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声稿《雨的诉说》_《雨的诉说》教学案例

九年级语文教案 2016-06-2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丰富学生的心灵感悟,引导他们注意观察和体验大自然的韵味。
  2、通过搜集有关资料,增长见闻,开阔视野,并锻炼信息的搜集和处理能力。
  3、阅读和朗诵写雨的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和朗诵能力。
  4、通过听雨声写雨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听雨声写雨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设想】
  1、以影片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感悟雨水对人类的重要性。
  2、课堂活动分三大环节,学生、教师轮流主持:
   ⑴ 读诗文品雨韵:
     通过抢答比赛,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促使学生积累更多与“雨”有关的诗句等;通过朗诵,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让学生感受雨的韵味。
   ⑵ 听雨声写雨景:
     通过倾听雨声、老师指导、学生写作、共同讨论、修改、交流、展示,培养学生的想象、联想和写作能力,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丰富学生的心灵感悟,引导他们观察和体验雨的韵味。
   ⑶ 绘雨景说雨情:
     通过展示部分学生绘制的雨景图,让作者描述图画的内容和介绍作画目的,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感受雨的诗情画意。
  3、进行总结反思,了解学习效果,通过他评和自评,让学生扬长避短。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分组搜集有关雨的资料(图片、散文、诗词、谚语、格言、成语、传说、奇闻、雨的形成、雨的特点、雨的功过、雨的声音、雨的歌曲、雨的动画、雨的影片等等)分类整理、筛选压缩、熟读资料。
  2、听取学生意见,设计教学方案;
  3、布置学生绘雨景,写说明,推选优秀作品
  4、制作课件;
  5、学生推荐朗诵者和主持;
  6、训练主持。
【课堂活动时数】一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
【课堂活动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播放影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感悟雨水对人类的重要性。)
  师:我们知道,水是生命之源,而陆地上的水,大部分要靠天上的降水(比如雨水)补给的,因此雨水对我们的生活和生产都非常重要。说到雨的重要性,我很自然就想起一部电影,里面的一些镜头深深地震撼了我。不知道如果是大家看了会有什么感受?(播放影片《美丽的大脚》片段)。
  (之后提问)电影里,一名妇女拉着一根很长很长的绳子,干什么?(生:打水。)有水吗?(生:没有。)后来随着一声雷响,一大群人急急忙忙带着许多盛水的用具冲出课室,准备做什么?(生:等下雨时盛雨水。)结果呢?(生:没有下雨。)由此可见雨水对我们人类多么重要!如果大地上没有雨水,农作物能很好的生长,人类能有充足的粮食吗?(生:不能。)如果大地上没有雨水,我们还可以时时呼吸到清新的空气吗?(生:很难。)如果大地上没有雨水,我们能看到天上美丽的彩虹吗?(生:不能。)
  雨不但对人类很重要,而且还很有韵味。下面请“雨的使者”淑冰和超文同学带领大家体会雨的韵味。
二、展开活动
  1、读诗文品雨韵(学生主持)(15分钟)
    (活动目标:通过抢答比赛,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促使学生积累更多与“雨”有关的诗句等;通过朗诵,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让学生感受雨的韵味。)1234567
    淑冰和超文:大家好!我们是雨的使者,下面由我们带领大家走进雨的世界。
    超文:我们先进行“读诗文品雨韵”的活动。首先进行抢答比赛,分四大组进行,比一比,看哪一组同学对跟雨有关的古诗词、谚语、格言和成语了解得更多。(多媒体显示题目)
   ⑴ 抢答比赛:(每题10分。)
    ①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出自:
     a、杜甫《春夜喜雨》
     b、白居易《夜雨》
     c、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
     d、刘长卿《别严士元》
    ② 填空:“雷声千嶂落,            。”
    ③ 填空:“            ,丁香空接雨中愁。”
    ④ 填空:“不经历风雨,            ?”
    ⑤ 填空:“            ,漏船又遇打头风。”
    ⑥ 含义为“比喻新的事物又多又快地涌现出来”的成语是:      。
    ⑦ 请说出一组跟雨有关的诗句。(注意:四大组同学分两次轮流回答;不能重复以上题目中出现过的诗句,也不能重复别的同学回答过的诗句。)
    ⑧ 你知道以下这首诗写出了夏雨的什么特点吗?
坐看黑云衔猛雨,
喷洒前山此独晴。
忽惊云雨在头上,
却是山前晚照明。

