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列强瓜分世界图_列强对世界的瓜分教学设计

高一历史教案 2015-02-0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历史教案】

 
重点:帝国主义瓜分非洲、帝国主义对拉美的侵略
难点:对世界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
教学手段:综合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亚洲各国进一步殖民地半殖民地化
  教学中,除利用教材中“西方殖民国家对亚洲的侵略”的地图,还可让学生制“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在亚洲殖民扩张概况简表”。
殖民国家 被殖民扩张侵占的国家和地区
英国 土耳其、阿富汗、伊朗、印度、缅甸、马来半岛、中国
法国 土耳其、越南、老挝、柬埔寨、中国
俄国 土耳其、伊朗、中国
德国 土耳其、中国
美国 菲律宾、在中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日本 朝鲜、中国
  对于帝国主义为加强其殖民统治,同殖民地半殖民地封建腐朽势力勾结,共同压迫、剥削当地人民,殖民地半殖民地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遭到压制的情况,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初二第一学期学习的中国近代史相关内容,印证之。并点明,这正是殖民统治日益走向反动的表现。
二、帝国主义瓜分非洲
  应明确西欧殖民国家在非洲的殖民侵略活动经历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划分和西欧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阶段划分相一致。第一个阶段,15世纪末16世纪初到18世纪晚期,殖民者只在非洲沿海地带建立一些据点,主要作用是作为往来欧亚的远洋航行船队的补给站。此时,资本主义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殖民扩张、掠夺的主要目的是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和欧洲需要的贵重商品和生产原料,殖民活动的主要地区在亚洲印度和东南亚地区及美洲地区。第二个阶段,从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晚期,欧洲冒险家沿着非洲四条大河深入到内地探险,此时,英国首先开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用于工业生产为标志进入高潮,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工业革命已开始由英国向外扩展。冒险家深入非洲内地探险,名为探险,实际是为大工业生产寻找原料供应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及新的资本来源,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开拓新空间。侵略非洲是手段,满足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需要,才是目的。政治为经济利益的实现而服务,在此又得到了印证。第三阶段,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欧洲殖民国家掀起了瓜分非洲的高潮,这又正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密切相关,前边已多所述及,不再赘述。
三、帝国主义国家加紧对拉丁美洲的侵略
  可引导学生联系英国在19世纪经济发展的变化特征,加以分析、认识。
  关于美国对拉丁美洲的侵略扩张,教师应指出,美国对拉丁美洲的侵略活动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1823年发表“门罗宣言”为标志。这是美国国力尚不强,国内尚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羽毛未丰之时采取的政策。当时,欧洲列强尚不看重美国,其门罗主义政策影响也不大。英国在美洲的影响大大超过美国。(2)19世纪8o年代美国随着国力的增强,向拉丁美洲扩张的势头强劲起来,向欧洲列强展开全面的挑战。在经济方面向拉美地区渗透的同时,政治上也展开了攻势。1889年,美国在华盛顿召集18个国家参加的美洲国家会议,以“美洲人民利益一致”为旗号,建立了“美洲共和国国家联盟”,后来改称“泛美联盟”。这是美国为称霸西半球实施的第一个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举措。当美国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之后,1898年,美国发动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帝国主义战争,即美西战争。(3)进入20世纪,随着美国国力的日益强盛,于是,西奥多•罗斯福“大棒”政策和塔夫脱的“金元外交”相继登台、并行,极力排挤美国及其他列强,扩张自己势力。到第一次世大战前夕,美国在墨西哥和加勒比海地区的投资已大大超过英国。与拉美各国贸易的总额,美国也已经超过了英国,居于首位。整个拉丁美洲即将成为美国争霸世界的“后院”。123
四、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引导学生思考三个问题(1)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2)形成的原因;(3)如何全面评价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对“如何全面评价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可启发学生简要回顾自16世纪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认识,在以农业为本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其本身固有的封闭性,是世界各地区横向联系的障碍。只有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活动的推动下,才打破了这种封闭性,而把世界各地区连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尤其是每当发生阶段性的发展时,这个“整体”就有了进一步“紧密”的发展。随着工场手工业的发展,16世纪前后,西欧各国向海外大规模扩张,对亚洲、非洲、美洲进行殖民掠夺,将大量财富运回欧洲并转化为资本。西欧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来,力量大为加强,到19世纪时,已能深深地渗入或控制中国、印度等亚洲古老的文明中心。→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到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列强在全世界的侵略扩张……促成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的加紧殖民扩张活动,最终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从中可见,这个“体系”的形成,是资本主义阶段性发展的产物,它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对此可指导学生阅读小字部分的内容解决之。同时,又应清醒地认识,这个“体系”的形成,是建立在对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奴役、掠夺、殖民统治的基础之上,世界经济的发展给资本—帝国主义国家带来繁荣的同时,给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广大人民带来更加深重的灾难和贫穷落后。所以,这个“体系”又是很不公正的,损人利己的,必然激起广大人民的反殖民统治和反奴役、掠夺的斗争,展开日益强劲的民族解放斗争运动。
小结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出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需要,帝国主义列强加紧对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殖民扩张的争夺,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首先,它是资本主义历史发展阶段性产物,具有适应当时生产力的发展、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了世界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的一方面。其次,它是建立在对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广大人民的压迫、剥削、奴役、掠夺之上,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极大灾难,所以,又必然激起反抗斗争,反殖民统治、奴役、压迫的民族民主运动的兴起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教学设计思想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联系已经学过的《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和《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的扩张与争夺》等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导入新课。其次要依据教材内容,通过提问、阅读、回答、列表、总结等师生互动的方法来了解与掌握在帝国主义的形成过程中各列强国家对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殖民侵略,奴役的历史事实,从而加深对帝国主义本质的认识和理解。最后,要在掌握教材的基础上对帝国主义的世界殖民体系进行分析、评价。以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板书设计
  列强对世界的瓜分123
一、亚洲各国进一步殖民地半殖民地化
  1.列强对亚洲各国的进一步侵略
  2.列强在亚洲的殖民统治
二、帝国主义瓜分非洲
  1.西欧殖民者在非洲殖民活动的三个阶段
  2.西欧殖民国家瓜分非洲的主要活动
三、帝国主义国家加紧对拉丁美洲的侵略
  1.英美等国的经济渗透
  2.美国的政策变化及其活动
四、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1.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
  2.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原因
  3.如何评价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lishijiaoan/26733.html

