人的算,看谁最先让他们走进城堡,而且最省钱。
男生:走第一个门省钱。第一个门要花:3×8=24(元),第二个门要花:10+10+6=26(元)。
女生:两个门都可以走。第一个门要花:2×8=16(元),第二个门要花:10+6=16(元)。
3、你们用自己的智慧帮他们打开了城堡的大门,真了不起。进入城堡后,我们来到了月球游乐园,你都看到了什么?
(1)一共需要几艘飞船?
(2)飞1圈需要3分。
(3)最多乘2人。
(4)票价5元。
谁来帮淘气解决他的问题?
飞4圈需要12分。我列的算式是:3×4=12(分)
谁来解决“一共需要几艘飞船”这个数学问题?
一共需要4艘飞船。我列的算式是:8÷2=4(艘)。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4、你们真是一群善于解决问题并能发现问题的孩子,淘气看了你们的表现,也禁不住的提出了一个问题了,谁愿意来说说?
5、从游乐园出来,智慧老人出了一则公告,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要用到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
智慧老人的要求是:同桌合作完成校园的设计,用自己的话说清楚、说完整图的位置方向。1234
6、哪位同学能把自己设计的月球学校展示给大家看看?
三、小结:
1、月球旅行就要结束了,通过你们的表现,我知道你们的收获一定不少,谁愿意来说说?
2、看到你们这样出色的表现,知道老人说:小同学真的是很棒,希望你们再接再励,学好以后的数学知识,两个月后还要看你们的汇报。你们能做到吗?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ernianjishuxuejiaoan/61144.html
-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计算题100道]二上数学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详细阅读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容: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实践活动:我长高了单元教才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
-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直角教案】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详细阅读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学会估测,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3.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参与...
-
【读统计图教学反思】《读统计图表》详细阅读
教 学 设 计一、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一课时《读统计图表》。二、教学目标:(一) 重视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体验。(二) 认识并能读懂统计图表,完成相应的图表,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三)...
-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确定位置视频】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确定位置教案详细阅读
确定位置教学目标:1. 使学生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 南、西或北)来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2. 使学生在观察公交车站牌、公园路线图、城市平面图等活动中,认识路线图,并会运用方向描述行走路线。3. 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
-
二下用乘法口诀求商_二上《用乘法口诀求商(二)》教案设计详细阅读
2、用乘法口诀求商(二)教学内容教科书43-44页教学目标1、运用除法的含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并能比较熟练地运用2~6的乘法口诀,口算有关的除法。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如何解决生活问题。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提高运用除法的含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挂图教学过程一、口算训练6×4...
-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堂实录详细阅读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45~46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2.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认识乘号。3.在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4.能与同伴合作探究、写出乘法算式。5.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分米和毫米测试卷】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分米和毫米教案详细阅读
分米和毫米教学目标:1.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2. 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并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3. 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视频】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快乐的队日活动教案详细阅读
开发区小学 二 年级 数学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快乐的队日活动本课初备课时共 1课时,本课第1课时个人复备栏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感受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来解决。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维。 3、 情感目...
-
做家务的男人第三季_做家务详细阅读
教学内容课本第14页的内容及第15页练一练的第1、2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用2连加的过程并借助编5的乘法口诀的经验,编出2的乘法口诀。2、能用5的乘法口诀计算有关的表内乘法。3、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教学重难点掌握2的乘法口诀教学方法合作交流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学具准备圆片若干个。教学过程一、谈话...
-
【加减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加减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详细阅读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解决含有减法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独立地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3、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