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的革命读后感】备课的革命

七年级地理教案 2016-11-1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地理教案】


从一位老师的来信看与教案有关的无效劳动

一位老师曾给他的上级领导写过一封信,信中有这样一段话:
从教以来,我感到最厌恶、最痛恨、最无可奈何而不得已为之、灵魂为之受苦最多的,便是——造假材料。

这些假材料名目繁多,惊人之至,被冠以“教学常规”的美名,但实则是一些浪费教师们时间与精力、将老师们变得越来越愚蠢的不干不行、干了白干的任务。

……单是“备课本”,就非常压制人。首要的要求就是“项目齐全”、“字数充足”,但备课本上却有许多毫无必要的项目,有好多不必要的书写内容,并且无论教龄多么长,一本书教过多少年,一样的教案写过多少遍,每次都是从头再来。这些东西对教学本身没多少帮助,然而老师们却不得不整天忙于编造这类东西,哪有工夫去搞研究,搞创造?

人们都说中小学教师的劳动量大,工作辛苦。他们辛苦在什么地方?这位老师的话道出了其中的某一方面。我多年来在基层从事教学、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工作,对于教师工作的辛苦,自身曾有过深刻的体验,也做过较广泛的调查研究。我认为,教师的工作头绪不管有多么多,劳动量多么大,划分起来不外乎两类:一是教师应该做而且需要做好的工作,这些工作多一点累一点都是正常现象,这是有效劳动。一是教师做了没有用却又不能不做的工作,这是无效劳动。教师的无效劳动有多少?有专家曾公布过调查统计结果,中小学教师的无效劳动大约占50%。经我多年来的观察发现,教师的无效劳动大多表现在七个方面:常规项目多,重复工作多,作业 批改多,编造材料多,参加会议多,应付检查多,重复培训多。在这七多中有“四多”都和教师的教案有关。如在教师的常规项目中,备课是牵扯老师们时间和精力最多的一项内容,其中包括计划、单元备课、课时教案。对教案的要求是课型齐全,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教具、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板书设计 、时间分配等项目要填写齐全,每节课后要写教后记。课课都要填得那样全,并且,年年都要从头再来,年年做这些重复工作。老师们不想重复也没有办法,有些学校喜欢“周查月评”,所检查者当然是常规居多。更甚者,教师每天上课前,教案要经有关领导检查签字后方能使用,否则“违规”,不算工作量。这些材料,做不过来就补,就应付,就抄,就造。在一次语文骨干教师座谈会上,我曾问过上完课后再补教案的有多少人,在场的34位老师举起了34只手。抄来补去,忙忙碌碌,里面有用的成分能有多少?这34位可都是学校的骨干带头教师啊!
无效劳动所带来的危害是很大的,概括起来就是无用,无味,有害。其一,物极必反是一条规律,夯过了头,就会夯出“浆”来而事与愿违,越夯越不结实。其二,教师的无效劳动必然要转嫁到学生身上,造成学生负担的加重。可以说,学生的负担过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无效劳动过多、负担过重造成的。其三,重负下的中小学教师无法“充电”,无法发展,更谈不上创造。教师得不到发展,能力得不到提高,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发展。其四,造假劳动多,毒害师生心灵。学校检查常规,教师忙于编造材料,这种所谓的“劳动”,已不仅仅是无效,而是骗人误己,贻害无穷。
问题是谁造成的呢?是教师个人造成的吗?不可否认,教师队伍中确实有那种工作上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人,但这毕竟是少数,属于个别人的问题。当在一个学校里,你也“转圈”,我也“打夯”,大家都“转圈”“打夯”的时候,显然就不再是个人问题了。我的看法是:管理使之然。

备课=写教案?

