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新课标_人教新课标九年语文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九年级语文教案 2016-07-1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语文教案】

人教新课标九年语文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测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20分) 题  号一二三四总  分得  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共24分)    1、抄写下面的句子,要求工整、美观、大方。(2分)愿你的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2、请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3分)骄奢(    ) 芳馨(    )  云翳(   )  佝偻(    )荫庇(    )踝骨(    )瘠薄(    )  沉湎(    )   孱弱(   )   攫取(    ) 臆测(    ) 馈赠(    )3、下列各项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a、悬岩峭壁   心魂惊骇   飘翔喧闹    一泻千里b、难以置信   莓黑潮湿   星临万户    周道如抵c、遮天敝日   浩汉无垠   鸟鸟烟云    山蹦地裂d、粉身碎骨   停制不前   精力充配    乐此不比4、指出下列句子中所采用的修辞手法。(4分)a、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b、在夏天的太阳下挺着颈子急走的人,会像猎犬一样奔到树下,吸一口浓阴,仰脸看千掌千指托住阳光,看指缝间漏下来的碎汞。(        )c、啊,听苍郁的巨木在暴风中咔咔折断,见地心的“热血”喷射上天,气势之宏伟壮观,连太阳都要肃然起敬。(         )d、当死神临近时,他们会像阿基米德在临死前那样提出请求:“不要弄乱我画的圆圈。”(          )5、仿照例句,再造一个句子。(4分)例句: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仿句:                                                                                                                                                 6、下列句子的横线上关联词语填写正确的一项是(    )(4分)        它早已变成漂亮的小湖,奇丽的深潭,也许早    免除了这“地下”的一切艰辛。但是它不愿意。它懂得阳光     嫌弃它,时间    是公正的,为此它宁可付出几万年的代价。a、即使   也   不但   而且           b、如果   就    虽然   却c、如果   就   不但   而且           d、即使   也    虽然   却7、下列加横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他学习勤奋,上进心强,好高骛远地想自己将来成为一名科学家。b、这所全国一流的高等学校培养出了一大批在各行各业中出类拔萃的人才。c、宽阔洁净的街道两侧是鳞次栉比的新建的幢幢楼房。d、当朋友有了过失的时候,我们不能讳莫如深,加以袒护。8、选出加横线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    )(2分)    a、①小张当了劳动模范,我们全村都很光彩。②在所有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城市中,北京有如光彩夺目的明珠,备受评审团的青睐。b、①他回到家就感到鼻塞、头痛,身体发热。②当时我头脑发热,失去理智,不顾一切地冲了上去。c、①他的穿着虽然朴素,但很整洁。②这本书介绍的是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d、①1921年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②他终于安然度过了那段白色恐怖的非常时期。二、阅读欣赏(共36分)   (一)阅读下文,然后回答问题(22分)谈  生  命冰 心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他曲折的穿过了悬崖峭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的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地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的起伏催逼,直到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的一泻千里。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他快乐而又羞怯,静静地流着,低低地吟唱着,轻轻地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这激电,这迅雷,使他心魂惊骇,疾风吹卷起他,大雨击打着他,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而雨过天晴,又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有时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向他照耀,向他投影,清冷中带些幽幽的温暖,这时他只想休憩,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他向前走……终于有一天,他远远的望见了大海,啊!他已到了行程的终结,这大海,使他屏息,使他低头,她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大海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的流入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海上蓬蓬的雨点中升起,飞向西来,再形成一道江流,再冲倒两旁的石壁,再来寻夹岸的桃花。