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_《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2015-05-2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基础知

2.分析孔子弟子不同的人生理想

3.了解孔子的教学方式和人生经历,并作出简要评价识

教学重点:

教学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此文在学生读完五遍的基础上进行。)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教师从《论语》导入,抽3~4名学生每人说一则所知道的《论语》中的句子。如有易写错字,可让学生到黑板上试写。

二、进入课文,听录音朗读,并标记疑点难点和重要文言词句。

听完后,让学生检查是否已把通假字整理到课题旁边或笔记本上。

1.鼓瑟希(“希”通“稀”)

2.莫春者(“莫”通“暮”)

3.唯求则非邦也与(“与”通“欤”)

三、抽四位学生分段朗读,检查学生的读音及断句情况。如有问题,及时纠正。

甲:开头至“夫子哂之”

乙:“求,尔何如”至“愿为小相焉”

丙:“点,尔何如”至“吾与点也”

丁:“三子者出”至文末。

四、用设问法解析课文,同时穿插对文言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

1.问题设计:

①这篇课文描述了一个什么样的场景?

抓一个关键字:“侍”。

(一个“侍”把孔子和弟子之间的身份、地位全交代清楚了。说“座谈”“闲谈”“畅谈”皆不准确。因为这种关系,气氛才显得有些严肃、紧张。)

学生不能准确回答时,教师可让学生交流一分钟再作答;如依然不能,教师可适当提示。

②孔子和弟子们集中谈论的话题是什么?这个话题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

抓一个核心话题:各言其志。

(推测原因:孔子为避免“侍坐”的沉默和尴尬,也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志向、情趣和人生追求,才有意识的抛出这个话题来。)

③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各有什么样的志向?

子路:抢先作答,言语夸张,“夫子哂之”。

冉有:言语谦和,有所自知,夫子不言。

公西华:语更谦和,“非曰能之,愿学焉”,夫子不言。

(推测:二子之谦和,当缘于夫子“哂”子路,夫子对此应有所觉察,所以不言。)

曾晳:平和超然,师宗“陶潜”,放浪形骸,自在悠闲。夫子与之。

④孔子是如何评价弟子们的志向的?

为国以“礼”,三子皆逾礼也。所以他更欣赏曾子的淡泊之志。

2.文言基础知识掌握:

①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②不吾知也(宾语前置句)

③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词语兼句式)

④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儒家伦理道德和学问)//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知识,学问)

⑤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⑥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才干)

⑦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í,风乎舞雩yú,咏而归。

⑧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赞赏)

⑨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谦让)

⑩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认为)

第二课时

一、学生齐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123

二、简单总结上节课内容后,教师引申探讨以下两个问题,借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同时渗透德育教育。

①从这场谈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习惯于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你了解他的哪些教学思想?

参考结论一: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平等交流,尊重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主体;善于诱导、启发,体现教师主导。

参考结论二: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让学生查词典,理解意思,并积累在词语本上)

②你能不能像孔子的学生一样,在同学、老师面前谈谈自己的人生理想?(控制好时间)

三、广播剧欣赏:《孔子办学》(22分钟)

强调两项内容:

1.宰予昼寝(教师提示)

2.韦编三绝(让学生查词典并积累之)

第三课时

一、拓展阅读《孔子世家》(节选),教师指导梳理文意,除个别字词外,学生理解大意即可,而后由学生自读。

孔子世家(节选)

《史记》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鲁复善待,由是反鲁。

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霸小矣。”景公说。

孔子年三十五,而季平子与郈昭伯因斗鸡故得罪鲁昭公,昭公率师击平子,平子与孟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奔于齐,齐处昭公乾侯。其后顷之,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

孔子年四十二,鲁昭卒于乾侯,定公立。其后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以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①颜氏女:据《礼记·檀弓》说,名征在。

②野合:据《索隐》、《正义》解释,叔梁匕与征在成婚时已超过六十四岁,而征在岁数尚小,二人年龄相差悬殊,此种婚姻在当时不合礼法,故谓野合。

③圩(wéi,维)顶:形容人头顶四周高,中间低,呈“凹”字形。圩,洼田四周的埂。

④料量平:料,计算。 量,量具。 平,公平,精确。

⑤司职吏:管理牧场的小官吏。

 123

⑥畜蕃息:牲畜繁殖兴旺。

⑦五羖(gǔ,古):指五羖大夫百里奚。百里奚原为虞国人,晋攻虞,为晋所俘,作为陪嫁臣随秦穆公夫人即晋公子夷吾的姐姐入秦,后逃离秦国,在宛地被楚国人捉住。秦穆公以贤,用五张羊皮把他赎回,任为大夫,故云。羖:黑色公羊。

⑧累绁(xiè):同“缧绁”,绑人用的绳索,引申为拘禁。

⑨齐处昭公乾侯:齐国把昭公安置在乾侯这个地方。处:安置。

⑩行摄相事:担任理相。相,指处理政务的最高行政官。

二、布置课后作业:教材练习二、三。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yuwenjiaoan/29876.html

  •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

    教学设计:一个文本作为一个系统,它具有多向度、多层次的特性,所以理解一个文本,也就具有多种可能。在具体的讲解中,寻找一个合适的向度,选取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是非常重要的。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我选取从“对比”这一表现手法上切入,因为它既是该文本最突出的特点,又能将文本主要的内容,如情节发展、人物性格...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卡拉扬|《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教学目标】1.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2.学习课文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3.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贝多芬耳聋仍创作音乐的故事导入课文。二、整体感知1...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学习目标】 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品    (2)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知识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咏史怀古词的特点    (3)理解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小狗包弟》ppt】《小狗包弟》必修一

    安徽省安庆市第七中学 朱学明...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涉江采芙蓉_涉江采芙蓉

    《诗三首》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3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4 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长相思教学实录一等奖]长相思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荷塘月色教唱】荷塘月色第二教时

    第二教时一、检查背诵二、赏析课文1、现在该同学们说一说了。同学们能不能交流一下,这篇文章最打动自己的文字?不需要说理由,只要把有关的语言读一遍就可以了。 领悟文章思想感情]请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呢?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采莲赋》对采莲人的描写,都是很快乐的。描写...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及答案】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

    林黛玉进贾府【学习目标】1. 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不同特点;2. 探究林黛玉、 贾宝玉、王熙凤的形象特征。【方法点拨】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以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在)、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 分析人物形象时要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史记选读后感]《史记选读》

    成语、常用短语积累一、成语《太史公自序》1 彬彬有礼: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出处:“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2.不可胜道:无法尽说。极言其多。出处:“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3.金匮石室:匮:柜子。古时国家收藏重要文书处。出处:“...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现代诗歌三首|外国诗歌三首

    致 大 海 教学目的 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教学难点 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品味形象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