管理中的因循守旧、呆板僵化、对教师不放心等因素带来了教师工作的大量的无效劳动。就备课而言,一个偏狭的认识造成了长期以来管理的误区。这种偏狭的认识就是:备课=写教案。许多教育管理者们大多把教师的备课盯在了写教案上,写教案就是备课的全部,谁在奋课本上项目填得全、字写得密,谁就备课认真,谁就备得充分,谁就可以得高分。于是,在一些学校的教案检查中,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得分高的基本上是那些刚上岗的青年教师或者喜欢拿现成的《教案》就抄的教师。而那些一本书教过多年,教材滥熟于心,不在抄抄写写上下功夫的教师的备课却不见得得高分。我曾听说过这样一个笑话:一个学校在期末要查教师教案,一位教师平时不写教案,此时的他仍不慌不忙,从他的同事中拿过一本,交给了他的一个字写得好的学生,经过几天的加班加点,教案交了上去。检查的结果是:由学生代抄的“新版”教案得了“优”,而被抄的教师的“原版”教案得了“良”。原因很简单,学生代抄的教案书写认真整齐清楚,比原版教案“好”多了。
教案的检查能有这样的结果,一些学校的管理者也就有这样不解的疑惑:教案写得细得分高的老师课的效果不见得好,教案写得简略得分低的老师课的效果并不见得差。
事实上,对有些教案写得差的老师而言,不仅不存在课上得差的问题,而是这些老师的课是出奇的好。
早就听说,国内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一年中几乎有一半的时间在外讲学上课,他上课常让学生选上哪一课或者猜上哪一课,而他从来不带教案。以前只是听说,不曾亲见。可在1993年魏老师应邀来我县上课时,我们看到他只拿一本课本就和学生们上了一节非常精彩的课。
何文浩是湖北的特级教师,他在高三的物理课上不拿教案上课,并且从来不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 ,而他带的班高考成绩非常优异。
赵谦详是全国十佳教师,他的“语文教育与人的发展研究”成果轰动全国,他也是上课没有教案。年过50的他现在已从吉林被挖到了北京。
我想,用我们常规检查办法来检查魏书生、何文浩、赵谦详,不知他们的常规教学该得几分?
也许有人说,魏书生在学校里是校长,没有人检查校长的教案。可是我知道,何文浩、赵谦详不是校长,学校里也没人检查他们的教案。
了解上述三位名师的人都知道,这些人的教案没有拿在手上,而是装在肚子里的,他们的课走到哪儿准备到哪儿。何文浩的头脑中有上千道各种类型的物理题目,每种题目都有若干种处理办法。魏书生无论去哪里讲学,日记就写到哪里,为学生准备的书籍资料就搜集到哪里。赵谦详即使旅行结婚也是习惯性的把随见随感写成诗歌文章,而这些最富有时代气息的诗文很快就变成了学生课堂上的阅读材料。
也许有人说,你举的例子都是一些名教师,他们的素质高,能力强,教学效果出众,并不能作为普通老师的代表,不足为凭。
可是,早在1987年前后,我在一所初中任教导主任的时候,我们和老师们定了一个规矩,同一册教材已经上过三年以上的有经验的老教师,在写教案的时候可以写简案,或者在旧教案上做些修改补充。这样做的结果是减少了这些老师的无效劳动,提高了教学效率,这个学校的教学成绩在全县名列前茅。
时隔十多年,当我们在全县部分初中语文教师中进行“超常规”发展的时候,在第一批104名教师中还没有听到哪一位老师因为教案写简了而从负面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恰恰相反,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有很多老师正因为有了“超常规”的行动,而带来了“跨越式”的发展。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备课,顾名思义就是为上课做准备。从直接关系看,临上课前的教学设计是备课,准备教具器械是备课,到图书馆查找资料是备课,与别人研究教材、探讨教学方法等等也是备课。从间接关系看,教师的读书学习、开会研讨、写论文随笔、参加社会实践、访名人、游山川等等也是备课。在语文界流行着一句著名的话——“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将其与语文教师的备课联系起来,完全可以延伸出这样一句话:教师备课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是教师应对教学的需要,也是教师终身学习的需要。
我县的一位老师曾就备课问题专门写过一篇《走向大备课》的文章,他将备课分成“广义”与“狭义”之说。我认为很有道理。
备课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备课即大备课、终生备课,它以教材、课堂教学为核心,向师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辐射,包容了师生阅历的全部——既指写在备课本上的有形教案,更指融入心间的无形教案。狭义的备课即为我们通常所谓的写教案,基本要求有“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课,要在吸收传统备课经验精华的同时,跳出教师本位、教材本位、课堂本位、知识本位的习惯性认识怪圈,树立素质教育、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备课观,从狭义备课走向大备课、走向终生备课。
大概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有位很受学生欢迎的名教师在一节公开课后对听他课的崇拜者们说,他的这节课准备了一辈子。
教案调整、改良、革命三步曲
教案到了必须改革的时候了。以我县初中语文教师的教案改革为例,我们经历了调整、改良、革命这三步。
调整。1995年10月我县教研室下发了《初中语文教学三年发展规划》。要点是构建教学、教研、科研三位一体的教科研体系,让老师们通过系统的教科研活动,实现常规教学规范化、教研活动序列化、教育科研系统化。这就要求老师们在进行教案设计时,既要落实教案的常规要求,又能及时将教研活动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育科研中获得的成果吸收进来,丰富和发展教学设计的内容。如开展和谐教学实验、合作教学实验、以训练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实验等课题研究的老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课题,设计不同的教学思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板书的设计,可以借鉴“纲要信号”设计思想来优化。教案内容的充实调整,为老师们提高研究水平,改进课堂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改良。随着教育教学形势的发展,我们感到仅有教案内容方面的高速是不够的。经过充分酝酿,1999年11月,我县《关于改革初中语文教学管理工作的意见》出台了。改革的内容包括改革教师备课办法在内的七个方面的内容。就教案部分作了如下规定:
写教案是为上课服务的。课型不同,对教案的内容、形式、详略要求也应该有所不同。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教案该详则详,当略则略。
1、详案。每个单元中的教读课,是让学生接受教育熏陶,学习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领悟写作技巧的例子,适合进行范例教学。这样的课要详备。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要对学生作文进行序列训练,不能随意安排。作文指导课、讲评课都应该详备。
2、略案。自读课是直接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和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课型,要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要把备课重点放在编制高质量的阅读思考题、学生可能遇到的疑难问题和如何组织指导学生学习上,其它可以略备。阅读课教案可以略写。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备课的外延也应该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写教案仅是语文教师备课活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教师要“备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积累和感悟,以使语文教学不断输入“源头活水”。
《意见》的出台,拓宽了教师备课的视野,增强了详与略的实效性,为老师们工作的减负增效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革命。《意见》带来的变化是可喜的,但从性质看,教案的改革尚处在“改良”层面,加之涉及面广,力度不够大,并没有带来根本性的变化。于是,我们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于2003年3月拟定下发了《关于启动全县初中语文骨干教师超常规发展的研究计划》。“超常规”即打破常规,从满足人的发展需要、符合人才成长的规律出发,革除那些已经陈旧过时不适合教师成长提高的管理成份,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的管理策略体系,从而促进教师的自主、高速发展。为此,我们确定了“超常规发展”教师申报条件,把部分敬业奉献、师生关系融洽、研究能力强的骨干教师划入一个“特区”,减少许多条条框框的束缚,让他们率先迅速发展起来,在自主发展中形成风格,走向成熟,“在品悟浑然中进入悦志悦神的教育智慧境界”。参与“超常规”发展的语文教师,学校不再用原有的教学管理要求和考核办法进行要求评估,而是提出新的要求和评估办法。其中备课改革仍是重点内容。
备课:要进行认真充分的课前备课。语文备课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不仅做到了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是备课,同样备理论、备生活也是不可缺少的备课,这是对语文骨干教师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备课讲求科学、实用,形式不拘一格。教学计划可视需与课题设计合为一体,可以不用统一格式的备课本,备课项目的设置、书写内容的详略由备课教师自己根据需要确定。
超常规是手段,解放教师,实现教师的跨越式发展是目的。“超常规发展”活动开展以来,参加研究的教师普遍有一种被“解放”的感觉,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入到反思、学习、实践、研究、提高之中,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工作热情,带来了无限的创造力。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dilijiaoan/46072.html

