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印度教案】印度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2016-11-2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地理教案】

课题第8课  印  度(一)第  1 课时   共 1  课时

课型

新授课执教教师:

教学目

标知识目标1.学会运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2.学会分析“孟买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分布图”和“南亚1月、7月风向图”,了解热带季风气候 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简单分析印度粮食生产由大量进口到自给有余的变化原因。4.了解印度经济发展的状况,简述其工 业发展的过程及原因。能力目标1.学会读印度地形图、人口增长图、降水柱状图等图表,培养学生获取、提取、判断、分析信息的能力。2.通过分析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印度工业发展的历程,培养学生由表及里地剖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德育目标树立发展应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树立发展中国家也能腾飞的坚定信念。

教学重点1.印度的人口问题。 2.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3.印度的粮食问题。4.印度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1.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与成因。2. 工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法学法演示、讨论、归纳、图表分析为主的方法。

教学媒体

教   学   过   程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补充与反馈

课前预习 

导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引入:播放一段印度电影,并提问:该片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生活呢?(印度)今天咱们就学习我们的邻邦——印度。2.设问方式引入:《西游记》同学们都看过,唐僧要去西天取经,西天指哪里呢?是指古代的天竺,就是现在的印度。印 度是一个什么样的 地方呢?今天咱们也去取一回经。板书:第8课  印度

重难点教学过程 1.课件展示:图9.27“印度的地形”,明确印度的方位、邻国,找出喜马拉雅山 、恒河平原、德干高 原,说说印 度地形分布的特点。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印 度位 于我国的西南部,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课件展示p34的阅读材料:世界文明古国——印度)。印度的邻国有巴基斯坦、中国、尼泊 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 的斯里兰卡。印度的地形可以分为三大地形区:北部为喜马拉雅南侧山地,中部为恒河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3.课件展示:图9.28“印度人口的增长”,并思考:①目前印度人口已经超过多少亿?②50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多少倍?③从1951年开始,每间隔xx年,印度净增人口数的变化趋势如何?板书: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国4.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目前印度总人口已经超过10亿,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50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近3倍,从1951年开始,每间隔xx年,印度人口的增长数是越来越多。读图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印度人口问题的主要特点是:人口增长速度过快5.学生朗读文字资料,并分组讨论下列问题:①说说你对印度未来人口趋势的看法②众多的人口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6.学生讨 论,教师引导,得出结论。①从文字资料中可以看出,20世纪70年代印度政府开始采取了人口控制政策及奖励计划,但是由于印度广大农村的传统观念还十分强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印度人口每年净增量会越来越大。照此速度,本世纪中叶,印度总人口将会超过中国,而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②课件展示:印度的资源总量和产品总量都相当丰富,但是由于人口众多,使印度无论是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还是人均粮食产量和钢产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这就说明,人口的过度增长会对一个国家的资源、环境以及经济的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123

总结应用结合板书,概括知识要点。[反馈练习]1.印度主要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d.热带沙漠气候[来源:学科网]2.印度产生旱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是(    )a.西南季风不稳定   b.东北季风势力强c.东北季风势力弱      d.气候炎热降水少3.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南坡,注入孟加拉湾的大河是(    )a.印度河     b.恒河 c.雅鲁藏布江  d.布拉马普特拉河4.印度最主要的地形区是(    )a.德干高原   b.恒河三角洲c.印度河三角洲   d.喜马拉雅山地5.下列国家中,不是印度邻国的是(    )a.巴基斯坦   b.中国  c.尼泊尔     d.巴勒斯坦参考答案:1.c  2.a  3.b  4.a  5.d※活动与探究1.借助印度的人口问题,联想我国的人口 问题及人口政策。2.借助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国情,试分析我国水旱灾害的特点,讨论应如何防灾减灾。

板书设计

典型错例分析

课题

第9课  印  度(二)第  1 课时   共 1  课时

课型

新授课执教教师:

教学目

标知识目标1.学会运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2.学会分析“孟买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分布图”和“南亚1月、7月风向图”,了解热带季风气候 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简单分析印度粮食生产由大量进口到自给有余的变化原因。4.了解印度经济发展的状况,简述其工 业发展的过程及原因。能力目标1.学会读印度地形图、人口增长图、降水柱状图等图表,培养学生获取、提取、判断、分析信息的能力。2.通过分析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印度工业发展的历程,培养学生由表及里地剖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德育目标树立发展应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树立发展中国家也能腾飞的坚定信念。

教学重点1.印度的人口问题。 2.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3.印度的粮食问题。4.印度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1.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与成因。2. 工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法学法

教学媒体

教   学   过   程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补充与反馈

课前预习 

导入新课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对粮食的消费量极大。因此,印度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粮食生产。下面我 们就来谈谈印度的粮食问题。

重难点教学过程 1.课件展示:图9.29“印度季风示意”和图9.30“孟买气温与降水量”,并思考:印度以哪种气候类型为主,其气候特点是 什么?2.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印度大部分地区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以孟买为例,可以看出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雨旱两季。雨季(6~9月),特别是7月份降水更加集中;旱季(10月~次年5月)。那为什么印度的降水会有旱季、雨季的差别呢?①印度雨 季和旱季的盛行风向有何差别?②西南风的几种变化情况,并填表。表格1

