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响现代文明的大门|叩响文明的大门

七年级历史教案 2016-12-0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历史教案】

第18课    叩响现代文明的大门〖教学设想〗
  本课是第17课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继续,知识内容相对较少。因此把过程与方法中收集资料的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中体验科学精神,确定为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内容以课标为依据,把课文内容仅仅作为参考资料,大胆吸纳学生感兴趣的课外相关知识内容作为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师作为主持者适时点拨、拓展,水到渠成理解课文知识。〖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卡尔•本茨发明了汽车,被称为“汽车之父”。福特第一个流水线大规模生产汽车,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
  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使人类叩响现代文明的大门。
  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过程与方法
  分组收集卡尔.本茨、福特、莱特兄弟、冯如等人在科学创造活动中的资料,培养资料收集整理的能力。
  收集汽车、飞机的图片、模型、玩具,了解其工作原理。
  学习撰写关于汽车、飞机方面的科普知识小短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汽车、飞机的发明极大改变了人类的社会面貌和生活方式。我们应该学科学、爱科学。
  学习发明家、科学家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科学探索精神。〖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学生通过收集发明家的科学创造活动的有关资料,体验勤奋踏实、坚持不懈、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难点 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划时代的意义,使人类叩响现代文明的大门。说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教学准备〗
  师生收集卡尔•本茨、莱特兄弟、冯如等人的发明创造的资料。
  学生收集飞机、汽车的图片、模型,并简单介绍其基本工作原理。
  播放记录片《莱特兄弟》的相关设备。〖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第17课我们学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同学们回忆:第二次工业革命从什么时候开始?其时代特征是什么?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新能源有哪些?新机器新产品有哪些?本课我们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第三个方面――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情况。  内燃机的发明与改进  1.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发明了哪些新交通工具?(汽船、蒸汽火车)这些交通工具以蒸汽机为动力,取代了以畜力、风力等为动力的马车、帆船。交通工具革新的重要前提是动力系统的革新。本课学习汽车、飞机的发明,首先了解新的动力系统――内燃机的发明。
  2.内燃机的工作原理是怎能样的?课前要求同学们查找资料,访问老师,了解这方面的科学知识。现在要求同学们来介绍相关知识。
  内燃机是让燃料直接在机器内部燃烧来产生动力。当活塞向外运动时(第一个运动),燃料与空气的混合气被吸入汽缸。当活塞向内运动时,(第二个运动)混合气被压缩到最高点,火花引发爆炸,推动活塞向外运动(第三个运动,也是做力冲程)。当活塞向内运动时(第四个运动),废气被排出。此后,整个运动周而复始。
  3.最先发明的内燃机以煤气为燃料。煤气内燃机燃值较低,并且产生煤气使用不方便。而19世纪70年代以后石油开采、提炼技术都有很大发展,所以后来用汽油、柴油取代煤气成为燃料。因此内燃机经历了煤气内燃机到汽油、柴油内燃机的发展过程。123汽车和飞机的发明(非凡的轮子与翅膀)  1.动力系统的革新带来交通运输业的革命。与现代生活密切相关的汽车、飞机出现了。我们享受这些现代物质文明,不能忘记发明家的辛勤劳动。老师要求同学们课前收集发明汽车、飞机的各位发明家的有关资料。现在请同学们分别介绍,比一比哪一组收集的资料最充实、介绍得最好。
  课前同学们在收集资料中,老师适时指导,并且老师也应准备相关资料。
  卡尔•本茨是德国工程师。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实用的内燃机汽车,被称为“汽车之父”。第一辆本茨汽车于1885年制成,只有三轮,时速13~16千米,现保存于慕尼黑科技博物馆中,并标有说明“这才是第一辆汽车”。1893年制造出第一辆四轮汽车,1899年制造出第一辆赛车。
