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设计]第二节血管和心脏

七年级生物教案 2017-01-0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生物教案】

第二节  血管和心脏

教学目标:1、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2、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说出心率、脉搏的概念,实习测量心率。
教学重点:区别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
教学难点:描述心脏的结构
教学方法:实验、演示、讨论、归纳相结合
教具准备:猪心脏、解剖盘、解剖剪、解剖刀、秒表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知道血液是在血管和心脏所构成的封闭的管道系统中不停地按一定方向流动的。这种流动是与血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有关系的。今天,我们来一起探究一下。
    板书:一、血管和心脏
    体验:把右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一起放在自己左手手腕处桡骨端的内侧,并稍稍用力触压,有何感觉。
    归纳:这种有规律的搏动是桡动脉在搏动
    观察:手臂上的“青筋”并用力去触压
    归纳:“青筋”就是静脉
    讨论:动脉和静脉在结构上有何区别?
    挂图:三种血管模式图
                     -1-
    学生归纳:动脉管壁厚、管腔小, 分布在身体较深部位。
          静脉管壁薄、管腔大,分布在身体较浅部位。
    讨论:血液在两种血管中流速如何?
    类比:长江在三峡段流速快,而到中下游段流速慢
    过渡:动脉和静脉遍布全身各处,它们是靠什么连通起来的?
    板书:毛细血管 
    讨论:结合挂图中的“毛细血管”,为什么把此种血管命名为“毛细血管”?
    学生归纳:毛细血管很细、数量多,管壁非常薄
    思考:血液在毛细血管中流速如何?为什么?小组讨论归纳:毛细血管是血液和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投影:填表

提问:血液能在血管中流动,它的动力来源是什么?
板书:心脏
体验:用右手放在自己胸部中间偏左侧,感受心脏跳动。
展示:心脏模型
-2-
介绍:心脏的形状,与心脏相连血管的名称,心房和心室的位置。
实验:解剖猪心脏(8人一小组,解剖并观察)
识别:与心脏相连的主动脉、肺动脉,上、下腔静脉和肺静脉
观察:心脏的四个腔:左、右心房,左、右心室,它们之间是否相通,以及心房与心室、心室与动脉之间的瓣脉。
讨论:1、瓣脉有何作用?
2、为什么心室与心房壁厚薄不同?
挂图:心脏结构示意图
归纳:血液循环的途径:(并看血液循环动态投影片)
左心室→主动脉→动脉→毛细血管网→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泡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12
体验:结合猪心脏,感受血液如何进出心脏
小结:本课内容:血管和心脏
探究:某人手臂不慎划破,血液不断流出,根据血液的颜色和流速,判断伤及何种血管?如何采取急救措施?

                     -3-

                      第二课时

    体验:请同学坐好,用自己的右手按在自己胸部偏左侧,感觉心脏有节律的跳动
    引入: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心率
    板书:二、心率和脉搏
    实践:学生4人一组, 把手放在胸部偏左侧记录每分钟心跳动次数
    介绍:成年人静息时的心率一般为75次/分, 婴幼儿心率一般较快,只有心率在60-100次/分范围内都正常。
    体验:“切脉”感受动脉的搏动
    实践:学生4人一组,手放在桡动脉处, 记录每分钟搏动的次数
    说明:每分钟搏动的次数叫脉搏
    讨论:每人比较两次测出的数据是否一致?
讲述:正常人每分钟脉搏的次数与心跳的次数一样。当人的某一器官发生病变,常会使心跳发生快、慢、强、弱的变化,这就是“切脉”为何能诊断病的原因.
    素养教育:二千多年前,我国著名医学家扁鹊就已用“切脉”诊断疾病。
    探究:组织学生原地运动十分钟,立刻测自己的心率,并每隔一分钟测一次,记录数据,直至与没运动前数据一致为止。
    指导:将测得数据,绘制成曲线图来表示运动与心率的关系。
    归纳:恢复期是指心率由运动状态恢复到平静状态,所用的时间。其长短可以反映一个人的体质的强弱。
    讨论:人的心率为什么在运动状态下比平静状态下高?
    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心率和脉搏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使我们了解了运动对心率的影响。
    作业:完成《生物实验报告册》上本节的内容。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shengwujiaoan/47796.html

  • 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教案_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

    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识别人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2.举例说出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特点。3.举例说明青春期卫生行为和习惯的重要性。关注青春期心理卫生技能目标:1.通过学习青春期有关知识,提高学生自我认识的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2.通过对青春期性器官发育情况的调查资料的学习,培养学习观察能力、分析问题...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人的生殖和发育|人的生殖和发育

    第三节 人体概述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通过阅读、观察、讨论和总结,描述组成人体的主要器官系统。2.举例说出人体各系统的主要功能。技能目标:1.亲自动手实验,总结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从而了解研究人体结构和功能的一般方法。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实验能力。情感目标...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土壤里的小动物图画|《土壤里的小动物》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土壤里的小动物是本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主要内容是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解决相关问题包括蚯蚓的形态特征和蚯蚓与人类的关系。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本课题确定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知识目标(1) 概述土...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人体的呼吸思维导图]《人体的呼吸》说课稿

    一、课程标准: 本章位于《课标》的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的第二个主题: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目标: 1、 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 概述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 3、...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生物第一单元第一章思维导图_课题: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学习目标:1、 观察和比较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2、 理解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3、 通过观察,比较、讨论提高认知能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生物的共同特征。难点:生物的各特征对生物生活的意义。学习过程:一、 情境引入出示教具:珊瑚骨骼标本(通过展示珊瑚标本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提出问题。“珊瑚是生物...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一课时知识点]七年级生物下册《人的生殖》第一课时导学案人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出它们的功能;  2、描述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过程。  3、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有关的插图和模型。培养观察读图能力;收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孕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环境;  2、培养尊重妇女、敬爱父母的情感。能与...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的思维导图]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第一课时 消化教学目标:1. 知识: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理解消化酶在食物消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2. 能力:通过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淀粉的化学性消化过程以及学生...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必修一第六章第一节_第六章第一节一 骨坚而不重,硬而不脆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骨的结构和功能,是本章的重点之一。骨的重要生理功能是运动,而骨的支撑作用是其运动功能的基础。而骨的支撑功能是与其结构和组成成分有关。针对这些知识点课本设计了两个探究实验 ,第一个实验通过学生的操作探究使其认识骨的生理特性——硬而不脆与骨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 第二个探究...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生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作用

    教材分析生物圈中的生物对其生活的环境都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生物的适应方式体现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同时,生物也以不同的方式对环境产生影响。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对于这部分知识主要通过观察影像、学生收集资料和实验分析获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直观材料增加感性认识,引起...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叫做什么|第四章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第四章 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第一节食物 链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了解生物间普遍存在摄食与被食的关系。(2)知道什么是食物链。2、能力目标 (1)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会画一些简单的食物链。 (2)通过方案设计,查阅资料等培养学生运...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