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西欧庄园教案_第八课 发展中国家

七年级地理教案 2016-11-1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地理教案】


教学目标 :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海湾国家,了解单一资源型国家经济发展特点,进而了解欧佩克组织协调合同一个成员国的石油政策,保护和发展民族经济中的作用。了解到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发展中国家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在国际社会立足和寻求发展。
(2)通过学习新加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成功结合的实例,了解发展中国家只要根据本国国情,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是可以做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进行的。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缓景观。
(3)通过印度的实例,知道人口不适当的发展对社会、环境带来的影响,理解我国人口国策,树立正确的人口馆。
(4)通过了解肯尼亚的殖民历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培养学生对殖民主义和国际不平等主义的憎恶态度,使学生认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历史性和时代性。
2.能力目标:
(1)通过在世界政治地图和世界干湿分布图上查找海湾国家的位置和获得一些有关自然条件的信息,培养学生读图、用图及分析地图的能力。
(2)通过阅读马六甲海峡航线图,结合世界政治地图、世界石油资源分布图及世界主要海运航线分布示意图,查找经过马六甲海峡的船只走向,培养学生综合读图、用图能力。
(3)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把新加坡发展条件和过程用框图形式表现出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4)通过阅读印度物产及工业区分布图,与新加坡、海湾国家比较,印度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比较事物间异同的学习能力。
(5)通过学习肯尼亚以及非洲的经济社会发展历史和现状,使学生能正确分析非洲落后的各种原因,特别是殖民主义的深刻影响。
(6)使学生理解和平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7)使学生能正确分析在地理环境和发展基础之上如何选择经济发展途径和方向。
3. 知识目标:
(1)通过阅读海湾地区石油分布图,掌握海湾地区地理位置及石油资源优势。
(2)通过学习新加坡利用位置优势发展经济的成功实例,理解交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了解新加坡利用位置优势发展贸易、金融、旅游过程。
(3)通过学习印度概况,知道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和第二人口大国。
(4)通过学习印度工农业发展,理解人口过快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5)知道印度在重视发展教育的基础上,抓住机遇,迅速发展成为世界软件制造业大国。
(6)使学生了解肯尼亚的自然地理特征。
(7)使学生了解肯尼亚的各个产业反战状况,尤其是经济作物的种类、工业体系、旅游等。
(8)使学生了解发展中国家的一般知识,掌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区别。
发达国家 即高收入国家,工业化完成,教育、卫生和文化事业发达,基础设施良好的市场经济国家。
发展中国家在发展初期阶段,或尚处于工业化过程,教育、卫生和文化事业欠发达,基础设施不完备的国家。
国民生产总值 简称GNP(gross national product),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国所有常住单位在报告期内原始收入初次分配的结果。其计算公式为:
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政收入-支付给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政收入)
国民生产总值是所有居民生产者创造的增加值的总和,加上未统计在估计产值中的税收(减去补贴),再加上来自非居民途径的初级收入净额(雇员获得的报酬和财产收入)。
国内生产总值 简称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综合反映一国或地区生产水平最基础的总量指标。
一、海湾国家
教学重点:
l海湾国家利用丰富的石油资源发展民族经济所走的道路,即海湾国家从以石油为主的单一经济向经济多样化的发展过程。
教学难点 :
l如何使学生理解发展中国家仅以资源出口为经济支柱,不发展其他民居经济,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是有难度的。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1课时
导入  :海湾国家?(西亚的波斯湾沿岸国家,国际上通常称之为海湾国家。)
西亚近代发展简述 西亚是人类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自公元前3 000年前兴起,西亚地区内先后出现了一批强盛的奴隶制或封建制国家,如巴比伦王国、波斯帝国、奥斯曼帝国等,均对世界历史产生过巨大影响。
自16世纪起,欧洲列强开始对东方的侵略扩张,处于重要地理位置的西亚成了英、俄、法、德诸国竞相争夺的目标。苏伊士运河开通后,英、法在西亚陆续霸占了大片殖民地,土耳其和伊朗也成为了半殖民地。1919年和1921年,阿富汗和伊拉克首先独立,其他各殖民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也陆续独立。但帝国主义、霸权主义仍力图控制地理位置重要及石油资源丰富的西亚,它们的渗透和争夺,同由于本身地区种种历史和社会因素形成的矛盾交织在一起,使得西亚的局势长期动荡,并多次燃起战火,不仅给当地人民带来灾难,对整个国际局势也有很大影响。
石油资源丰富 石油工业 出口石油
三洲五海之地 与石油相关产业
淡水等资源贫乏 海水淡化 积累资金
经济多样化 教育
1.海湾国家的地理位置
阅读P55“海湾地区石油分布示意图”,找出西亚地处哪三洲五海之间?(三洲:亚洲、欧洲、非洲;五海:地中海、黑海、里海、阿拉伯海和红海。)指出海湾地区主要产油国?(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卡塔尔和巴林等。)说明霍尔木兹海峡的位置?(“世界油阀”)
2.海湾地区石油资源在世界中优势
西亚全区石油总储量的98%以上都集中在波斯湾及其周围约100万平方千米的范围内,有“世界油极”之称。由于西亚油田具有规模大、地质条件好、油质好、运输方便、易于开采,使得石油的生产成本远远低于世界其他地区,加之大型和巨型油轮相继出现,显著降低了海上石油运费,海湾地区石油产量逐年上升。进入20世纪70年代已占世界总产量的1/3以上。西亚地区的石油产量自1953年超过拉丁美洲,1965年又超过美国,此后一直高居世界首位。
读地图册P22“世界石油资源分布图”,查找主要石油运输路线所经过的海湾、海峡、海域、大洋及运河?(分组查找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地区和国家、石油主要出口国、石油进口国或地区,及主要运输路线经过的地方。)
3.由单一的石油经济向经济多样化转变
西亚的石油输出国指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巴林、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阿曼这8个波斯湾沿岸国家。
从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来看,8国经济均以石油业为命脉,建筑业、运输业、制造业和商业等其他经济部门在很大程度上都以石油业为存在的基础。国民经济结构之单一在世界范围内也很少见。
近些年来,海湾国家利用巨额石油收入,努力促进国民经济的多样化发展,在港口、道路、桥梁、住宅、动力、供水、电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取得了显著进展,制造业和农业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尤其侧重于同当地资源相结合的一些原材料工业,如炼油、石油化工、炼铜、水泥等,其产品已相继进入国际市场,从而使石油在商品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有所下降。
活动:我为海湾国家献策。(通过阅读资料和教材,使学生理解海湾国家以石油工业和石油输出未主要经济命脉的单一经济,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是很脆弱的。)分组讨论,选代表发言。教师提供石油价格的起伏等资料。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dilijiaoan/46082.html