  亨利•福特是美国企业家。1893年自己动手制造了一辆汽车,他驾车行驶1600千米,然后卖得200美元。19XX年创办福特汽车公司,1927年资产达7亿美元,一度垄断美国汽车生产。
  莱特兄弟是美国飞机发明家。他们观察鹰在空中保持平衡的飞行情况,从中得到启发,1900―19XX年他们制造了三架双翼滑翔机,并做了飞行试验,进行了大量的航空理论和实验探索。19XX年12月,他们设计的“飞行者1号”飞机制造成功。第一次飞行12秒,飞行距离159.7米,离地1米多。19XX年制造出“飞行者3号”,续航时间超过半个小时,这是世界上第一架实用的飞机。
  冯如是中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19XX年,他制造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飞机,并亲自驾机参加国际比赛,荣获第一名。其飞行高度、时速和航程均创当时世界纪录。2.我们再来欣赏一段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的纪录片资料,感受世界上第一架飞机如何诞生,为人类实现飞的梦想带来的惊喜。
  3.同学们通过哪些方式收集资料?你们在收集时有哪些经验教训可以与大家分享?
  收集资料方式主要:摘录、剪报、照片、录音、录像、光盘等。
  经验教训方面如:(1)要善于与人交流;(2)资料要辨别是否可信;(3)抄录要注明出处;(4)要注意保存方式等。
  收集资料途径有:网络查找、书本摘录、调查访问、音像资料等。
  4.你们在资料收集中,对这些发明家的感人故事,有什么感想?
引导学生认识到发明家不怕挫折、坚持不懈、勤奋刻苦、忘我工作的精神,不受习惯势力的束缚、敢于创新的精神等,教育学生勤动脑,勤动手,敢为人先,勇于探索。
  5.在今天,汽车、飞机已经发展到很高的水平。各种特色、各种功用的智能化汽车、飞机层出不穷。课前要求同学们收集这些方面的模型、图片、资料,了解其基本工作原理和主要特点,现在请同学们互相交流、欣赏。
  新飞机如欧洲的空中客车公司计划生产载客达600人以上的超大型客机,美国“巨无霸”超大型运输机;新汽车如有雷达装置的智能型汽车,有八开门的加长型豪华轿车等;玩具模型如遥控无人驾驶飞机,可以随意转弯、翻滚的汽车等。
  6.汽车、飞机成为我们现实世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们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
引导大家认识到交通的发展,缩短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满足了人们生活的需要。
  当然,大量汽车尾气排放,带来城市污染,带来道路交通的堵塞,一些交通事故也带来生命、财产的损失。人们还在努力克服这些弊端,如使用电瓶、液化气等更清洁的能源作为汽车燃料,在郊区居住缓解交通堵塞等。 12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第二次工业革命前,世界历史处于近代社会。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人类历史迈入现代社会的门槛。我们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来分析。
  政治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一些大企业凭借资金、技术优势,在竞争中壮大,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发展成为垄断组织。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资产阶级集中精力发展经济,缓和阶级矛盾,社会趋于相对稳定。
  经济上:第二次科技革命,使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总产值,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工业重心由轻纺工业转为重工业,使工业生产从棉花时代发展到钢铁时代。
  文化上:随着经济繁荣和政治改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开始走上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道路,与之相应的文化也发生变化,看电影、听留声机播音、欣赏爵士乐……成为时尚,人民的精神生活不断丰富。
  军事上:最尖端的科学技术往往最先用于军事。随着汽车、飞机的发明,坦克、装甲车、战斗机等开始使用于战场。战争由“冷兵器”时代完全发展到“热兵器”时代。
  2.第二次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出现了电气、化学、石油等新兴工业部门,出现了塑料、绝缘物体、人造纤维等新兴工业产品。汽车、飞机的发明,电话、电报的出现,使交通领域信息传递方面发生了深刻的革命。所有这些,使社会财富迅速增加,极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所有这些,都是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充分体现。因此我们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新阶段。但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矛盾没有改变。
  3.我们学习了两次科学革命,怎样帮助区别理解?我们可以列表比较:

