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教学设计_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教学示例

七年级历史教案 2016-12-0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历史教案】

课题名称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明清经济的发展,江南一些地方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闭关锁国”能力目标通过阅读思考、表述、反问等方式指导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和技能。情感价值观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国力日衰说明封建制度衰落。重点、难点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闭关锁国”过程和方法阅读、思考、表述、反问等方式教学媒体实物、地图、挂图等

教学程序

a教学凤向标  通过本科学习,学生要掌握明清经济发展的情况,明清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了解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拓展到今天的改革开放政策。 b板书设计 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 1、农作物: 南美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等 2、手工业:    苏州丝织中心、景德镇瓷器中心 3、商品经济    北京、南京市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1、  时间:明朝中后期 2、  地点: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 3、  性质:雇佣被雇佣的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 三、“闭关锁国” 1、  原因: 御敌于国门之外 2、  表现: 禁还政策 3、  影响: 与世隔绝,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教师活动  组织教学、提问: 1、  你知道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哪些是从外国引进的?起到什么作用 2、  明朝手工业的先进说明了什么? 3、  明朝时期商品经济活跃要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4、  清朝“闭关锁国”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5、  从历史的角度看,清朝“闭关锁国”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6、  分析课文: 商品经济的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新的历史现象。“闭关锁国”政策,是当时国内、国际政治、经济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课时小结、反馈  学生活动 1回答问题 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等的引进解决了什么问题? 2分析 中国的瓷、丝最受外国的欢迎,说明当时中国的科技较发达。 3讨论: 闭关锁国是一种消极的防御措施,是无法地御殖民侵。反而妨碍自身的发展,导致经济的倒退,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发展,与变化,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同时也加速了封建制度走向衰亡的进程。 4完成目标、预习下课。    课后记有现实意义,联系当今的改革开放。中国出现的成绩,经济的腾飞。古今对比,中国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毫无畏惧地加入到世界范围的竞争中。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lishijiaoan/46957.html

  • 永恒正义的胜利|第8课   正义的胜利

    第8课 正义的胜利〖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和雅尔塔会议的召开,认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必然性和历史作用。 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和胜利的重要战役,如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柏林战役等。正确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归...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夏商西周的社会性质]第6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名师导航知识梳理 一、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西周初年,周王为巩固周边的统治,大规模分封 ,形成对全国的控制网。 2.主要内容:周王把土地和臣民授予诸侯,称为“ ”。 3.受封者的义务:必须服从 的命令,治理 ,保卫...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中华文化的勃兴教案】中华文化的勃兴

    七年级历史教学学案学科历史设计教师教授内容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时间预设1课时问题预设: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起于何时?后来的文字又有哪些改进和发展? 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天文、历法和音乐成就有哪些? 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了解我国先秦文字的演变...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时间]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第2课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2)知道欧洲联盟;(3)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2 过程与方法: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知道欧洲联盟。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三国鼎立》教案】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第一范文23三国视频1 三国视频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2)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3)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_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学习目标:1、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2、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进行想象、分析史料,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过程,培养其感知历史、想象历史的思维能力。3、引导学生分析宋元科技高度发展的原因使他们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居于世界领先...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日本最先进的课科】第18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第17课 先进的科学技术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了解中国古代造纸技术的发明与改进,能够简要说明造纸技术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和产生的巨大影响。知道秦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在医学领域做出的杰出成就。了解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知道秦汉时期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第一次自然科学革命]第一课自然科学的革命

    第一课 自然科学的革命 【课标要求】简述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的主要成就,认识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教学目标】一﹑识记和理解记住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者牛顿和他力学研究的划时代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知道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及代表作《物种起源》;了解爱因斯坦和他的相对论。理解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穿透历史还是穿过历史|穿透古今历史,渗透情感教育──以七下第21课“明长城”专题为例

    历史是人文学科,有着责无旁贷的育人功能。历史是丰富的,不是教材内容所能涵盖的。所以适当补充古今历史材料,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更有实质教育价值。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明长城”专题我是这样设计课堂的:第一步比较秦明长城。用事先制作的flash“红色闪烁的长城”,把秦长城缩小放在明...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导入_《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教案

    一、课程标准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二、教材分析本课以半坡、河姆渡和大汶口三个文化遗址为代表,展示了距今约7 0XX年到距今四五千年的远古历史。我国远古居民的活动范围扩大,中华大地上遍布氏族聚落,人们逐渐从采集进化到原始农业,从狩猎进化到家畜饲养业,开始了定居生活。本课重...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