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思维导图]《白杨礼赞》综合练习

九年级语文教案 2016-07-1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语文教案】

《白杨礼赞》综合练习
基础
一、选出加黑的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答( )
a、婆娑(suō) 潜滋暗长(qián)主宰(zǎi) 倔强挺立(juè)
b、开垦(kěn) 无边无垠(yíng)倦怠(dài) 虬枝(qiú)
c、锤炼(chuí) 秀颀(qí)外壳(qiào) 恹恹欲睡(yàn)
d、毡子(zhān) 旁逸斜出(yì)泛出(fàn) 出坦荡如砥(dǐ)  
二、选出有错别字的一项,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答( )
a、傲然 伟岸 参天 妙手偶得 b、视野 *视 挺拔 积雪初溶
c、靠拢 错综 质朴 诸如此类 d、宛若 鄙视 佩服 纵横决荡  
三、选出加黑的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答( )
a、旁逸斜出 以逸待劳 名人逸事 b、视野 旷野 野蛮
c、参天 参考 参拜             d、潜滋暗长 滋蔓 滋芽
四、句子中括号内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1、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 )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2、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 ),像消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
3、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 )淡青色。
4、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 )着西北风。

a、映入 屹立 露出 抵抗 b、扑入 耸立 泛出 对抗
c、进入 矗立 显出 抵御 d、闯入 直立 现出 抗拒
五、画横线的词语在句中有同义词的一项是( )。
  a、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b、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c、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d、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中哨兵?
六、解释词语。
1、妙手偶得——
2、坦荡如砥——
3、伟岸——
4、纵横决荡—
5、秀颀——
七、指出下边的陈述句哪些是肯定,哪些是否定。
1、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 (  )
2、在近代工业的错综复杂的工世过程中,往往就不是像泡茶喝这么简单了。      (  )
3、这当然是神话,是人们无法认识死海形成过程的一种猜测。            (  )
4、海水冶病的功能不逊于温泉。                         (  )
5、沙丘的前进并不是整体移动的。                        (  )
6、征服沙漠的最主要的武器是水。                        (  )
八、指出下边的疑问句表达疑问有什么不同。
1、哪一种办法省时间?
2、巴黎这座世界闻名的繁华之都的出现又何尝是一日之功呢?
3、一块钱你有没有?一块钱!12345
4、你要买这本书?
5、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
6、“是偷你家的还是偷老六一家?”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
九、对修辞方法作出正确判断的是( )。
  1、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2、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
  3、白杨树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
    4、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真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a、比喻 拟人 拟人 对比
  b、夸张 拟人 排比 拟人
  c、比喻 比喻 拟人 对比
  d、夸张 比喻 拟人 对比
十、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在括号中打“√”或“×”。
  1、《白杨礼赞》是一篇抒情散文。文章运用象征手法,托物抒情,借白杨树的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对抗日军民的崇敬之情。( )
  2、象征与比喻、拟人不同。象征是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即象征物)来表现与之有某种联系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即象征义),从而使抽象的情理形象化,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含蓄、更深刻。因此象征是就篇章而言的,而比喻、拟人是修辞方法,只表现在具体的句子上,不在篇章上。( )
  3、《白杨礼赞》是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全文的主线的。( )
  4、《白杨礼赞》作者是杨朔,我国现代作家。      ( )
十一、下面的文字、排列顺序与原文一致的是。     ( )
  1、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2、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
  3、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4、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a、2、3、4、1 b、2、1、3、4
  c、2、4、3、1 d、2、1、4、3

阅读

  十二、①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②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③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④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⑤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⑥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1、按照作者对黄土高原的所见、所感,将这段文字分成两层。在文中用“‖”标出来。12345
  2、文中能概括作者所见的是第     句。
  3、作者由所见而产生的所感有两点,这两点是:“              ”、“              ”和“             ”、“                ”(用文中词语填空)。
  4、本段第②③句具体描述了黄土高原              的特点。第④句具体描述了黄土高原          的特点。
  5、作者所感的两点中,哪一点是主要的?哪一点是次要的?从文中找出准确表现其主、次的动词。
  答:                                                                               
                                                                                          
    6、本段写黄土高原与全文礼赞白杨树有什么关系?
  答:                                                                                
                                                                                        12345

  十三、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1、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并概括出层意。
    ①                                                                                
    ②                                                                                
    2、为什么说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用原文回答)
    答:                                                                                
    3、和“伟丈夫”形成对比的词语是“            ”,这样对比的作用是:欲扬先抑,否定了“                ”,肯定了“                 ”,突出了白杨树与众树不同。12345
    4、简析四个反问排比句,是怎样由外向内,层层深入的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
    答:                                                                         

