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的影响

高一历史教案 2015-02-0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历史教案】

             第一章第二节鸦片战争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中英《南京条约》、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鸦片战争的影响。
2.能力方面
(1)通过对鸦片战争后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主要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依据史实推理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2)通过对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的探讨,正确认识它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一切剧变,从而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相关历史材料的教学,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有效信息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3.思想认识方面
(1)通过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主要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中国经过鸦片战争后丧失了大片领土和更多的主权,从而激发学生对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侵略行为的憎恨之情,进而增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
(2)通过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鸦片战争是中国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它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由香港岛被割占所带来的民族耻辱,进一步认识1997年我国收回香港主权的重大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鸦片战争的影响。
难点:正确理解“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租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旧民主革命”的概念;正确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课前准备
教师:电子计算机和实物投影仪;有关香港的影像资料;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学生:课前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预习思考: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不平等条约是怎样出现的?2.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主要包括哪些条约?分别是何时签订的?主要内容和危害怎样?3.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其中最主要的依据是什么?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说明】
本节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谈话法和讨论法。本节关于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变化的内容较为抽象。而且有“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租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旧民主革命”等一些专有名词,尽管学生在初中接触过这些概念,但仍缺乏感性和理性认识。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利于化解难点,突破重点,加深对概念性知识的理性认识。此外,谈话法和讨论法使师生处于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复习导入】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鸦片战争的有关内容,请大家回忆这场战争的结果和中国战败的原因。
○学生:(回忆作答。)
●教师:1840年到1842年爆发的鸦片战争,由于中国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西方的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由于战败,中国被迫与英、美、法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签订了一批不平等条约,它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板书第二节课题)
【新课教学】
一、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1.中英《南京条约》123456
●教师:1842年8月初,英国军舰闯到南京下关长江江面。8月29日,在英国侵略军“兵临城下”的武力胁迫下,清政府的全权代表耆英等与英国代表璞鼎查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电脑出示中英《南京条约》签字情景图。)然后指导学生阅读,逐条分析《南京条约》的内容。展示投影:《南京条约》的部分材料。
材料一:“因英国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准将香港一岛给予。”
材料二:“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宁波、厦门、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材料三:“(通商口岸)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学生:(与教师以谈话的方式逐条分析,认识其危害。)
●教师:(结合材料进行概括。)
割地: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香港岛由一个荒凉的渔村变成了英国侵略中国的货物转运站和海军基地。发动鸦片战争的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大言不惭地说:“香港是插入中国领土的一个楔子。”
(教师指图讲解,然后播放有关“香港问题的由来和回归”的音像片。)
香港是中华民族的香港。早在6000多年前,中国的先民已在那里繁衍生息。xx多年前,秦始皇设置番禺县,香港囊括其中5xx年。东晋后的400多年时间改由保安县管辖。以后保安县更名东莞,香港由东莞县辖制8xx年。明万历时从东莞划出一个新区,取名新安。英国强占香港岛以前,香港一直在新安县的管辖范围。千百年来,无论建制怎样变化,香港始终是中国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在156年前(按:1997年香港回归),英国强占了香港岛,从中国夺取了第一片土地,137年前,通过中英《北京条约》割占中国九龙司地方一区,99年前通过《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形成了所谓的英属香港地区。不过,经过百年的沧桑沉浮,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终于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物归原主”是中国人的家常话,但是只有强大的中国,才会看到物归原主的结局。
