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初中几年|五间初中2006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题

九年级语文教案 2016-06-2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语文教案】

五间初中2006年秋期半期考试题九年级(上)语文(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一、语言积累与运用(40分)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记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10月22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xx在会上发表了重要的讲话。他说,红军长征胜利体现了红军将士勇于牺牲、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红军长征不仅创造了可歌可泣的战争史诗,而且谱写了豪情万丈的精神史诗,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我们要继承和宏扬红军将士视死如归、欲血奋战的精神,模范实践“xxxx”的荣辱观,大力推进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在党的带领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下面的加横线的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a、记念(niàn)长征(zhēng)  隆(lóng)重  重(zhòng)要b、胜(shèng)利  牺牲(shēn)  气概(kài)  继承(chéng)c、谱(pǔ)写  史诗(shī)  模(mó)范  可歌可泣(qì)d、精神(shén)  和(hé)谐  铸(zhù)就  八荣róng)八耻2、下面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组是(      )(3分)a、记念  隆重   气概   富强文明    b、豪情万丈  铸就  宏扬   构建c、实践  和谐   史诗  可歌可泣     d、视死如归  欲血奋战  推进  谱写3、对下面的词语解释或造句(2分)①视死如归                                                           ②可歌可泣                                                           4、仿照例句,续写句子。(4分)春天的雨,细腻而轻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夏天的雷,迅疾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秋天的风,                         ,                                                 ;冬天的雪,                   ;                                                      。5、下面文段画线部分语言表达上有毛病,请改正在下面横线上。(4分)①以前几个月我被年级确定为学生会主席候选人。②这个位置对同年级的小汪也很有竞争实力。我自认为凭借我与同学之间的良好关系,③毫无疑问的会当选这一职务。但是正当我还在因此暗自得意的时候,却有一股不愉快的浑浊潜流把我那快乐的心情给搅浑了。那就是——我被班主任警告:④不要防止骄傲自大。①                                                             ②                                                                    ③                                                             ④                                                             6、请为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15字内)(2分)                                                           在“首届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论坛”上,有关人士指出,在最近一次调查报告的数据中,学生肥胖率在过去5年内迅速增加,1/4的城市男生是“胖墩”;60%初中生近视,高中生为76%,大学生高达83%。以北京为例,学生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发育指标持续增长,但肺活量、速度、力量等体能素质持续下降。有关人士分析说,造成青少年体质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上楼乘电梯,出门坐汽车,体力劳动减少;二是目前的应试教育过分注重升学率,导致学生学习时间过长,缺少体育锻炼。7、根据下面的语境,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小明今年初三,星期天正在家里复习功课,这时,小明的爸爸的好朋友来了并提出要在家里打牌。小明听到以后想劝阻。如果你是小明,该怎么样说才能让爸爸拒绝同事?爸爸又会怎样说才能收到朋友放弃打牌的效果?①小明向爸爸说:                                                                                                                     。②爸爸对朋友说:                                                                                                                     。8、综合下面几则材料,联系社会实际,你一定能生发出一些感想,请将你的结论简要的表述出来。(2分)①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论语》②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礼记》③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答:                                                             9、针对当前中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现状,学校团委准备组织一次活动,以树立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彻底改变学生的铺张浪费的消费现状。