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是哪个时期_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七年级历史教案 2016-12-0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历史教案】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隋朝大运河
一、 开通条件:
1、 国家统一,经济有所发展
2、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开发
二、 目的:
1、 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和交流
2、 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3、 南粮北运
三、 主要功能:运输
四、 概况:永通邗江,北起涿郡(今北京),南到余杭(今杭州)。
          五河六省(经过今天的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六个省)
          中心洛阳(原因:洛阳地处中部;离都城长安较近,便于运输)
五、 评价:
1、 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
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2、 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如北京、扬州、苏州、杭州等地)。
3、 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4、 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
5、 为唐朝及以后经济的发展打下基础。
6、 促进了江南开发,对经济重心南移起到了一定作用。
7、 但滥用民力,造龙舟、南巡等,加重了人民负担。
相关材料解析: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材料二: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合。东南四十三州地,尽取膏腴是此河。
                                                 ——李敬方《汴河直通船》
材料三:炀帝巡幸,乘龙舟而往江都。自扬、益、湘南至交、广、闽中等州,公家漕运、私行商旅,舳舻相继。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
                                                ——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
材料四: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增《汴水》
材料五:帝业兴亡是几重?风流犹自说遗踪。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九龙。
                                                     ——宋元鼎《炀帝冢》1234
解读:汴河,在今天的河南境内。
皮日休对大运河的开通以肯定为主,认为功大于过。
李敬方对大运河开通以肯定为主,认为大运河促进了沿岸地区经济的发展。
李元甫对大运河开通以肯定为主,认为大运河促进了水上运输河沿岸地区经济的发展,给社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虽然增加了隋朝百姓负担,但利在千秋。
胡增、宋元鼎对隋朝大运河的开通持否定态度,认为它是隋朝暴政的表现,灭亡的主要原因。
 

概况:618年由李渊建立,是为唐高祖,定都长安(今西安)。为了纪念开辟新的纪元,唐高祖发行开元通宝。【开元通宝与唐玄宗没有关系】
政治:出现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开元盛世等封建治世;发展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经济:高度繁荣
文化:诗歌繁荣,敦煌艺术“满壁风动”
民族:政策开明,民族融合。通过武力、和亲、会盟、设机构管理等方式,加强了与西藏、云南等地少数民族联系。
对外:对外开放,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市。日本遣唐使来到中国,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科技:科技世界领先,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和火药。
一 、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武则天与贞观遗风、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1、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唐太宗,年号贞观,吸取隋朝灭亡教训,实行开明统治)
1)唐太宗治国举措:
○1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完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2注重减轻农民负担,轻徭薄赋,注重发展生产
○3注重选拔人才,发展科举,注重法律(《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
○4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对边疆地区管理:如被西北各部尊为“天可汗”;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设安西都护府管理新疆
○5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太宗在位时,玄奘西行,前往印度
2、武则天与贞观遗风
武则天治国举措:注重选拔人才,发展科举制;注重发展生产;设北庭都护府管理新疆
  她在位期间,冲击了豪门大族控制政局局面,同时经济发展,史称有贞观遗风,“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3、 唐玄宗与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年号开元,他重用贤能、整顿吏治、改革军事、财政、漕运等制度,成效显著。
注:【了解】这些是封建治世的表现。他们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关于封建治世的认识:
1、 出现的原因是统治者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吸取前朝灭亡教训
2、 帝王的个人良好素质,轻徭薄赋,重视生产,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3、 人民的勤劳,国家统一
4、 治世是相对的,农民依旧贫困,受到剥削。
二、隋唐的科举制
1、科举制概况:科举制度指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考试由尚书省下属的礼部主持。隋朝开创,唐朝发展,宋朝完善,明清时八股取士,科举制开始走向消极为主。19XX年光绪帝废除。
隋文帝时,开始分科考试
隋炀帝时,设进士科,标志科举制产生
唐太宗时,扩充国子学规模,增加考试科目和人数,以明经和进士科为主
武则天时,首创殿试和武举
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
 2、科举制评价: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增加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为读书人提供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
            补充——【了解】有利于选拔人才,巩固封建统治;推动了知识普及和读书风气;加强了思想统一和民族向心力;为以后欧美实行文官制度提供了借鉴。所以被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但考试以社会科学为主,对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作用很小。 雁塔题名称为新科进士最高荣誉象征。1234
三、隋唐的三省六部制:隋朝开创,唐朝完善。是中央行政机构。三省中,中书省负责草拟,门下省负责审批,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下设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其中,负责科举考试,接待少数民族和外国时节的是礼部。
四、唐朝的社会经济、衣食住行、艺术
1、社会经济:特点是高度繁荣(原因是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政策开明、对外开放)
农业:出现新型农业工具曲轩辕犁(翻土工具)、筒车(利用水力自行转动的灌溉工具)
手工业:产品种类、生产规模、工艺技术都超过了前代。唐玄宗在位期间,在长安的广运潭举办了手工业博览会。
2、 衣食住行:特点是胡汉交融、中西贯通、自信开放、充满活力
             (饮茶、骑马风行全国)
3、艺术:唐朝艺术代表是敦煌艺术。
【了解】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镇,莫高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瑰宝,内容多以佛教故事为主,也有许多现实生活场景。敦煌壁画代表作品是飞天图案“天衣飞扬,满壁风动”。敦煌艺术反映出唐朝:佛教盛行,文化具有博大宏放、胡汉交融、中西贯通等特点,体现了唐朝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
五、唐朝的民族关系
1、交往方式:
1)武力:唐太宗扫平东突厥
2)和亲:与吐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吐蕃称与唐和同为一家,上书称“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3)设机构管理:设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管理新疆
               设黑水都督府、渤海都督府管理东北
4)会盟:唐与吐蕃会盟、唐与南诏的点苍山会盟(在今云南)
2、特点:政策开明。恩威并施,以和为主,民族融合不断加强
3、意义:促进了边疆开发和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附:松赞干布在位期间,修建布达拉宫,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书籍,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了汉藏交往的基础,促进了民族融合。《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吐蕃松赞干布求婚时节的情景。
六、唐朝的对外关系
1、史实:日本遣唐使来到中国;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前往印度
1)中日之间:
○1日本派遣唐使来到中国,学习唐朝的典章制度、技术、生活习俗等各个方面,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646年,(7世纪)日本以唐朝为师,实行大化改新,促进了日本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2日本留学生阿倍仲麻吕,即晁恒来到中国学习
○3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定居日本奈良,建日本唐招提寺,为中日经济文化的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从扬州出发,经东海,到达日本平城京,即奈良】
2)中印之间:唐太宗时,玄奘西行前往印度求取佛法。从长安出发,经路上丝绸之路,到达天竺。玄奘第一个系统的把天竺的各个情况介绍到中国。并将西行途中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还将《老子》介绍到天竺。
2、唐朝都城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市,成为中外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展现出各国大官贵客云集长安,拜见唐朝皇帝的景象。1234
3、唐朝对外开放交流频繁原因: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文化发达,世界前列;交通发达,水陆并进;统治者胸怀博大,对外开放。
附1:唐朝长安城特点:
1) 城市分为宫城、皇城、外郭城
2) 城中排水设施齐备,绿树成荫
3) 布局严谨,形状像棋盘【白居易形容长安城说“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
4) 市(商业区)和坊(住宅区)分开
5) 市的买卖有时间限制
北宋都城汴京(即东京,今河南开封)与唐朝的长安城相比,其特点是:
1) 城市布局不像长安城那么严谨、方正
2) 打破了市和坊的界限
3) 买卖时间放宽,早市、夜市繁荣
4) 出现专门的娱乐场所瓦舍
附2:鉴真和玄奘的比较:两人都历尽艰辛才到达目的地,体现了为寻求理想不畏艰难的精神;出行目的都与佛教有关;都促进了唐朝的对外友好交流;但鉴真去后没有回国,玄奘回到了长安。
七、隋唐科技
1、史实:
1)  赵州桥:隋朝时期李春营建。
赵州桥,位于河北,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单孔大石桥,开创了世界平拱桥建筑先河。其建筑特点是:结构科学,美观大方,稳固性好,泄洪能力强。“奇巧固保护,甲于天下”、“百尺长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形容的都是赵州桥。【了解】
2) 雕版印刷术:唐朝时期发明。代表物有:○1交易凭证的印纸○2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金刚经》。
3) 火药:唐朝时期发明并开始用于军事,如“火箭”。孙思邈在《丹经》中第一次把火   药配方记录下来。
2、  隋唐科技发达原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家重视教育和培养人才。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lishijiaoan/46956.html

