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澳大利亚

七年级地理教案 2016-11-2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地理教案】

第四节
设计理念
依据地理新课标的要求,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教学设计要体现探究学习的理念,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学习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创设学习情景,引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地图找规律,探究问题引资料,并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实现地理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习目标
1.知道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唯一的独自占有一个大陆的国家,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农牧业和工矿业发达。
2.学会利用旧知识探究新问题,利用资料说明为什么澳大利亚是“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3.通过分析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发展布局,认识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必要性。
学习重点
1.能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分析探究澳大利亚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
2.通过澳大利亚的农业、牧业和矿业发展的案例,分析说明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必要性。
学习难点
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推荐相关网址或参考资料
学生:分组搜集有关澳大利亚的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师  生  活  动 教学提示与建议
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教师  同学们,我们前边已经学过了日本、印度和俄罗斯等国家,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了解一个国家?
学生  位置、地形、气候、农业、工业……
教师  那么我们今天就利用已学会的这些方法再来认识一个国家:澳大利亚。
教师  出示图8.35,澳大利亚在世界中的位置图。
学生  读图找出澳大利亚的位置特点:南半球、独自占有一个大陆、南回归线穿过中部等。
教师  澳大利亚位置的独特性决定了它自然环境的特点,造就了它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下面我们一起到澳大利亚的国家野生动物园去看一看。
教师  多媒体播放澳大利亚野生动物园影片(也可出示澳大利亚特有动物的图片或看课本插图)。提出问题:澳大利亚生物的共性是什么?
学生  观看影片欣赏动物,感悟澳大利亚生物的古老性和原始性,萌生探究澳大利亚生物原始性的欲望。
探究一:我谈澳大利亚生物的原始性
1.澳大利亚生物的原始性与大陆漂移的关系?
2.澳大利亚大陆长期孤立于南半球的海洋上对生物进化的影响?
3.比较澳大利亚大陆与南极大陆在生物物种方面的差异。
学生小组自选探究课题,寻找证据。组长汇报讨论结果。(可展示图像材料或文字材料证明观点)
课题1:运用大陆漂移学说从时间上说明澳大利亚生物的原始性。
课题2:利用物种进化原理从空间上说明澳大利亚生物的原始性。
课题3:说明自然环境对澳大利亚生物的影响。
教师  出示阅读材料:
据统计,澳大利亚有植物1xx种,其中有9000种是其他大洲所没有的,占植物总数的75%;有鸟类650种,450种是特有的,占鸟类总数的69%。全球有袋类动物150种,南美洲只有几种,大部分都分布在澳大利亚。
师生  共同感悟:澳大利亚不愧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学生  自读“阅读材料”,了解澳大利亚的养羊史。
教师  同学们,我们在逛商店时看到一些羊毛衫上标有“100%澳毛”的字样,就是说这些羊毛衫全部是用从澳大利亚进口的羊毛织成的。澳大利亚发达的养羊业使其成为世界上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因此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12
教师  (多媒体出示牧场景观图片)澳大利亚地广人稀,农场的规模很大,机械化程度很高。假如你是当地的一个牧场主,你会将自己的牧场建在哪里呢?
探究二:我来选择牧场址
1.根据澳大利亚的地形来选址。
2.根据澳大利亚的气候来选址。
学生  小组自选课题,选择牧场位置。组长汇报结果指图讲解(不仅要说明所选位置,而且要阐明选择依据):
课题1:充分利用澳大利亚的地形图(图8.38):通过读图得知澳大利亚的地形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部为山地,北有大分水岭,东南有该国最大的河流墨累河;中部是澳大利亚大盆地,有北艾尔湖;西部是低矮的高原。据此得出可将牧场建在西部高原、中部平原及东南沿海地区,因为这些地区地下水丰富,牧草优良,没有大型野生食肉动物为天敌,一年四季可露天放牧。
课题2:充分利用澳大利亚的气候图(图8.39):通过读图可以看出南回归线穿过澳大利亚的中部,气候主要为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类型,南部沿海地区为地中海气候。据此得出可将牧场建在热带草原地区,因为这里气候温暖湿润,利于牧草生长。
教师  (肯定学生的探究结果,提出问题加以引导)刚才我们分别依据地形和气候因素来选择了牧场址。下面你再从地形和气候两个方面综合来考虑你的选址方案,看看会有做出什么调整?
学生  西部和中部的南回归线附近地区不能建牧场,因为虽然这些地区具备了地形方面的优势,但却是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缺少水源。
教师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仅选择了自己的牧场址,而且学会了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请来验证一下你的选址是否合适。
教师  多媒体出示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分布(图8.37)。
学生  选址正确,感受成功的喜悦。
学生  读图进一步了解澳大利亚四个不同农牧业区的分布,认识澳大利亚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的发展农牧业,因此农牧业一直在其经济中占居着重要地位。
教师  同学们,澳大利亚不仅有发达的农牧业,而且矿产资源丰富,在发展采矿业方面具有很大的资源储量优势。(出示阅读材料):
澳大利亚铝土矿的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35%,居世界首位;铁矿、镍矿、锌矿和锰矿的储量居世界前5位;其他矿产,如煤炭、石油、天然气、金矿、钨矿等的储量也很丰富。
教师  现在澳大利亚的采矿业、冶金和机械制造业等工矿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因此又被人们称为是“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教师  出示澳大利亚矿产和城市分布图(图8.40)。
学生  读图找出:1.澳大利亚的主要矿产(煤、铁矿石等)及分布。
                    2.澳大利亚的主要城市悉尼、堪培拉、墨尔本等。
教师  通过读图可以看出,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假如你是一位人口学专家,试利用所学过的知识来分析影响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因素有哪些?
探究三:我看澳大利亚的人口分布
1.地形对澳大利亚人口分布的影响。
    2.气候对澳大利亚人口分布的影响。
    3.交通对澳大利亚人口分布的影响。
    4.历史对澳大利亚人口分布的影响。
教师  多媒体出示悉尼歌剧院、首都堪培拉等城市景观图片。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dilijiaoan/46374.html

