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模式_第二模快 我的母亲 链接阅读

高一语文教案 2015-05-0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语文教案】


第一课    我的母亲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释]

①游子吟:游子,在外作客的人。吟,诗歌的一种名称。②寸草:在这里象征子女。 ③心:草木的基干叫做心。在这里“心”字双关。

[简析]

这是一支亲切诚挚的母爱颂歌。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一生穷愁潦倒,直到五十岁才得到溧阳县尉的卑微职位。此诗便是他居官溧阳时作。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女儿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女儿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鉴赏问答]

1.本是在遣词方面有独到之处,请以“线”“衣”“心”等为例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本是在用词上有独到之处,如作者用“线”“衣”两件极平常而又相互密切关联的事物,将母子之间的关系体现出来,并且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密密”写出了母亲对“游子”的关心与牵挂,浓浓母爱融入“密密”的针线之中。“迟迟”写出母亲盼望“游子”尽快归来,唯恐“迟迟”不还的焦急与期待心情。一个“心”字,既是从表象上表现“寸草”的基干,更是象征着“游子”对母亲的一片赤诚之心。

2.这首诗之所以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喜欢与传诵,主要是因为什么?说说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这首诗之所以千百年来盛传不衰,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与传诵,除了本诗在艺术方面高超的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全诗所表达的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一是母亲对儿女的关爱与牵挂,处处牵动着“游子”的赤诚之心,二是通过真挚而生动、恳切而直接的情感抒发,表达“游子”对母爱的感激与尊崇。

文本导读

 

老舍的学费和就业

中国的读书人很少有不知道鲁迅、茅盾、巴金、老舍、胡适、梁漱溟、郁达夫的。这几个人,基本上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层面和一种文化的高度,难免常常被后人眷恋和惦念。这其中,以老舍先生显得更特别一些。因为他是“文革”中众多受迫害作家中的一个,又是作家中绝无仅有的、因不堪受辱而投湖“自绝于人民”的惟一。

老舍是个土生土长于北京的苦孩子,一岁半时父亲就死了;他们兄弟姊妹五六人,全*母亲一双手——母亲为富户人家缝补、浆洗、裁剪衣裳,因而“她的手始终是鲜红微肿的”。老舍的幼年,皇上跑了,父亲死了,八国联军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由此可以推猜,国破政亡、兵荒马乱之年,由一个女人支撑的鳏寡孤独之家,境况肯定是日日疾苦蹙额、天天艰难竭蹶。

老舍小学毕业的时候,亲戚朋友一致希望他去学门手艺,以便早点帮补一下家用。可是老舍偏偏又愿意继续升学和读书,背着家人偷偷地参加了升学考试。想必当年的改卷和录取,肯定也没有如今的“全国电脑联网”这般公开、公正,但老舍仍然顺利地考入了北京初级师范学校;而且,这家师范学校全部是免费的——除交十元的保证金外(毕业时还要退的),书籍、饮食、住宿甚至制服,全部由学校当局无偿供给。也就是说,苦孩子老舍不交一分钱就可以进师范学校读书了。1918年,20岁的老舍从师范学校毕业了。毕业就面临着就业,像老舍这种无大树可*的、凄苦家庭背景的人,托门子、找关系显然无异于登天。可是,老舍又一次很幸运,他被教育部门指派到京城内某小学当校长去了。这小学校长,肯定是个比芝麻还小八倍的官儿,但对于一个刚出校门的青年而言,顺利地就了业、上了岗,并从此以后有了养家糊口的薪水,无疑仍是一件天大的喜事儿。据老舍晚年的回忆,那天“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你可以歇歇了。’”可见,老舍就业后的薪水也是足以自立并能帮补家庭的。

 

《我的母亲》写作前后

老舍的这篇散文发表在1943年4月《半月文萃》第九、十期合刊上。    

老舍自幼丧父,由母亲独自带大,和母亲有着无比深厚的感情。老母病逝于1942年夏季,在北平。当时老舍孤身一人在大后方从事抗战文艺创作和组织工作。最初家人没敢把母亲病亡的消息立即告诉他,害怕加重他的孤独痛苦。拖了半年,才在家信里透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老舍每次接到家信都不敢立即打开,怕有不幸的消息。老舍已然为一种不祥之兆所笼罩,因为有一年的时间,家信中再也没有提及母亲的起居情况。老舍忆及当时的心情时说:“我疑虑,我害怕。我想像得到,没有不幸,或家中念我流亡孤苦,不忍相告。”12月26日收到家信,老舍仍不敢拆读,临睡之前,才打开,这时,母亲去世已一年了。老舍回忆说:“我廿三岁,母亲要我结婚,我不要……廿七岁,我上了英国。为了自己,我给六十多岁的老母第二次打击。”母亲七十大寿那天,老舍还在异域。这一年,老舍在母亲寿日前写信回去,却得到母亲去世一年的消息……于是,他饱含血泪,第一次详尽地回忆了母亲的身世,自己艰难的降生,父亲的死亡,家庭在八国联军烧杀北京时所遭遇的不幸,母亲撑持家境的坚强与酸辛,终生的刚强与贫苦。