  • 永恒正义的胜利|第8课   正义的胜利

    第8课 正义的胜利〖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和雅尔塔会议的召开,认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必然性和历史作用。 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和胜利的重要战役,如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柏林战役等。正确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归...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夏商西周的社会性质]第6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名师导航知识梳理 一、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西周初年,周王为巩固周边的统治,大规模分封 ,形成对全国的控制网。 2.主要内容:周王把土地和臣民授予诸侯,称为“ ”。 3.受封者的义务:必须服从 的命令,治理 ,保卫...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中华文化的勃兴教案】中华文化的勃兴

    七年级历史教学学案学科历史设计教师教授内容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时间预设1课时问题预设: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起于何时?后来的文字又有哪些改进和发展? 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天文、历法和音乐成就有哪些? 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了解我国先秦文字的演变...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时间]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第2课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2)知道欧洲联盟;(3)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2 过程与方法: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知道欧洲联盟。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三国鼎立》教案】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第一范文23三国视频1 三国视频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2)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3)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_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学习目标:1、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2、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进行想象、分析史料,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过程,培养其感知历史、想象历史的思维能力。3、引导学生分析宋元科技高度发展的原因使他们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居于世界领先...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日本最先进的课科】第18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第17课 先进的科学技术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了解中国古代造纸技术的发明与改进,能够简要说明造纸技术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和产生的巨大影响。知道秦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在医学领域做出的杰出成就。了解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知道秦汉时期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第一次自然科学革命]第一课自然科学的革命

    第一课 自然科学的革命 【课标要求】简述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的主要成就,认识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教学目标】一﹑识记和理解记住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者牛顿和他力学研究的划时代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知道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及代表作《物种起源》;了解爱因斯坦和他的相对论。理解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穿透历史还是穿过历史|穿透古今历史,渗透情感教育──以七下第21课“明长城”专题为例

    历史是人文学科,有着责无旁贷的育人功能。历史是丰富的,不是教材内容所能涵盖的。所以适当补充古今历史材料,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更有实质教育价值。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明长城”专题我是这样设计课堂的:第一步比较秦明长城。用事先制作的flash“红色闪烁的长城”,把秦长城缩小放在明...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导入_《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教案

    一、课程标准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二、教材分析本课以半坡、河姆渡和大汶口三个文化遗址为代表,展示了距今约7 0XX年到距今四五千年的远古历史。我国远古居民的活动范围扩大,中华大地上遍布氏族聚落,人们逐渐从采集进化到原始农业,从狩猎进化到家畜饲养业,开始了定居生活。本课重...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