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构成的奥妙PPT_物质构成的奥妙

九年级化学教案 2016-01-2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化学教案】

(名师导引)XX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精品学案――物质构成的奥妙 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 type="#_x0000_t75">    一、物质的构成 1、物质构成的体系                    概念: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分子          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特征    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构    构             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成      成      概念: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特征:同分子的特征相似 物质         原子                            质子(带正电)        构成    得          原子核(带正电)                失   结构                     中子(不带电)     构         电          核外电子(带负电)       成       子                  形 成   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离子         阳离子                     分类                           阴离子 2、原子与分子的区别和联系

分子

原子

备注

相似点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处于不断的运动中,分子间有间隔。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处于不断的运动中,原子间有间隔,同种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原子性质不同123456789同种原子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分子与构成这种分子的原子比较,原子比分子小,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一定比分子小(不同种分子和原子无法比较)

不同点在化学反应中,分子本身发生分裂,可以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发生改变

联系分子是原子构成的,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原子是构成分子的粒子,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3、离子与原子的区别

项目

原子

阳离子

阴离子

结构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电性

中性

带正电荷

带负电荷

性质一般性质比较活泼(除稀有气体原子外)

稳定

稳定

符号(举例)

h、o、al

h+   al3+

o2-   cl-【例1】(XX·盐城)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分子是保持物质的最小粒子    b、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c、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 d、co2和co性质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分子间的间隔不同 【答案】c 【解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故a错。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它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所以b错。原子得到电子带负电,失去电子带正电,形成离子,所以c正确。co2和co性质的差异是因为分子结构不同,所以d错。 【规律小结】分子、原子和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分子有原子构成,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变式训练一 1、(XX·晋江)夏日的校园,百花盛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   )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8+11c.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             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2、(XX·泰州)结构示意图       表示的微粒是(    )     a.原子    b.分子         c.阳离子       d.阴离子 3、(XX·潍坊)下表呈现的是部分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主要化合价等信息。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铝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最外层有3个电子 b.元素的正化合价数一定等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c.核电荷数分别为8和14的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sio2 d.同一周期中,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从左向右逐渐增多 二、物质的组成 1、元素的概念 元素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例如:氯 o  +1  +3  +5  +7 元素包括c1-、cl、cl、c1、cl、cl…不同形式的粒子和cl一35、cl一37(指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35和37的两种氯原子)等粒子,因为它们的核电荷数均为17。 2、理解元素的概念应把握“同质子,类原子”六个字。 (1)“同质子”即指元素的种类是由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决定的,与原子中的中子数、电子数无关。同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一定相同,不同种元素的原子的质子数一定不相同。 123456789(2)“类原子”是指一种元素可能不止一种原子。它包括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如:氢元素有三种原子:氕、氘、氚,它们的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也包括质子数相同,而电子数不同的原子和离子(如:铁原子通常有三种存在形式即fe、fe2+、fe3+,它们都属于铁元素)。 3、理解元素概念时的注意事项     (1)元素是以核电荷数(即质子数)为标准对原子分类。只论种类,不讲个数。     (2)质子数是划分元素种类的标准。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和单核离子都属同一种元素。如na+与na都属钠元素,但na+与nh4+不属于同一种元素。     (3)同种元素可以有不同的存在状态。如单质中和化合物中。     (4)同种元素的离子因带电荷数不同,性质也不同。如fe2+与fe3+。     (5)自然界中目前已知的元素有112种,可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4、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元素