《我的母亲》是为纪念母亲而写的, 是老舍先生最为优秀的一篇散文作品。

 

美文赏读

我的教师

冰心

我从小住在偏僻的乡村里,没有机会进小学,所以只在家塾里读书。国文读得很多,历史地理也还将就得过,吟诗作文都学会了,且还能写一两千字的文章。只是算术很落后,翻来覆去,只做到加减乘除,因为塾师自己的算学程度,也只到此为止。

十二岁到了北平,我居然考上了一个中学,因为考试的时候,校长只出一个“学然后知不足”的论说题目。这题目是我在家塾里做过的,当时下笔千言,一挥而就,校长先生大为惊奇赞赏,一下子便让我和中学一年生同班上课。上课两星期以后,别的功课我都能应付裕如,作文还升了一班,只是算术把我难坏了。中学的算术是从代数做起的,我的算学底子太坏,脚跟站不牢,昏头眩脑,踏着云雾似的上课,T女士便在这云雾之中,飘进了我的生命中来。她是我们的代数和历史教员,那时也不过二十多岁吧。“螓首蛾眉,齿如编贝”这八个字,就恰恰的可以形容她。她是北方人,皮肤很白嫩,身材很窈窕,又很容易红脸,难为情或是生气,就立刻连耳带颈都红了起来,我最怕的是她红脸的时候。

同学中敬爱她的,当然不止我一人,因为她是我们的女教师中间最美丽、最和平、最善诱的一位。她的态度,严肃而又和蔼,讲述时简单而又清晰。她善用譬喻,我们每每因着譬喻的有趣,而连带的牢记了原理。

第一个月考,我的历史得九十九分,而代数却只得了五十二分,不及格!当我下堂自己躲在屋角流泪的时候,觉得有只温暖的手,抚着我的肩膀,抬头却见T女士夹着课本,站在我的身旁。我赶紧擦了眼泪,站了起来。她温和地问我道:“你为什么哭?难道是我的分数打错了?”我说:“不是的,我是气我自己的数学底子太差。你出的十道题目,我只明白一半。”她就软款温柔地坐下,仔细问我的过去。知道了我的家塾教育以后,她就恳切地对我说:“这不能怪你,你中间跳过了一大段!我看你还聪明,补习一定不难;以后你每天晚一点回家,我替你补习算术吧。”

这当然是她对我格外的爱护,因为算术不曾学过的,很有退班的可能;而且她很忙,每天匀出一个钟头给我,是额外的恩惠。我当时连忙答允,又再三的道谢。回家去同母亲一说,母亲尤其感激,又仔细地询问T女士的一切,她觉得T女士是一位很好的教师。

从此我每天下课后,就到她的办公室,补习一个钟头的算术,把高小三年的课本,在半年以内赶完了。T女士逢人便称道我的神速聪明。但她不知道我每天回家以后,用功直到半夜。因着习题的烦难,我曾流过许多焦急的眼泪,在泪眼模糊之中,灯影下往往涌现着T女士美丽慈和的脸,我就仿佛得了灵感似的,擦去眼泪,又赶紧往下做。那时我住在母亲的套间里,冬天的夜里,烧热了砖炕,点起一盏煤油灯,盘着两腿坐在炕桌边上,读书习算。到了夜深,母亲往往叫人送冰糖葫芦,或是赛梨的萝卜来给我消夜。直到现在,每逢看见孩子做算术,我就会看见T女士的笑脸,脚下觉得热烘烘的,嘴里也充满了萝卜的清甜气味!