                      ──唐代崔道融《溪上遇雨》
      (淑冰提问题、示答案、打分数,超文确定由谁回答,另一名同学在黑板上记分。)
      淑冰:从黑板上的分数看来,第四组成绩最好,赢得了这次比赛,第四组同学的确表现得很积极。当然,其他组的同学也很努力。
      淑冰和超文:请大家以掌声祝贺第四组同学。
   ⑵ 朗诵:
     超文:说过古人写雨的诗词、谚语和格言,就让我们听听现代人是如何写雨的,请大家欣赏郭肖红同学为我们朗诵散文诗《秋天的雨》。
     (肖红朗诵散文诗《秋天的雨》。内容见附录。)
     超文:大家觉得肖红同学朗诵得怎样?(生:很好。)对,很好,肖红同学的声音很轻柔、语调很亲切,充分表达了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下面我要请出三位同学,跟我,还有大家,一起来合作朗读散文《雨的四季》,领会不同季节的雨不同的特色。请丽媚、江鹏、少杰三位同学出来。(安排好位置。)请在座的同学看着散文《雨的四季》,准备朗读标有“齐读”的语句。(示意老师控制多媒体,在音乐响起5秒后)好,开始……
     (集体朗读散文《雨的四季》。内容见附录。)
     淑冰:大家觉得刚才几位同学读得怎么样?(生:很不错。)我们自己呢?(生:也很好。)刚才我们进行了“读诗文品雨韵”的活动,下面请大家跟随老师进入“听雨声写雨景”的环节。
  2、听雨声写雨景(老师主持)(20分钟)
    (活动目标:丰富学生的心灵感悟,引导他们注意观察和体验雨的韵味;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师:刚才同学们在“读诗文品雨韵”的活动中表现不错,希望再接再厉。下面请跟随我进入“听雨声写雨景”的环节。)
   ⑴ 要求:根据其中一种雨声描述下雨的情景,50字左右,写作时间5分钟。1234567
   ⑵ 提示:
    ① 发挥联想和想像,按一定的顺序,从不同的角度(听觉、视觉、触觉),写出雨的特点;
    ② 恰当运用修辞手法。
   ⑶ 播放声音。(纯雨声、风雨声、雷雨声)
   ⑷ 扣住提示进行指导。
   ⑸ 写作、讨论、修改、交流、展示、评讲:
    ① 写作(5分钟)。
    ② 四人小组内部交流,选出一份代表作讨论修改,工整地抄写到另一张纸上 (3分钟)。
    ③ 小组之间交流,从几份代表作中选出一份准备展示(2分钟)。
    ④ 展示作品:(请四名代表用实物展示台展示作品,由代表朗读。)
      陈伟儿:(描写第一种雨声,作者陈伟儿)淅淅沥沥、滴答滴答……雨声仿佛一位娇媚的少女坐在钢琴前面,手指轻柔而敏捷地弹奏着每个音符,奏出缠绵而悠扬的乐声,乐声不断徘徊在人们的耳边。
      林琼珍:(描写第三种雨声,作者王健青)顿时,雷声轰隆地狂响着,早已等得不耐烦的雨从天而降,倾盆而下,猛烈地敲打着地面,气势磅礴,像千鼓齐鸣,又如万马奔腾,呵,多壮观的雨啊!
      翁江鹏:(描写第一种雨声,作者翁江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没有狂劲的风声,没有轰隆的雷响,就像一个娇媚的少女,在轻轻地向我们倾诉心声。
      方丽媚:(描写第三种雨声,作者方丽媚)一阵雷声咆哮过后,灰蒙蒙的天空下起了倾盆大雨,雨点狂洒。接着“砰”的一声,一道银色的闪电划过天空,这电闪雷鸣加上风狂雨暴,好像演奏着一组激情四溢的交响曲。
    ⑤ 从用词、流畅、修辞、特色等方面评讲其中两份,然后展示范文。
      (范文:描写第三种雨声)乌云密布,狂风怒吼,闪电如剑,雷声隆隆,暴雨排山倒海般由远而近,大地一瞬间笼罩在灰蒙蒙的雨幕之中,这时,我真想说,“暴风雨,来得再猛烈些吧!”(引导学生稍作赏析后齐读。)
  3、绘雨景说雨情(学生主持)(5分钟)
    (活动目标:展示部分学生绘制的雨景图,让作者描述图画的内容和介绍作画目的,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雨的诗情画意。)
    超文:接下来请大家欣赏几位同学画的雨景图。(多媒体显示图画)美君同学非常喜爱雨创造的美景,你看,“江载甘露绿如玉” 。少杰同学说,雨来了,父子更加情深,可谓“情深深雨蒙蒙”。淑青同学想告诉我们,“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
    淑冰:还有几幅雨景图也画得很好,下面请陈嘉威和方丽媚同学给我们说说他们借雨景图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多媒体显示图画)
    嘉威:大家好,我的画叫《雨中飞人》。大家看这幅图,两名运动员在大雨滂沱的情况下还坚持苦练篮球技术,我们该笑他们傻呢还是该佩服他们?我对他们是充满敬佩之情的,因为他们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要追求理想就要无惧风雨的阻挡。
    丽媚:大家好,我画的雨景图叫《好美的雨》。大家从画面上看到了吗?随着一阵凉风吹过,灰沉沉的天空下起了毛毛细雨。雨下到小河上,小河上荡漾着一圈圈小水波,鱼儿好像也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跳起了欢快的舞步;雨下到大树上,雨滴在大树的每一寸肌肤上蔓延,大树显得更加精神饱满;雨下到草地上,小草仰起了头,张开了稚嫩的胳膊;雨下到小姑娘的手心上,小姑娘高兴的说道:“好美的雨啊,你是在传达上天对大地的问候吗?”我想借这幅画告诉大家,万物的生长离不开雨水的滋养,人要走向成熟,更离不开风雨的磨练。1234567
    淑冰和超文:同学们,“读诗文品雨韵、听雨声写雨景、绘雨景说雨情”三项活动结束了,我们代表雨来临大地的使命已经完成了,谢谢大家的支持,再见!
三、课堂评价
  (目的:了解学习效果,通过他评和自评,让学生扬长避短。)
  师:我们感谢雨的使者带领我们走进多彩的雨的世界,让我们读雨、听雨、写雨、说雨。从刚才一系列活动看来,大家表现得很认真,很积极,我希望大家今后更加努力。为了让我们以后做得更好,请大家认真填好总结反思表,因为时间关系,请同学们在课后完成。

