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教案免费|七年级生物学习探究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2017-01-0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生物教案】

学习探究

教材分析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本节教学内容通过与学生一起剖析探究活动的案例,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并让学生亲自参与探究过程,通过亲自实践获得知识和技能,为以后的探究性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本节教学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科学探究的过程和基本方法。

学生分析

初中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兴趣广泛、浓厚,对身边的事爱问为什么,也爱动脑、动手。学生可能把“探究”想得很复杂,认为那是科学家的事,实际上他们平时对很多感兴趣的问题,在玩儿中就进行了探究,只是过程不够完整或结论不够科学并缺少理性认识。通过学习探究的知识,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会增强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乐于实践各种探究活动。由于学生实验能力还不强,所以独立设计实验和完成实验尚有一定难度。

设计理念

科学的本质是探究,学习科学的中心环节也是探究。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习、模拟科学探究的过程,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勇于实践、不断创新,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说出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技能性目标   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

情感性目标   1。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2.认同科学探究需要与人交流、合作,并且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3.形成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 cai课件(小明探究蚂蚁食性的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

 

教师活动

引入

创设情景 :  从生活中的问题,“台灯不亮了”,让学生分析可能的原因以及查找原因的办法。

 

评价学生的方案,及时给予鼓励。

 

小结:我们讨论“台灯为什么不亮了”的问题就是在进行探究,探究是进行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由此引出课题。

 

讲授新课

引导阅读教材中小明探究蚂蚁食性的过程,了解探究的基本方法。

 

引导分析:

小明的探究活动是怎么开始的?

 

 

 

 

提出问题后要作出假设,为什么叫假设呢?

 

 

 

 

 

 

 

要检验假设是否成立,再看看小明下一步是怎样做的。

 

播放课件(1)小明对实验的设计。

强调设计实验的原则:可行性原则;设置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帮助学生分析理解。

 

学生活动

 

 

积极发言,各抒己见,提出多种原因,小组讨论制定查找原因的方案,并且进行交流。

 

 

 

 

 

 

 

 

 

 

认真阅读“探究竟1”,了解小明探究蚂蚁食性的基本方法与过程。

 

分析资料后回答:从提出问题开始,有了问题就有了探究的目标。

 

 

 

 

小组讨论后代表发言

 

 

 

 

 

 

 

 

 

 

 

认真观看,听讲,积极动脑思考,及时提问,加深理解。

 

 

 

 

 

 

提示和建议

 

 

从身边事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参与意识。123

从生活中寻找探究的问题,使学生在思考、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进入了探究者的角色。

 

 

 

 

 

 

 

阅读资料是获得信息的一个重要方法。

 

 

发现问题是科学研究的第一步,问题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解疑心理。教师抓住这一时机,提出紧扣主题的问题,使学生主动去探索。

 

假设是建立在观察和以往知识经验上的,不同于毫无根据的臆测,必须能够被检验。

假设要与问题相符,要与实验条件和能力相接近。

假设是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因为是探究活动,在被检验之前,就属于预测,既假设。

 

 

 

 

设计实验是探究性学习的核心。

 

注意对单一变量和对照实验的解释。

让学生了解,对照实验是研究自然科学中常用的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示和建议

播放课件(2)小明的实验过程和结论。

 

引导学生从小明探究蚂蚁食性的过程,总结出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并按照顺序填入教材的图中。

 

重点强调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1)提出问题(2)提出假设(3)设计实验(4)完成实验(5)得出结论(6)表达交流

 

再引导学生分析“台灯为什么不亮了”探究过程的各步骤:

 

 

 

如果提出的假设是:灯泡坏了。而得出的结论是灯泡没有坏,假设被否定了,应该怎么办?

 

又如实验中换上的灯泡,正好是个坏的,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怎么办?

 

引导学生分析,找到答案。

 

 

 

 

探究实践: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探究问题(也可以由教师提出问题供学生探究),模拟完成探究过程,最后汇报交流。

提出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

 

汇总情况,分析、表扬、鼓励。

 

联系实际:

让学生介绍自己做过的探究实验,将探究过程和结果讲给大家听。

 

小结

学生谈这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懂得了什么道理。

 

教师概括总结,引用教材“知识链”内容,强调本节课的教

学重点,再次引起学生重视。

 

 

布置课后探究活动

从生活中寻找问题如:手表为什么停了?录音机为什么不响了?家里养的花为什么萎蔫了?完成科学探究过程。并写出探究报告。

结束语

科学探究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就能通过科学探究的方法发现、解决许多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不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本领。

