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新课标】人教新课标九年语文级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

九年级语文教案 2016-07-1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语文教案】

人教新课标九年语文级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

(测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20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共24分)

1、请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又何间焉(     )  望其旗靡(    )  形貌昳丽(    )  期年(     )

荷担者(       )  无穷匮(      )  窈窕淑女(    )  寤寐(     )

2、你能说出加点词语的意思吗?(3分)

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c、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d、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

3、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3分)

a、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通                               的意思。

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通                               的意思。

c、甚矣,汝之不惠     

     通                               的意思。

d、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通                               的意思。

4、下列句中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3分)

a、何以战?                 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可以一战                    b、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c、何苦而不平                  d、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6、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1234567

a、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译:用来祭祀的牛、羊、猪、玉器和丝织品,我不敢虚报,一定以实情相报。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她认为我自私。

c、以君之力,增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译:凭你的气力,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挖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d、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译文: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难又曲折。

7、按要求默写课文中的句子。(七题任选六题,共6分)

a、               ,未能远谋。

b、衣食所安                 ,必以分人。

c、                                         ,受上赏。

d、令初下,群臣进谏,                  。

e、蒹葭苍苍,            。

f、蒹葭萋萋,            。

g、蒹葭采采,            。

二、阅读欣赏(36分)

    (一)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回答8-18题(25分)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8、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a、①公问其故(        ) ②故克之(         )

  b、①望其旗靡(        )  ②公问其故(       )

9、“惧有伏焉”中的“焉”字,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兼词,“于此”之意。下面各句中的“焉”字用法,意思与此相同的一句是(       )(2分)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d、又何间焉

10、在下面括号内填上省略的字。(2分)

一鼓作气,再(    )而(    )衰,三(   )而(   )竭。

11、请分别指出下列句中“之”字所指代的对象。(2分)

a、公与之乘      指代:                     1234567

b、登轼而望之    指代:                    

c、故克之        指代:                    

d、故逐之        指代:                    

12、“公将驰之。刿曰‘未可’。”原因是 (    ) (2分)

  a、齐国是大国,兵力雄厚。       b、按照“穷寇勿追”的军事原则。

  c、等待追击的有利时机。         d、鲁国军队的勇气已经衰竭。

13、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   )(2分)

  a、说明追击齐师的时机         b、记叙长勺之战概况

  c、描写齐师败绩的情况         d、记叙曹刿的军事才能

  14、第一段通过写曹刿的言行,表现他(   )(2分)

  a、忠于国君的思想。             b、深谋远虑并协助国君指挥作战。

  c、冲锋陷阵的勇敢精神。         d、临阵从容、胸有成竹,善于掌握战机。

  15、第二段表达的主要内容是(  )(2分)

  a、曹刿论述战争取胜的原因     b、叙述长勺之战的全过程

c、论述作战主要*勇气       d、交代鲁国战胜了齐国

16、根据文段内容填空(3分)

a、文中叙述鲁庄公急躁进军的句子是:                                      

  b、叙述曹刿实地观察从而发现追击时机的句子是:                             

c、表现曹刿善于抓住有利战机克敌制胜的句子是:                           

17、选文略写战争的过程,而详写曹刿和鲁庄公的谈话,作者的用意是什么?(3分)

答:                                                                     1234567

                                                                        

  18、从写作方法上分析,对鲁庄公的描写(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公问其故)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答:                                                                    

                                                                            

(二)阅读《关雎》,回答19-22题(11分)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①)。

窈窕淑女,(②)。

参差荇菜,(③)。

窈窕淑女,(④)。

19、请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a、君子好逑:                               b、参差荇菜:             

c、寤寐求之:                               d、左右芼之:            

