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怎么读]榆 钱 饭

高一语文教案 2015-04-2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1.深刻理解作者通过自己亲身经历的几个生活片断,反映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日益富裕的新面貌,激发爱党、热爱祖国的感情,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对祖国的前景,更加充满信心。

2.学习作者以吃榆钱饭为线索贯穿全文的写法,体会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3.体会生动流畅、清新纯朴的语言特色,及运用语言的妙处。

教学方法:

自读课以学生的自读为主,教师只略加指导,重点体会作者运用语言的妙处,让学生在阅读理解中提高能力。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步骤 :

作者介绍:刘绍棠是一位很著名的作家,他的小说语言清新纯朴,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检查字词:

笊(zhào)篱(lí),羼(hàn)合,上屉(tì),念叨(dāo),油腻(nì),

小抠儿(kōu),岔开腿(chà),树杈(chà)上,捋(luō)榆钱儿,又苦又涩(sè),

擀(gǎn)薄皮儿,粉个囊囊(náng),坏嘎嘎(gǎ),戳脊梁骨(chuō),

打盹(dǔn),稻麦两茬(chá),珍馐佳肴(xiū,yáo),剜(wān)了我的眼

①羼合: ②油腻:含油多的食物。

③珍馐:珍奇贵重的食物。 ④佳肴:美味食物。

⑤龙套:传统戏曲中成队的随从或兵卒所穿的戏装,因绣有龙纹而得名。

⑥青黄不接:指庄稼还没有成熟,陈粮已经吃完,比喻暂时的缺乏。

⑦九霄云外:形容远得无影无踪。

⑧画饼充饥:比喻借空想安慰自己。

⑨别有风味: ⑩目睹:亲眼看到。

11食欲不振:

12颗粒无存:形容粮食已经完全用尽或拿完。

13物以稀为贵:东西越稀少就越贵重。

14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比喻处境极端困难,找不到出路。

散文大多有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本文以吃榆钱饭为线索贯始终)把看似“散”的内容“聚”在一起。

再读课文,给文章分段。作者从幼年写到壮年,涉及三个历史时期(时间顺序)

(一)1~13,旧社会榆钱就是穷苦人的救命粮。(“我”童年时代)。

(二)14~18,榆钱又成了救命粮,从一个侧面再现极左路线的恶果。

(三)19~23,写“我“想吃榆钱饭而终没实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三中全会以来农民生活日益富裕的新面貌。

第一部分

1段,“我自幼常吃榆钱饭,现在却很难得。”课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总起全文?(对比)

“自幼常吃”与“难得”形成鲜明的对比,发人深思。

2段①“小时候”“年年”与第1段中的那两个词照应?(“自幼”“常”)加强了文章结构上的照应。

②课文比较了杨芽、柳叶、榆钱儿的作用是什么?

(突出榆钱是穷人的救命粮)

3段,用了几个准确的动词(摘、采、捋)

一根根的杨芽用“摘”,一片片的柳叶用“采”,一串串的榆钱儿用“捋”。

5段,“先”点出了榆钱虽好吃,还要吃杨芽儿、柳叶的原因。

6段,写的什么?讲述杨芽儿、柳叶儿的吃法。

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说明这二者不省粮,从反面突出只有省粮的榆钱儿才是穷人的救命粮)

7段,“又”字和前面哪一段的字词相呼应?(5段“先”)

8段①这一段对榆钱的描写哪里让人感到它的多?(一棵棵,一串串)好看?(霜凌冰花),又好吃?(淌口水)是穷人难得的救命粮。

②除了写榆钱儿,还写了丫姑,突出了她性格上哪方面的特点?(“野”)从哪几方面写出来的?(胆量、动作、样子、姿态)

“野”是农村姑娘性格美的一种形式。

10-12段,三处地方点出了榆钱是穷人的救命粮。(见书)

“哄饱”实则未饱,但毕竟聊胜于无,可以暂且救命。

这一部分写出了旧社会榆钱是“我”童年时代的救命粮。

第二部分

14段,用两个“又”字,表现了什么?(悲剧重演)

15段,重要内容?(写政策“左”和粮食减产的关系,流露出“我”对“左”的不满,以及榆钱饭又出现的原因)

原因是什么?课文用几个比较显出口粮不够吃、不合理?

