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讲实事求是作者】讲讲实事求是

高一语文教案 2015-05-0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论述中的引证艺术;

2.懂得“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理解并掌握引证法(大量的、系统地引用毛泽东同志的原文)。

2.表达方式上议论与说明相结合。

教学方法

讲读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中,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为了篡夺党和国家的领导权,在搅乱全国人民思想的同时,千方百计地要将部队的思想搞乱。林彪拼命地鼓吹“顶峰论”,宣扬“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疯狂地破坏和歪曲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根本精神。“四人帮”被粉碎以后,这种思想的毒害还远未肃清,两个“凡是”论还装出很革命的样子,继续遮蔽马克思主义的真谛,阻碍人民思想的真正解放,阻挡中国革命事业的前进。为了在思想战线上拨乱反正,恢复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本来面貌,党中央在引导广大干部和全国人民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同时,十分重视部队的思想教育工作,组织部队同志学习马克思主义,肃清林彪、“四人帮”的流毒。1978年6月召开了“全军政治工作会议”,邓小平同志在这次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共讲了四个问题,这里节选的是讲话的第一个问题。

二、词语补释

弥天大罪:极大的罪恶。弥: 满。

缔造:创立、建立(多指伟大的事业)。

怠工:有意地不积极工作,降低工作效率。

奠定:使稳固,使安定。

先哲: 前代有才德的人,这里指先知先觉的人。

臆造: 凭主观的想法编造。臆: 主观。

三、两种分段方法:

第一种,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分:

第一部分(1—3自然段)提出中心论点: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并反复强调这个论点的重大意义。

第二部分(4—9自然段)以毛泽东同志的革命实践和革命理论为依据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和阐述。

第三部分(10自然段)结论,阐明在新的条件下,仍然必须坚持这一论点。

第二种,习惯分段法:

第一部分(1—2自然段)开头。

第二部分(3—9自然段)正文。

第三部分(10自然段)结尾。

三、课文简析

第一部分(1—3自然段)

开头紧扣论题,指出解决任何问题,都要理论联系实际,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强调了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如果”为界,前正后反。

第二部分(4—9自然段)

强调了坚持这一论点的重大意义: “涉及到怎么看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问题。”“但是”为界,前正后反。

“谁要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谁就犯了弥天大罪。”照抄照搬的主张就是两个“凡是”的主张。这种谬论,在当时迷惑了许多人,不少人认为这是一种“正统”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观点。怎样帮助大家认清真相,认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真谛呢? “事实胜于雄辩”,下面就用立论的方法,充分摆出第一手的确凿事实,大量地、系统地引用了毛泽东同志著作的原文来论证,阐述。

第三部分(10自然段)

在前一段分析的基础上揭示文章的中心论点。

四、小结

1.课文的结构 2、课文结构划分的依据

五、作业 

思考课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第二课时

一、本文论证中有一条时间线索,本文既不是记叙文,也不是编年史,为什么有时间线索贯穿其中?

论证中贯穿了这样一条时间线索: 1929、1930、1936、1937、1941、1942、1953、1958、1963。

引证中点明时间,一方面是让读者明确,毛泽东同志的话是在什么时候说的,更增添引证的确凿性;另一方面使读者看到毛泽东同志强调实事求是的一贯性,确实是“一直提倡和实行对于社会客观情况的调查研究”,“一直同理论脱离实际,一切只从主观愿望出发,一切只从本本和上级指示出发而不联系具体实际的错误倾向作坚决的斗争”,这就更增添了引证的说服力,与“四人帮”之流断章取义,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的文风形成鲜明对比。

二、有了时间线索,就可以一引到底,一气呵成,为什么要分段呢?

之所以要分段,一是照顾阅读习惯,分了段层次井然,读了以后容易获得清晰的印象;更重要的是,分了段就分清了引证的眉目,在时间的纵线中又划分了革命历史的发展的横向阶段:第三段是井岗山革命根据地初创阶段,第四段是长征胜利到达延安,抗战初期,第五段是延安整风时期,第六段是新中国成立以后。这样分段,使读者清晰地看到毛泽东同志在各个历史的关键时刻都强调了实事求是,都反对本本主义,增强了引证的说服力量。

在概述过程中大量引用毛泽东同志的报告、著作、讲话中关于实事求是这一根本观点的论述,阐明了毛泽东同志在党的指导思想(第四自然段)、党的思想理论基础(第五自然段)、党的作风(第六自然段)以及一切工作方面(第七、第八自然段)都反复强调实事求是,反对理论脱离实际。