  • [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综合检测]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第八章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第二节 欧洲西部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及学科参与意识,使学生获得对其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思维能力及学习方法,拓宽学习空间;2、使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读图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及运用其他手段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3、以自学为主了解欧洲西部位...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七年级地理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的课程_七年级地理降水和降水的分布2

    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3.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明降水变化的规律。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2.通过授课使学生懂得及理解...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第二节非洲知识点_第二节非洲

    第二节 非洲 [教学目的]1、 了解非洲的地形特征,海陆轮廓特征及特有的地形区的分布2、 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及主要人种的分布,通过对气候资料、地图的分析,学会看各种气候图,判读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3、 理解非洲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学会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了解尼罗河与刚果河的水文特征4...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仪学案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仪【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的形状,了解反应地球大小的数据:平均半径、 赤 道周长,表面积。 2、理解地球模型——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3、掌握地球仪上竟...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第三节印度第一课时教案_第三节地图第一课时

    【重点】  1 比例尺及其表示方法。  2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别方向。  3 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辨别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地形类型。  【难点】  1 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内容的详略关系。  2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3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课前准备】  1 学生准备:尺子、...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大洲和大洋》教案】《大洲和大洋》教案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教学要求1 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2 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3 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内容点析1 地球被称为“水的行星”,这是它有别于其他行星的一个重要特征。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构成了地球...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生而高贵第七章]第七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七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一、背景分析:本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同时也为继续学习下面的地区和国家地理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在本套教材中只安排了亚洲这一个大洲的学习,其寓意是通过对这一个大洲...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地球的自转方向是怎样_地球的自转

    学习目标 1 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 2 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3 初步了解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知识重、难点 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和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地理意义教学方法 讨论法、假设法、提问法。导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地球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我们为什么感觉不...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十一章中】十一章 中亚A卷

    a卷——“中亚”  一、填空题  1、中亚自然环境中最突出的特色是________,大部分地区为降水稀少的________气候和________气候;植被以________和_______为主;河流和湖泊也多为________河和________湖。形成这些自然特征的主导因素是中亚地区_______...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说课稿|聚落与自然环境说课稿

    《聚落与自然环境》,这一课题选自人教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中的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适用于七年级学生学习使用。说教材本节教材是在学习了“什么是聚落”,“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差异”的基础上,从新课标“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出发,进一步探究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