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电影】《茶馆》随堂练习

九年级语文教案 2016-06-2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语文教案】

班级_____   姓名_______   学号______
一、基础部分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戊戌(xū) 沏茶(qī)嗜好(shì)  b.搭讪(shàn)坤角(kūn)淘汰(tài)
    c.茶盅(zhōnɡ)造孽(niè)缧绁(shi)d.咂摸(zā)神龛(kān)痞子(pǐ)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割据  掌腰  老气横秋  风声鹤唳
    b.抱怨  舒服  硕果仅存  暴殄天物
    c.寒酸  麻烦  兵慌马乱  庸人自扰
    d.津帖  鞠躬  尽善尽美  魑魅魍魉
 3.下列句子中,加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张大爷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对儿子因车祸致残这件痛心疾首的事,他已经想好了解决的办法。
    b.在自然科学发展史上,这种由假说发展成定律、原理的情况,真是俯拾皆是。
     c.我国已经加入wto,广大群众尤其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对有关规则做到胸有成竹。
    d.对那些低级庸俗、哗众取宠的文学作品,稍有欣赏水平的人都会嗤之以鼻。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江华在信中提出的问题是完全正确的,我在此感谢他对我的疏忽的补充。
     b.正如从躯体上分离出来的手不能成为手一样,与其他人隔绝开来的人便也不成为人了。
    c.我们顺利地按照守林人所画的那张简图找到了密林深处的小湖,大家高兴极了。
     d.老校友生动的报告对于我们这些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来说,听起来感到特别亲切。
 5.依次填入下列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      )
 出发的前夜,忽然雷雨大作。第二天清早,一看却是个大晴天。上了车,一路树木带着宿雨,绿得发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静,又干净。1234567
 ①行人也不多  ②没有一点尘土  ③地下只有一些水塘
 a.③①②  b.①②③        c.③②①    d.①③②
 6.老舍先生说:“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作者在《茶馆》中着力刻画了一批“小人物”。下列人物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王利发 ②松二爷 ③康顺子 ④崔久峰 ⑤吴祥子 ⑥刘麻子 
 ⑦宋思子 ⑧唐铁嘴 ⑨常四爷 ⑩巡警  老林  老陈
      a.①②④⑤/⑦⑨/③/⑥⑧/⑩     b.①②③⑨/④/⑤⑦⑩/⑥⑧
      c.①②③/④⑩/⑤⑦⑧⑩/⑨        d.①③/②/④/⑤⑥⑦/⑨⑩
 7.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你聪明,还能把那点意思闹成不好意思吗?      ②明天还不定是风是雨呢!
    ③好家伙,一添就是两张嘴!      ④我忘了姓什么,也忘不了你二位这回事!
    ⑤可是他那点事业,哼,外国人伸出一个小指头,就把他推倒在地,再也起不来!
    ⑥我要是会开别的,可是还开茶馆,我是孙子!
 ⑦就走吧,还等着真换两个脆的吗?
 a.③⑦不同;②⑥不同;①④相同。      b.③⑦相同;①②不同;④⑥不同。
    c.④⑥相同;①⑦相同;④⑤相同。      d.②④不同;①⑥不同;③⑤不同。
 8.对“王利发真像个‘圣之时者也’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利发像读书人那样过分迂腐,缺少变通。   
