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新课堂15课]第15课 南方的初步开发(学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2016-12-1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历史教案】

【课标导向】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南方开发的史实。
【重点难点】 重点:南方初步开发的原因和表现。
难点:理解人口南迁、民族交往为什么能促进南方的开发?
【资料介绍】
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替:
(北     朝)
东魏 → 北齐
蜀→ —          十六国→ 北魏            ↓
↓                            西魏 → 北周→ → 隋(589年)
东汉      魏→ → →西晋                                     ↑
↑    东  晋→ 宋 → 齐 → 梁→  陈  →
吴→  — —                     (南    朝)
(北方多战乱,社会动荡;南方社会相对稳定)
3、材料: 建康(今江苏南京),三国时称“建业”,是东吴都城,东晋及被称为“南朝” 的宋、齐、梁、陈是年代相继的5个王朝(317-589年),它们的都城是在建业的基础上扩大而成的,改名叫建康。连同在此之前的东吴,常被人们称作“六朝”,所以南京又有“六朝古都” 之称。
【课堂互动】
一、“史实” ——知识梳理,内容整合,体系构建
⒈探究主题:南方初步开发的史实。
⒉学法指导:根据内容提示,阅读教材,梳理知识,完成填空,构建知识体系:
一、吴蜀时期的开发
吴国:1、农业方面:孙吴政权组织人员开垦         ,推广      ;粮食产量提高。
2、手工业方面:会稽出产的      是著名特产,丝织业有一定发展。瓷器制作技术提高,能生产各种精致的        ;造船业发达,出现了       、        、       三大造船中心。230年,吴国曾派人到过       。

蜀国:        设堰官保护都江堰、屯田、植桑养蚕,推广铁器、牛耕、        技术,使            成都平原和        地区得到初步开发。

二、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的开发
1、农业方面:广种水稻,并推广种植原产北方     、     等作物;五岭以南,种植        ,提高粮食产量;人们还在湖边围垦,扩大种植面积,农田普遍施用       ,促进了农业发展。123
2、手工业方面:织锦、制瓷、矿冶、造船技术有很大提高。炼钢技术进步,采用了“        ”  ,人们利用      作为燃料。
3、商业方面:南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会是        。
二、“史识” —— 问题探究,论从史出,形成认识
⒈探究主题:南方初步开发的原因——北民南迁及民族交往
(1)、材料一:西晋永嘉(307—3XX年)年间,北方由于战乱(八王之乱和五胡南下)而遭到严重破坏,城乡满目疮痍,田地荒芜,一片残败的景象,从西晋永嘉年间到南朝刘宋(420—479年)末年,北方人民陆续南下到巴蜀和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就有70多万人。其中,定居江苏的约26万,安徽有17万,四川等地有15万,湖北6万,江西、湖南各一万,另有一部分流迁到两广地区。
 
思考:为什么北方人口在这一时期大量迁移到南方?你认为北方人南迁给南方带来哪些影响?开发南方还有哪些人的功劳?

(2)、如果你是孙权或诸葛亮,应采取哪些措施发展国家经济?

                 三国时的翻车                             都江堰
(3)诸葛亮为什么对孟获要“七擒七纵”?有何作用?

(4)、综合以上讨论,你能归纳出南方初步开发的主要原因吗?(自然条件、社会因素)

                                                                        
【巩固练习】
⑴风光秀美的会稽山风景区在三国时期因一项手工业而著名,请你猜猜当时当地的特产是                                     
a.蜀锦   b.藤纸   c.越布   d青瓷             
⑵“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这两句诗描写了北方人民南迁江南的情况。从材料可以看出,人民南迁主要是因为           (      )
a.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b.北方战乱频繁        c.北方统治者残暴   d.南方经济发达123
三、“史感”——总结反思,感悟历史,学以致用
1、智慧果一:我们万州是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也处于三峡库区,三峡蓄水后,有人说,我们田地被淹,就到山坡去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你认为可行吗?为什么?

2、智慧果二:《三峡都市报》正在征求开发万州的建议,请你出谋划策。

3、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将刚才讨论的关于开发万州的建议整理出来,给万州区区长写封信,说说你们开发万州的金点子。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lishijiaoan/47195.html

  • 永恒正义的胜利|第8课   正义的胜利

    第8课 正义的胜利〖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和雅尔塔会议的召开,认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必然性和历史作用。 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和胜利的重要战役,如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柏林战役等。正确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归...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夏商西周的社会性质]第6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名师导航知识梳理 一、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西周初年,周王为巩固周边的统治,大规模分封 ,形成对全国的控制网。 2.主要内容:周王把土地和臣民授予诸侯,称为“ ”。 3.受封者的义务:必须服从 的命令,治理 ,保卫...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中华文化的勃兴教案】中华文化的勃兴

    七年级历史教学学案学科历史设计教师教授内容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时间预设1课时问题预设: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起于何时?后来的文字又有哪些改进和发展? 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天文、历法和音乐成就有哪些? 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了解我国先秦文字的演变...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时间]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第2课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2)知道欧洲联盟;(3)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2 过程与方法: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知道欧洲联盟。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三国鼎立》教案】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第一范文23三国视频1 三国视频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2)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3)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_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学习目标:1、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2、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进行想象、分析史料,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过程,培养其感知历史、想象历史的思维能力。3、引导学生分析宋元科技高度发展的原因使他们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居于世界领先...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日本最先进的课科】第18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第17课 先进的科学技术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了解中国古代造纸技术的发明与改进,能够简要说明造纸技术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和产生的巨大影响。知道秦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在医学领域做出的杰出成就。了解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知道秦汉时期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第一次自然科学革命]第一课自然科学的革命

    第一课 自然科学的革命 【课标要求】简述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的主要成就,认识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教学目标】一﹑识记和理解记住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者牛顿和他力学研究的划时代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知道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及代表作《物种起源》;了解爱因斯坦和他的相对论。理解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穿透历史还是穿过历史|穿透古今历史,渗透情感教育──以七下第21课“明长城”专题为例

    历史是人文学科,有着责无旁贷的育人功能。历史是丰富的,不是教材内容所能涵盖的。所以适当补充古今历史材料,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更有实质教育价值。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明长城”专题我是这样设计课堂的:第一步比较秦明长城。用事先制作的flash“红色闪烁的长城”,把秦长城缩小放在明...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导入_《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教案

    一、课程标准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二、教材分析本课以半坡、河姆渡和大汶口三个文化遗址为代表,展示了距今约7 0XX年到距今四五千年的远古历史。我国远古居民的活动范围扩大,中华大地上遍布氏族聚落,人们逐渐从采集进化到原始农业,从狩猎进化到家畜饲养业,开始了定居生活。本课重...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