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了解地区 第四节欧洲西部_第二章了解地区

七年级地理教案 2016-11-1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地理教案】

第 二  章 了解地区
                          第一节     东南亚

     [教学目的]
1、 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国家,掌握东南亚联系两大洲、沟通两大洋的地理位置
2、 掌握东南亚的自然环境:中南半岛山河相间,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河口三角洲的分布,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
3、 了解热带雨林、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和分布以及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4、 分析马六甲海峡在世界海洋运输中的地位和作用
5、 掌握东南亚占世界前列的热带经济作物分布和在各过中的经济地位,以及锡、适宜两种矿产的分布
6、 掌握东南亚的人口分布特征,了解华人、华侨对东南亚的繁荣做出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
1、 东南亚“十字路口”的位置
2、 东南亚的自然环境及人口分布的特征
     [教学方法]
         讨论法、启发法、读图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如果我们在广西或云南越过我国的国界线,就来到了一片极具热带风情的地区,”揶风海韵”是这里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东南亚地区
一、 位置和范围
1、 引导学生观察图2-1,指出东南亚的范围: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组成。并介绍中南半岛得名的由来
2、 结合世界政区图,由学生分析东南亚的海陆位置特征:亚洲东南部,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
二、 中南半岛的地形与河流
1、 引导学生找出中南半岛上的主要河流,并设问:a这些河流都发源与哪国?
b大致是什么流向?为什么?
c 这些河流的上游,主要分布着什么地形区?它们在分布上与河流有什么关系?(山河相间)
d 这些河流的下游流经什么地形区?(平原)是怎样形成的?
e 中南半岛上的河流上游流速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因此,这里河流的 什么资源丰富?
f 中南半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对+东南亚的人口和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为什么?
d 学生讨论完成p36活动4题
       2 教师以手作比,小结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山河相间,纵令列分布
   三、马来群岛的地形特征
1、 引导学生找到马来群岛,并设问:
a 从整体上看,马来群岛地形以什么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岛屿的什么位置?
b 这些河流的长度与流速与中南半岛相比,有什么特点?
c 展示六大板块示意图,思考:马来群岛位于哪些板块的交界处?根据板快构造学说理论,马来群岛有什么特点?
2、小结马来群岛的特征
3展示表格,学生结合教材思考::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各是什么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各是什么?对农作物的生产各有什么影响
4、结合教材,重点突出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特征对东南亚农业生产的影响
5、学生做p35活动3题,小结123456
         [作业布置]见填充图册
         [板书设计]
                          第    一     节       东南亚
             一、位置和范围
               1、位置:亚洲的东南部,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
               2、范围: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二、中南半岛的地形和河流
               1、地形特征:山河相间、众列分布
               2、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1) 上游:流速快,水力资源丰富
(2) 下游:流速慢,冲积成肥沃的平原
               3、河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城市人口分布在河流周围
             三、马来群岛的地形特征
1、 地势崎岖,山岭崎岖
2、 平原较少,河流湍急
3、 多火山地震
             四、气候与农业
               ,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中南半岛 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 农作物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马来群岛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 农作物随时播种,随时收获

         

