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清水河_探 究 氢 氧 化 钠 的 化 学 性 质

九年级化学教案 2016-01-2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化学教案】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选自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七章第四节。本课内容较多,难记忆。如果掌握的好,对后面碱的通性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酸、碱、盐这一章在本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运用探究的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试验探究,通过学生与教师的共同总结,将氢氧化钠的性质提出,将加深学生对该性质的记忆,培养其运用正确方法学习化学知识的能力。

2、教学目标分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化生活的能力。

根据教材内容以及课程标准要求,我从以下三个方面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设计一系列的探究实验使学生掌握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a、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实验能力。

b、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a、通过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的探究过程,让学生体验化学学科的美,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

b、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观察细致、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3、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1)难点:氢氧化钠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及方程式的书写。

(2)重点: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及化学探究性试验的探究过程。

二、学情、学法分析

   新课程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重要的着眼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前面酸的性质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探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步骤,并能设计简单的探究实验。本节课我会通过对“花为什么变红”有趣的实验现象激发对实验探究的兴趣,大胆设想,勇于实践。在教学中我要让学生通过自主实验,享受发现学习的快乐。

三、教法分析

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本节课我采用

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学生自主学习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在教学中,基本方法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或观察教师演示实验,边观察、边记录、边思考、边讨论,实现以观生趣、以趣激疑、以疑导思、以思求知、以知增能。如本节中,按探究性实验的程序即“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求证——得出结论”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得出结论。这样学生通过在做实验、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

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使用,可以给学生提供成果展示的舞台,向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节省教师板书的时间。通过探究实验给学生动手练习的机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在同学之间的相互讨论与交流中,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过程:

1、教学准备

 仪器:试管、试管架、药匙、矿泉水瓶、喷壶、纸花。

药品:naoh溶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zn粒、c粉、盐酸、cuso4溶液、fecl3溶液、co2。

2、实验探究,感受新知123

(1)设置问题情境,提出探究问题

教师先演示“花为什么变红”的实验。用酚酞试液浸泡过的白色小花,喷上无色naoh溶液后变红了。学生非常奇怪,为什么变色了呢?然后提出问题:喷壶中装的无色溶液就是naoh溶液,naoh溶液到底遇到什么了?要想知道原因,我们大家就一起探究naoh的化学性质。(此时,学生热情高涨,表现出强烈的探究欲望。)

(2)明确实验原理,尝试做出假设

通过复习前面酸的性质的学习

(3)制定实验方案

提示 :我们做过很多的实验,看过很多的实验现象,如:颜色变化,气泡冒出,水位上升等,学习过很多物质的性质。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不同性质,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化来设计实验方案。

要想用实验证明自己的假设是否成立,就得制定完善的探究方案并进行实验。教师通过点拨前面学习的酸的性质,再让同学结合初中阶段学习过的物质的类别。

学生讨论: 学生根据教师提示,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展示讨论 :学生讲解自己的设计方案,其他同学提出问题,分析讨论。

教师活动: 进行巡视,参与讨论。

请每组同学派一名代表提出实验方案。结合多位同学的回答,点拨后推出较合理的方案。

(4)筛选评价方案

把学生设计的方案写在黑板上,对于学生提出的方案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

(5)、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探究,得出实验结论

   教师巡视参加探究,指导学生实验。学生都满怀激情的投入到实验的过程中。

方案一

学生:用两支试管分别取少量的naoh溶液,分别滴加紫色的石蕊试液和无色的酚酞试液。观察到石蕊变成蓝色,酚酞变成红色。证明naoh与酸碱指示剂反应。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结论。

方案二

学生:用三支试管分别取少量的zn粒、cuo、c粉,分别倒入少量的naoh溶液。观察不到任何现象。固体、溶液均无任何变化。所以得出结论,不反应。

教师:这三个实验的原理是一样的,都是固体与液体反应,大家通过认真的观察,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

方案三

教师:在学习酸的性质时,我们知道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没有任何现象,是不是就说明不反应了呢?学生:不是。可以通过加酚酞,看颜色的变化知道发生了反应。教师:是的。因为这两种物质溶于水都是无色溶液,生成的也是无色溶液。所以没有任何现象。那么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下co2与naoh的反应的实验。在盛满co2的集气瓶里倒入naoh溶液,振荡,观察。没有任何现象,是不是没反应呢?学生:不一定。教师:那就同学们设计一下验证co2与naoh的反应实验方案。

学生:我想到了我们曾经做过的一道题,用气球来做实验。在一个瓶子里收集一瓶co2,迅速倒入naoh,然后用一个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导管的一端套上一个气球,我预计能看到气球鼓起。(多媒体展示图片)

教师:这位同学很有心,联想到我们曾做过的题,如果能成功,是一个很有趣的设计。

教师:大家可以联系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学生:我设计的方案是:在一个烧杯里放入naoh溶液,用一个集气瓶收集满一试管co2,倒扣在烧杯里,如果co2能与naoh反应,试管里的气体减少,水会上升到试管里。(多媒体图片)

教师:同学们设计出了一些实验证明了co2与naoh能反应,在同学们的设计中都用到了两种以上的化学仪器,能不能将实验装置简化,应用生活中的常见用品来完成实验?123