月份

风向

吹向

降水季节

6~9月

西南风

海洋—陆地

雨季

10月~次年5月123

东北风

陆地—海洋

旱 季表格2

水灾

旱灾

西南风的变化

来得早,退得晚,风力强

来得晚,退得早,风力弱由于受季风(特别是西南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过于集中,且年际间变化极大, 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又很少,水旱灾害频繁。板书:水旱灾害频繁3.提出问题,分组讨论。(1)印度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粮食生产不能自给的原因是什么?(2)印度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粮食迅速增长的突破口在哪里?4.学生发言,教师小结。由于水旱灾 害频繁、生产技术落后等原因,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印度粮食 不能自给,每年都需要进口大量的粮食。现在,印度粮食能够自给要归功于20世纪60年代推行的“绿色革命”。 (学生朗读p38阅读材料“绿色革命”)“绿色革命”改进了粮食生产技术,使粮食供应状况逐步得以改善。目前,印度粮食不仅能够自给,而且还有一定的余粮可供出口。板书: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5.课件展示:图9.31“印度年降水量与农作物分布”分析粮食作物的分布与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地形分布的对应关系。6.小组讨论,评价点拨。水稻和小麦是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二者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通过对照可以发现,水稻主要分布在降水充足、地势平坦的恒河平原和沿海平原上,而小麦则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少、光照足的恒河上游和德干高 原西北部。这也说明,农业生产和自然条件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地理环境,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异。 (对比印度南北方在饮食习惯方面的差异。同我国类似,印度也是“南米北面”,但是在制作方法上不太一样)7.承接过渡:近代历史上,印度有很长一段时期,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下,本国工业发展缓慢;独立后,印度工业得以迅速的发展。 板书:完整的工业体系8.图9.32“印度矿产资源与工业分布”,分析工业的分布与原料产地之间的关系,并完成表格。

工业部门

分布地区

主要工业城市

钢铁工业

煤、铁产区

加尔各答

棉纺织工业

棉花产区

孟买、班加罗尔、新德里

麻纺织工业

黄麻产区

加尔各答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一般规律:工业中 心应接近原料产地。通过讨论,使学生树立以下信念: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虽然还十分落后,但未必什么产 业都是落后的。比如印度在核电技术及其应用、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及出口、航天技术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突破,都有力地说明了发展中国家是可以逐步赶上世界经济水平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可以腾飞。板书:崛起的信息技术产业信息产业中心是:班加罗尔0

总结应用印度与我国同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印度的经济发展中有许多可供我国借鉴的经验。比如印度为解决粮食问题而进行的“绿色革 命”,印度大力发展高新产业的创新思路等。[反馈练习]1.下列有关印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b.印度曾是英国的殖民地c.印度人口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 d.印度目前已是发达国家2.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a.水稻、玉米   b.小麦、玉米c.水稻、小麦  d.棉花、茶叶3.印度最大的港口和棉纺织工业中心是(    )a.加尔各答    b.马德拉斯  c.孟买       d.新德里4.在印度各民族工业中,迅速发展的是(    )a.机械工业、电子、石油                           b.采矿、纺织、航空c.电力、机械工业、钢铁               d.核能、食品、空间5.印度的矿产主要有铁、煤等,它们分布在(    )a.印度的东北部地区               b.恒河平原的上源c.印度半岛的东北部               d.德干高原的东北部参考答案:1.d  2.c  3.c  4.c  5.d※活动与探究

印度在古代文明、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及人口增长等方面与我国

板书设计    

典型错例分析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dilijiaoan/46476.html

  • [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综合检测]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第八章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第二节 欧洲西部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及学科参与意识,使学生获得对其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思维能力及学习方法,拓宽学习空间;2、使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读图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及运用其他手段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3、以自学为主了解欧洲西部位...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七年级地理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的课程_七年级地理降水和降水的分布2

    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3.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明降水变化的规律。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2.通过授课使学生懂得及理解...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第二节非洲知识点_第二节非洲

    第二节 非洲 [教学目的]1、 了解非洲的地形特征,海陆轮廓特征及特有的地形区的分布2、 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及主要人种的分布,通过对气候资料、地图的分析,学会看各种气候图,判读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3、 理解非洲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学会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了解尼罗河与刚果河的水文特征4...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仪学案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仪【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的形状,了解反应地球大小的数据:平均半径、 赤 道周长,表面积。 2、理解地球模型——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3、掌握地球仪上竟...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第三节印度第一课时教案_第三节地图第一课时

    【重点】  1 比例尺及其表示方法。  2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别方向。  3 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辨别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地形类型。  【难点】  1 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内容的详略关系。  2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3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课前准备】  1 学生准备:尺子、...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大洲和大洋》教案】《大洲和大洋》教案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教学要求1 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2 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3 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内容点析1 地球被称为“水的行星”,这是它有别于其他行星的一个重要特征。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构成了地球...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生而高贵第七章]第七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七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一、背景分析:本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同时也为继续学习下面的地区和国家地理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在本套教材中只安排了亚洲这一个大洲的学习,其寓意是通过对这一个大洲...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地球的自转方向是怎样_地球的自转

    学习目标 1 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 2 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3 初步了解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知识重、难点 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和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地理意义教学方法 讨论法、假设法、提问法。导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地球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我们为什么感觉不...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十一章中】十一章 中亚A卷

    a卷——“中亚”  一、填空题  1、中亚自然环境中最突出的特色是________,大部分地区为降水稀少的________气候和________气候;植被以________和_______为主;河流和湖泊也多为________河和________湖。形成这些自然特征的主导因素是中亚地区_______...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说课稿|聚落与自然环境说课稿

    《聚落与自然环境》,这一课题选自人教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中的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适用于七年级学生学习使用。说教材本节教材是在学习了“什么是聚落”,“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差异”的基础上,从新课标“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出发,进一步探究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