总结反思

                      (姓名:   )

问题回答  1、这节课中哪位同学的表现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2、上了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满意自己在这节课中的表现吗?你觉得自己哪方面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四、教师总结
  这节课让我们感受了雨的韵味,以及雨的重要性。的确,雨是很有魅力的,雨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中如果没有雨,我们就看不到花红柳绿的如画美景,也不会有“闲看落花静听雨”的赏心乐事,更不会看到今天繁荣的局面。(多媒体显示三幅内容相关的图片。)
五、布置作业
  请以“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教学反思】
  综合性学习课《雨的诉说》终于上完了。回想这节课的准备过程,有美好的回忆,有惊喜的发现,有深深的感动,也有无法释怀的遗憾,真是百般滋味在心头。
  在研讨会上,有一位老师说,我校开展的几节综合性学习课都上得很圆满,这离不开学校领导的重视,离不开各个部门的严密配合;如果仅凭一个人的力量是不会做得那么好的。这番话令我感触很深,因为在准备这节课的过程中,同科组的老师的确是非常诚恳、热心地给我提了许多很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学校领导和其他部门的同事都非常支持我的工作。每当说起这节课,我的脑海中总是涌现出大家促膝畅谈、团结协作的动人画面。无论这节课效果如何,我永远为自己能生活在这样的集体中而感到幸运。我提起这些,无非想说明一点,要想顺利上好综合性学习课,应注意发挥集体的力量、多和别人交流、综合众人的智慧。
  这节课,我共在四个班里进行过。在每一次试验课中,我都有不同的发现。第一次是在三(10)班进行的。在活动准备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平时成绩不理想的同学表现出了从来没有过的学习热情,他们有的主动请求当主持,有的请求同组同学把回答的机会让给自己;有的很积极地查找资料,主动把大量资料交给老师;有的很用心地绘制雨景图,生怕错过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所以这节课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不要小看每一位学生,没有他们的积极配合,活动就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平时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其实也有过人之处,只是我们平时没有发现。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让他们都有表现个人长处的机会,而不要太计较他们的水平和能力的高低。所以,综合性学习课无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此外,在“听雨声写雨景”的环节中,我只给学生一分钟的写作时间,也没有给予适当的指导,结果我发现大多数学生不知所措。而“就雨象论功过”的环节又费时过多,而且冲淡了语文味,好像成了整节课中不和谐的一笔。所以,要上好综合性学习课还要注意合理分配时间和安排课堂内容。1234567
  第二次试验课是在三(12)班进行的。过后我感觉没有安排学生主持,老师和学生一问一答的情况太多,给人的感觉不是在上综合性学习课,而是在上讲读课,结果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不是很高。所以综合性学习课,应尽量安排学生当主持,应该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因此第三次试验课在三(14)班进行的时候,我就安排了一名学生和自己轮流主持,效果好了很多。但对主持的训练还不够充分,导致主持在这节课中的表现不够自然和自信,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所以在准备最后一节课(在三(16)班进行)的时候,我的主要精力放在训练主持方面。但是因为加重了学生主持的分量,删去了介绍雨的科学知识和雨的功过的环节。结果,导致有些老师觉得这节课的知识宽度不够广。看来,在安排课堂内容和处理课堂结构时,要精心准备,力求做到内容与形式巧妙结合。
  总之,在上这四节课的过程中,我每上一节课,都有新内容、新形式、新体会、新收获,也发现了一些新问题。因此,上综合性学习课,就像攀登一座高山,攀登的方向不同,看到的景色也不同;要想多看一些景色,就要多尝试不同的角度。