 b.王利发像孔子那样,是一个圣哲之人。
      c.王利发像孔夫子一样,是一个能适应时代和环境变化的人。
 d.王利发像古代圣人一样,是一个明智而有计谋的人。
 9.选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                                       (      )
       a.老舍先生1951年获得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1234567
       b.常四爷和松二爷都是清朝时能吃官家钱粮的旗人形象。这两个形象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没落。
       c.《茶馆》中塑造了*说媒拉纤拐卖人口挣钱的地痞刘麻子等社会渣滓的形象,表现了当时社会的变态和畸形。
       d.窦娥是一个心地善良而又坚强不屈、富有反抗精神的女性。窦娥发誓愿独白,给唱词作了铺垫说明,与唱词紧密结合,既实现了她的反抗性格,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量。
 10.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周朴园    什么?鲁大海?他!我的儿子? 
 b.二、三学生由后而来,与他们打招呼,出去。
 c.告诉不告诉你没有关系。——我问你,你的意思,忽而软,忽而硬,究竟是怎么回事?
 d.这是怎么啦?民国好几年了,怎么还请安?你们不会鞠躬吗?
  二、阅读部分
(一)
    王利发  别再瞎扯,干活儿去!嘿!
    王淑芬  早晚不是累死,就得叫炮轰死,我看透了!(慢慢地往后边走)
     王利发 (温和了些)拴子的妈,甭害怕,开过多少回炮,一回也没打死咱们,北京城是宝地!
    王淑芬  心哪,老跳到嗓子眼里,宝地!我给三爷拿菜钱去。(下)
             〔一群男女难民在门外央告。〕
    难 民  掌柜的,行行好,可怜可怜吧!
    王利发  走吧,我这儿不打发,还没开张!
    难 民  可怜可怜吧!我们都是逃难的!
    王利发  别耽误工夫!我自己还顾不了自己呢!
            〔巡警上。〕
    巡 警 走!滚!快着!
            〔难民散去。〕
    王利发   怎样啊?六爷!又打得紧吗?
     巡 警  紧!紧得厉害!仗打得不紧,怎能够有这么多难民呢!上面交派下来,你出八十斤大饼,十二点交齐!城里的兵带着干粮,才能出去打仗啊!
     王利发  您圣明,我这儿现在光包后面的伙食,不再卖饭,也还没开张,别说八十斤大饼,一斤也交不出啊!
    巡 警  你有你的理由,我有我的命令,你瞧着办吧!(要走)
     王利发  您等等!我这儿千真万确还没开张,这您知道!开张以后,还得多麻烦您呢!得啦,您买包茶叶喝吧!(递钞票)您多给美言几句,我感恩不尽!
    巡 警 (接票子)我给你说说看,行不行可不保准!
            〔三、五个大兵,军装破烂,都背着枪,闯进门口。〕1234567
    巡 警  老总们,我这儿正查户口呢,这儿还没开张!
    大 兵 *!
    巡 警  王掌柜,孝敬老总们点茶钱,请他们到别处喝去吧!
     王利发  老总们,实在对不起,还没开张,要不然,诸位住在这儿,一定欢迎!(递钞票给巡警)
    巡 警 (转递给兵们)得啦,老总们多原谅,他实在没法招待诸位!
    大 兵  *!谁要钞票?要现大洋!
    王利发  老总们,让我哪儿找现洋去呢?
    大 兵  *!揍他个小舅子!
    巡 警  快!再添点!
    王利发 (掏)老总们,我要是还有一块,请把房子烧了!(递钞票)
    大 兵  *!(接钱下,顺手拿走两块新桌布)
     巡 警  得,我给你挡住了一场大祸!他们不走呀,你就全完,连一个茶碗也剩不下!
    王利发  我永远忘不了您这点好处!
    巡 警  可是为这点功劳,你不得另有份意思吗?
     王利发  对!您圣明,我糊涂!可是,您搜我吧,真一个铜子儿也没有啦!(掀起褂子,让他搜)您搜!您搜!
    巡 警  我干不过你!明天见,明天还不定是风是雨呢!(下)
     王利发  您慢走!(看巡警走去,跺脚)他*的!打仗,打仗!今天打,明天打,老打,打他*的什么呢?
    11.分别从难民、巡警、大兵三个方面概括故事内容并指出社会状况。

