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教学反思】第1节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

七年级生物教案 2017-01-0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生物教案】

第1节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
课题:二、反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概述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通过膝跳反射的实验理解反射的概念。
     3.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4.举例说出反射包括简单的反射和复杂的反射。
   (二)能力目标:
1.提高自己与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以及分析、综合、归纳等能力。
      2.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3.学会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社会等实际问题相联系,并运用到生活中去。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不断探究新知识的精神和合作精神。  
   2.鼓励学生通过分析活动自己找出答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理解反射的概念。
      2.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教学难点:   
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教材分析:
根据生物课程标准:本节内容是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在xx年的考试大纲中“生物圈中的人”只有四个部分,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就是这一章中有且仅有要考试的内容了。要理解神经调节的功能,必须先建立起“反射”的认识;理解反射过程的实现,必须掌握反射弧的结构组成及其神经元的联系等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所以,上述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即教学重点。而教材对反射与反射弧的概念及反射弧基本结构的认识,虽有膝跳反射活动的直观内容及反射弧模式结构的简要说明,但具体反射的实例介绍不多,更没有对反射与具体的调节意义之间的关系进行具体分析。因此能概括地认识到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弧是“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是较困难的。如果忽视对概念的正确理解是不能达到最起码的学习目的的。要强调理解概念,不只是知道定义的表述,更主要的是强调要首先认识有关的具体现象,从而抽象出概念的内涵,还要进一步运用概念对现象做出正确的判断。
突破难点的主要手段应该是教材的直观。具体地讲,可以通过对反射实例的直观、反射弧构成及神经元联系模型的直观等手段,创立教学的客观认识条件,并注意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只有使学生建立起必要的具体认识,才可能实现有关的教学目标要求。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准备一副可拆分的人脑模型,还有一个20cm×10cm×3cm大小的纸盒。纸盒的一面露出约2mm长的图钉尖,这一面的与盒的另一面颜色、图案一致,使人不易看出露出的钉尖。注意:教师应反复尝试钉尖的尖锐程度、露尖的长度和拍打的动作,保证刺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多媒体教具一套。
学生准备: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1、回顾前面所学的内容,回答所提问题。
 
 
2、学生思考、讨论。 1、从上一课对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的认识出发,同学们可以设想:在反射发生时,参与反射的各个神经元必然在神经系统内构成一定的分布和联系,才能保证调节信息被迅速、准确、稳定地处理和传送。那么,神经元是怎样分布、又是如何联系的呢?123
2、引入:神经调节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呢?
预习本节内容。
教法探讨:
本节教学通过演示和学生探究、举出实例、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形成概念,再进行总结,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学生面对问题,通过演示、学生探究、讨论、交流来获得圆满答案,让他们对于概念的掌握不仅仅是记忆,而是能够理解,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采用的方法有:1.多媒体教学法。
                  2.学生实验教学法。
                  3.启发式教学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反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1、其中一位同学边观察边有节奏地拍打边上的纸盒(无钉尖面)。
 
观察。
 
2、拍打。
观察。
 
3、学生提问。
4、根据自己的体验举例。
 
 
5、思考、讨论。
 
6、归纳、总结概念。
7、利用课件,理解反射弧的结构:感受器、传入神经元、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元、效应器。
8、思考、回答。
 