      第    二     课    时
 (复习提问) 东南亚的范围、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各有什么地形特征?其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各有怎样的影响?
             五、主要国家
              1、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分别查找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各分布着哪些国家?
2、提问:东南亚各国中,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哪个?唯一的内陆国是哪个?与我国接壤的国家有哪些?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哪些?位于赤道附近的国家有哪些?(学生识记东南亚的国家)突出新加坡“花园城市”的地位
3、 引导学生找出湄公河流经的国家及注入的海洋。并强调:湄公河是东南亚最大的河流,也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123456
        4、展示世界政区图,指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并提问:
(1) 东南亚处于哪两大洲和哪两大洋之间?
(2) 东南亚处于这两大洲、两大洋的什么部位?
(3) 引用郑和下西洋的典故,说明东南亚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的交通要道。
          六、马六甲海峡
1、讨论:从日本到印度,走海上的最近路线,该怎样走?(引入马六甲海峡,突出其位置特点: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
2、在世界地形图上指出马六甲海峡的位置,并提问:马六甲海峡联系着哪两大洋?通过马六甲海峡航线向西向东,可以分别到达哪些地区?
3 结合教材的文字和活动2题,小结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
       (过渡)东南亚因地处赤道,适宜的气候和肥沃的平原铸就了东南亚丰富的物产
         七、富饶的物产
1、 引导学生观察图2-6,熟悉图例,了解东南亚的主要物产,并指出:东南亚有丰富的矿产和种类繁多的热带经济作物
2、 引导学生在图上找出锡、石油、水稻、油棕、椰子的主要出口国,教师小结:
天然橡胶——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油棕——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椰子——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水稻——泰国、柬埔寨、缅甸、越南;锡——马来西亚、缅甸;石油——印度尼西亚、文莱
3、 结合教材p39活动1、2题,理解泰国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上主要的稻米出口国的原因。
八、人口
1、 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图”说明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并设问: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 学生自度思考:东南亚的居民主要分布在哪里?东南亚的居民组成有什么特点?
3、 结合教材重点突出华人和华侨的区别,并结合有关资料说明华人华侨对东南亚经济开发所做的贡献
        [小结]学生小结,教师点拨
        [作业布置]见基训
        [板书设计]
            五、主要国家
1、 中南半岛:缅甸、泰国、老挝、越南
2、 马来群岛: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东帝汶
六、富饶的物产
        第    二    节     南    亚
      [教学目的]
1、 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并能在地图上填出南亚的国家和城市,了解南亚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及宗教对南亚各国的影响
2、 掌握南亚的三大地形区分布和两条大河的概况,并能在图上填绘南亚的主要山脉、平原和高原、河流
3、 学会分析图2-13、2-14、2-15了解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特征及西南季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 了解南亚的主要农作物种类、分布及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工业发展的概况、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及电脑软件产业的概况
      [教学重难点]123456
           重点:三大地形区和两大河流
           难点:南亚热带季风的成因、特点及西南季风对降水和农业的影响
      [教具准备]
          南亚政区图、南亚地形图
      [教学方法]
         讨论法、启发法、读图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提问:《西游记》这部神话故事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唐僧西天取经的地方在哪儿?古代的天竺国就是今天的南亚地区.
一、 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1、 在世界政区图上找出南亚的位置,学生从海陆位置的角度说明南亚的地理位置:亚洲东南部,地处印度半岛
2、 观察地图,估算南亚最北端和最南端的纬线的度数,从纬度、五带的角度说明南亚的地理位置:位于北纬8—35度之间,大部分位于热带
3、 引导学生观察“南亚地形图“,找出南亚北部的喜马拉雅山几南面濒临的大洋印度洋,指出南亚的范围:大体位于喜马拉雅山和印度洋之间
4、 学生阅读南亚政区图,迅速找出南亚的国家,而后上台点答
5、 观察设问:南亚八国中,哪些是内陆国?哪些是岛国?哪些是我国的邻国?
6、 教师编口诀小结:南亚七国家,海上斯与马,内陆尼和不,临海孟印巴,相邻有四国,尼不印和巴
7、 结合教材讲述南亚“次大陆“的含义和“南亚”的区别
(过渡)南亚的大门已经向我们敞开,就让我们一起来畅游吧
二、 南亚的地形和河流
1、 学生讨论完成p42活动1、2、3题
2、 指图设问:南亚自北向南,依次能分为哪三大地形区?说出各地形区的名称 ?哪个地形区的面积最广?
3、 教师板画小结:南亚北部是绵延高耸的喜马拉雅山,狭长崎岖;中部是印度河平原和恒河平原,,面积广阔,略成弧行;南部是德干高原,西部略高,东部略低起伏平缓
(过渡)河流一般是由河流冲积而成,请在南亚地形图找出南亚的两条河流
4、 引导学生在图2-10上画出南亚的两条河流并判断河流的发源地、流向、注入的海洋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5、 引导学生填表p42
6、 讨论:南亚的河流和地形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河流流向受地势、地形的影响和制约,而河流又塑造中部广阔的平原,成为主要的农业区和人口密集区。这充分体现了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也反映了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密不可分的关系。
      [小结]  学生结合板图小结,教师点拨
      [板书设计]
                            第    二    节      南亚123456
       一、地理位置和范围
1、 地理位置
(1) 亚洲南部、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之间
(2) 北纬8---35度之间,大部分位于热带
2、 范围:喜马拉雅山和印度洋之间
       二、主要国家
       三、三大地形区和两大河流
1、 三大地形区
北部:喜马拉雅山脉
中部:印度河平原和恒河平原
南部:德干高原
         2、两大河流
            
