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第二课时|第四单元第二课与山为邻第一课时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2016-12-0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历史教案】

第四单元 第二课  与山为邻第一课时

一、 教学设计思想

1.教材分析

“垂直的牧场”“如画的梯田”,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每个山区都有自己的特点,应因地制宜,不能完全照搬其他地区的经验。同进教育学生要走一条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条件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而不能随意破坏自然环境。因此这部分内容对前一部分内容来讲,既有儿立性,又是它的继续和延伸。

2.课程标准

了解天山山地垂直性牧场的分布情况,以及哈萨克人民是如何利用自然条件来组织安排生产和生活的。掌握“四季放牧”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了解和熟悉哈尼人如何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来积极改造自然、修筑梯田的情况。了解梯田对哈尼人的日常生活的影响,掌握筑梯田种裟的科学性。

通过学习了解人们如何利用自然条件来组织安排生产和生活的内容,进一认识到人类具有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同时又明确自然条件在人地关系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哈萨克族和哈尼族人民利用自然条件来组织安排生产和生活的情况。

教学难点:哈萨克和哈尼族人民利用自然条件组织安排生产活动所包含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4.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讲授----问答教学类型。通过由浅入深、逻辑清楚的启发式设问来贯穿全课,辅之以讨论法。

5.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垂直的牧场”和“如画的梯田”的景观图片、文字介绍,哈萨克族和哈尼族人的图片资料,人们滥砍树木、毁林垦荒导致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的毓漫画图片和录像片段“叼羊”“姑娘追”等。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了解天山牧场和哀山区梯田的资料,以及有哈萨克族和哈尼族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

二、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活动程序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大家先来谈一谈:居住在与山为邻的“家”有哪些感受?

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师生共同探究学习新知

1.显示“垂直牧场”和“如画的梯田”,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分别绘出它们的简要平面示意图,并进行互相交流。

指明学习内容,调动学生的动手、动脑热情,理解和运用地理知识,符合学生的感知与认识规律。

2.投影:哈萨克人图片。同时请学生上讲台来,作为假设的哈萨克族人,根据黑板上的图,讲一讲对“四季放牧”的安排,并说明原因。

有利于学生自学,从而获得新知。同时培养学生讲解的能力。

3.投影:梯田景观图。说说合尼族人是如何改造和利用自然条件进行生产和生活的?并让学生分析为什么可以种植水稻?高山上的水是怎么来的?又怎么利用?

继续培养学生讲解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课堂总结,拓展知识

渗透品德教育,提高认识

 

知识网络构建

主要通过把课本知识分类成三大块内容:“自然景观”“生产活动”“生活状况”,来构建一个完整又清晰的体系,便于学生类别内容去了解和熟悉知识。其中重点是分析人们如何利用自然条件进行生产和生活的。

通过在教学中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多种手段,创设和谐快乐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法指导

1.通过让学生绘制自然景观的示意图,培养学生以简单图表来概括理解复杂内容的方法,提高读图、析图的能力。123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通过比较人们利用天山山脉和哀山区的不同自然环境来进行生产、生活的情况,帮助学生掌握归纳、概括及将知识系统化的学习方法。

三、学与教的过程

叙述:上一节课我们领略了居住在平原上人们的生活情况,面在地球这个“大家庭”里,除了平原之外,还有与山为邻的“小家”。

板书:第二课  与册为邻

问:请大家先说说与山为邻的“家”有哪些感受?

叙述:从刚才大家的谈论中,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看问题要一分为二,全面地看,当然也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今天我们学习与册为邻的两个不同的“小家”----“垂直的牧场”和“如画的梯田”。在上课前,大家先根据课文内容分别绘出他们的简要平面示意图,现在就可以互相交流一下。

展示:一、自然景观

问:这是两幅不同的山地景观,是学们说说它们主要的不同在哪里?