(口粮不够吃)(身高和定量,应吃口粮和口粮定量,以半大小子的定量和大人的定量比较)

16段,四点救命粮(由靠集体到靠老榆树)

17段,“年过半百”“人到40天过年”暗示了什么?

(时代背景的变化:由旧社会到十年内乱)

第三部分

19段,“仍然是青黄不接春三月”和前文哪儿照应?

(小时候,年年青黄不接春三月),这里更有比较的意味。

20段,“不知……还是……”表示两者必居其一,这里含有兼而有之的意味。

即“我”有怀旧的意思,也有鱼肉吃腻了想换口味的意思。

20、21、22段,作者在这几段中不惜笔墨写“我想吃榆钱饭的几番波折(见书)反映农民生活的提高和农民社会观念的改变。

23段,“我”“不敢开口”,好象此路已断,但二妹子若看在眼里,尚有路可通,引出下文。

24、25、26段,吃榆钱饭的转机来了。

“虎着脸”转机中又藏有危机,未卜。

“噗哧笑了”假戏真唱,转得有趣,

27段,“我的欢呼“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在“我”看来,二妹子罚小顽童捋榆钱,当然是给“我”做榆钱饭,给读者一个悬念,情节到此出现一个高潮。

30段,高潮急转直下,有了榆钱儿,没有玉米面,出乎“我”的意料,没有玉米面,榆钱饭依然吃不成,五点难得。

32段,结尾以“生吃”榆钱儿,作为想吃榆钱饭的结束,六点难得,并设想有朝一日榆钱饭“将进入……珍馐佳肴”。有力地说明了榆钱当救命粮的历史一去不返,从一个侧面反应了三中全会以来农民生活日益富裕的新面貌。

写作特点:

1.用吃榆钱饭作线索贯穿全文的结构方法

2.以小见大,寓理于事的表现手法。

(1)“小”场景与“大”的场景的关系

(2)对生活的认识,对历史经验的思考寓在叙事中

3.波澜起伏,曲折生动的叙事技巧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yuwenjiaoan/29054.html

  •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

    教学设计:一个文本作为一个系统,它具有多向度、多层次的特性,所以理解一个文本,也就具有多种可能。在具体的讲解中,寻找一个合适的向度,选取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是非常重要的。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我选取从“对比”这一表现手法上切入,因为它既是该文本最突出的特点,又能将文本主要的内容,如情节发展、人物性格...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卡拉扬|《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教学目标】1.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2.学习课文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3.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贝多芬耳聋仍创作音乐的故事导入课文。二、整体感知1...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学习目标】 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品    (2)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知识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咏史怀古词的特点    (3)理解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小狗包弟》ppt】《小狗包弟》必修一

    安徽省安庆市第七中学 朱学明...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涉江采芙蓉_涉江采芙蓉

    《诗三首》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3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4 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长相思教学实录一等奖]长相思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荷塘月色教唱】荷塘月色第二教时

    第二教时一、检查背诵二、赏析课文1、现在该同学们说一说了。同学们能不能交流一下,这篇文章最打动自己的文字?不需要说理由,只要把有关的语言读一遍就可以了。 领悟文章思想感情]请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呢?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采莲赋》对采莲人的描写,都是很快乐的。描写...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及答案】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

    林黛玉进贾府【学习目标】1. 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不同特点;2. 探究林黛玉、 贾宝玉、王熙凤的形象特征。【方法点拨】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以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在)、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 分析人物形象时要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史记选读后感]《史记选读》

    成语、常用短语积累一、成语《太史公自序》1 彬彬有礼: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出处:“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2.不可胜道:无法尽说。极言其多。出处:“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3.金匮石室:匮:柜子。古时国家收藏重要文书处。出处:“...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现代诗歌三首|外国诗歌三首

    致 大 海 教学目的 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教学难点 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品味形象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