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审题巧妙立意】《巧妙立意,让主题个性化》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 2015-10-2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教学案例】

巧妙立意,让主题个性化

            □北京市密云县西田各庄中学   李国珍

 

一、            组织教学

二、            我们知道,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自古以来吸引了许多读者,人们大都会因为夕阳西下黯然伤神;朱自清反弹琵琶,写出了“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这样的佳句,变换了立意角度,改变了原诗中消极的情绪,令人耳目一新。如何让自己的作文标新立异、脱颖而出,主要取决于文章的立意。本节课我们就探讨“如何巧妙立意,让主题个性化”。

三、            方法的探寻

(一)  探讨从实立意和从虚立意 

   大屏幕出示:灯光,让学生回答由此可以想到一些什么?

   1学生各抒己见:灯塔、路灯、车灯、老师办公室的灯光、泥泞路上的灯、希望、温暖、光明等等。

   2师:同学们由灯光想到的内容其实就是在给“灯光”这一事物立意,想一想,刚才同学们的立意可以分为哪两类?

   3学生各抒己见,分为两类①一类事物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一类事物是抽象的。

                         ②一类是具体的事物,一类是这些具体事物的比喻义或象征义。

  小结:现时生活中,有些事物是具体的,有些事物则是抽象的。灯塔、路灯是具体的,希望、温暖、光明是抽象的。由具体的事物引发思维进行立意叫从实立意,由抽象的事物引发思维进行立意叫从虚立意。

(二)探讨顺向立意 

  1 教师举例:草木生长,百花盛开——让人喜悦

  2教师提问:树叶飘零,鲜花凋谢会让人怎么样?提示:这是在写什么景?——秋景

    师:有句诗词说得好,自古逢秋悲寂寥,见到树叶飘零,鲜花凋谢的景象,你想到了什么?

生:①悲凉②感伤③惆怅

师:触景生情,这是自然之道,天之常理。而且,草木生长,百花盛开让人喜悦;树叶飘零,鲜花凋谢让人惆怅也是人之常情。

  3学生活动:按上面的思维方式,想一想由下列的人物、事物,景物你想到了什么?

昙花一现——

仙人掌耐寒——

三国人物诸葛亮——

鹦鹉——

  (1)学生活动:学生进行讨论。学生进行口答。

  (2)师问:上面的立意有什么特征?

  (3)学生各抒己见。

4 教师进行小结:从通常的情感倾向或与传统的观点看法一致的角度确立文章的中心,这就叫做顺向立意。

(三)探讨逆向立意

  1讲述故事,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

      同学们一定知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一般人认为应捞人,而司马光却从先砸缸放水做起,顺利地救出了小伙伴。你们还有这样的故事吗?学生讲故事。

教师小结:我们看到,凡事打破常规,从单向、封闭、僵化的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换个角度来思考问题,有时会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2出示:

 东施效颦——有模仿才有创新。

   良药苦口——良药未必苦口

   敝帚自珍——蔽帚不必自珍

   持之以恒——放弃也是一种美丽

   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各人自扫门前雪,也管他人瓦上霜”

(1)   讨论以上几个立意的特征

(2)   学生各抒己见①打破常规,与人们通常的看法不一致。

               ②从人们通常的观点看法的反面进行立意。

               ③与人们通常的看法逆着。

  3教师进行小结: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想人所未想,发人所未发,让思想沿着原先思路相反的方向推进,从相反的角度和方向观察事物,思考事物,这就叫逆向立意。

(四)静下心来思考一下,本节课你都学到了哪些关于文章立意的知识。

    1 学生陈述自己的认识。

2 师进行小结,出示幻灯片,明确作文立意的方法。

(1)由表及里,由小见大,透过现象看本质,开掘事物的深层意蕴。

(2)转换角度,突破定势,从新的视角,新的方位审查和思索客观事物。想前人所未想,发前人所未发。

四、出示教师下水文,方法引路。

作文要求

 常言道:有生有落是正常的日,有圆有缺是正常的月。曾有多少人赞美过月亮,又有多少人对月伤怀。请以“月”为话题作文,题目自拟。

1学生读作文要求。

2看到了“月”你想到了什么?

3对于这个问题,老师的立意是:残缺也是一种美。下面老师就把自己写的文读给大家听,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老师的下水文对你在文章立意方面有哪些启示?

残缺也是一种美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读着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名句,我忽然意识到:团圆人人向往,残缺也未必不是一种美。

我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讲的是有一位国王请一位大师帮他建造一座宫殿,建好后,大师请国王去观看,面对完美无瑕的建筑和装饰,国王非常满意,特别是对大厅内一尊雕像更感兴趣,赞不绝口。于是大师就叫人将雕像搬走了,对此国王不解,大师向他解释道,如果凡是完美到了极致,那便是一种缺陷。由此我联想到:如果人生中没有残缺,就意味着圆满,如果圆满到了天人合一,那么,这样的人生也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月有阴晴圆缺,日有东升西落,四季轮回,春华秋实,潮起潮落,花开花谢,夏花灿烂,秋叶净美……我们不难看到,神奇的大自然也不能将大千世界中的最完美的画面定格为永恒,而留下残缺的一面,反而使完美与残缺相得益彰,静下心来仔细想想,其实在这个世界上,又有什么东西达到了完美无缺的境界呢?

俗话说,世事皆美中不足。人在旅途,生命的质量比数量更重要,追求高品位的生活,那仅仅是人们美好的憧憬和愿望罢了,人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也许正是人生中的希望与无望,欢乐与痛苦,奋进与磨难等交织在一起,才使我们真正领悟到了瑰丽的人生风景线,逐渐走向成熟和深刻,在平凡中创造人生的亮点,展现人性的光芒。

残缺的生活,会使得我们的人生中不会总是阳光明媚,偶尔也有灰色;不会总是一帆风顺,偶尔也会遇到急流险滩;不会总是事事如愿,偶尔也会灰心丧气,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残缺,才会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生命中的美好,才更加坚定了我们对生活的执著追求,对美好人生的向往,才使我们在生活中关注社会人生,挖掘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让岁月变得更加宁静、从容和镇定。我想,生活中的残缺,一定会如同维纳斯女神一样,正是因为有了断臂的残缺,而显得更加美丽动人。

月有阴晴圆缺,这是大自然的规律,也是生活中一道不可多得的风景线。“残缺也是一种美。”罗丹如是说。

1听老师读文。

2议一议,老师的下水文对你在文章立意方面有何启示?

五、立意训练,进行实践。

    提起风,人们自然会想到:春风习习,传来绿意;秋风瑟瑟,引来肃杀;暴风呼啸,带来灾难。风有自然界的,也有人类社会的 ; 有可亲可敬的,也有可憎可恶的。请以“风”为话题,进行多角度立意。

六、写作训练,交流评价    

1学生写作练习。

2交流评价。

七、师小结:选定立意时,要做到以小见大,透过现象看本质,力避老生常谈,人云亦云,真正做到“道人人想道未道之言,述个个可见却未见之理”。用我的自由之笔,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显我的自在之趣。

八、布置作业 :

    把以“风”为话题的文章写成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aoxueanli/34703.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