总结:“垂直的牧场”是一种自然的地理景观,而“如画的梯田”是人们们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的过程。下面就来了解生活在这两种不同自然景观下的人们的生产情况。

板书:二、生产活动

叙述:天山草场是山地,天山牧区是新疆的主要畜牧区。居住在那里的主要是哈萨克族人民,他们以放牧为生,而且充分利用天山的草场资源安排出的牧业生产活动,成为天山畜牧业的一大特色。

展示:哈萨克族人图片。

问:请根据黑板上的图,讲一讲“四季放牧”。

叙述:夏季是特区的“黄金季节”,牧民们主要生活在高海拔的夏季牧场。夏天过后,天气逐渐转冷,于是牧民们向山下的牧场转移,到深秋的时候,就进入低海拔的春秋牧场。

展示:在“针叶林带”和“荒漠”之间的草地上写“春秋季牧场”。

叙述:在这里牧民们停留的时间很短,他们要在大雪封山之前赶到山谷的冬季牧场。到了第二年春天,牧民们又会返回到“春秋季牧场”。因为大雪先在这些低海拔的牧场融化了,绿色的青草长势喜人。然后逐渐往高海拔处慢慢融化。

问:大家想一想哈萨克人为什么这样利用山地?其中包含哪些科学道理?

承转: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如画的梯田”的生产情况。

总结:在哀山区,受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一年四季都有红河的水汽蒸腾升空,形成云雨。连绵的雨水降落在高山森林中,使得这里“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哈尼人就利用这一自然条件,在高山上修建了庞大的水渠网络,把终年不断的山泉溪流水在上面储存起来,通过沟渠引进梯田,解决了种植水稻的水源问题。

叙述:将哈萨克和哈尼族人的生产活动进行对比的话,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了哈尼人的智慧。很多人赞誉哈尼族人的梯田,认为梯田体现了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关系。他们不但在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更重要的是在改造自然环境。但也有这样一种情况,与此相反。

总结:人类与自然密切联系,从类如果能科学地加以利用和改造,就能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如果人类盲目地去破坏和损害自然环境,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共有56个兄弟民族,共同生活在这个平等、团结、互助、友爱的大家庭里。他们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共同建设着社会主义祖国。他们都在充分调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来利用和改造自然,为促进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123

四、问题研讨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时应注意对学生学习举的培养。如在教学过程中选用趣味性、直观性强的材料和图片,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举;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用眼仔细观察图片和录像等手段,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在活动中较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收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lishijiaoan/46848.html

  • 永恒正义的胜利|第8课   正义的胜利

    第8课 正义的胜利〖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和雅尔塔会议的召开,认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必然性和历史作用。 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和胜利的重要战役,如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柏林战役等。正确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归...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夏商西周的社会性质]第6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名师导航知识梳理 一、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西周初年,周王为巩固周边的统治,大规模分封 ,形成对全国的控制网。 2.主要内容:周王把土地和臣民授予诸侯,称为“ ”。 3.受封者的义务:必须服从 的命令,治理 ,保卫...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中华文化的勃兴教案】中华文化的勃兴

    七年级历史教学学案学科历史设计教师教授内容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时间预设1课时问题预设: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起于何时?后来的文字又有哪些改进和发展? 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天文、历法和音乐成就有哪些? 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了解我国先秦文字的演变...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时间]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第2课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2)知道欧洲联盟;(3)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2 过程与方法: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知道欧洲联盟。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三国鼎立》教案】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第一范文23三国视频1 三国视频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2)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3)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_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学习目标:1、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2、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进行想象、分析史料,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过程,培养其感知历史、想象历史的思维能力。3、引导学生分析宋元科技高度发展的原因使他们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居于世界领先...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日本最先进的课科】第18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第17课 先进的科学技术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了解中国古代造纸技术的发明与改进,能够简要说明造纸技术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和产生的巨大影响。知道秦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在医学领域做出的杰出成就。了解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知道秦汉时期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第一次自然科学革命]第一课自然科学的革命

    第一课 自然科学的革命 【课标要求】简述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的主要成就,认识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教学目标】一﹑识记和理解记住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者牛顿和他力学研究的划时代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知道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及代表作《物种起源》;了解爱因斯坦和他的相对论。理解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穿透历史还是穿过历史|穿透古今历史,渗透情感教育──以七下第21课“明长城”专题为例

    历史是人文学科,有着责无旁贷的育人功能。历史是丰富的,不是教材内容所能涵盖的。所以适当补充古今历史材料,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更有实质教育价值。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明长城”专题我是这样设计课堂的:第一步比较秦明长城。用事先制作的flash“红色闪烁的长城”,把秦长城缩小放在明...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导入_《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教案

    一、课程标准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二、教材分析本课以半坡、河姆渡和大汶口三个文化遗址为代表,展示了距今约7 0XX年到距今四五千年的远古历史。我国远古居民的活动范围扩大,中华大地上遍布氏族聚落,人们逐渐从采集进化到原始农业,从狩猎进化到家畜饲养业,开始了定居生活。本课重...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