20、选择下列诗句放到文中①②③④处,保持诗文的完整,正确的顺序是①    ②     ③      ④       (2分)   

a、钟鼓乐之  b、左右采之  c、左右芼之  d、琴瑟友之1234567

21、请从诗中找出三个成语(3分)

a、                      

b、                      

c、                     

2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关雎》选自《诗经·秦风》,是一首描写青年热恋采集荇菜女子的诗。

b、“兴”是本诗的主要表现手法。

c、本诗结构严谨,起伏相间,四字句贯穿全篇,节奏欢快,形式整齐,感情奔放。

d、诗句多用“参差”、“辗转”、“窈窕”等双声叠韵词,更增强了诗歌音调的和谐。

三、作文(40分)

    23、按要求完成下面的作文。(40分)

提示:

        在人的一生中,果断坚定,把握机会,就可能品尝到成功的欢乐;犹犹豫豫,瞻前顾后,就可能错过很多机会,甚至留下永远的遗憾。不是吗?想想看,由于鼓起勇气,把握住了机会,你可能在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了援助之手,你可能高质量地完成了一个复杂的实验,你可能说出了积蓄已久的心里话;相反,由于胆怯畏缩,犹豫不决,你可能失去过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你可能和一段纯真的友谊擦肩而过,你可能使集体在一次竞赛中与第一名失之交臂……请你写一篇作文,写出你初中生活中类似的经历和感受,或就果断坚定、把握机会等问题谈出你的看法。

要求:

    1、自拟的题目,文体不限。

2、字数600字以上。书写要工整,标点要正确。

四、附加题(20分)

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回答24-29题:

                                  去 私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祁黄羊,晋大夫,名奚,字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曰:“解狐(解狐,人名)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日:“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24、下面各组加点字的意义不相同的是(       )(选项非只一个)(2分)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                国人称善焉

a、                               b、 1234567

告之于帝                          京中有善口技者

又遂用之                          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c、                                d、

后遂无问津者                      祁黄羊可谓公矣

25、下列句中“之’字与“臣之子”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2分)

a、孔子闻之                b、吾欲之南海,何如

c、午非子之子耶            d、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26、判断下列理解的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打“√”,不正确的打“x”。(4分)

a、“遂用之”,是说解狐被祁黄羊任用做县令(     )

b、“居有间”是说祁黄羊与晋平公居住了一段时间(       )

c、“祁黄羊之论”指的是祁黄羊向晋平公推荐他的儿子作“尉”所说的一番话(       )

d、孔子称赞“祁黄羊可谓公矣”的原因是“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

27、与“其谁可而为之?”语气相同的一句是(         )(4分)

a、解狐非子之仇邪?                  b、其如土石何?

c、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d、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8、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a、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

译:                                                                  

b、善哉,祁黄羊之论也!  

译:                                                                   1234567

29、对这个故事的中心内容,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4分)