(1)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个名称(要新颖,主题鲜明)(2分)                                                                    (2)选择活动的方式(3分)①                                                                  ②                                                                  ③                                                                  (3)古诗词中有不少有关农民辛勤劳作的句子,请写一句证明(1分)                                                                    10、古诗文积累(10分,每空1分)(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不宜异同。《出师表》(2)浊酒一杯家万里,                                   。《渔家傲》(3)了却君王天下事,                                。《破阵子》(4)《登飞来峰》中与“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5)李商隐《无题》中表明甘愿奉献和牺牲精神的句子是:                               ,                               。(6)《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用典故表明自己愿意为国建功立业,保卫边疆的句子是:                         ,                 ,              。1234二、文言文阅读(15分)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1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3分)①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  ②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①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②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13、选文中,诸葛亮向刘禅提的最重要的一条建议是                                                    (用原文回答)作者还在文中追忆了两件事是                  和                       (自己的话概括)(3分)14、结合全文分析,本文表达了诸葛亮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5、结合实际,对诸葛亮的思想作评价。(3分)  三、现代文阅读(40分)(一)读下面文段,做16-21题1234玉兰花的记忆    卢 玮    ①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每当院子里的玉兰花散放出清远的香味时,总有认识或不认识的邻人,专程前来要花。     ②玉兰花树约有两屋半的楼房高。自我有记忆起,便有花香。父亲总是起个大早,趁花含苞时便给摘下。他把较细的竹竿末端削成剪刀口状,以辅助摘花。有时亲自爬上树去摘,身手矫健。然后再把摘下的花,分别装在小袋子里,置于冰箱保鲜,一有邻人闻香驻足。便可以方便相赠。     ③当然,父亲一定会留下用手可以够得到的范围,让前来感染香气的邻居,也可以得到在绿阴中寻一抹清幽的乐趣。     ④念小学时,家人总要在我的书包里放些玉兰花,用手帕包好,以免损及象牙白的花瓣,然后再三叮咛,送给老师和同学。有时自己懒惰贪玩,便忘了,经常是老师提醒:“我又闻到花香哦。”我才猛然记起。     ⑤常常在送给老师后,玉兰花就所剩无几了,所以当同学向我要时,就显窘促,只好从亲近的同学开始送;一些偶有口角的,就给省下来了。这时想来,真自觉小家子气。     ⑥那时一直不明白,何以小小的花朵,竟有如此大的魅力?因为我总是喜欢花的姿态,远远胜过它的香气。直到渐渐长大,才稍稍明了这是一种喜悦心情。二十几年前,物资并不丰富,用香水的人当然不多。能在夏日清早感染一身香气,并持续整天,的确令人喜悦。在要花的过程中,即使不认识的人也能透过花间说家常,增进情谊,真是情趣无限。     ⑦而父亲赶早摘花,想到会有许多人喜欢他种的花,并盘算着不知今天的花够不够时,这份可以与人分享的心情,更是令人欣慰吧。尤其某个有晨曦的夏天清早,当我看见父亲摘下一朵沾露的玉兰花,小心翼翼地插在母亲的耳际,顺手理理母亲的头发时,我被这般美丽的父母深深感动。     ⑧我恍然大悟。原来,母亲身上的花影飘香,皆是父亲每天亲手插上去的。对父亲而言,这也许是极自然不过的一个举止,但跃入我眼里,却是温柔万分,我很难明确地描述出这份感动。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感觉真的很好。     ⑨玉兰花我有很特别的记忆。我曾在它的枝干上,每年刻画一痕,以志成长;也曾和姐姐爬坐上树枝,吃着西瓜,享受风的摇摆。但这都只不过是父亲无形中带给我的一些生活上的启示。 16、用简明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分)  17、第⑧段中“我恍然大悟”,根据上下文的理解其内涵。(3分)  18、第⑨段 “玉兰花我有很特别的记忆” 中“特别”指的是什么?(4分)   19、第⑥段开头用一个问句,有何作用?(4分)  20、文章的标题“玉兰花的记忆”虽然能准确的概括文章的内容,但还显得不够生动,你能给它加上一个能生动体现文章主题的题目吗?(3分)  21、读了这篇文章,我们都会感动,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4分)     (二)读下面文段,做22-27题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    毕淑敏(1)老师出了题目——写下“你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我拿着笔,面对一张白纸,周围一下静寂无声。万物好似缩微成超市货架上的物品,平铺直叙摆在那里,等待你亲手挑选。货筐是那样小而致密,世上的林林总总,只有五样可以塞入。(2)于是洁白的纸上,记下了我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水、阳光、空气、鲜花和笔(未按笔画为序,排名不分先后)。(3)接下来,老师说, 好吧,每个人在你写下的五样当中,划去相对不那么重要的一样,只剩下四样。(4)权衡之后,我在五样中的“鲜花”一栏旁边,打了一个小小的“×”,表示在无奈的选择当中,将最先放弃清丽芬芳的它。(5)老师走过来看到了,说,不能只是在一旁做个小记号,放弃就意味着彻底的割舍,你必须得用笔把它全部涂掉。(6)依法办了,将笔尖重重刺下。当鲜花被墨笔腰斩的那刻,顿觉四周惨失颜色,犹如二十世纪初叶黑白的无声影片。我拢拢头发咬咬牙,对自己说,与剩下的四样相比,带有奢侈和浪漫情调的鲜花,在重要性上终究逊了一筹,舍就舍了吧。(7)请在剩下的四类当中,再剔去一种,仅剩三样。老师的声音很平和,却带有一种不容商榷的断然压力。(8)我面对自己的纸,犯了难。阳光、水、空气和笔,删掉哪样是好?思忖片刻,提笔把“水”划去了。从医学知识上讲,没有了空气,人只能苟延残喘几分钟;没有了水,在若干小时内尚可坚持。两害相权取其轻吧。(9)老师说,继续划去一样,只剩两样。(10)这时教室内变得寂静,好似荒凉的坟墓。每个人都在冥思苦想举棋不定。我已顾不得探查他人的答案,面对着自己人生的白纸,愁肠白结。笔、阳光、空气,何去何从?闭起眼睛一跺脚,我把空气划去了。(11)好了,现在再划去一样,只剩下最后一样。老师的音调很温和,但执著坚定,充满决绝,对已是万般无奈的我们,此语一出,不亚于惊雷。(12)教室内已经有轻轻的哭泣声。(13)笔和阳光。它们在纸上势不两立地注视着我,陷我于深重的两难。诺大一张纸,在反复勾勒的班驳墨迹中,只残存下来一个固守的字——笔。