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三观卖血记》论文|《许三观卖血记》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2015-05-1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了解本文以“重复”和对话的形式来结构全篇的方法,从而体会其在刻画人物形象上的作用。
2、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抓住细节描写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3、培养学生精读解惑的能力,领悟作品的深刻主题。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抓住细节描写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2、培养学生精读解惑的能力,领悟作品的深刻主题。
教学过程:
一、预习阶段。
1、学生通读课文,正音正字,熟悉小说故事情节。
2、通读课文,提出两到三个质疑问题。
二、课上活动。师生研讨以下问题。
1、学生速读课文,思考回答:结合故事情节,说说许三观为什么要卖血?
教师点拨:故事情节中提到,当人们问许三观为什么要卖血时,他答道:“一乐病了,病得很重,是肝炎,已经送到上海的大医院去了……”“他病得很重,只有上海的大医院能治。家里没有钱,我就出来卖血。我一路卖过去,卖到上海时,一乐治病的钱就会有了。”从这里可以看出,他卖血的直接原因是家里穷,儿子得了重病无钱医治。
设计意图:设计此题是为了让学生从题目入手,解决阅读疑问。从而带着问题一步步深入挖掘故事内涵。
2、请学生谈谈许三观的生存状况是怎样的。你对此有何感想。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点拨:引导学生通过课下注释的介绍,了解许三观生活贫困,无论家里遇上什么灾祸,许三观都要靠卖血度过难关的事实。学生谈感想可以围绕“卖血并不是挣钱的唯一出路”但是“在当时的社会生活环境中,卖血是一种挣钱的快捷方式”。
设计意图:此题是为了让学生对许三观这种生活状况进行深入思考。
揭示出造成主人公苦难命运的社会政治制度、政治文明建设以及文化和人性等方面的问题,从而对余华的社会批判意识和人道主义关怀作深入的思考。
3、许三观对自己卖血的态度是怎样的? 周围的人对许三观卖血的态度是怎样的?对此你怎么看?(学生可通过小组讨论、汇报的形式完成)
教师点拨:
第一问:通过许三观的语言、神态、动作可以看出他的态度是从容,平静,镇定,欣慰的,习以为常的……
例如:在卖血前,他非常熟练地做着准备工作,喝水的情景描写,当人们询问他时,他总是笑着回答,如:“许三观抬起头对他们笑道”;“然后他笑了起来,脸上的皱纹堆到了一起”;“许三观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卖血后,“吃了一盘炒猪肝,喝了二两黄酒”,“许三观听到了他们的话,就笑着对他们说……”“许三观这时候一个人笑了起来……”以及与人的对话都能说明他的从容态度。
按照常理来说,血作为商品来说是很悲哀的事情,可是他却有如此言谈举止,从而让读者看出许三观在卖血这件事情上表现出的令人难以想象的平静从容,他甚至可以对卖血给自己身体带来的损害满不在乎,甚至还为自己掌握了能卖更多的血的“高招儿”而沾沾自喜,至于因卖血而得到钱、得到钱就能治好儿子的病,那就更让许三观颇感欣慰了。文中多次出现的许三观的“笑”即进一步地表现出了他对自己卖血一事的态度。   
第二问:
周围的人对此抱以同情、怜悯、理解的态度,“他们听了这话都怔住了,看着许三观不再说话”“他们都点起了头,过了一会儿,有几个人给他送来了盐,都是用纸包着的,还有人给他送来了三壶热茶”“盐吃不了你就带上,……”“你就走吧,茶壶我们自己会拿的”12
学生可通过以上分析,总结自己的认识,其实这种生活方式是不正常的,他为什么会习惯了这种生活,有其人格的“依赖性”,引出人应该怎样活着的问题。
4、作者对许三观卖血这一事件的情感态度是怎样的。由此看出余华是一个怎样的作家。(学生思考并发言,教师适当点拨)
教师点拨:
作者用平静的语言,重复和对话的形式来结构全篇,全面客观地展示了许三观卖血这一事件,作者怀着批判的态度用单纯的形式表达了一个深邃的主题,人究竟应该怎样活着,其更注重的是隐藏在表象下的心理与象征意蕴,余华在展示主人公一次次生活的悲喜、生命的失衡与平衡的同时,更写下了关于生命的预言。
他是一个冷静的作家,处处渗透着对底层人们的人文关怀。
5、师生互动:解决学生尚存的质疑问题。
6、作业。
(1)在林浦卖血之后,作者用哪些词语描写许三观所感受到的风和许三观的反应?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必做)
(2)阅读《许三观卖血记》整篇小说(选做)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yuwenjiaoan/29866.html

  •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

    教学设计:一个文本作为一个系统,它具有多向度、多层次的特性,所以理解一个文本,也就具有多种可能。在具体的讲解中,寻找一个合适的向度,选取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是非常重要的。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我选取从“对比”这一表现手法上切入,因为它既是该文本最突出的特点,又能将文本主要的内容,如情节发展、人物性格...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卡拉扬|《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教学目标】1.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2.学习课文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3.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贝多芬耳聋仍创作音乐的故事导入课文。二、整体感知1...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学习目标】 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品    (2)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知识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咏史怀古词的特点    (3)理解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小狗包弟》ppt】《小狗包弟》必修一

    安徽省安庆市第七中学 朱学明...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涉江采芙蓉_涉江采芙蓉

    《诗三首》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3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4 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长相思教学实录一等奖]长相思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荷塘月色教唱】荷塘月色第二教时

    第二教时一、检查背诵二、赏析课文1、现在该同学们说一说了。同学们能不能交流一下,这篇文章最打动自己的文字?不需要说理由,只要把有关的语言读一遍就可以了。 领悟文章思想感情]请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呢?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采莲赋》对采莲人的描写,都是很快乐的。描写...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及答案】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

    林黛玉进贾府【学习目标】1. 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不同特点;2. 探究林黛玉、 贾宝玉、王熙凤的形象特征。【方法点拨】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以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在)、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 分析人物形象时要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史记选读后感]《史记选读》

    成语、常用短语积累一、成语《太史公自序》1 彬彬有礼: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出处:“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2.不可胜道:无法尽说。极言其多。出处:“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3.金匮石室:匮:柜子。古时国家收藏重要文书处。出处:“...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现代诗歌三首|外国诗歌三首

    致 大 海 教学目的 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教学难点 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品味形象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