9、观察。
 
   回答。
   实验。
 
10、尝试描述“膝反射”的过程。
 
11、认真听取教师讲解。
12、思考、讨论。
进一步理解:健康、完整的反射弧是实现神经调节的最基本条件。
13、思考讨论。 1、演示用来完成“缩手反射”道具。请两位同学上台观察人脑的模型。告诉大家观察到的现象。提醒台下的学生注意观察拍盒子同学的手是否按规定的节奏进行。
2、调换角色,观察脑的剖面。同时把纸盒中有钉尖的一面露出。重复前面的动作。
3、解释拍打者的反应。
4、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体验举出一些“受到刺激之后,就会做出规律性反应”的实例。
5、提问:为什么受到刺激之后,都会做出规律性反应?
6、概括出反射、反射弧的概念。
7、展示“反射弧”课件,归纳出反射弧的五个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8、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是不是反射?为什么?
9、做膝跳反射实验:教师可先请一位同学前来配合,由学生做被试者,教师做实验者。由教师将实验方法、现象演示给同学们看,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的操作与被试者的反应动作。然后请一、两位同学谈谈观察的情况:怎样扣?扣在哪儿?如何反应?
    再由同学之间两人一组互相做一下膝跳反射实验。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掌握引出本反射实验的操作。
10、提问:膝反射的反射过程是如何进行的?
11、展示课件,总结学生的结论并分析本反射的刺激与反应方式的确定性:刺激是要快速地叩击膝盖下位韧带,使之受到突然牵拉,缓慢的作用是不能引出膝跳反应的;反应是小腿突然跳起,也就是刺激之后随即发生的伸膝关节动作。反应可重复。然后分析本反射的适应意义:通常肌腱、肌肉受到突然牵拉的作用而引起相应的肌肉收缩,是对维持身体姿势或身体平衡有利的。
12、提一些因反射弧某些部位受损而产生调节障碍的问题。如:失明、尿失禁等等。
13、预习提问:为什么训练有素的足球门将也常会扑空射来的点球?123
 
板书设计:
二、反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一)反射:
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就叫反射。
(二)反射弧:
感受器-à传入神经-à神经中枢-à传出神经-à效应器
 
教学体会: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shengwujiaoan/47839.html

  • 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教案_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

    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识别人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2.举例说出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特点。3.举例说明青春期卫生行为和习惯的重要性。关注青春期心理卫生技能目标:1.通过学习青春期有关知识,提高学生自我认识的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2.通过对青春期性器官发育情况的调查资料的学习,培养学习观察能力、分析问题...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人的生殖和发育|人的生殖和发育

    第三节 人体概述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通过阅读、观察、讨论和总结,描述组成人体的主要器官系统。2.举例说出人体各系统的主要功能。技能目标:1.亲自动手实验,总结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从而了解研究人体结构和功能的一般方法。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实验能力。情感目标...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土壤里的小动物图画|《土壤里的小动物》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土壤里的小动物是本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主要内容是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解决相关问题包括蚯蚓的形态特征和蚯蚓与人类的关系。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本课题确定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知识目标(1) 概述土...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人体的呼吸思维导图]《人体的呼吸》说课稿

    一、课程标准: 本章位于《课标》的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的第二个主题: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目标: 1、 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 概述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 3、...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生物第一单元第一章思维导图_课题: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学习目标:1、 观察和比较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2、 理解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3、 通过观察,比较、讨论提高认知能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生物的共同特征。难点:生物的各特征对生物生活的意义。学习过程:一、 情境引入出示教具:珊瑚骨骼标本(通过展示珊瑚标本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提出问题。“珊瑚是生物...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一课时知识点]七年级生物下册《人的生殖》第一课时导学案人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出它们的功能;  2、描述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过程。  3、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有关的插图和模型。培养观察读图能力;收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孕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环境;  2、培养尊重妇女、敬爱父母的情感。能与...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的思维导图]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第一课时 消化教学目标:1. 知识: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理解消化酶在食物消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2. 能力:通过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淀粉的化学性消化过程以及学生...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必修一第六章第一节_第六章第一节一 骨坚而不重,硬而不脆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骨的结构和功能,是本章的重点之一。骨的重要生理功能是运动,而骨的支撑作用是其运动功能的基础。而骨的支撑功能是与其结构和组成成分有关。针对这些知识点课本设计了两个探究实验 ,第一个实验通过学生的操作探究使其认识骨的生理特性——硬而不脆与骨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 第二个探究...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生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作用

    教材分析生物圈中的生物对其生活的环境都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生物的适应方式体现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同时,生物也以不同的方式对环境产生影响。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对于这部分知识主要通过观察影像、学生收集资料和实验分析获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直观材料增加感性认识,引起...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叫做什么|第四章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第四章 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第一节食物 链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了解生物间普遍存在摄食与被食的关系。(2)知道什么是食物链。2、能力目标 (1)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会画一些简单的食物链。 (2)通过方案设计,查阅资料等培养学生运...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