原子

区别是宏观概念,只表示种类不表示个数

是微观概念,既分种类,又表示个数

适用

范围表示物质的宏观组成。 常用来表示物质由哪几种元素组成表示物质的微观构成。 常用来表示物质的分子由哪些及几个原子构成

联系只要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就是同一种元素,原子是元素的最小单位,而元素是原子的一个归类“集体”。【例2】(XX·福州)海水是重要的资源,每千克海水中约含有钠10.62 g、镁1.28 g、钙0.40 g等。这里的“钠、镁、钙”指的是(   )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 【答案】c 【解析】此题是元素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生活中的物质成分比较复杂,我们通常所说的物质组成都是指物质的元素组成,是通过元素组成来说明其成分或比较其含量的。 【规律小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由元素组成。 变式训练二 1、(XX·东营)运用XX年诺贝尔化学奖的研究成果,可依据生物发光现象检测超微量钙的存在。这里的“钙”是指(   )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单质 2、(XX·南京)根据下表中相关信息,判断出的元素名称不一定合理的 3、(XX·苏州)由种类相同的元素组成的一组物质是(   ) a、冰和干冰    b、银和水银    c、烧碱和纯碱     d、水和双氧水 三、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 金属       分类           单质   非金属                             稀有气体 123456789             纯净物                         氧化物                                             酸                                无机化合物   碱                       化合物                盐                                有机化合物 1、纯净物和混合物 区别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关键点:是否由同一单质或化合物组成。 混合物的特点:①混合物是多种物质组成,各成分均是纯净物,这些纯净物彼此不发生化学反应,仍能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②混合物无固定的组成,纯净物构成混合物时没有一定的比例,所以通常不以其中某一成分名称命名,而且混合物的物理性质也不同定;③从微观角度看,混合物是由多种彼此间不反应的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而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2、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

化合物

概念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元素形态元素处于游离态元素处于化合态

性质不能发生分解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大部分能发生分解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联系

值得注意的是:①组成单质的虽是同一种元素,但在单质分子中,有单原子分子(一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如稀有气体;有双原子分子(两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如氢气、氧气;有多原子分子,如白磷,臭氧(o4),巴基球(c60)等。 ②同种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种单质,如白磷和红磷、氧气和臭氧,它们互为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在一定条件下能互相转化,这种转化是化学变化,如石墨转化为金刚石。 3、氧化物和酸、碱、盐     (1)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通常氧化物可分为碱性氧化物(如na2o)和酸性氧化物(如co2)。但有一些氧化物不属于这两类氧化物如h2o、co、no等。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也有一些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如mn2o7。     (2)酸:由氢和酸根组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必须全部是氢离子(h+),阴离子则是酸根。酸按所含的酸根可分为无氧酸如hcl和含氧酸如h2so4;按能电离出h+的多少可分为一元酸如hcl、二元酸如h2so4、多元酸如h3po4。 123456789    (3)碱:由金属离子(含nh+)和氢氧根离子构成化合物。 (4)盐:由金属离子(含nh+)和酸根离子构成。 【例3】(XX·东营)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基本方法。现有药品硫酸铁,它与下列哪组属于同一类物质(   ) a. 盐酸、硫酸                 b. 氢氧化铝、氢氧化铜 c. 氯化镁、碳酸氢钠       d. 二氧化碳、四氧化三铁 【答案】c 【解析】硫酸铁属于盐,盐酸和硫酸属于酸,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铜属于碱,氯化镁和碳酸氢钠属于盐,二氧化碳和四氧化三铁属于氧化物,所以选c 【规律小结】化合物分为酸、碱、盐、氧化物,在判断物质的类别时,可以借助一些规律:酸中含有氢元素,碱中含有氢氧根,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 变式训练三 1、(XX·临沂)在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矿泉水        b.空气           c.氯酸钾        d.氯化铜溶液2、(XX·潍坊)目前,国家食品监督检验部门检出某“返青粽叶”包装的粽子中含有硫酸铜,若食用这样的粽子会有害健康。硫酸铜属于(    )a.有机物    b.混合物    c.金属单质    d.盐3、(XX·南京)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由两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的图是(   )

   4、(XX·兰州)人们可以对物质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请根据示例将酒精、醋酸、水、食盐四种物质进行分类,并写出分类依据。

不同类的物质

分  类  依  据

示  例

食   盐

常温下食盐是固体,其余是液体

分类一

分类二

   

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XX·潍坊)榴莲被誉为“果中之王”。切开榴莲时可闻到特殊香味,这说明(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质量很小c.分子体积很小    d.分子间有间隔2、(XX·烟台)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事     实