算术补习完毕,一切难题,迎刃而解,代数同几何,我全是不费工夫地做着;我成了同学们崇拜的中心,有什么难题,他们都来请教我。因着T女士的关系,我对于算学真是心神贯注,竟有几个困难的习题,是在夜中苦想,梦里做出来的。我补完算术以后,母亲觉得对T女士应有一点表示,她自己跑到福隆公司,买了一件很贵重的衣料,叫我送去。T女士却把礼物退了回来,她对我母亲说:“我不是常替学生补习的,我不能要报酬。我因为觉得令郎别样功课都很好,只有算学差些,退一班未免太委屈他。他这样的赶,没有赶出毛病来,我已经是很高兴的了。”母亲不敢勉强她,只得作罢。有一天我在东安市场,碰见T女士也在那里买东西。看见摊上挂着的挖空的红萝卜里面种着新麦秧,她不住地夸赞那东西的巧雅、颜色的鲜明,可是因为手里东西太多,不能再拿,割爱了。等她走后,我不曾还价,赶紧买了一只萝卜,挑在手里回家,第二天一早又挑着那只红萝卜,按着狂跳的心,到她办公室去叩门。她正预备上课,开门看见了我和我的礼物,不觉嫣然的笑了,立刻接了过去,挂在灯上,一面说:“谢谢你,你真是细心。”我红着脸出来,三步两跳到课室里,嘴里不自觉地唱着歌,那一整天我颇觉得有些飘飘然之感。

因着补习算术,我和她对面坐的时候很多,我做着算题,她也低头改卷子。在我抬头凝思的时候,往往注意到她的如云的头发,雪白的脖子,很长的低垂的睫毛,和穿在她身上稳称大方的灰布衫、青裙子,心里渐渐生了说不出的敬慕和爱恋。在我偷看她的时候,有时她的眼光正和我的相接,出神的露出润白的牙齿向我一笑,我就要红起脸,低下头,心里乱半天,又喜欢,又难过,自己莫名其妙。

从校长到同学,没有一个愿意听到有人向T女士求婚的消息。校长固不愿意失去一位好同事,我们也不愿意失去一位好教师,同时我们还有一种私意,以为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一个男子,配做T女士的丈夫,然而向T女士求婚的男子,那时总在十个以上,有的是我们的男教师,有的是校外的人士。我们对于T女士的追求者,一律的取一种讥笑鄙夷的态度。对于男教师们,我们不敢怎么样,只在背地里替他们起上种种的绰号,如“癞蛤蟆”,“双料癞蛤蟆”之类。对于校外的人士,我们的胆子就大一些,看见他们坐在会客室里,或是在校门口徘徊,我们总是大声咳嗽,或是从他们背后投些很小的石子,他们回头看时,我们就三五成群地哄哄笑着,昂然走过。

T女士自己对于追求者的态度,总是很庄重很大方。对于讨厌一点的人,就在他们的情书上,打红*子退了回去。对于不太讨厌的,她也不取积极的态度,仿佛对于婚姻问题不感兴趣。她很孝,因为没有弟兄,她便和她的父亲守在一起,下课后常常看见她扶着老人,出来散步,白发红颜,相映如画。

在这里,我要供招一件很可笑的事实,虽然在当时并不可笑。那时我们在“圣经”班里,正读着《所罗门雅歌》,我便模仿雅歌的格调,写了些赞美T女士的句子,在英文练习簿的后面,一页一页地写下叠起。积了有十几篇,既不敢给人看,又不忍毁去。那时我们都用很厚的牛皮纸包书面,我便把这十几篇尊贵的作品,折存在两层书皮之间。有一天被一位同学翻了出来,当众诵读,大家都以为我是对于隔壁女校的女生,发生了恋爱,大家哄笑。我又不便说出实话,只好涨红着脸,赶过去抢来撕掉。从此连雅歌也不敢写了,那年我是十五岁。

我从中学毕业的那一年,T女士也离开了那学校,到别的地方做事去了,但我们仍常有见面的机会。每次看见我,她总有勉励安慰的话,也常有些事要我帮忙,如翻译些短篇文字之类,我总是谨慎将事,宁可将大学里功课挪后,不肯耽误她的事情。

她做着很好的事业,很大的事业,至死未结婚。六年前,以牙疾死于上海,追悼哀殓她的,有几万人。我是在从波士顿到纽约的火车上,得到了这个消息。车窗外飞掠过去的一大片的枫林秋叶,尽消失了艳红的颜色,我忽然流下泪来,这是母亲死后我第一次的流泪。

[赏析]童年时期,冰心有七八年是在海边度过的。大海留给她的是宁静、自由和美,也赋予了她创作的灵性和细腻的感情。这篇散文,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用爱心培育孩子,把生命交给事业的女教师形象。