(14)感谢这充满痛苦和抉择的测验,它让我清晰地得知什么是我生命中的真爱——就是我手中的这支笔啊。(15)我细心地收起这张白纸,一如珍藏一张既定的船票。知道了航向和终点,剩下的就是帆起桨落战胜风暴的努力了。22、面对“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我”首先舍弃“鲜花”的理由是                                      ; “我”最终保留“笔”,是因为它                                              。(用原文填空)(2分)23、第(6)段中“腰斩”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2分)  24、文中画线句子都运用了修辞手法,请任选一例,说说它的作用。(3分)  25、第(12)段“教室内已经有轻轻的哭泣声”,请揣摩当时哭泣同学的心理活动,用第一人称把这种心理活动描述出来。(30字左右)(4分)   26、一篇好文章,总会有一个好的结尾。请从内容、语言、结构三个方面说说本文结尾[第(15)段]的优点。(6分)    27、亲爱的同学,在人生的长河中,我们都将面临许多艰难的抉择。就现在而言,你认为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为什么?(不得借用文章内容)(3分)    1234四、作文55分,其中基础等级50分,发展等级5分)28、①生活中,处处需要爱的阳光,爱的雨露。爱,有时候很简单。是一把遮雨的伞,一碗清香的面,一双爱抚的手,一张皱折的角币,一句暖人的话……只要我们用心地去体味,细细地去体味,爱,其实就在你我的身边。请以“爱,有时很简单”为题写一篇作文。②愧疚,《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惭愧不安。愧疚,可以让我们“三省吾身”,净化自己的灵魂;愧疚,可以让我们对朋友多一份真诚,少一份虚伪;愧疚,可以让社会多一份良知,多一份责任,多一份美好。冯骥才说:“纯洁的人生从忏悔开始”。在我们的经历中,总有那么一些让我们为之愧疚的人,为之愧疚的事。  请以“愧疚”为话题,自拟题目作文。要求:以上两题任选一个作文;中心明确,字数600字以上。 附参考答案:一、1、b  2、c  3、视死如归:把死看作回家一样,多形容为正义事业不怕牺牲生命。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感人至深,使人下泪,指事迹英勇悲壮,十分感人。造句略  4、如:秋天的风,凉爽而惬意,为落叶送去温馨的问候;冬天的雪,慈祥而温厚,为庄稼带来多情的呵护。 5、①改为“几个月以前”②去掉“对”改为“,”③改为“一定会当选的”④去掉“不”6、中国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  7、答案要符合身份,要使对方易于接受,又要表达清楚意图。答案略 8、如:每个人都应该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共创和谐美好的社会或伸出友爱之手,共创美好明天等  9、(1)如:体会父母辛,报答父母情或牢记中华美德,勤俭节约等 (2)①办黑板报、海报等宣传②组织学生中的相互讨论③举行一次消费观念的辩论会④组织学生进行专门的教育⑤利用班会课进行有关的活动等(3)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或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等  10、(1)陟罚臧否(2)燕然未勒归无计(3)赢得生前身后名(4)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俱成灰泪始干(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二、 11、①衰败②亲身(自)③身份低*,见识浅薄  12、①那么汉王朝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②(我)因此受到感动和激奋,于是答应先帝,愿意为(他)奔走效劳 13、亲贤臣,远小人   三顾茅庐和临危受命  14、报答先帝忠于陛下   15、正面:今天仍有现实意义,我们要学习他,尽忠祖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尽心尽力  反面:诸葛亮对昏庸无能的刘禅的忠心是愚忠,这种盲目的忠诚是不行的,今天的我们要有自己的头脑,不能像他那样比如盲目的去对某一个什么“星”崇拜   三、  16、回忆小时候父亲摘玉兰花送人,以及对我的影响  17、发现是父亲让母亲身上花影飘香,父亲对母亲的那份挚爱,我很受感动  18、父亲的摘、送玉兰花,我们的玩耍,留在我的记忆里;最重要的是父亲的美好心灵深深的烙在我的心中,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9、提出疑问,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自然引出这小小玉兰花的两大作用   20、如“人间真情,玉兰花香”或“魅力玉兰花,散发真情香”等     21、注意要结合自己的实际,答案略     22、(鲜花)在重要性上终究逊了一筹   是我生命中的真爱    23、坚决地用笔划去“鲜花”这一词语    24、前一句:运用比喻,形象地烘托“我”的失落、痛楚的心情,使作品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后一句:运用拟人,以笔和阳光的争斗、期待、关注,形象地突出“我”抉择的痛苦、艰难,使作品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25、如“前面三次的抉择,已经让我痛苦万分了,现在还要舍弃一样,这实在是惨无人道,实在让人无法接受,无法抉择啊”(符合题意即可)   26、内容上:突出抉择的正确、慎重、庄严,是感情的升华;表达自己愿意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实践、奋斗的坚定信念和勇气,是主题的深化。语言上:用比喻句描写“我”经过抉择以后的心情,生动形象感人。结构上:照应了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    27、答案的内容应该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才行,答案略。四、发展等级要看作文的结构、技巧、语言、形式等的创新能力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yuwenjiaoan/41916.html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_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同学们,第二单元的课文已经学完了,该如何对其进行归纳整合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有的放矢1.了解小说的一般特点,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2.了解小说的来龙去脉,弄清人物活动的大舞台。3.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4.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做出自己的评价。二...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2021中考必背文言文|2021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教学设计