《白杨礼赞》综合练习答案
一、d 二、b
三、d 四、b
五、c
六、1、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所得到的。 2、平坦得像磨刀石。 3、魁伟、高直。 4、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5、美而高。
七、1、肯定 2、否定 3、肯定 4、否定 5、否定 6、肯定
八、1、特指问。用疑问代词“哪”来提出疑问,要针对这个疑问代词来回答,说明某一种办法省时间。 2、反问。用肯定的反问句式加强否定语气,强调“巴黎这座世界闻名的繁华之都的出现不是一日之功”。 3、正反问。用肯定否定相叠的方式来提问,要求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说明“有一块钱”或“没有一块钱”。 4、是非问。要求对提出的问题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说明是或者不是。 5、反问。用否定的反问句式,加强肯定的语气,强调“一翻身就会骨碌下去”。 6、选择问。提出并列的两个问题,要求选择其中一个作出肯定的回答,说明是“偷我家的”或者是“偷老六一家的”。
九、c
十、1、√ 2、√ 3、√ 4、×
十一、c
十二、1、①②③④‖⑤⑥ 2、① 3、雄壮、伟大和倦怠、单调。4、黄绿错综、辽阔平坦 5、“雄壮”、“伟大”是主要的,动词是“涌起来”;“倦怠”、“单调”是次要的,动词是“潜滋暗长”。 6、本段写黄土高原,目的是交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生长在“雄壮”“伟大”的黄土高原上的白杨树,也定是不平凡的;而驱赶了“倦怠”“单调”的情绪,令人振奋得惊叫起来的正是白杨树。这样写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很好地衬托了白杨树。
十三、1、①“……它是树中的伟丈夫”。作者对白杨树的评价。②“当你在……精神和意志?”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2、因为“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而且“坚强不屈与挺拔”。 3、好女子,好女子,伟丈夫。 4、第一句是说不应当只觉得它只是树,而应当由树联想到人。第二句是说白杨树的品质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具体点出了由白杨树联想到的是哪些人。第三句是说守卫家乡的哨兵就像白杨树一样,进一步明确指出白杨树象征着坚强战斗的抗日军民。第四句是说白杨树的精神面貌象征了抗日军民的精神和意志。这四个反问句由树联想到人,联想到北方的农民,进而联想到抗日军民,尤其是他们的精神和意志,层层深入的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yuwenjiaoan/42526.html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_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同学们,第二单元的课文已经学完了,该如何对其进行归纳整合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有的放矢1.了解小说的一般特点,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2.了解小说的来龙去脉,弄清人物活动的大舞台。3.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4.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做出自己的评价。二...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2021中考必背文言文|2021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教学设计

    文言文阅读练习一、史公不敢酣卧一日,公①取左公②冠带袍笏试诸身,左公适遇之。公色沮,左公笑曰:“子,公辅器也,荐绣③不足以辱子。”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公奉檄守御。偶逢令节,谓军吏索酒饮之,酒未至,复呼军吏曰:“礼贤馆诸秀才当与其饮。顾夜已半,可赉④酒资分馈之。”吏已往,乃命酒独酌。庖人报黍肉...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邹忌讽齐王纳谏》板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设计

    一、复习目标: 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做归纳。2 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 理解文章巧妙设解说理的特点,明白虚心接受意见的好处。二、复习方法:自主、合作、点拨、训练三、复习过程:(一)学生自主复习,记忆相关内容,在疑问处作记号。(二)学...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年级英语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疑为学之始。”读书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要生疑;“疑”会为我们的阅读带来愉快。本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从不同的侧面写了人性,写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感情,每一篇文章作者都有良苦的用心,然而每一篇的中心都没有直接表露,所以每一篇都可能让读者产生疑问,不同的读者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但每一...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敬业与乐业》板书设计]《敬业与乐业》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特点;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能力目标: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的论述自己的观点。教育目标:尊敬学习,就是尊敬你自己。重点难点:把握中心论点,体会敬业与乐业的情感。策略方法:讨论法。第一课时一、导入:从提问学生对待自己的学习态度入手。...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论语十二章诵读欣赏_诵读欣赏

    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并能背诵诗歌。课堂学习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初读1.组织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读诗歌。出示要求:读准字音。了解大意。提出疑问。2.组织小组交流。小组内互相朗读,交流大意,记下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问。3、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两首教学设计]诗两首教学设计

    1、诗两首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诗两首》之一的《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诗中的“鸟”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是悲壮的时代氛围和“悲哀的诗人”(艾青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个性的深情流露。诗人借助鸟的形...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桃花源记12段】12桃花源记

    12 桃花源记【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2.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积累一些文言常用词语。3.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简单的文言字词。2....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与朱元思书》乐乐课堂_初三上册《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根据xx市教研中心的部署,今天上午第四节课,初三语文组同仁来到12班听我上《与朱元思书》。我课前把课题、作者、朝代都写在黑板中央正上方,把补充的词语解释写在左板书位置。简洁地导入上课铃声响过,师生问候之后,导入新课:“我们中国幅员辽阔,各种名胜数不胜数。浙江省有个著名的旅游城市——杭州。有一条江流由...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上语文《故乡》_《故乡》人教九上18

    教学目标:了解小说的特点 理解文章主题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故乡的 变 说明了什么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交代背景 ) 本文写于1921年1月,《故乡》反映的时代是广大农民日益陷入深重灾难的年代。辛亥革命以后,并没有改变农村的封建土地关系,农民仍然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