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知识归纳|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

七年级地理教案 2016-11-2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地理教案】

课标要求

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够说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能够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有关聚落的图片及其他的地理信息,通过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进行分析说明。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形成基于探究的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2.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1.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聚落的保护与发展。

教学难点

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媒体:电脑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调查;全班曾经在农村生活过的同学有哪些?曾经在其它城市生活过的同学有哪些?请同学们简介曾经生活过的农村或城市。

教师简单介绍曾经生活过的豫西农村景象。

(联系生活实际,达到师生共鸣,吸引学生)

教师:城市、乡村,这些都是我们人类所集中居住的地方,我们统称为“聚落”,今天我们就开始学习聚落。

电脑显示1:教材图4.16城市、乡村聚落图

学生活动1:

(1)根据电脑显示的图,分别判断属于哪种聚落;

(2)聚落除了是我们的居住地以外,还有什么功能?

学生回答:(略);

教师:由于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不同类型聚落所呈现出的景观(泛指可观赏到的景物)又有较大的差异。

电脑显示2:教材图4.17乡村与城市的景观差异图

学生活动2:仔细观察图,

(1)描述乡村景观与城市景观的主要差异。

(2)描述乡村景观与城市景观的相同之处。

活动要求,将全班分为两大组,左半部分的同学讨论(1),右半部分的同学讨论(2),讨论时间3分钟。

(培养学生读图、辨图、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及分析问题、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回答:(差异:从房屋、建筑、道路、交通、工农业生产等方面来说明)

学生回答:(相同:都有道路、河流穿过、地形等方面)

教师:乡村与城市的相同方面,实际上也是聚落形成时的共同条件,一般的先有乡村聚落然后再形成城市聚落,那么影响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主要要素有哪些呢?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

电脑显示3:教材上的图片

学生活动3:分析图中a、b、c、d四处哪个地方更容易形成聚落,为什么?

(创设情景,培养主动分析问题的能力)

电脑显示4:天津市的位置图,分析天津为什么在三叉河口形成了聚落

学生回答:略。

教师:聚落的形成受到了自然和人文条件的影响,聚落形成后,聚落的景观也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

电脑显示5:聚落的图片,东南亚的高架屋,西亚的村庄,我国黄土高原上的窑洞,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

学生活动4:这些图片分别反映了当地怎样的自然环境特征。

学生回答:略;

教师:聚落不断的在发展,传统的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记录了历史的真实状况,有些聚落因其独特性等特征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如丽江古城、平遥古城、威尼斯水城等。随着乡村向城市的转化,人们怎样来发展和保护这些传统的聚落呢?

电脑显示6:一组天津老城的图片

学生活动5:以天津老城的改造为例,对于传统聚落中民居的开发与保护问题,有不同的观点:12

(1)天津老城厢是老天津民居的集中地,要完整的保留下来,保护的意义不仅仅是保护旧房子、老房子,而是保护一种优秀文化传统。

(2)随着人口的急剧膨胀,住房紧张,老城民居变得拥挤、混乱,干脆拆掉,盖新房算了。

(3)对老民居的改造既符合现代居住需求,又不破坏原有风貌的合理改造,加入新的功能,如厨房、卫生间等。

(4)有些老民居,开发者可以把它们拆了再照原样重建。

(以实例为证,使学生了解如何保护聚落,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学生自由讨论,时间3分钟,然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倾听别人的看法。

学生回答:略;

教师:随着世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城市人口越来越多,许多具有典型民族特色的聚落面临变革、改造,具体怎么样的改造,应该是既保护了传统的历史风貌,又使其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点评:本节课的内容设计合理,依据课标要求大胆取舍,联系生活实际发掘地方地理的内容,突出了地理课程的生活价值,同时将复杂的聚落知识生动简捷的提炼出来,对学生来讲使其能够运用理论知识解释实际的问题,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改将乡土地理作为学习的基本载体这一基本理念,处处联系本地区的情况,发挥身边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功用,使地理学习不再枯燥。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dilijiaoan/46385.html

  • [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综合检测]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第八章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第二节 欧洲西部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及学科参与意识,使学生获得对其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思维能力及学习方法,拓宽学习空间;2、使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读图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及运用其他手段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3、以自学为主了解欧洲西部位...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七年级地理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的课程_七年级地理降水和降水的分布2

    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3.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明降水变化的规律。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2.通过授课使学生懂得及理解...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第二节非洲知识点_第二节非洲

    第二节 非洲 [教学目的]1、 了解非洲的地形特征,海陆轮廓特征及特有的地形区的分布2、 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及主要人种的分布,通过对气候资料、地图的分析,学会看各种气候图,判读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3、 理解非洲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学会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了解尼罗河与刚果河的水文特征4...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仪学案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仪【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的形状,了解反应地球大小的数据:平均半径、 赤 道周长,表面积。 2、理解地球模型——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3、掌握地球仪上竟...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第三节印度第一课时教案_第三节地图第一课时

    【重点】  1 比例尺及其表示方法。  2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别方向。  3 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辨别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地形类型。  【难点】  1 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内容的详略关系。  2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3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课前准备】  1 学生准备:尺子、...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大洲和大洋》教案】《大洲和大洋》教案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教学要求1 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2 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3 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内容点析1 地球被称为“水的行星”,这是它有别于其他行星的一个重要特征。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构成了地球...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生而高贵第七章]第七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七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一、背景分析:本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同时也为继续学习下面的地区和国家地理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在本套教材中只安排了亚洲这一个大洲的学习,其寓意是通过对这一个大洲...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地球的自转方向是怎样_地球的自转

    学习目标 1 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 2 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3 初步了解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知识重、难点 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和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地理意义教学方法 讨论法、假设法、提问法。导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地球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我们为什么感觉不...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十一章中】十一章 中亚A卷

    a卷——“中亚”  一、填空题  1、中亚自然环境中最突出的特色是________,大部分地区为降水稀少的________气候和________气候;植被以________和_______为主;河流和湖泊也多为________河和________湖。形成这些自然特征的主导因素是中亚地区_______...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说课稿|聚落与自然环境说课稿

    《聚落与自然环境》,这一课题选自人教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中的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适用于七年级学生学习使用。说教材本节教材是在学习了“什么是聚落”,“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差异”的基础上,从新课标“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出发,进一步探究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