解    释a   物质的热胀冷缩分子或原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b一氧化碳有可燃性,而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物质组成元素不同,分子结构也不同c0℃时水结成冰,而海水在-1.9℃才会结冰海水中含有盐,是混合物,其凝固点比水低d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盐酸和稀硫酸中都含有大量的氢离子3、(XX·苏州)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娈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1234567894、(XX·安徽)我国著名化学家徐光宪因在稀土元素等研究领域做出杰出贡献,荣获XX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铈(ce)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下列关于铈的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序数是58        b.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c.质子数为58          d.铈元素是非金属元素5、(XX·福州)右图是钠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钠原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质子数是11             b.最外层电子数为1c.核外有3个电子层       d.核外电子总数为10  6、(XX·南京)宁宁在学习“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后,查阅到如下资料,请你给下表的“   ”处选择恰当的选项     种类

主要食物来源

奶类、绿色蔬菜、水产品、肉类、豆类

肝脏、瘦肉、蛋、鱼、豆类、芹菜

海产品、瘦肉、肝脏、奶类、豆类、小米

海产品、加碘盐    a、元素    d、分子    c、原子    d、离子7、(XX·青岛)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依据图中的信息得到的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14  si

28.09a.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4b.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c.该元素一个原子的原子核外有14个电子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    8、(XX·苏州)参考下列物质的微观结构图示,其中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

a.铜          b.干冰        c.氯化钠     d.金刚石    9、(XX·雅安)结构示意图            所表示的粒子是(   )    a.原子      b.分子    c. 阴离子    d.阳离子10、(XX·南京)原子序数为94的钚(pu)是一种核原料,该元素一种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239,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中子数为145    b.核外电子数为94 c.质子数为94     d.核电荷数为239 11、(XX·北京)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12、(XX·重庆)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a.二氧化硫      b.空气          c.磷             d.碘盐13、(XX·青岛)下列常见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啤酒      b.食醋       c.加碘食盐      d.蒸馏水12345678914、(XX·黔东南州)分类学习是化学重要的学习思想,下列物质分类错误的一组是(    ) 学科网a. h2、o2、n2                         b. hcl、h2so4、nahso4 学c. naoh、koh、nh3·h2o              d. nacl、nahco3、nh4cl15、(XX·广州)下列各组各有两种物质,它们的化学式和所属的物质类别都正确的一组是(    )

物质1

物质2

名称

化学式

物质类别

名称

化学式

物质类别

a

氮气

n

非金属单质

氧化亚铁

fe2o2

b

碳酸氢钠

nahco3

硝酸

hno3

c

硫酸钾

k2so4

五氧化二磷

p2o5

金属氧化物

d

mm

金属单质

氢氧化镁

mg(oh)2

碱二、填空题282+1216、(6分)(XX·重庆)(1)用数字和化学符号表示:2个氧原子          ,3个钠离子             。(2)镁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mg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2个电子。    17、(8分)(XX·苏州)形态各异的物质可按一定规律分类。现有以下八种物质,请选用各物质名称前的字母序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a.盐酸          b.氯化钾     c.氧化铜      d.淀粉    e.五氧化二磷    f.氮气        g.氢氧化钙    h.甲烷

题号

物质分类标准

字母序号

题号

物质分类标准

字母序号

(1)

金属氧化物

(5)

非金属单质

(2)

非金属氧化物

(6)

挥发性酸

(3)

易溶性盐

(7)

最简单的有机物

(4)

微溶性碱

(8)

糖类

18、(10分)(XX·西安)(1)向容积为250ml的细颈玻璃仪器(如下图所示)中加水至虚线处,再滴几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玻璃仪器中的现象是            ,说明               。(2)继续向玻璃仪器中加酒精至凹液面最低处正好与刻线相切。塞紧玻璃塞,将玻璃仪器中液体倒转摇匀,重复2次。静置一段时间后,玻璃仪器中的现象为               ,说 明               。仪器细颈部分的作用是          。    19、(9分)(XX·眉山)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元素知识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表包含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完成以下填空:123456789(1)1869年,科学家              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2)请画出17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该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比较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3)上表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        (填化学式)。    20、(10分)(XX·江西)下图中的①、②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你回答:(1)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2)x=              ;(3)a、b、c、d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填序号);(4)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填序号)。三、信息题21、(12分)1977年8月,国际化学会无机化学分会做出一项决议:从104号元素以后,不再以人名、国名来命名,一律以新元素的原子序数(即核电荷数)的拉丁文缩写来命名,即nil—0,un—1,bi—2,tri—3,quad—4,pent—5,hex— 6,sept—7,dct—8,enn—9,照此规定,第104号元素的拉丁文名称按“un—nil+quad+ium(词缀)”应为“unnilquadium”,其元素符号定为“unq”,第105号元素的拉丁文名称为“unnilpentium”,元素符号为“unp”,依次类推,请分别给下列元素命名:(1)109号元素拉丁文名称为_______,元素符号为______。(2)111号元素拉丁文名称为_______,元素符号为______。(3)116号元素拉丁文名称为_______,元素符号为______。