河流名称 发源地 主要流经国家 注入海洋
印度河 我国西藏 巴基斯坦 阿拉伯海
恒河 喜马拉雅山 印度、孟加拉国 孟加拉湾

      第   二    课    时

   [复习导入]
       1、南亚有哪三大地形区和两大河流?南亚的纬度位置如何?
       (过渡)南亚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对南亚的气候有着深远的影响。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南亚的气候
     四、南亚的气候
      1、学生阅读p43图2-13,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该图反映的是什么气候类型?判断的依据是什么?该气候的典型特征是什么?
      (过渡)为什么南亚大部分属于热带气候呢?
2、 结合板图讲述:南亚大部分处于北纬10—30度地区,多属热带;又因为北面有高山阻挡阻挡了亚洲中部的冷气流侵入,故即使在寒冷的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仍然偏高。
(过渡)由于手地形因素和纬度因素的影响,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和东南亚的相比,有具有显著的特点。
3、  结合图2-13,引导形式分析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按如下步骤分析:
(1) 该城市一年中气温教高的是哪几个月?降水有什么特征?
(2) 该地降水最多的月份是哪几个月?气候有什么特征?
(3) 该地气温在20度以下的是哪几个月?
(4) 学生纵上所述,小结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
          4、结合板图分析南亚热季高温少雨、湿季多雨的原因
5、引导学生看图2-14、图2-15回答:活动1、2题并设问:南亚两种季风,哪种季风盛行时,能给南亚带来大量的降水?哪种季风盛行时,能给南亚带来干旱?哪种季风对南亚农业生产的影响较大?
6、教师展示表格,具体分析南亚西南季风对南亚农业生产的影响(见教参p63)
7、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册p22“南亚农作物分布”图,思考:
(1) 南亚的农作物有哪些?
(2) 从地形来看,小麦、棉花、水稻、黄麻各分布在哪里?为什么?(结合地形、气候的因素讨论)
农作物 分布 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水稻 东北部、半岛沿海、孟加拉国西部 水稻需较多的水,上述地区降水充足,且地形一平原为主
小麦 德干高原西北部、恒河上游 二者耐旱能力强,这些地区123456
棉花 德干高原西北部 起伏平缓,降水较少,日照足
黄麻 恒河下游和三角洲 地势低平、气候湿热
           小结:南亚人民正是根据各地地形的特点和气候特点,因地制宜的安排农业生产,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过渡)唐代高僧玄奘到南亚取经,取的是什么经呢?为什么要到那里取经呢?
  五、宗教与社会
1、 学生自读思考:南亚是哪些宗教的发源地?南亚各国个信奉什么宗教?
2、 学生自读p15阅读材料,了解南亚的著名宗教建筑泰姬陵
    六、人口与经济
        学生自学,思考:
1、 南亚的人口在数量和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2、 南亚各国属什么经济性质的国家?传统的经济部门有哪些
3、 印度发展工业的优势是什么?有哪些主要的工业部门?
4、 教师结合有关资料,重点了解印度的电脑软件产业
     [小结]引导学生小结本堂重点
     [板书设计]
三、 气候与农业
1、 气候类型及特征
2、 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纬度位置和地形因素的影响
3、 西南季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 农作物及分布(见表格)
四、 宗教与社会
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
五、 人口与经济

123456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dilijiaoan/46323.html

  • [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综合检测]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第八章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第二节 欧洲西部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及学科参与意识,使学生获得对其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思维能力及学习方法,拓宽学习空间;2、使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读图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及运用其他手段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3、以自学为主了解欧洲西部位...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七年级地理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的课程_七年级地理降水和降水的分布2

    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3.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明降水变化的规律。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2.通过授课使学生懂得及理解...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第二节非洲知识点_第二节非洲

    第二节 非洲 [教学目的]1、 了解非洲的地形特征,海陆轮廓特征及特有的地形区的分布2、 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及主要人种的分布,通过对气候资料、地图的分析,学会看各种气候图,判读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3、 理解非洲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学会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了解尼罗河与刚果河的水文特征4...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仪学案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仪【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的形状,了解反应地球大小的数据:平均半径、 赤 道周长,表面积。 2、理解地球模型——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3、掌握地球仪上竟...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第三节印度第一课时教案_第三节地图第一课时

    【重点】  1 比例尺及其表示方法。  2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别方向。  3 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辨别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地形类型。  【难点】  1 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内容的详略关系。  2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3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课前准备】  1 学生准备:尺子、...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大洲和大洋》教案】《大洲和大洋》教案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教学要求1 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2 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3 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内容点析1 地球被称为“水的行星”,这是它有别于其他行星的一个重要特征。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构成了地球...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生而高贵第七章]第七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七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一、背景分析:本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同时也为继续学习下面的地区和国家地理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在本套教材中只安排了亚洲这一个大洲的学习,其寓意是通过对这一个大洲...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地球的自转方向是怎样_地球的自转

    学习目标 1 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 2 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3 初步了解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知识重、难点 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和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地理意义教学方法 讨论法、假设法、提问法。导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地球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我们为什么感觉不...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十一章中】十一章 中亚A卷

    a卷——“中亚”  一、填空题  1、中亚自然环境中最突出的特色是________,大部分地区为降水稀少的________气候和________气候;植被以________和_______为主;河流和湖泊也多为________河和________湖。形成这些自然特征的主导因素是中亚地区_______...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说课稿|聚落与自然环境说课稿

    《聚落与自然环境》,这一课题选自人教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中的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适用于七年级学生学习使用。说教材本节教材是在学习了“什么是聚落”,“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差异”的基础上,从新课标“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出发,进一步探究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