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的破壳出来。他也许长在平原上,岩石上,城墙上,只要他抬头看见了天,啊!看见了天!他便伸出嫩叶来吸收空气,承受日光,在雨中吟唱,在风中跳舞,他也许受着大树的荫遮,也许受着大树的覆压,而他青春生长的力量,终使他穿枝拂叶的挣脱了出来,在烈日下挺立抬头!他遇着骄奢的春天,他也许开出满树的繁花,蜂蝶围绕着他飘翔喧闹,小鸟在他枝头欣赏歌唱,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他长到最茂盛的中年,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荫,来荫庇树下的幽花芳草,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秋风起了,他的叶子,由浓绿到绯红,秋阳下他再有一番的庄严灿烂,不是开花的骄傲,也不是结果的快乐,而是成功后的宁静和怡悦!终于有一天,冬天的朔风,把他的黄叶干枝,卷落吹抖,他无力的在空中旋舞,在根下呻吟,大地庄严的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的落在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地下的果仁中,破裂了出来,又长成一棵小树,再穿过丛莽的严遮,再来听黄莺的歌唱。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宇宙是一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中之一息。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滴,大生命中之一叶。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要记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好比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世界、国家和个人的生命中的云翳没有比今天再多的了。9、全文开篇就只一句话:“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就像什么。”请作具体分析。①在作者看来,生命像什么?(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虽然作者说:“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但是,纵观全文,事实上已经作了回答。那么,生命到底是什么?(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理解并分析这个句子:“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①请阐释这句话的意蕴。(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这句话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和意义?(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揣摩并领悟“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一句。①文章写了哪些快乐的事情?(至少写出3件。)(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什么在快乐和痛苦中我们都要感谢生命?(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列对全文的鉴赏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a、题目中的“谈”不是指一般漫谈,而是表现了作者对一个严肃话题的理性思考。b、文章用两个比喻来形容一个人生命的全过程,虽喻体不同,但语句处处对比,意旨完全一致,都是对生命意义的诠释。c.“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形象地表现经过奋斗的人,在回顾生命里程时,虽然没有遗憾,心境平和宁静,但却有几分怅惘和虚无。d、文中在“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之前连续使用四个“再”字构句,铺陈渲染,重现“一江春水”拼搏不止的形象,展示了生生不息的生命力。e、全文行文流畅,想象丰富,充满了真挚情感,又蕴含了深刻哲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问题(14分)这天,一个喝醉了的驾驶者,以六十英里的速度,对树干撞去。于是人死。于是交通专家宣判那树要偿命。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这次屠杀安排在深夜进行,为了不影响马路上的交通。夜很静,像树的祖先时代,星临万户,天象庄严,可是树没有说什么,上帝也没有。一切预定,一切先有默契,不在多言。……尸体的肢解和搬运连夜完成。早晨,行人只见地上有碎叶,叶上每一平方厘米仍绿着。它果然绿着生,绿着死。缓缓的,路面染上旭辉;缓缓的,清道妇一路挥帚出现,她们戴着斗笠,包着手臂,是树的亲戚。扫到树根,她们围着年轮站定,看那一圈又一圈的风雨图,估计根有多大,能分裂成多少斤木柴。一个说,昨天早晨,她扫过这条街,树仍在,住在树干里的蚂蚁大搬家,由树根到马路对面,流成一条细细的黑河。她用作证的语气说,她从没有见过那么多蚂蚁,那一定是一个蚂蚁国。她甚至说,有几个蚂蚁像苍蝇一般大。她一面说,一面用扫帚划出大移民的路线,汽车的轮胎几次将队伍切成数段,但秩序毫不紊乱。对着几个睁大了眼睛的同伴,她表现出乡间女子特有的丰富见闻。老树是通灵的,他预知被伐,将自己的灾祸先告诉体内的寄生虫。于是弱小而坚(rèn)的民族,决定远征,一如当初他们远征而来。每一个黑斗士在离巢后,先在树干上饶行一周,表示了依依不舍。这是那个乡下来的清道妇说的。这就是落幕了,他们来参加树的葬礼。两星期后,根被挖走了,为了割下这颗生满虬须的大头颅,刽子手贴近他做了个陷阱,切断所有的动脉静脉。------现在,日月光华,周道如(dǐ),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13、请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踝骨(         )     虬须(         )14、请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2分)   坚rèn(     )  周道如dǐ(    )15、你认为以上文字叙述了哪些事件?