 物质构成的奥妙变式训练一1、a  解析:花中含有带有香味的分子不停的运动,使人接触后感觉到花香。2、c  解析: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带11个单位的正电荷,核外有2+8=10个电子,带10个单位的负电荷,则该微粒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所以 选c3、b  解析:p的化合价有+3和+5价,不一定等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变式训练二1、c  解析:物质的组成指的是元素2、b  解析:粒子的种类有分子、原子、离子,钠离子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有8个电子,化学性质不活泼。3、d  解析:冰是固态的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干冰是指固态的二氧化碳,有氧元素和碳元素组成,两者所含元素种类不同,所以a错误;银是由银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而水银指的是汞,由汞元素组成,所以b也不正确;烧碱是指氢氧化钠,由钠、氢、氧、氢三种元素组成,纯碱指的是碳酸钠,由钠、碳、氧三种元素组成,故c错误;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而双氧水也是有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所以d正确。123456789变式训练三1、c  解析:矿泉水中含有矿物质,空气中主要含有氮气和氧气,氯化铜溶液中有氯化铜和水。2、d  解析:硫酸铜由金属离子(cu2+)和硫酸根离子(so42-)构成.3、b  解析:a是由两种单质组成的,c中只有一种物质,d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组成的。4、

不同类的物质

分类依据

分类一

水是氧化物,其余不是氧化物

分类二

醋酸

醋酸是酸,其余的不是酸(或其他合理答案)

综合检测1、a  解析:由于分子不断的运动,才能被人接触闻到2、b  解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3、a  解析:热胀冷缩是由于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引起的,分子的大小是不变的。4、d  解析:金属元素的名称都有“钅”字旁,铈属于金属元素。5、d  解析:从结构示意图中可知核外电子总数为2+8+1=11个。6、a  解析:生活中的物质成分比较复杂,我们通常所说的物质组成都是指物质的元素组成,是通过元素组成来说明其成分或比较其含量的。7、d  解析:相对原子质量是针对原子而言的,不能理解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8、c  解析:铜和金刚石由原子构成,干冰由分子构成。 9、d  解析:原子核外由18个电子,核内由17个质子,所以其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属于阴离子。 10、d  解析: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 11、a  解析:元素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可见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不同,即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12、a  解析:化合物是含有多种元素的纯净物,bd为混合物,c只含有磷元素。13、d  解析:啤酒中含有二氧化碳和乙醇,食醋中含有乙酸和水,加碘食盐中含有碘和氯化钠。14、b  解析:hcl和h2so4属于酸,nahso4属于盐15、b  解析:氮气的化学式为n2; 氧化亚铁的化学式为feo,属于金属氧化物;p2o5属于非金属氧化物;锰的化学式为mn。16、(1)2o   3na+   (2)失去解析: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个,易失去电子形成稳定结构。17、(1)c    (2)e    (3)b    (4)g    (5)f    (6)a    (7)h    (8)d18、(1)整瓶水变红;分子在不断运动(2)液面低于刻线;分子间有间隔;便于观察液面变化解析: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当向水中滴几滴红墨水后,红墨水分子会运动的水分子中,是整瓶水变红;由于分子间有间隔,当两种不同的液体相互混合时,它们的分子相互渗透,彼此充满在分子间隔中,所以其体积会小于两者的体积之和,但这个差值不大,使用细颈仪器会便于观察。 19、(1)门捷列夫    (2)   得到      (3)na2o(na2o2)20、(1)19.00;20  (2)8   (3) b c  (4) b解析:元素周期表中原子最下面部分为其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合前面的数字为原子序数;d中的质子数为18,其原子中核外电子数为18,具有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为8;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质子数),b和c的质子数都为17,所以为同种元素;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a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与b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两种的化学性质相似。21、(1)unnilennium  une  (2)unununium uuu  (3)ununhexium  uuh123456789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huaxuejiaoan/37318.html