赔款:不但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困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经济负担,更为严重的是它开创了侵略者勒索赔款的恶例。
开口通商:使东南沿海门户大开。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东南沿海一些城市是清政府在列强的威逼下开放的,因此它损害了中国的贸易主权。
协定关税:协定关税是税则制度的一种。它是一国根据与他国缔结的条约或贸易协定,对进出口商品所规定的税本。有双边、多边和片面协定关税数种。前两种一般是平等互利的,是为了相互发展经济。片面协定关税,则是帝国主义国家强加给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大多有这种规定,它表明关税税则中国自己不能做主决定,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同时,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以“利益均沾”为借口,纷纷效尤。这样,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就落入到所有与中国通商的资本主义国家手中。《南京条约》是近代历史上外国侵略者强加给中国人民的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中国的领土、关税、贸易主权遭到破坏。
2.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
●教师:这是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投影有关材料,解释“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租界”等专有名词,引导学生分析危害。)123456
材料一:《五口通商章程》规定:在通商口岸的英国侨民犯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
材料二:《虎门条约》规定:中国“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材料三:“但中华地方官必须与英国管事官各就地方民情,议定于何地方,用何房屋及基地,系准英人租住……”
○学生:(阅读材料,分析内容和危害。)
●教师:(结合归纳概括。)
材料1中的规定即是所谓的“领事裁判权”。“领事裁判权”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侨民,不受居留国法律管辖的特权,也称“治外法权”。它说明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
材料2是一种片面的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及公民的法律地位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的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等待遇。通常通过签订商务条约由缔约国双方相互给予,这是发展国际间正常贸易、消除贸易歧视的一种手段。但近代中国与外国所签订的条约,往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外国享有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并无对等的权利,故称“片面最惠国待遇”。《南京条约》附件即是如此,它充分体现了条约的不平等性。此后别的国家也援例得到“合法”的“一体均沾”。
材料3为侵略者在中国建立“租界”提供了借口。租界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强迫半殖民地国家在其条约规定的口岸或城市划出的作为外侨“居留或经商”的一定区域。租界创立初期,中国政府对租界内的行政、司法有干预权,并保留有租界内的领土权。1845年《上海租地章程》写明:“租界内土地为永租而非卖绝。”但随着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深,中国在租界内保留的权利逐渐被剥夺,以至削除。租界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进行各种侵略和罪恶活动的据点。租界是半殖民地社会的一种特殊象征。它与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的“租借地”有一定的区别。
通过《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签订,英国获取了很多特权,而对中国来说,则是丧失国家独立和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开始。看到英国获得如此之多的好处,美国和法国也趁火打劫,先后与中国订立类似的条约,以攫取在华特权。
二、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教师:听到中英《南京条约》签字的消息,美国总统泰勒立即派了特使顾盛来到中国,他模仿英国的经验,以炮舰的威胁作为提出要求的后盾(顾盛带来四艘炮舰),1844年与清政府签订了《望厦条约》。这年冬天,法国特使也到了中国,在停泊于黄埔的一艘法国兵舰上签订了《黄埔条约》。同学们阅读教材,总结出美法通过新的不平等条约还扩大了哪些其他侵略权益。
○学生:(列举有关史实说明。)
●教师:顾盛与中国签订了《望厦条约》后,急忙向美国政府报告。请阅读教材8页的材料(顾盛报告引文),说说为什么英国和其他国家要感谢美国?并说明它的具体表现。
○学生:(讨论发言,着重分析从哪些方面将门户开放得更宽阔,得出共识。)
●教师:(概括总结)在中美《望厦条约》中规定:美国兵船可任意到中国各通商口岸“巡查贸易”,这就为美国的侵华活动大开了方便之门,美国的兵船可随时进入中国东南海域,严重损害了中国的领海主权。《望厦条约》中还规定美国人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望厦条约》不仅增加了新的内容,而且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等问题的规定比英国的条约更具体,更多地损害了中国主权。根据《南京条约》附件“片面最惠国待遇”“利益均沾”的原则,美国、法国扩大的侵略权益英国同样可以享有。《望厦条约》成为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与中国订立不平等条约的范本。123456
三、鸦片战争的影响
●教师:鸦片战争是资本主义的英国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一场侵略战争。鸦片战争后,英、美、法三国强迫中国套上了这不平等条约的枷锁,给中国带来了灾难和屈辱,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教师用投影仪打出思考题):第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性质是什么?第二,鸦片战争前的政治、经济状况如何?第三,鸦片战争后政治、经济方面有何变化?(要求结合史实说明,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参加学生的小组讨论。)
○学生:(小组选出代表,说明讨论的结果。)