  • 第12课阿拉伯帝国教案|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课程标准】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以我国过近代报刊、电影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课标解读】应该掌握近代中国在新潮的冲击下服饰、饮食、建筑、社会习俗、报刊电影发展的...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高一历史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思维导图】高一历史美国联邦邦政府的建立教学案

    课标要求:知道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之处复习重点:1787年宪法复习难点:对1787年宪法中的分权与制衡原则的理解、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之处、邦联制与联邦制的区别自主学习一. 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请同学们阅读第一子目内容简要概...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曾国藩唯一真实图片|曾国藩:唯一让毛泽东心悦诚服的人

    曾国藩,谁都知道,他是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也是中国近代毁誉参半的传奇人物。不管人们对他的政治行为作何评说,但几乎没有人对他的为人之道提出过异议。特别是代表他的儒家思想的修行治家学说,堪称近代中国思想界一绝。时至今日,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常常手捧《曾国藩家书》认真研读,并企图从中得到人生的借鉴。曾国藩虽...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课标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重点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香港胜利回归祖国;“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意义【三维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一国两制”提出的历史背景及其内涵;中英、中葡关于香港和澳门问题的谈...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经济组织的改变|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节 重点: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工业革命的影响。难点:自由资本主义的概念;“工业革命巩固资产阶级在各国的统治基础”。教学手段: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一、英国工业革命  1 前提和条件  学生阅读66—67页第一自然段回答: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需要哪些条件?推动英国资本主义生产发展...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扬中树人校歌|扬中树人高一年级历史第一、二课导学案

    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第一、二课 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目标导航】 1、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2、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自主构建】【重难点讲解】...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ppt]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

    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感受主动向他人学习和积极进取的快乐,形成好学善学而不盲从的态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张;2、理解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及每...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思维导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围绕美国《1787年宪法》展开。为了加强中央政府权力,北美13州殖民地召开制宪会议制定了1787年宪法。它将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一分为三。立法权归于国会、行政权归于总统、司法权归...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中国政治文明进程

    高中《历史必修1·政治史》复习纲要(仅供参考)中国政治文明进程世界政治文明进程时代特征内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夏(前2070----前1600年)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宗法制和分封制都具有牢固的血缘关系和浓厚的专制色彩。① 夏朝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始创王位世袭等制度。商(前1600----前...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历史必修一祖国统一大业思维导图]新课标必修1《祖国统一大业》-

    【课标解读】本课属于《课程标准·历史(1)》第4个专题“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即人教版教材“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中的内容,《课程标准》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据此,我们认为本课应引导学生落实的重大知识包括:“一...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