(4分)    答:叙述的事件                                                             。16、“老树是通灵的,他预知被伐,将自己的灾祸先告诉体内的寄生虫。于是弱小而坚(rèn)的民族,决定远征,一如当初他们远征而来。”假如你是蚂蚁家族的一员,此时此刻,你的心情会怎样?想象一下蚂蚁和大树互相倾诉了些什么?(不超过100字)(6分)答:我的心情                                                              。蚂蚁和大树的倾诉:                                                        。三、作文(40分)    17、有人说:“有两种东西,一旦失去后才知道可贵;一是青春,二是健康。”其实,失去后才知道可贵的又何止于此。    请以“123失去后才知道可贵”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四、附加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的问题杜    鹃郭沫若杜鹃,敝同乡的魂,在文学上所占的地位,恐怕任何鸟都比不上。    我们一提起杜鹃,心头眼底便好像有说不尽的诗意。    它本身不用说,已经是望帝的化身了。有时又被认为薄命的佳人,忧国的志士;声是满腹乡思,血是遍山踯躅;可怜,哀惋,纯洁,至诚……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为了爱的象征。这爱的象征似乎已经成为了民族的感情。    而且,这种感情还超越了民族的范围,东方诸国大都受到了感染。例如日本,杜鹃在文学上所占的地位,并不亚于中国。    然而,这实在是名实不符的一个最大的例证。    杜鹃是一种灰黑色的鸟,毛羽并不美,它的习性专横而残忍。    杜鹃是不营巢的,也不孵卵哺雏。到了生殖季节,产卵在莺巢中,让莺替它孵卵哺雏。雏鹃比雏莺大,到将长成时,甚且比母莺还大。鹃雏孵化出来之后,每将莺雏挤出巢外,任它啼饥号寒而死,它自己独霸着母莺的哺育。莺受鹃欺而不自知,辛辛苦苦地哺育着比自己还大的鹃雏;真是一件令人不平、令人流泪的情景。    想到了这些实际,便觉得杜鹃这种鸟大可以作为欺世盗名者的标本了。然而,杜鹃不能任其咎。杜鹃就只是杜鹃,它并不曾要求人把它认为佳人、志士。    人的智慧和莺也相差不远,全凭主观意象而不顾实际,这样的例证多的是。    因此,过去和现在都有无数的人面杜鹃被人哺育着。将来会怎样呢?莺虽然不能解答这个问题,人是应该解答而且能够解答的。                                              1936年春(答题时注意写作时间)18、文章前四段作者主要概述了什么?(5分)答:                                                                      。19、简述杜鹃鸟的外貌和生活习性。(4分)答:                                                                       。20、用文中一个成语概括杜鹃鸟的丑恶品质。(3分)答:                                         。21、你认为文中“现在”的“人面杜鹃”是指(   )(多项选择)(3分)    a、当时侵入中国的日本侵略者。    b、当时社会上穷凶极恶的杀人犯。    c、当时的国民党反动当局。    d、当时鼓吹资产阶级人性论的反动文人。22、你认为作者写作目的是什么?(5分)答:                                                                       。  123第三单元1、略2、shē  xīn  yì gōulóu  bì huái  jí miǎn  chán  jué  yì  kuì 3、b 4、a、反问b、拟人、比喻c、夸张d、引用  5、略  6、b  7、a  8、d  9、①生命像东流入海的一江春水,生命又像一棵小树长大叶落归根 ②生命诞生于自然,最终又顺归自然,是战胜困难,享受欢乐,不停顿前进。10、①因为缺少了奋斗与成长,现实中确实有的生命变成了“死湖”,变成了“空壳”,所以作者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②反复强调作用,强调今生今世要奋斗,要前进,要成长。11、①一江春水经过细细平沙,看见夹岸挑花;一小树种籽破壳出来;小树开出满树繁花,蜂蝶围绕,小鸟歌唱;小树长大后荫庇花草;小树长大后结出累累果实。②因为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生命让我们承受了人生特有的愉悦和美丽。(意对即可)12、b、c  13、huái  qiú   14、韧  砥  15、叙述四件事:醉汉驾车出事;电锯锯倒树身;清道妇讲述蚂蚁国故事;挖树根、平路面。16、略。(答题时自由想象,鼓励并赞赏富有创造性的想象。)17、略(作文)18、杜鹃在中国以及东方诸国文学上所占的地位。19、杜鹃是一种灰色的鸟,毛羽并不美,它的习性专横而残忍。它不筑巢,却把卵产在莺巢中,让莺替它孵卵,哺雏。雏鹃孵化出来之后将莺雏挤出巢外,自己独霸着母莺的哺育。20、欺世盗名  21、a c d  22、告诫人们要认清杜鹃凶残的本性,和与它相似的“人面杜鹃”。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yuwenjiaoan/42529.html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_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同学们,第二单元的课文已经学完了,该如何对其进行归纳整合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有的放矢1.了解小说的一般特点,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2.了解小说的来龙去脉,弄清人物活动的大舞台。3.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4.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做出自己的评价。二...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2021中考必背文言文|2021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教学设计