  上完《雨的诉说》之后,我发现这节课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它提高了学生对朗读的兴趣。我们学校准备举行一次全校性的诗文朗诵比赛,每个班只能选一名同学参加级部的初赛,然后全级选出五名同学参加全校的决赛,但是三(10)的同学居然有近十名同学自告奋勇地要求给机会他们参赛,三(16)班也有六七名同学踊跃报名。这是因为为了上好《雨的诉说》这节课,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我曾经在两个班里分别组织过一次朗读教学,选了不少名家的朗读录音给学生欣赏,同时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让他们努力掌握十二种朗读语气(挚爱类语气、憎恨类语气、悲哀类语气、喜悦类语气、惊惧类语气、祈求类语气、焦急类语气、冷漠类语气、愤怒类语气、坚定类语气、犹豫类语气、命令类语气),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其次,它还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写作兴趣、回答问题的兴趣、表现自我的兴趣等等。所以我觉得综合性学习课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
【课堂教学评价反馈】
  莞中欧阳玲老师:着重以写和读为重点,实在,既切合综合性学习,又对初三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莞中袁翠平老师:活动形式多样,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流畅,体现出读写听说的协作发展。
  莞城英文实验学校刘成兵老师:活动目标反映《新课程标准》要求,全面、科学、具体、明确,并明显地体现于教学过程;发展性目标有所体现;目标制定符合学生学习特点,了解学生,注意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在语言的训练方面做得成功。建议学生的参与面更广一点。
  东华初中王珂老师:课件制作精美、细致,教师与学生变换主持,显得活泼生动。重点训练学生写作能力,重落实,有实用性,但说的训练稍微薄弱。第一轮抢答环节作用不太明显。
  东华初中段兴东老师:学生主持及现场反应较好,体现了较好的素质。重写作,指导有效。但对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还需下功夫。
  东华初中郑晓云老师:导入精彩,选取《美丽的大脚》片段,让学生感悟到雨水对人类的重要性。课件制作精美、独具匠心。但时间安排不够科学。1234567
  东华初中王永老师:内容丰富,课堂容量大;设计新颖,过程流畅;课堂注重朗读指导,能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
  东华初中白伟老师:活动性强;学生参与意识强;突出语文作为“文”的特色;体现了合作、交流的要求。建议老师最好能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时间掌握有待改善。
  东华初中谢霁华老师: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运用,整个活动语文味浓郁。但最后一个环节稍显仓促。
  东城初中杨颖峰老师:“雨的诉说”似乎诉说的成分不够。写雨的诗句能否换用更有代表性的诗句?
  莞城英文实验学校周清显老师:研究课注意了语文的特点,但在教学中对雨的研究广度不够。
  东城初中张莉老师:在根据其中一种雨声描述下雨的情景这一环节花费的时间过多,使得课的结尾有点仓促。
【研讨会教师评价小结】
  1、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基本功、写作训练,点评到位,但在之前的环节朗读美文后有所点评就更好。
  2、主线明晰,诵、演、写等形式通过一根主线穿起来。活动方式没有脱离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目标非常明确。但在学生展示之后,是否应当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一下,尽量使内涵更深一点。
  3、这节课的亮点是指导学生听雨声写雨景,训练学生想象、联想好,但对学生的激情调控要加强。
  4、真实性强,让学生真的学到了东西。
  5、语文味很浓,内容丰富,但知识宽度不够,弱化了对雨的知识的了解,应压缩前面的环节,强化对雨的知识的了解。除了要讲求语文性,还应有科学性,能否多让学生懂得一些有关雨的科学知识。
【学生谈感想】
  学生普遍觉得雨的使者表现出色。
  陈超文:“淑冰给我一种‘临危不乱’的感觉,她冷静、平稳,而把着急都藏在心里,令我佩服。”
  陈美君:“淑冰扮演雨的使者十分出色,说话亲切大方,令课堂气氛很活跃。”
  叶秀云:“淑冰说话响亮、流畅、大胆,很有感情色彩。”
  同时学生也很欣赏表演朗诵的同学。
  陈佩珊:“丽媚朗读出色,显得活泼大方。”
  王永茵:“肖红朗读《秋天的雨》时全情投入,仿佛真的把秋雨带进了课室,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现在一见到她就会想起秋天的雨。”
  陈少杰:“想不到平时说话极小声而且没什么感情的肖红,在这次活动中居然把诗文朗诵得那么好。”
  也有学生谈了自己的收获。
  陈嘉威:“我本来是一个容易害羞的学生,从来不爱主动回答问题,但在这节课中,我最积极举手回答,而且我还站到讲台上面对全班同学和那么多听课的老师镇定地介绍了我画的雨景图,这是我前所未有的大胆表现。这节课真的锻炼了我的胆量。综合性学习真的很有意义。”