a、通过对晋平公任用贤才的事迹的描写,赞扬了晋平公知人善用的优秀品质

b、通过对祁黄羊唯贤是举的事迹的描写,赞扬祁黄羊知人善用的优秀品质

c、通过对祁黄羊唯贤是举的事迹的描写,赞扬祁黄羊以国家利益为重,不顾个人恩怨的优秀品质

d、通过对晋平公任用贤才的事迹的描写,赞扬了晋平公善于听取采纳他人正确意见的优秀品质。

第六单元

1、jiàn  mǐ  yì  jī  hè  kuì  yǎotiǎo  wùmèi  2、a、鄙陋,文中指目光短浅 b、偏爱c、通 d、上水、逆流  3、a、“徧”通“遍”;遍及,普遍  b、“反”通“返”;往返 c、“惠”通“慧”;聪明  d、“厝”通“措;放置   4、d  5、d   6、b  7、a、肉食者鄙b、弗敢专也 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d、门庭若市 e、白露为霜 f、白露未晞 g、白露未已  8、a、①缘故 ②所以 b、①他们的 ②指代“克”,即“取胜的” 9、c  10、鼓,气;鼓,气  11、a、指代曹刿 b、指代齐师 c、指代齐师 d、指代齐师   12、c  13、b 14、d  15、a  16、a、公将鼓之。 b、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17、突出文章的主旨:表现“非肉食者”——曹刿的“远谋”,即远见卓识和军事才能。 18、衬托曹刿的“远谋”。19、a、配偶。b、长短、高低、大小不齐。c、寤,醒时。寐,睡时。这里指日日夜夜。d、挑选。20、①b②d③c④a  21、a、梦寐以求 b、求之不得 c、辗转反侧 22、a  23、略(作文) 24、b、d  25、c、d  26、a、×  b、×c、×  d、√   27、c(其他三句都是反问) 28、a、您问的是谁适宜,并不是问谁是我的儿子呀。b、真好啊,祁黄羊的建议!  29、c

1234567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yuwenjiaoan/42552.html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_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同学们,第二单元的课文已经学完了,该如何对其进行归纳整合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有的放矢1.了解小说的一般特点,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2.了解小说的来龙去脉,弄清人物活动的大舞台。3.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4.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做出自己的评价。二...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2021中考必背文言文|2021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教学设计

    文言文阅读练习一、史公不敢酣卧一日,公①取左公②冠带袍笏试诸身,左公适遇之。公色沮,左公笑曰:“子,公辅器也,荐绣③不足以辱子。”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公奉檄守御。偶逢令节,谓军吏索酒饮之,酒未至,复呼军吏曰:“礼贤馆诸秀才当与其饮。顾夜已半,可赉④酒资分馈之。”吏已往,乃命酒独酌。庖人报黍肉...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邹忌讽齐王纳谏》板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设计

    一、复习目标: 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做归纳。2 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 理解文章巧妙设解说理的特点,明白虚心接受意见的好处。二、复习方法:自主、合作、点拨、训练三、复习过程:(一)学生自主复习,记忆相关内容,在疑问处作记号。(二)学...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年级英语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疑为学之始。”读书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要生疑;“疑”会为我们的阅读带来愉快。本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从不同的侧面写了人性,写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感情,每一篇文章作者都有良苦的用心,然而每一篇的中心都没有直接表露,所以每一篇都可能让读者产生疑问,不同的读者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但每一...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敬业与乐业》板书设计]《敬业与乐业》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特点;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能力目标: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的论述自己的观点。教育目标:尊敬学习,就是尊敬你自己。重点难点:把握中心论点,体会敬业与乐业的情感。策略方法:讨论法。第一课时一、导入:从提问学生对待自己的学习态度入手。...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论语十二章诵读欣赏_诵读欣赏

    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并能背诵诗歌。课堂学习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初读1.组织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读诗歌。出示要求:读准字音。了解大意。提出疑问。2.组织小组交流。小组内互相朗读,交流大意,记下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问。3、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两首教学设计]诗两首教学设计

    1、诗两首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诗两首》之一的《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诗中的“鸟”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是悲壮的时代氛围和“悲哀的诗人”(艾青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个性的深情流露。诗人借助鸟的形...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桃花源记12段】12桃花源记

    12 桃花源记【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2.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积累一些文言常用词语。3.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简单的文言字词。2....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与朱元思书》乐乐课堂_初三上册《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根据xx市教研中心的部署,今天上午第四节课,初三语文组同仁来到12班听我上《与朱元思书》。我课前把课题、作者、朝代都写在黑板中央正上方,把补充的词语解释写在左板书位置。简洁地导入上课铃声响过,师生问候之后,导入新课:“我们中国幅员辽阔,各种名胜数不胜数。浙江省有个著名的旅游城市——杭州。有一条江流由...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上语文《故乡》_《故乡》人教九上18

    教学目标:了解小说的特点 理解文章主题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故乡的 变 说明了什么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交代背景 ) 本文写于1921年1月,《故乡》反映的时代是广大农民日益陷入深重灾难的年代。辛亥革命以后,并没有改变农村的封建土地关系,农民仍然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