  • [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综合检测]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第八章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第二节 欧洲西部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及学科参与意识,使学生获得对其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思维能力及学习方法,拓宽学习空间;2、使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读图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及运用其他手段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3、以自学为主了解欧洲西部位...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七年级地理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的课程_七年级地理降水和降水的分布2

    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3.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明降水变化的规律。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2.通过授课使学生懂得及理解...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第二节非洲知识点_第二节非洲

    第二节 非洲 [教学目的]1、 了解非洲的地形特征,海陆轮廓特征及特有的地形区的分布2、 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及主要人种的分布,通过对气候资料、地图的分析,学会看各种气候图,判读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3、 理解非洲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学会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了解尼罗河与刚果河的水文特征4...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仪学案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仪【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的形状,了解反应地球大小的数据:平均半径、 赤 道周长,表面积。 2、理解地球模型——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3、掌握地球仪上竟...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第三节印度第一课时教案_第三节地图第一课时

    【重点】  1 比例尺及其表示方法。  2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别方向。  3 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辨别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地形类型。  【难点】  1 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内容的详略关系。  2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3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课前准备】  1 学生准备:尺子、...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大洲和大洋》教案】《大洲和大洋》教案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教学要求1 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2 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3 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内容点析1 地球被称为“水的行星”,这是它有别于其他行星的一个重要特征。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构成了地球...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生而高贵第七章]第七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七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一、背景分析:本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同时也为继续学习下面的地区和国家地理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在本套教材中只安排了亚洲这一个大洲的学习,其寓意是通过对这一个大洲...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地球的自转方向是怎样_地球的自转

    学习目标 1 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 2 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3 初步了解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知识重、难点 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和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地理意义教学方法 讨论法、假设法、提问法。导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地球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我们为什么感觉不...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十一章中】十一章 中亚A卷

    a卷——“中亚”  一、填空题  1、中亚自然环境中最突出的特色是________,大部分地区为降水稀少的________气候和________气候;植被以________和_______为主;河流和湖泊也多为________河和________湖。形成这些自然特征的主导因素是中亚地区_______...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说课稿|聚落与自然环境说课稿

    《聚落与自然环境》,这一课题选自人教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中的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适用于七年级学生学习使用。说教材本节教材是在学习了“什么是聚落”,“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差异”的基础上,从新课标“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出发,进一步探究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