文章先从“我”的求学经历说起。小时候,冰心在家塾里上学,塾师的算学程度只到加减乘除为止,加上上了中学又跳了一级,所以上代数课就如在云里雾里。“T女士便在这云雾之中,飘进了我的生命中来。”开篇为人物的出场作了重要的铺垫。T女士是在“我”的困惑中出现的,使“我”从一个代数科的差生成了同学崇拜的中心。为什么T女士能留给作者这样深刻的印象,并怀着无比的崇敬、爱慕和怀念来写下此文?想到这一点,心里便释然了。

文章思路清晰。文中的人物事件是按照时间顺序来组织的:接触——相处——分别——永诀;同时,我们还可以理出一条感情发展的脉络:初步印象——崇敬爱慕——真心回报——无比怀念。T女士的美丽、平和、善诱和善用譬喻的教学特色,都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第一次月考之后,“我”的代数不及格,T女士对我没有责怪,反而为“我”找出开脱之词,给“我”莫大的安慰和鼓励:“这不能怪你,你中间跳过了一大段!我看你还聪明,补习一定不难;以后你每天晚一点回家,我替你补习算术吧。”T女士为我补课,母亲也很感激,让“我”把衣料给她送去。T女士没要,把它送了回来。一种爱慕、崇敬之情便在心中油然而生。回报老师一直是“我”的心愿:给她送红萝卜,不让男士“夺”走她,写赞美的句子,直至上了大学,“宁可将大学里功课挪后,不肯耽误她的事情”。师生情深若此,也难怪T女士离去后,“我忽然流下泪来,这是母亲死后我第一次的流泪”。

感情细腻,充满童趣,是本文一个突出的特点,也是冰心散文的一大特色。为了不让老师失望,每天回家以后,“我”还要用功到深夜。“因着习题的烦难,我曾流过许多焦急的眼泪,在泪眼模糊之中,灯影下往往涌现着T女士美丽慈和的脸,我就仿佛得了灵感似的,擦去眼泪,又赶紧往下做。”老师收下了“我”送的红萝卜,“我红着脸出来,三步两跳到课室里,嘴里不自觉地唱着歌,那一整天我颇觉得有些飘飘然之感。”担心失去老师,就给老师的那些追求者们起了“癞蛤蟆”“双料癞蛤蟆”之类的绰号。“我”还因为给老师写赞美的句子而闹出误会……如此种种,都表现了“我”对T女士的崇敬、爱慕和报答之情怀,字里行间,也溢了童真、童趣。

冰心的散文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读来那样清新,那样感人。

[鉴赏训练]

1.用最简要的话概括本文中“我的老师”的优秀品质。

2.我们走过天真的小学时代。也经历过浪漫的初中阶段,在你的印象中,有哪一位老师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他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写一段文字或向你的同学交流你的经历。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yuwenjiaoan/29390.html

  •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

    教学设计:一个文本作为一个系统,它具有多向度、多层次的特性,所以理解一个文本,也就具有多种可能。在具体的讲解中,寻找一个合适的向度,选取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是非常重要的。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我选取从“对比”这一表现手法上切入,因为它既是该文本最突出的特点,又能将文本主要的内容,如情节发展、人物性格...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卡拉扬|《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教学目标】1.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2.学习课文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3.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贝多芬耳聋仍创作音乐的故事导入课文。二、整体感知1...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学习目标】 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品    (2)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知识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咏史怀古词的特点    (3)理解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小狗包弟》ppt】《小狗包弟》必修一

    安徽省安庆市第七中学 朱学明...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涉江采芙蓉_涉江采芙蓉

    《诗三首》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3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4 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长相思教学实录一等奖]长相思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荷塘月色教唱】荷塘月色第二教时

    第二教时一、检查背诵二、赏析课文1、现在该同学们说一说了。同学们能不能交流一下,这篇文章最打动自己的文字?不需要说理由,只要把有关的语言读一遍就可以了。 领悟文章思想感情]请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呢?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采莲赋》对采莲人的描写,都是很快乐的。描写...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及答案】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

    林黛玉进贾府【学习目标】1. 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不同特点;2. 探究林黛玉、 贾宝玉、王熙凤的形象特征。【方法点拨】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以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在)、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 分析人物形象时要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史记选读后感]《史记选读》

    成语、常用短语积累一、成语《太史公自序》1 彬彬有礼: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出处:“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2.不可胜道:无法尽说。极言其多。出处:“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3.金匮石室:匮:柜子。古时国家收藏重要文书处。出处:“...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现代诗歌三首|外国诗歌三首

    致 大 海 教学目的 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教学难点 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品味形象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