  陈美君:“昨天我们班上了一节公开课,题目为‘雨的诉说’。这节课的气氛十分活跃,每个同学都十分积极,更有些同学表现得十分出色。首先,老师让我们看了一段影片,这虽然是短短的一两分钟,但足以让我思绪不断,这思绪如白云,飘在我心灵的上空,让我明白了‘春雨贵如油’的道理。接着,雨的使者满怀喜悦出现在我们面前,以响亮清脆的声音介绍了自己,带领我们走进‘读诗文品雨韵’的环节。古往今来,赞美雨的诗句数不胜数。雨的韵味与独特让人感受到大自然无尽的美。在朗读《雨的四季》这一环节中,每位同学都表现得十分认真,读书声让整个教室的人都陶醉了,琅琅的读书声成了美音乐,每一个字都成了跳跃的音符。然后我们跟随老师进入‘听雨声写雨景’的环节。我们倾听了三种雨声,每一种雨声都散发着独特的韵味。对我来说,感触最多的是第一种,那情境,似乎打开窗,清新的泥土芳香夹着淅淅沥沥的雨声飘然而入,呵,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说不出的惬意。接下来我们欣赏了一些同学画的画,真令人叹为观止。雨,那如牛毛,如花针的雨,都让这些同学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他们手里,雨似乎成了自然的精灵,惹人喜爱。课堂接近尾声,雨的使者的使命也完成了,但他们带给我们许许多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倾听雨的声音,似乎倾听自然的旋律,那滋味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品味雨的韵味,让我陶醉在自然的神妙中,陶醉在皈依自然的高雅中;欣赏雨景图,让我似乎置身于雨中,流连忘返。这一节公开课会让我把处处雨景连缀成体验生活的项链,成为使我不断回味的珍贵的宝物!”1234567
  陈展洪:“在准备这节课的过程中,我们花了不少时间和心血,几经辛苦搜集了很多有关雨的资料,例如雨的古诗词、谚语、成语,还有描写春雨、夏雨、秋雨、冬雨的文章,等等。我们采用不同的方式去查找资料,从初中五册语文课本中查找,到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查找,从网上下载,还询问经验丰富的长辈。我们把搜集到的大量资料交给老师,然后老师指导我们怎样整理和筛选,留下最有用的资料,并把它们集中抄到一张大纸上。此外,还布置我们每人根据自己对雨的理解画一幅雨景图。在最后两天里,老师还指导了几位同学如何当主持。算起来,在准备这节课的过程中,我们花了不少时间,也遇到了不少问题,但是皇天不负有心人,在这节公开课里,我们表现得非常好,加上老师和雨的使者精彩的主持,我们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这节课让我深深地明白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周敏均:“在《雨的诉说》公开课上,老师和主持人带领我们开展了有趣的语文活动,让我们欣赏下雨的画面,观看盼雨的影片,倾听雨声描写雨景,赏读写雨的诗歌和散文,既让我们积累了许多写雨的诗词,明白到雨对人类对大地万物的重要性,又让我懂得了要跟同学们团结一致才能获得成功和乐趣的道理,还让我懂得了要更加珍惜水资源。”
  吴红燕:“上完《雨的诉说》这一课后,我才真正地了解到大自然中雨的韵味、神奇和变化多端,春雨温柔与浪漫,夏雨疾暴与匆匆,秋雨悲凉与缠绵,冬雨清冷与沉重。”
  邓志强:“这节公开课使我认识到雨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也让我明白了,风雨之路,是每个人要走上成功的必经之路。我们要想成功,就要经受风雨的磨练,不惧风雨的阻挡,勇往直前!”
  方丽媚:“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最后一个环节,用画来表达自己对雨的理解,再用语言描述。这个环节让我意料不到我也能把语言编织好。”
  王明光:“这节课让我知道原来雨是这么优美的。”
  陈淑青:“最大的收获是懂得要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平时要重视积累。”
  陈润秋:“这节课让我学到了如何去朗诵好一篇文章。”
  王健青:“这节课让我对雨有更深厚的认识,对雨产生深深的好感。”
  方健民:“上了这节课,唯一觉得可惜的是这节课的时间不够长,这样类型的课也不常有。因为这是锻炼同学们能力的课,所以我希望这样的课能多举行,越多越好。”1234567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yuwenjiaoan/41915.html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_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同学们,第二单元的课文已经学完了,该如何对其进行归纳整合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有的放矢1.了解小说的一般特点,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2.了解小说的来龙去脉,弄清人物活动的大舞台。3.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4.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做出自己的评价。二...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2021中考必背文言文|2021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教学设计