  • 燃烧狂少第一节|第四章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教学目的:掌握燃烧,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及燃烧的条件。教学重点:燃烧条件的发现教学难点:将燃烧现象与人类生活相联系,谈如何利用有利的,防止发生不利的燃烧。仪器:蒸发皿两只,铁架台(带铁圈),火柴,烧杯,铜片,蜡烛,制氧气装置。药品:酒精、红磷、白磷、石灰石、水。教学过程:复习:比较mg、c、s、p、...

    发布于:2016-02-04

    详细阅读
  • 爱护水资源说课稿_爱护水资源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危害。过程和方法:通过调查研究、编写环境时报、演讲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与他人交往、表达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认识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2.学习用...

    发布于:2016-02-04

    详细阅读
  • 【酸和碱反应生成什么】《酸和碱》知识点归纳

    《酸和碱》知识点一、酸、碱、盐的组成酸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硫酸(h2so4)、盐酸(hcl)、硝酸(hno3)碱是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nh3h2o)盐是由金属元素元素(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氯化钠、碳酸钠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

    发布于:2016-02-04

    详细阅读
  • 第五章金属的冶炼和利用_第五章金属与矿物(沪教)

    第五章 金属与矿物重点难点:重点:1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含杂质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铁的两种合金。3 铁生锈的条件及防护。4 石灰石的存在和检验;5 碳酸钙、氧化钙、氢氧化钙三种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难点:1 铁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方...

    发布于:2016-02-04

    详细阅读
  • [研究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是]启发—研究教学模式在《溶解度》教学中的应用

    启发—研究教学模式是一种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作为指导思想的教学形式,它的理论为教学提供了“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问题发生兴趣—产生认知需要—激发学习动机”这样一种有序发展的进程,不仅使化学学科知识得到系统完整的传授,也使学生的思维素质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发展。笔者在启发—研究教学模式理论的指导下,在长...

    发布于:2016-02-04

    详细阅读
  • 燃烧与灭火优质课教学设计_燃烧与灭火

    初中化学教案 本文作者:news 发表时间:XX-10-21 作者单位:school 联系方式:hdzhang1015@diyifanwen com 很高兴有机会与大家共同度过这珍贵的45分钟,我相信我们是最精彩的,最优秀的,相信吗?那么就通过这45分钟来展示我们的魅力吧!我为大家准备了三张图片请看...

    发布于:2016-02-04

    详细阅读
  •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要点

    课题1 空气命题落点1.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考查从混合气体中除取某种气体进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2.对空气组成成分的考查。3.通过某地空气质量日报,考查该地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分析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和防治措施。4.对混合物和纯净物的考查。课题2 氧气命题落点1 对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

    发布于:2016-02-04

    详细阅读
  • 九年级下册化学金属矿物与冶炼_九年级《金属与矿物》期末复习提纲

    (铁)1、铁的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光泽,质软,有良好的延性和展性,是电和热的导体。2、铁生锈实际上是铁、氧气和水等物质相互作用,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fe2o3(红棕色)。全世界每年因生锈损失的钢铁约占世界年产量的1 10。3、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⑴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⑵在铁制品的表面涂上...

    发布于:2016-02-04

    详细阅读
  •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初步学会人体吸入、呼出空气的有关实验操作 3、通过对实验...

    发布于:2016-02-03

    详细阅读
  • 2019年中考化学及答案|2019年中考化学复习优先反应原理的应用

    初中化学中学习了金属与盐的反应性质原理:(1)金属单质必须排在盐中金属的前面。(2)盐必须可溶;还学习了酸与碱能发生中和反应的性质。但在中考中,有很多此类题目超出了此范围,加大了难度。若利用高中的优先反应原理去解,则可简化解题。下面就“金属与盐的优先置换原理”与“酸与碱的优先中和原理”分别说...

    发布于:2016-02-0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