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以南非洲_撒哈拉以南非洲

七年级地理教案 2016-11-2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地理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 与 技 能 (1)通过地图知道非洲区域的划分,知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黑色人种的故乡。
(2)通过矿产分布图,知道非洲资源丰富并掌握一些主要矿产的分布。
(3)明白非洲“单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原因经济对本区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
 过程与 方 法 (1)通过对部分国家主要出口商品占本国出口商品总额的百分比图的分析,把握本区单一商品经济的主要特点。
(2)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民族经济是非洲各国摆脱贫困的唯一出路,从而培养学生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价 值 观 (1)了解非洲黑人被贩卖的历史,尊重非洲黑人的文化和风俗习惯,树立种族平等的观念。
(2)体会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不平等的经济贸易关系,树立发展富强的信念。
教学重点 非洲“单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原因及本区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
教学难点 非洲“单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原因及本区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
教学具器材 地图
 批 注
[引入]欣赏一组有关黑种人的风土人情的图片,提问引入:前面我们知道非洲是黑种人的故乡,但是不是非洲只有黑种人分布呢?
1、非洲的分区
[活动一]出是非洲分区图,介绍非洲的区域划分
2、黑种人的发源地——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活动二]根据图10.21,说出黑种人在非洲的中部和嫩步,也就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这里90%以上是黑色人种。本区的黑人分属于几百个不同的种族,他们有各自的语言、风俗习惯和原始宗教。黑人能歌善舞,具有音乐、绘画、雕刻及其他手工艺等方面的艺术才华。下面我们欣赏一段街头黑人搞笑打鼓乐。
[教师点评]黑人大多会击鼓,常根据不同的需要击出各种鼓声。视频中的街头黑人虽然没有正式的鼓,却可以把油漆桶敲得这样出神入化,可以看出黑人真的拥有艺术的天赋。我们应该尊重非洲黑人及其文化和风俗习惯,大家和平共处。但历史上黑人却遭受过悲惨的命运。15世纪中叶,欧洲殖民主义者为了开发美洲,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就从非洲殖民地诱骗、绑架、掠夺黑人到美洲版卖,这种罪恶的奴隶贸易一直持续了几个世纪,被掠夺和杀害的黑人将近1亿人。正由于此,所以现在世界上除了非洲外还有美洲、大洋洲等都有黑种人分布,而至今世界上有些地区、有些人对黑人还是有种族歧视的显现,这是不对的。
3、世界原料宝库
[活动三]完成课本p.79活动体,了解非洲的资源状况和主要的矿产及分布
南非 刚果民主共和国 博茨瓦纳 尼日利亚 中非 加蓬
金、金刚石、铀 金、金刚石、铜 金刚石 石油 金刚石 金、金刚石
4、单一商品经济
①经济特点。
[活动四]读下图和课本p.74图10.8、p.80图10.26,分析这些国家出口的主要物品是什么?出口的比重怎样?这些国家出口商有什么特点?
[师生讨论]本区的国家以某种商品出口;出口商品多是初级产品。
[教师小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物产丰富,但出口的多半是矿产、木材、经济作物等工业原料、半成品,很多国家依赖某一种或某几种初级产品生产的经济,称为“单一商品经济”。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部分国家工业落后,许多工业制造品要从国外进口。这样,非洲国家买入的是昂贵的东西,卖出的是廉价的东西,做亏本生意,出口商品价格在国际市场上波动很大,所以在国际贸易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对上数经济发达的国家的依赖性高,经济基础薄弱。12
②形成原因及后果
[设问]单一的商品经济是怎样形成的?
[教师小结]从15世纪起,欧洲殖民主义者相继入侵非洲建立各自的殖民地,欧洲殖民者为了从非洲获得原料再转手将自己制造的产品返销到非洲,从中谋取暴利,在非洲发展的只有采矿业和原材料粗加工。所以一直以来非洲的民族工业十分落后,经济基础业十分薄弱。
这是殖民者长期抢夺本区资源的恶果。
③改善途径
[活动五]结合上节课学过的知识和下面的资料,请你为非洲的发展出谋划策。
[教师小结]独立自主振兴民族工业,发展多样化农业才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各国摆脱“单一商品经济”困境的唯一途径,也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经济腾飞的经验。当然本区还要解决人口、环境、粮食等问题,这是本区经济得以发展和腾飞的前提条件。 
 撒哈拉以南非洲
一、非洲的分区:(1)北非——阿拉伯人(白种人)
(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黑种人
二、黑种人的发源地——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三、单一商品经济
1、特点及弊端:生产和出口一两种初级产品(原料、半成品)作为国家的经济支柱,经济基础薄弱,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2、形成原因:殖民主义的掠夺
3、改善途径:发展民族工业,经济多样化
作业设计 练习册
小结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dilijiaoan/46373.html

  • [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综合检测]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第八章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第二节 欧洲西部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及学科参与意识,使学生获得对其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思维能力及学习方法,拓宽学习空间;2、使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读图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及运用其他手段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3、以自学为主了解欧洲西部位...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七年级地理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的课程_七年级地理降水和降水的分布2

    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3.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明降水变化的规律。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2.通过授课使学生懂得及理解...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第二节非洲知识点_第二节非洲

    第二节 非洲 [教学目的]1、 了解非洲的地形特征,海陆轮廓特征及特有的地形区的分布2、 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及主要人种的分布,通过对气候资料、地图的分析,学会看各种气候图,判读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3、 理解非洲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学会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了解尼罗河与刚果河的水文特征4...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仪学案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仪【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的形状,了解反应地球大小的数据:平均半径、 赤 道周长,表面积。 2、理解地球模型——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3、掌握地球仪上竟...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第三节印度第一课时教案_第三节地图第一课时

    【重点】  1 比例尺及其表示方法。  2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别方向。  3 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辨别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地形类型。  【难点】  1 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内容的详略关系。  2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3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课前准备】  1 学生准备:尺子、...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大洲和大洋》教案】《大洲和大洋》教案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教学要求1 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2 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3 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内容点析1 地球被称为“水的行星”,这是它有别于其他行星的一个重要特征。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构成了地球...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生而高贵第七章]第七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七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一、背景分析:本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同时也为继续学习下面的地区和国家地理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在本套教材中只安排了亚洲这一个大洲的学习,其寓意是通过对这一个大洲...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地球的自转方向是怎样_地球的自转

    学习目标 1 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 2 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3 初步了解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知识重、难点 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和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地理意义教学方法 讨论法、假设法、提问法。导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地球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我们为什么感觉不...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十一章中】十一章 中亚A卷

    a卷——“中亚”  一、填空题  1、中亚自然环境中最突出的特色是________,大部分地区为降水稀少的________气候和________气候;植被以________和_______为主;河流和湖泊也多为________河和________湖。形成这些自然特征的主导因素是中亚地区_______...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说课稿|聚落与自然环境说课稿

    《聚落与自然环境》,这一课题选自人教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中的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适用于七年级学生学习使用。说教材本节教材是在学习了“什么是聚落”,“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差异”的基础上,从新课标“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出发,进一步探究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