  • [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综合检测]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第八章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第二节 欧洲西部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及学科参与意识,使学生获得对其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思维能力及学习方法,拓宽学习空间;2、使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读图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及运用其他手段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3、以自学为主了解欧洲西部位...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七年级地理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的课程_七年级地理降水和降水的分布2

    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3.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明降水变化的规律。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2.通过授课使学生懂得及理解...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第二节非洲知识点_第二节非洲

    第二节 非洲 [教学目的]1、 了解非洲的地形特征,海陆轮廓特征及特有的地形区的分布2、 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及主要人种的分布,通过对气候资料、地图的分析,学会看各种气候图,判读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3、 理解非洲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学会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了解尼罗河与刚果河的水文特征4...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仪学案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仪【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的形状,了解反应地球大小的数据:平均半径、 赤 道周长,表面积。 2、理解地球模型——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3、掌握地球仪上竟...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第三节印度第一课时教案_第三节地图第一课时

    【重点】  1 比例尺及其表示方法。  2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别方向。  3 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辨别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地形类型。  【难点】  1 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内容的详略关系。  2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3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课前准备】  1 学生准备:尺子、...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大洲和大洋》教案】《大洲和大洋》教案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教学要求1 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2 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3 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内容点析1 地球被称为“水的行星”,这是它有别于其他行星的一个重要特征。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构成了地球...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生而高贵第七章]第七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七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一、背景分析:本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同时也为继续学习下面的地区和国家地理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在本套教材中只安排了亚洲这一个大洲的学习,其寓意是通过对这一个大洲...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地球的自转方向是怎样_地球的自转

    学习目标 1 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 2 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3 初步了解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知识重、难点 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和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地理意义教学方法 讨论法、假设法、提问法。导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地球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我们为什么感觉不...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十一章中】十一章 中亚A卷

    a卷——“中亚”  一、填空题  1、中亚自然环境中最突出的特色是________,大部分地区为降水稀少的________气候和________气候;植被以________和_______为主;河流和湖泊也多为________河和________湖。形成这些自然特征的主导因素是中亚地区_______...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说课稿|聚落与自然环境说课稿

    《聚落与自然环境》,这一课题选自人教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中的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适用于七年级学生学习使用。说教材本节教材是在学习了“什么是聚落”,“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差异”的基础上,从新课标“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出发,进一步探究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