    文言文阅读练习一、史公不敢酣卧一日,公①取左公②冠带袍笏试诸身,左公适遇之。公色沮,左公笑曰:“子,公辅器也,荐绣③不足以辱子。”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公奉檄守御。偶逢令节,谓军吏索酒饮之,酒未至,复呼军吏曰:“礼贤馆诸秀才当与其饮。顾夜已半,可赉④酒资分馈之。”吏已往,乃命酒独酌。庖人报黍肉...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邹忌讽齐王纳谏》板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设计

    一、复习目标: 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做归纳。2 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 理解文章巧妙设解说理的特点,明白虚心接受意见的好处。二、复习方法:自主、合作、点拨、训练三、复习过程:(一)学生自主复习,记忆相关内容,在疑问处作记号。(二)学...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年级英语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疑为学之始。”读书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要生疑;“疑”会为我们的阅读带来愉快。本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从不同的侧面写了人性,写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感情,每一篇文章作者都有良苦的用心,然而每一篇的中心都没有直接表露,所以每一篇都可能让读者产生疑问,不同的读者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但每一...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敬业与乐业》板书设计]《敬业与乐业》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特点;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能力目标: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的论述自己的观点。教育目标:尊敬学习,就是尊敬你自己。重点难点:把握中心论点,体会敬业与乐业的情感。策略方法:讨论法。第一课时一、导入:从提问学生对待自己的学习态度入手。...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论语十二章诵读欣赏_诵读欣赏

    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并能背诵诗歌。课堂学习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初读1.组织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读诗歌。出示要求:读准字音。了解大意。提出疑问。2.组织小组交流。小组内互相朗读,交流大意,记下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问。3、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两首教学设计]诗两首教学设计

    1、诗两首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诗两首》之一的《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诗中的“鸟”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是悲壮的时代氛围和“悲哀的诗人”(艾青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个性的深情流露。诗人借助鸟的形...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桃花源记12段】12桃花源记

    12 桃花源记【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2.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积累一些文言常用词语。3.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简单的文言字词。2....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与朱元思书》乐乐课堂_初三上册《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根据xx市教研中心的部署,今天上午第四节课,初三语文组同仁来到12班听我上《与朱元思书》。我课前把课题、作者、朝代都写在黑板中央正上方,把补充的词语解释写在左板书位置。简洁地导入上课铃声响过,师生问候之后,导入新课:“我们中国幅员辽阔,各种名胜数不胜数。浙江省有个著名的旅游城市——杭州。有一条江流由...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上语文《故乡》_《故乡》人教九上18

    教学目标:了解小说的特点 理解文章主题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故乡的 变 说明了什么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交代背景 ) 本文写于1921年1月,《故乡》反映的时代是广大农民日益陷入深重灾难的年代。辛亥革命以后,并没有改变农村的封建土地关系,农民仍然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