工业革命

时代特征

时间

主要成就

影响

结论

第一次

蒸汽时代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上半期蒸汽机、珍妮纺纱机、火车、汽船资本主义制度在界范围确立、巩固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第二次

电气时代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电灯、电话、飞机、汽车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到来小结本课
  我们在本课学习中,知道卡尔•本茨发明汽车、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的有关知识,讨论了汽车、飞机的发明极大改变了人类的社会面貌和生活方式,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分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巨大意义。
  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自己还有哪些收获特别大的地方?产生了哪些新的困惑?大家交流讨论,把你的快乐说出来与同学分享,把你的困惑说出来请同学帮助。
  作业
  1.写一篇汽车或者飞机发展简史的小科普短文(也可以是其中某一种款式)。
  要求:(1)汽车或飞机的发展过程脉络要清晰;(2)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不能遗漏;(3)所选用的材料要进行辨别,不能不加选择地采用;(4)要客观公正地进行评价,不能因个人感情任意褒贬。
  2.制作一件科技小玩具。
  要求:(1)零部件可以购买,但必须是自己组装完成;(2)了解制作的玩具的工作原理。〖板书设计〗动力:内燃机汽车:卡尔·本茨飞机:莱特兄弟影响:叩响现代文明的大门收集资料,自主学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教学反思〗      科技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十分密切,从而从生活出发,理解科技革命的作用,应该更容易!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lishijiaoan/46947.html

  • 永恒正义的胜利|第8课   正义的胜利

    第8课 正义的胜利〖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和雅尔塔会议的召开,认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必然性和历史作用。 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和胜利的重要战役,如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柏林战役等。正确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归...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夏商西周的社会性质]第6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名师导航知识梳理 一、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西周初年,周王为巩固周边的统治,大规模分封 ,形成对全国的控制网。 2.主要内容:周王把土地和臣民授予诸侯,称为“ ”。 3.受封者的义务:必须服从 的命令,治理 ,保卫...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中华文化的勃兴教案】中华文化的勃兴

    七年级历史教学学案学科历史设计教师教授内容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时间预设1课时问题预设: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起于何时?后来的文字又有哪些改进和发展? 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天文、历法和音乐成就有哪些? 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了解我国先秦文字的演变...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时间]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第2课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2)知道欧洲联盟;(3)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2 过程与方法: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知道欧洲联盟。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三国鼎立》教案】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第一范文23三国视频1 三国视频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2)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3)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_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学习目标:1、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2、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进行想象、分析史料,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过程,培养其感知历史、想象历史的思维能力。3、引导学生分析宋元科技高度发展的原因使他们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居于世界领先...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日本最先进的课科】第18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第17课 先进的科学技术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了解中国古代造纸技术的发明与改进,能够简要说明造纸技术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和产生的巨大影响。知道秦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在医学领域做出的杰出成就。了解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知道秦汉时期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第一次自然科学革命]第一课自然科学的革命

    第一课 自然科学的革命 【课标要求】简述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的主要成就,认识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教学目标】一﹑识记和理解记住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者牛顿和他力学研究的划时代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知道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及代表作《物种起源》;了解爱因斯坦和他的相对论。理解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穿透历史还是穿过历史|穿透古今历史,渗透情感教育──以七下第21课“明长城”专题为例

    历史是人文学科,有着责无旁贷的育人功能。历史是丰富的,不是教材内容所能涵盖的。所以适当补充古今历史材料,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更有实质教育价值。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明长城”专题我是这样设计课堂的:第一步比较秦明长城。用事先制作的flash“红色闪烁的长城”,把秦长城缩小放在明...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导入_《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教案

    一、课程标准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二、教材分析本课以半坡、河姆渡和大汶口三个文化遗址为代表,展示了距今约7 0XX年到距今四五千年的远古历史。我国远古居民的活动范围扩大,中华大地上遍布氏族聚落,人们逐渐从采集进化到原始农业,从狩猎进化到家畜饲养业,开始了定居生活。本课重...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