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案】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学案

高一历史教案 2015-02-0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历史教案】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学案

明太祖时:  地方: 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加强中央集权
中央:废除            ,权分六部,,加强君主专制.力不从心后,设      
  明成祖时:设立“            ”——是皇帝的顾问、咨询、内侍机构。
明宣宗时:内阁取得“票拟权”。         权压众臣。
评价:始终不是    的中央一级的    机构;它是            的产物,不可
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
*分析内阁制与丞相制的不同:
*分析比较古代中国的内阁制与西方的内阁制的不同:

皇太极:仿明制,设       ,置       ,并使用“             ”,皇权受制约
康熙帝:设南书房,中枢机构一分为三,         、          、         ,三足鼎立。
                               直接原因: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
雍正帝:设军机处     职    能:            
意    义:军机处的设立,                    。
*     
1、包含的两对矛盾:                                            
                                           
         2、形成的原因:                    、                    、                     1234
3、核心(本质特征):                                                            
4、发展趋势:                                        
         5、作用与影响:
①                                                           
 ②                                                      
③                                                      
④                                                      

评价检测

一 选择题:
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的重要矛盾之一,明朝建立后如何处理这一问题急待解决。
1.朱元璋为解决这一矛盾采取的措施是(  )
a.设立三省,分割丞相权力                       b.废除丞相,由六部分掌其权
c.设置军机处,剥夺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  d.设立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
2.明太祖和宋太祖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最相似的是()1234
a .设特务机构,由皇帝直接控制 b.分散地方机构权力
c .废除原来的全国行政区划       d. 改变选拔管理的方法,实行八股取士
3、内阁制作为明朝集中央权力于皇帝的重要措施,正式确立是在(  )
a .明太祖时期  b. 明成祖时期  c.明宣宗时期  d. 明宪宗时期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君主专制也空前加强。
4.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是(  )
a.军机处设置   b.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立c.八股取士的实施   d. 严酷的文字狱
5.关于清朝军机处,不正确的表述是()
a . 军机大臣由皇帝的“亲臣”“重臣”组成   b . 军机处能接触军国机要
c . 军机处工作效率高            d. 军机处是位居六部之上的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
6.康熙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这说明
a. 康熙帝精明干练,勤于政务 b. 清初加强君主专政
c . 康熙帝是一位有作为的君主d. 清初君权与相权矛盾突出
清王朝建立后把建立一千多年以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及至。中国的封建社会已经走到了尽头。
7.从明初废除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这一变化反映了从明朝到清朝(  )
a .皇权与相权在斗争中协调  b. 皇权、相权矛盾日益加深
c.皇权代替相权                  d.皇权日益加强
8.我国古代丞相这一官职从设立到最后被废除的演变历程,体现了()
a. 国家统一的需要        b.专制统治的需要
c. 权力相互制约的需要 d.政令统一的需要
9.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不断加强,导致这一现象的决定因素是(   )
 a .统治阶级权欲的膨胀     b .地主阶级的要求
c.封建小农经济的分散性     d.法家思想的启示
二.材料分析:
10
材料一:明太祖忌大臣权重,自洪武十三年杀胡惟庸后,不设宰相。
材料二:洪武十七年(1384年)9月14日至21日,内外诸司奏事札达1 660件,
共3 391事,即朱元璋平均每日要处理奏章207件、411事,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
无法处理好,遇到大事,更深感“密勿论思不可无人”。于是洪武十五年(1382年)置诸殿
阁大学士,收阅奏章,批发文稿,协助皇帝办理政务。
(1)材料中所说的是明朝何种官职的产生?

(2)明太祖创立这一官职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职责?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大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
量,宰相筹画,于是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百万机,独断一人至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断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材料二:明大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
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1234
回答:
(1)唐太宗与明太祖在制度设置上看法有何不同?

(2)唐太宗认为“稳便”的途径是什么?明太祖认为“稳当”的方法是什么?

(3)根据材料,你认为唐太宗与明太祖的看法从根本说是否矛盾?从制度角度说明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b b b a d b d b c
10(1)内阁大学士。(2)丞相废除后,国家政务都由他亲自处理,政务繁多。职责:收阅奏章,批发文稿,协助皇帝办理政务,后参与机务。明中叶以后,职权渐重,兼领六部尚书,成为皇帝的最高幕僚兼决策机构反映了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11(1)唐太宗认为应该加强宰相制度,以避免决策失误。明太祖认为宰相制度是政治混乱的根源,应集中权力于皇帝一人。
(2)皇帝决断和集体讨论应结合起来。中央政府各部门只管办事,皇帝一人决策即可。
(3)从根本上说并不矛盾。因为唐太宗要求“百司商量,宰相筹画”后“方可奏行”,最后的决定仍在皇帝一人手中,二者都坚持专制制度,但唐太宗要求将君主专制与宰相制统一起来,明太祖将宰相制与君主专制绝对对立起来看待,因此得出不同结论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lishijiaoan/26731.html

  • 第12课阿拉伯帝国教案|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课程标准】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以我国过近代报刊、电影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课标解读】应该掌握近代中国在新潮的冲击下服饰、饮食、建筑、社会习俗、报刊电影发展的...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高一历史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思维导图】高一历史美国联邦邦政府的建立教学案

    课标要求:知道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之处复习重点:1787年宪法复习难点:对1787年宪法中的分权与制衡原则的理解、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之处、邦联制与联邦制的区别自主学习一. 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请同学们阅读第一子目内容简要概...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曾国藩唯一真实图片|曾国藩:唯一让毛泽东心悦诚服的人

    曾国藩,谁都知道,他是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也是中国近代毁誉参半的传奇人物。不管人们对他的政治行为作何评说,但几乎没有人对他的为人之道提出过异议。特别是代表他的儒家思想的修行治家学说,堪称近代中国思想界一绝。时至今日,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常常手捧《曾国藩家书》认真研读,并企图从中得到人生的借鉴。曾国藩虽...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课标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重点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香港胜利回归祖国;“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意义【三维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一国两制”提出的历史背景及其内涵;中英、中葡关于香港和澳门问题的谈...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经济组织的改变|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节 重点: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工业革命的影响。难点:自由资本主义的概念;“工业革命巩固资产阶级在各国的统治基础”。教学手段: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一、英国工业革命  1 前提和条件  学生阅读66—67页第一自然段回答: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需要哪些条件?推动英国资本主义生产发展...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扬中树人校歌|扬中树人高一年级历史第一、二课导学案

    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第一、二课 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目标导航】 1、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2、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自主构建】【重难点讲解】...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ppt]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

    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感受主动向他人学习和积极进取的快乐,形成好学善学而不盲从的态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张;2、理解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及每...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思维导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围绕美国《1787年宪法》展开。为了加强中央政府权力,北美13州殖民地召开制宪会议制定了1787年宪法。它将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一分为三。立法权归于国会、行政权归于总统、司法权归...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中国政治文明进程

    高中《历史必修1·政治史》复习纲要(仅供参考)中国政治文明进程世界政治文明进程时代特征内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夏(前2070----前1600年)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宗法制和分封制都具有牢固的血缘关系和浓厚的专制色彩。① 夏朝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始创王位世袭等制度。商(前1600----前...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历史必修一祖国统一大业思维导图]新课标必修1《祖国统一大业》-

    【课标解读】本课属于《课程标准·历史(1)》第4个专题“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即人教版教材“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中的内容,《课程标准》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据此,我们认为本课应引导学生落实的重大知识包括:“一...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