    12.简要分析巡警这个人物形象。

    13.对下面两句舞台说明,结合人物形象进行解释。
      a.大 兵  *!(接钱下,顺手拿走两块新桌布)

      b.王利发  您慢走!(看巡警走去,跺脚)

 14.下列对文段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剧本通过难民、穿着破军装的大兵,反映当时人们生活在兵荒马乱的年代。
 b.剧本运用对比的手法,如巡警与大兵的对比、难民与王利发的对比,反映贫富不均的社会现实。
 c.巡警为王利发打发走了难民和大兵,说明巡警对当地的社会治安有着重要作用。
 d.王利发“不打发”难民,却把钞票递给巡警、大兵,说明他有欺软怕硬之嫌,也是在动荡社会中无可奈何的举动,作者用批评的笔调表现了他。
 e.大兵的行讨和强要,既揭示他们蛮横无理的本性,同时又揭露战乱给人们带来无限的灾难。
(二)
宋恩子  后面住着的都是什么人?王利发  多半是大学生,还有几位熟人。我有登记簿子,随时报告给“巡警阁下”。我拿来,二位看看?吴祥子  我们不看簿子,看人!王利发  您甭看,准保都是*得住的人!宋恩子  你为什么爱租学生们呢?学生不是什么老实家伙呀!王利发  这年月,作官的今天上任,明天撤职,作买卖的今天开市,明天关门,都不可*!只有学生有钱,能够按月交房租,没钱的就上不了大学啊!您看,是这么一笔账不是?宋恩子  都叫你咂摸透了!你想的对!现在,连我们也欠饷啊!吴祥子  是呀,所以非天天拿人不可,好得点津贴!宋恩子  就仗着有错拿,没错放的,拿住人就有津贴!走吧,到后边看看去!1234567
 15.吴祥子、宋恩子是什么样的人?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迫于生计而不得不*抓人为生的受迫害者        b.统治阶级的鹰犬爪牙  c.利用职务之便敲诈勒索的流氓无赖              d.不受任何人管的地头蛇  16.不能够反映反动当局腐朽荒唐、社会黑暗的一项是                  (      )  a.现在,连我们也欠响啊        b.就仗着有错拿,没错放的  c.拿住人就有津贴              d.没钱的就上不了大学啊  17.王利发说的话能说明什么问题?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当时局势动乱,军阀混战不断  b.人民生活艰难,苦苦挣扎,受尽欺压  c.只有有钱人才能上大学        d.王利发对当时局势认识清醒,借机发财  18.王利发的对白能表现他怎样的性格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精明圆滑、善于应酬          b.自私自利、老实忠厚  c.豪爽直率、善良诚实          d.谦恭温和、狡诈机变  19.下列对《茶馆》语言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人物语言个性化。善于从人物身份、思想性格出发,让其说符合自己个性的语言  b.微笑中蕴含着严肃和悲哀,形成了独特的幽默风格  c.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的语言。京味京腔,地道方言  d.完全诗化的语言,格调纯洁高雅
三、填空
 20.老舍,原名         ,字       ,他著名的小说有《          》。1951年因剧本《         》获得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          ”的称号。课本节选自《        》,这是老舍的戏剧代表作。
 21.在戏剧文学中,戏剧冲突主要具体表现为剧中            冲突;戏剧冲突是曲折发展、逐步上升到高潮的戏剧运动;戏剧冲突主要表现为一系列的             ;戏剧语言则包括             和                。1234567
   22.话剧以                为主,歌剧主要是以                来表现剧情,这是由于剧种不同而形成的戏剧语言形式的差异。
(三)
 北京城内的大茶馆已先后相继关了门。“裕泰”是硕果仅存的一家了,可是为避免被淘汰,它已经变了样子与作风。现在,它的前部仍然卖茶,后部却改成了公寓。前部只卖茶和瓜子什么的;“烂肉面”等等已成为历史名词。厨房挪到后边去。专包公寓住客的伙食。茶座也大加改良:一律是小桌与藤椅,桌子铺着浅绿桌布。墙上的“醉八仙”大画,连财神龛,均已撤去,代以时装美人——外国香烟公司的广告画。“莫谈国事”的纸条可是保存了下来,而且字写的更大。王利发真像个“圣之时者也”,不但没使“裕泰”灭亡,而且使它有了新的发展。  20.“它已改变了样子和作风”是改成了什么样子和作风呢?  样子的改变是指茶馆______、______、_____的改变。作风的改变指茶馆变得____。
  21.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改变呢?为什么作者认为这种改变让茶馆“有了新的发展”?
 22.裕泰茶馆惟一没变的是什么?王利发为什么对此不加以改变呢?
 23.对这段舞台说明分析正确的项是                                  (      )  a.交待了故事发展的具体地点。b.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状况。c.通过写茶馆的变化,表现王利发的精明能干和顽强的生存能力。d.对即将发生的故事作了简单介绍。