 

 

边看边分析。

 

 

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代表在全班交流,并且互相评价,得出正确的结论。

 

 

 

 

 

 

 

 

 

 

积极思考,讨论分析,发表见解,回答出问题。

 

 

 

 

思考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和质疑,有问有答,最后统一认识。

 

 

 

 

 

 

 

 

 

 

 

 

 

分组活动,小组成员之间进行分工、合作,讨论研究实验过程的每一个步骤。

各组交流探究情况。

 

 

 

 

 

 

 

 

 

 

法。

学生自己总结,增强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123

剖析“台灯为什么不亮了”的探究过程,学生兴趣浓厚,有利于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结论不支持假设时,要重复实验,如果再不支持假设就要修改假设,甚至放弃,而重新提出假设。

 

一次实验结果有时有偶然性,所以实验常需要多次重复。

不断设问,引出一个个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应该搞清楚的问题,同时使学生知道科学探究要实事求是,要有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

 

教师巡回于各小组之间,了解每一组学生提出的假设以及实验方案的可行性。注意各小组和个人的差异性,适当提示探究过程的注意事项。

 

注意强化探究实验过程中表达与交流环节的训练。

 

 

 

 

要求学生按照科学探究的步骤来讲述。

教师进行点评和提示。

 

 

提示学生注意探究实验的全过程,同时通过交流,共享资源,拓展视野,提高探究性学习的质量。使学生真正体会合作的愉快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探究学习中的重要性。

 

 

 

 

 

从生活中寻找探究的问题,容易激发学生兴趣,而且一般实验比较容易操作。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shengwujiaoan/47844.html

  • 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教案_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

    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识别人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2.举例说出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特点。3.举例说明青春期卫生行为和习惯的重要性。关注青春期心理卫生技能目标:1.通过学习青春期有关知识,提高学生自我认识的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2.通过对青春期性器官发育情况的调查资料的学习,培养学习观察能力、分析问题...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人的生殖和发育|人的生殖和发育

    第三节 人体概述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通过阅读、观察、讨论和总结,描述组成人体的主要器官系统。2.举例说出人体各系统的主要功能。技能目标:1.亲自动手实验,总结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从而了解研究人体结构和功能的一般方法。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实验能力。情感目标...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土壤里的小动物图画|《土壤里的小动物》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土壤里的小动物是本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主要内容是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解决相关问题包括蚯蚓的形态特征和蚯蚓与人类的关系。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本课题确定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知识目标(1) 概述土...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人体的呼吸思维导图]《人体的呼吸》说课稿

    一、课程标准: 本章位于《课标》的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的第二个主题: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目标: 1、 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 概述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 3、...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生物第一单元第一章思维导图_课题: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学习目标:1、 观察和比较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2、 理解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3、 通过观察,比较、讨论提高认知能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生物的共同特征。难点:生物的各特征对生物生活的意义。学习过程:一、 情境引入出示教具:珊瑚骨骼标本(通过展示珊瑚标本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提出问题。“珊瑚是生物...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一课时知识点]七年级生物下册《人的生殖》第一课时导学案人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出它们的功能;  2、描述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过程。  3、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有关的插图和模型。培养观察读图能力;收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孕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环境;  2、培养尊重妇女、敬爱父母的情感。能与...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的思维导图]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第一课时 消化教学目标:1. 知识: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理解消化酶在食物消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2. 能力:通过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淀粉的化学性消化过程以及学生...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必修一第六章第一节_第六章第一节一 骨坚而不重,硬而不脆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骨的结构和功能,是本章的重点之一。骨的重要生理功能是运动,而骨的支撑作用是其运动功能的基础。而骨的支撑功能是与其结构和组成成分有关。针对这些知识点课本设计了两个探究实验 ,第一个实验通过学生的操作探究使其认识骨的生理特性——硬而不脆与骨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 第二个探究...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生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作用

    教材分析生物圈中的生物对其生活的环境都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生物的适应方式体现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同时,生物也以不同的方式对环境产生影响。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对于这部分知识主要通过观察影像、学生收集资料和实验分析获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直观材料增加感性认识,引起...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叫做什么|第四章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第四章 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第一节食物 链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了解生物间普遍存在摄食与被食的关系。(2)知道什么是食物链。2、能力目标 (1)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会画一些简单的食物链。 (2)通过方案设计,查阅资料等培养学生运...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