学生:用矿泉水瓶!在矿泉水瓶中收集满co2,迅速倒入naoh,盖上瓶盖,矿泉水瓶会变瘪。

学生实验:矿泉水瓶变瘪。

教师:通过实验证明了co2与naoh能反应。演示

ca(oh) 2+co2=caco3↓+h2o引出

2naoh+co2=na2co3+h2o

方案四

学生:用两支试管分别取少量的naoh溶液,分别滴加cuso4溶液和fecl3溶液。观察。生成蓝色沉淀和红褐色沉淀。

教师:让同学在黑板上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6)、教师评价总结

在刚才的实验中同学们都很认真,通过自己的动手,把抽象的知识感性化。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由于实验现象不明显,使学生在学习这一反应时没有感性认识,掌握较难。本节课把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作为课题,引导学生从引起气压变化的方面思考,设计实验进行探究,验证二氧化碳确实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

(7)、布置作业,持续学习

必做题:教材第  页

拓展题:在刚才的实验中我们用的是naoh溶液,我们都知道:co2也能与h2o反应生成h2co3那么,到底是co2与h2o反应还是co2与naoh反应呢?那么请同学课下思考一下如何改进实验方案来验证co2与naoh确实发生反应了。

五、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学内容的提炼和概括,方便学生明确本课学习内容,加深记忆。由于本节课采用的是多媒体教学,故在教学过程中用多媒体逐条展示板书内容,最后在小结后再将所有板书展示出来。

第二节  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1、与酸碱指示剂反应   紫色的石蕊试液遇氢氧化钠溶液变蓝色,无色的酚酞试液遇氢氧化钠溶液变红。

2、与某些金属反应     不反应

3、与非金属反应        不反应

4、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不反应

5、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ca(oh)2+co2=caco3↓+h2o

2naoh+co2=na2co3+h2o

2naoh+so2=na2so3+h2o

2naoh+so3=na2so4+h2o

6、与酸反应

naoh+hcl=nacl+ h2o

7、与某些盐反应

cuso4 +2naoh=cu(oh) 2↓+ na2so4     

 fecl3 +3naoh=fe(oh) 3↓+3 nacl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huaxuejiaoan/37347.html

  • 燃烧狂少第一节|第四章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教学目的:掌握燃烧,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及燃烧的条件。教学重点:燃烧条件的发现教学难点:将燃烧现象与人类生活相联系,谈如何利用有利的,防止发生不利的燃烧。仪器:蒸发皿两只,铁架台(带铁圈),火柴,烧杯,铜片,蜡烛,制氧气装置。药品:酒精、红磷、白磷、石灰石、水。教学过程:复习:比较mg、c、s、p、...

    发布于:2016-02-04

    详细阅读
  • 爱护水资源说课稿_爱护水资源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危害。过程和方法:通过调查研究、编写环境时报、演讲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与他人交往、表达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认识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2.学习用...

    发布于:2016-02-04

    详细阅读
  • 【酸和碱反应生成什么】《酸和碱》知识点归纳

    《酸和碱》知识点一、酸、碱、盐的组成酸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硫酸(h2so4)、盐酸(hcl)、硝酸(hno3)碱是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nh3h2o)盐是由金属元素元素(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氯化钠、碳酸钠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

    发布于:2016-02-04

    详细阅读
  • 第五章金属的冶炼和利用_第五章金属与矿物(沪教)

    第五章 金属与矿物重点难点:重点:1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含杂质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铁的两种合金。3 铁生锈的条件及防护。4 石灰石的存在和检验;5 碳酸钙、氧化钙、氢氧化钙三种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难点:1 铁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方...

    发布于:2016-02-04

    详细阅读
  • [研究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是]启发—研究教学模式在《溶解度》教学中的应用

    启发—研究教学模式是一种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作为指导思想的教学形式,它的理论为教学提供了“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问题发生兴趣—产生认知需要—激发学习动机”这样一种有序发展的进程,不仅使化学学科知识得到系统完整的传授,也使学生的思维素质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发展。笔者在启发—研究教学模式理论的指导下,在长...

    发布于:2016-02-04

    详细阅读
  • 燃烧与灭火优质课教学设计_燃烧与灭火

    初中化学教案 本文作者:news 发表时间:XX-10-21 作者单位:school 联系方式:hdzhang1015@diyifanwen com 很高兴有机会与大家共同度过这珍贵的45分钟,我相信我们是最精彩的,最优秀的,相信吗?那么就通过这45分钟来展示我们的魅力吧!我为大家准备了三张图片请看...

    发布于:2016-02-04

    详细阅读
  •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要点

    课题1 空气命题落点1.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考查从混合气体中除取某种气体进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2.对空气组成成分的考查。3.通过某地空气质量日报,考查该地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分析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和防治措施。4.对混合物和纯净物的考查。课题2 氧气命题落点1 对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

    发布于:2016-02-04

    详细阅读
  • 九年级下册化学金属矿物与冶炼_九年级《金属与矿物》期末复习提纲

    (铁)1、铁的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光泽,质软,有良好的延性和展性,是电和热的导体。2、铁生锈实际上是铁、氧气和水等物质相互作用,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fe2o3(红棕色)。全世界每年因生锈损失的钢铁约占世界年产量的1 10。3、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⑴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⑵在铁制品的表面涂上...

    发布于:2016-02-04

    详细阅读
  •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初步学会人体吸入、呼出空气的有关实验操作 3、通过对实验...

    发布于:2016-02-03

    详细阅读
  • 2019年中考化学及答案|2019年中考化学复习优先反应原理的应用

    初中化学中学习了金属与盐的反应性质原理:(1)金属单质必须排在盐中金属的前面。(2)盐必须可溶;还学习了酸与碱能发生中和反应的性质。但在中考中,有很多此类题目超出了此范围,加大了难度。若利用高中的优先反应原理去解,则可简化解题。下面就“金属与盐的优先置换原理”与“酸与碱的优先中和原理”分别说...

    发布于:2016-02-0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