    文言文阅读练习一、史公不敢酣卧一日,公①取左公②冠带袍笏试诸身,左公适遇之。公色沮,左公笑曰:“子,公辅器也,荐绣③不足以辱子。”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公奉檄守御。偶逢令节,谓军吏索酒饮之,酒未至,复呼军吏曰:“礼贤馆诸秀才当与其饮。顾夜已半,可赉④酒资分馈之。”吏已往,乃命酒独酌。庖人报黍肉...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邹忌讽齐王纳谏》板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设计

    一、复习目标: 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做归纳。2 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 理解文章巧妙设解说理的特点,明白虚心接受意见的好处。二、复习方法:自主、合作、点拨、训练三、复习过程:(一)学生自主复习,记忆相关内容,在疑问处作记号。(二)学...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年级英语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疑为学之始。”读书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要生疑;“疑”会为我们的阅读带来愉快。本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从不同的侧面写了人性,写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感情,每一篇文章作者都有良苦的用心,然而每一篇的中心都没有直接表露,所以每一篇都可能让读者产生疑问,不同的读者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但每一...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敬业与乐业》板书设计]《敬业与乐业》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特点;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能力目标: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的论述自己的观点。教育目标:尊敬学习,就是尊敬你自己。重点难点:把握中心论点,体会敬业与乐业的情感。策略方法:讨论法。第一课时一、导入:从提问学生对待自己的学习态度入手。...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论语十二章诵读欣赏_诵读欣赏

    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并能背诵诗歌。课堂学习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初读1.组织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读诗歌。出示要求:读准字音。了解大意。提出疑问。2.组织小组交流。小组内互相朗读,交流大意,记下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问。3、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两首教学设计]诗两首教学设计

    1、诗两首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诗两首》之一的《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诗中的“鸟”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是悲壮的时代氛围和“悲哀的诗人”(艾青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个性的深情流露。诗人借助鸟的形...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桃花源记12段】12桃花源记

    12 桃花源记【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2.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积累一些文言常用词语。3.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简单的文言字词。2....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与朱元思书》乐乐课堂_初三上册《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根据xx市教研中心的部署,今天上午第四节课,初三语文组同仁来到12班听我上《与朱元思书》。我课前把课题、作者、朝代都写在黑板中央正上方,把补充的词语解释写在左板书位置。简洁地导入上课铃声响过,师生问候之后,导入新课:“我们中国幅员辽阔,各种名胜数不胜数。浙江省有个著名的旅游城市——杭州。有一条江流由...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上语文《故乡》_《故乡》人教九上18

    教学目标:了解小说的特点 理解文章主题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故乡的 变 说明了什么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交代背景 ) 本文写于1921年1月,《故乡》反映的时代是广大农民日益陷入深重灾难的年代。辛亥革命以后,并没有改变农村的封建土地关系,农民仍然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