    文言文阅读练习一、史公不敢酣卧一日,公①取左公②冠带袍笏试诸身,左公适遇之。公色沮,左公笑曰:“子,公辅器也,荐绣③不足以辱子。”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公奉檄守御。偶逢令节,谓军吏索酒饮之,酒未至,复呼军吏曰:“礼贤馆诸秀才当与其饮。顾夜已半,可赉④酒资分馈之。”吏已往,乃命酒独酌。庖人报黍肉...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邹忌讽齐王纳谏》板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设计

    一、复习目标: 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做归纳。2 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 理解文章巧妙设解说理的特点,明白虚心接受意见的好处。二、复习方法:自主、合作、点拨、训练三、复习过程:(一)学生自主复习,记忆相关内容,在疑问处作记号。(二)学...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年级英语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疑为学之始。”读书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要生疑;“疑”会为我们的阅读带来愉快。本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从不同的侧面写了人性,写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感情,每一篇文章作者都有良苦的用心,然而每一篇的中心都没有直接表露,所以每一篇都可能让读者产生疑问,不同的读者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但每一...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敬业与乐业》板书设计]《敬业与乐业》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特点;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能力目标: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的论述自己的观点。教育目标:尊敬学习,就是尊敬你自己。重点难点:把握中心论点,体会敬业与乐业的情感。策略方法:讨论法。第一课时一、导入:从提问学生对待自己的学习态度入手。...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论语十二章诵读欣赏_诵读欣赏

    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并能背诵诗歌。课堂学习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初读1.组织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读诗歌。出示要求:读准字音。了解大意。提出疑问。2.组织小组交流。小组内互相朗读,交流大意,记下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问。3、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两首教学设计]诗两首教学设计

    1、诗两首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诗两首》之一的《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诗中的“鸟”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是悲壮的时代氛围和“悲哀的诗人”(艾青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个性的深情流露。诗人借助鸟的形...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桃花源记12段】12桃花源记

    12 桃花源记【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2.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积累一些文言常用词语。3.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简单的文言字词。2....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与朱元思书》乐乐课堂_初三上册《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根据xx市教研中心的部署,今天上午第四节课,初三语文组同仁来到12班听我上《与朱元思书》。我课前把课题、作者、朝代都写在黑板中央正上方,把补充的词语解释写在左板书位置。简洁地导入上课铃声响过,师生问候之后,导入新课:“我们中国幅员辽阔,各种名胜数不胜数。浙江省有个著名的旅游城市——杭州。有一条江流由...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上语文《故乡》_《故乡》人教九上18

    教学目标:了解小说的特点 理解文章主题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故乡的 变 说明了什么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交代背景 ) 本文写于1921年1月,《故乡》反映的时代是广大农民日益陷入深重灾难的年代。辛亥革命以后,并没有改变农村的封建土地关系,农民仍然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