三、议论和说明的有机结合:

议论文以议论为主,也往往同其它表达方式相结合。本文某些段落,围绕所要论证的问题,首先针对些有关情况作些必要说明,然后针对这些实际情况进行论证,把议论和说明有机结合起来。如:第二自然段,首先把党内存在着的坚持或者反对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样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的情况作了简要的说明(开头至“违反了中央精神”),然后针对这一情况(“他们提出的问题不是小问题”到第三段结束)进行论证,这就使论证有根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又如《甲申三百年祭》第一段,作者的运用例证论述李自成宽宏大量,叙述“对于明室的待遇也非常宽大”,用的是记叙的方法: “当他入宫时,看见长公主被崇祯砍得半死,闷倒在地,还曾叹息说道: ‘上太忍! ’令扶还本宫调理。”这样,不仅使论述更加生动、真切而且也富于说服力。

四、引证及其作用:

在文中“引用”是方式多种多样,采用了直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的结合,整段引用和间隔引用的结合。

对重要的、能全面、深刻体现毛泽东思想这一根本精神的文献中的话,采用整段的直接引用,可使我们有比较完整的认识,避免根据只言片语产生片面的理解。有些重要的话,见于一篇著作的各处或多篇著作,合起来则体现了他的一个完整的手法,采用间接引用的方法,既简练,又完整。有些话一语中的,短短一句便能体现毛泽东思想,文章在概述中作单句引用。如主观主义“其必然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就是盲动主义”,“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有些话,不是出现在正式著作中,而是毛泽东平时谈话中所说,本文一般不引,唯一一处引的,是在第七段,用了间接引用的办法,引述了他的话的大意,这是科学的严谨的态度。

作用: ⑴拨乱反正,引用系统的、确凿的证据论证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毛泽东思想,帮助同志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⑵拨乱反正,引用毛泽东同志旧精辟论述和党的发展历史,对同志进行一次思想路线教育。⑶“以子之矛,陷子之盾”,引用毛泽东完整的、全面的论述,证实了本本主义的错误认识。

五、论证特色鲜明的针对性、严密的逻辑性:

从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概括出中心论点,再紧扣中心论点分析问题,系统地介绍毛泽东同志的革命实践活动,大量引述毛泽东同志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有关论著为论据,进行充分论证。

六、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1.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肃清“十年浩劫”的流毒,恢复并发扬党的优良作风。

2.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

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将不断出现新情况、新事物,只有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对新情况、新事物进行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决定工作方针,才能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发展。

3.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坚持实事求是的观点,就能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促使广大人民群众意气风发地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七、总结

文章的论证结构:引论、本论、结论。

论证方法:例证法、引证法(直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相互结合)

八、作业 

书后练习一、二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yuwenjiaoan/29394.html

  •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

    教学设计:一个文本作为一个系统,它具有多向度、多层次的特性,所以理解一个文本,也就具有多种可能。在具体的讲解中,寻找一个合适的向度,选取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是非常重要的。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我选取从“对比”这一表现手法上切入,因为它既是该文本最突出的特点,又能将文本主要的内容,如情节发展、人物性格...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卡拉扬|《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教学目标】1.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2.学习课文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3.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贝多芬耳聋仍创作音乐的故事导入课文。二、整体感知1...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学习目标】 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品    (2)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知识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咏史怀古词的特点    (3)理解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小狗包弟》ppt】《小狗包弟》必修一

    安徽省安庆市第七中学 朱学明...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涉江采芙蓉_涉江采芙蓉

    《诗三首》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3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4 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长相思教学实录一等奖]长相思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荷塘月色教唱】荷塘月色第二教时

    第二教时一、检查背诵二、赏析课文1、现在该同学们说一说了。同学们能不能交流一下,这篇文章最打动自己的文字?不需要说理由,只要把有关的语言读一遍就可以了。 领悟文章思想感情]请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呢?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采莲赋》对采莲人的描写,都是很快乐的。描写...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及答案】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

    林黛玉进贾府【学习目标】1. 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不同特点;2. 探究林黛玉、 贾宝玉、王熙凤的形象特征。【方法点拨】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以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在)、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 分析人物形象时要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史记选读后感]《史记选读》

    成语、常用短语积累一、成语《太史公自序》1 彬彬有礼: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出处:“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2.不可胜道:无法尽说。极言其多。出处:“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3.金匮石室:匮:柜子。古时国家收藏重要文书处。出处:“...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现代诗歌三首|外国诗歌三首

    致 大 海 教学目的 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教学难点 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品味形象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