参考答案
  一、1.解析:缧绁léi xiè。答案:c
  2.解析:a.撑腰;c.兵荒马乱;d.津贴。答案:b
  3.解析:a句词义误用;b句改为“比比皆是”;c句改为“心中有数”。答案:d
  4.解析:a.“问题”应为“意见”,“补充”应为“纠正”。c.“顺利地”应置于“找到”之前。d.主语“报告”与后面谓语搭配不当。答案:b
  5.解析:扣住后文的“又静”,理清内在的事理联系。答案:c
  6.解析:①②③⑨属下层社会的劳动人民;④为旧民主主义者;⑤⑦⑩是反动统治阶级的走狗帮凶;⑥⑧是社会的渣滓。答案:b
 7.解析:①借代,反问;②暗喻;③借代;④夸张;⑤夸张,比喻;⑥暗喻;⑦反问、借代。答案:a         8.c  
 9.b(常四爷敢作敢为,正直倔强,对腐败的清政府不满,对帝国主义愤恨,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10.b(两数连续表示约数,中间不用、)
  二、(一)11.本段通过难民的央告,巡警的勒索,逃兵的蛮横,反映了由于军阀混战造成社会不安的状况。
  12.首先表现出他凶狠,他一句“滚!”难民自动散去;其次他狡猾贪婪,他借势两次勒索王利发,打发不了大兵,便主动帮大兵要钱。1234567
  13.a.说明大兵的贪婪和蛮横;b.表现了王利发无奈的愤怒。  14.ae
(二)1.b  2.d  3.d  4.a  5.d(三)1.陈设 布局 档次 合乎当时的潮流2.时代变化了,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使旧中国经济萧条,茶馆为了生存不得不改变。茶馆的这种变化,仍然摆脱不了灭亡的命运,“新发展”是反语。3 “莫谈国事”的纸条没变。在黑暗统治下,老百姓没有言论自由,王利发怕惹火上身。   4.ab
三、填空
1.舒庆春,舍予,《骆驼祥子》,《龙须沟》,“人民艺术家”《茶馆 》
2.人物性格;戏剧动作;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3.人物对话,演员的演唱。

1234567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yuwenjiaoan/41906.html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_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同学们,第二单元的课文已经学完了,该如何对其进行归纳整合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有的放矢1.了解小说的一般特点,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2.了解小说的来龙去脉,弄清人物活动的大舞台。3.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4.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做出自己的评价。二...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2021中考必背文言文|2021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教学设计

    文言文阅读练习一、史公不敢酣卧一日,公①取左公②冠带袍笏试诸身,左公适遇之。公色沮,左公笑曰:“子,公辅器也,荐绣③不足以辱子。”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公奉檄守御。偶逢令节,谓军吏索酒饮之,酒未至,复呼军吏曰:“礼贤馆诸秀才当与其饮。顾夜已半,可赉④酒资分馈之。”吏已往,乃命酒独酌。庖人报黍肉...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邹忌讽齐王纳谏》板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设计

    一、复习目标: 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做归纳。2 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 理解文章巧妙设解说理的特点,明白虚心接受意见的好处。二、复习方法:自主、合作、点拨、训练三、复习过程:(一)学生自主复习,记忆相关内容,在疑问处作记号。(二)学...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年级英语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疑为学之始。”读书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要生疑;“疑”会为我们的阅读带来愉快。本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从不同的侧面写了人性,写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感情,每一篇文章作者都有良苦的用心,然而每一篇的中心都没有直接表露,所以每一篇都可能让读者产生疑问,不同的读者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但每一...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敬业与乐业》板书设计]《敬业与乐业》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特点;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能力目标: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的论述自己的观点。教育目标:尊敬学习,就是尊敬你自己。重点难点:把握中心论点,体会敬业与乐业的情感。策略方法:讨论法。第一课时一、导入:从提问学生对待自己的学习态度入手。...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论语十二章诵读欣赏_诵读欣赏

    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并能背诵诗歌。课堂学习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初读1.组织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读诗歌。出示要求:读准字音。了解大意。提出疑问。2.组织小组交流。小组内互相朗读,交流大意,记下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问。3、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两首教学设计]诗两首教学设计

    1、诗两首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诗两首》之一的《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诗中的“鸟”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是悲壮的时代氛围和“悲哀的诗人”(艾青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个性的深情流露。诗人借助鸟的形...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桃花源记12段】12桃花源记

    12 桃花源记【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2.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积累一些文言常用词语。3.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简单的文言字词。2....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与朱元思书》乐乐课堂_初三上册《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根据xx市教研中心的部署,今天上午第四节课,初三语文组同仁来到12班听我上《与朱元思书》。我课前把课题、作者、朝代都写在黑板中央正上方,把补充的词语解释写在左板书位置。简洁地导入上课铃声响过,师生问候之后,导入新课:“我们中国幅员辽阔,各种名胜数不胜数。浙江省有个著名的旅游城市——杭州。有一条江流由...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上语文《故乡》_《故乡》人教九上18

    教学目标:了解小说的特点 理解文章主题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故乡的 变 说明了什么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交代背景 ) 本文写于1921年1月,《故乡》反映的时代是广大农民日益陷入深重灾难的年代。辛亥革命以后,并没有改变农村的封建土地关系,农民仍然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