1.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教师:(加以概括,着重分析鸦片战争前后的经济变化状况)第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政治上是独立自主的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战后,国家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成为领土和主权不完整的半独立国家。第二,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经济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打开中国的大门后,凭借先进的生产力和夺取的侵略特权,疯狂地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原有的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我们说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其标志有两个:其一,在外国大量倾销商品的过程中,家庭手工业破产,造成耕与织的分离;其二,使中国的生产、贸易服从于世界市场的需要,逐渐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原料供应地。下面就请同学阅读教材8页小字的有关内容,找出能够说明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材料信息和史实依据。(教师用投影仪打出材料)
材料一:1846年,包世臣致《政前大司马许太常书》中说:“木棉梭布,东南抒轴之利甲天下,松太钱漕不误,全仗棉布。今则洋市盛行,价当按市而宽则三倍,是以布市销减,蚕棉得丰岁而皆不偿本。商贾不行,生计路绌。推原其由,皆由银贵,银责由于银少,不二三年,恐当由少入无,则钱漕两奏,势必贻误。”
材料二: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
●学生:(在教师辅导下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思考发言,有助于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方法的培养。)
●教师:(总结)综上所述,鸦片战争后的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开始遭到破坏,封建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古老的社会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这样的社会还能说是封建社会吗?(引发思维。)
○学生:(思考作答。)
●教师:中国不再是封建社会,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么怎样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含义呢?(提出问题,激活思维。)
○学生:(思考并讨论,创造一个让思维充分活动的氛围。)
●教师:“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而不是全部独立自主权,也就是形式上有自己的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殖民者控制,是历史的沉沦;“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制度,又有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就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因素在增长,从一定程度上看是历史的进步。“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内涵。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原来的封建社会开始转化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个变化就是从鸦片战争开始的,在鸦片战争后的一段时期内中国社会更多地体现出半殖民地的特征,到19xx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123456
2.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教师: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先回忆:鸦片战争前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与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是否有区别?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出现了两对矛盾:即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是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和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不同,“封建主义”不但包括地主阶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还有经济的、政治的、当权的各种封建半封建的反动势力以及后来的官僚资产阶级。“人民大众”不但包括农民阶级,还有近代新生的无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3.中国革命任务的变化
●教师:请同学们分析回答:革命任务在鸦片战争前后有何变化?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正是由于社会性质的改变,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由此革命任务也会有所改变。中国人民肩负起了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从此,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不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79年,即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教师:鸦片战争后,中国在政治、经济领域发生的重大变化是否会引发人们在思想方面的变化呢?(启发学生思维。)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是的,在中国政治、经济领域发生变化的同时,思想领域也发生了变化,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抛弃“夜郎自大”的腐朽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中国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本课小结】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看到,通过鸦片战争,英、美、法三国先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不仅引起了政治、经济领域的变化,而且也引起了思想观念的转化。因此我们得出这样的认识:鸦片战争是中国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它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化,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课后思考题】
●教师:在学习了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巨大影响的内容后,我想到了我们这个文明古国的发展历史,几千年来,黄河文明受到多少次伴随征服的外来冲击,但它始终没有陨落。我们曾经很欣赏这种强大的文明同化力量。但19世纪上半期,一种新的文明,乘着西方军舰,带着廉价商品和新的思想文化观念呼啸而来的时候,古老的华夏文明却再也不可能同化它了。西方列强在把灾难带给中国人民的同时,也把资本主义文明带给中国,正如马克思指出的,西方国家对亚洲国家的侵略“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中国古代文明与近代作为西方侵略附属品的西方文明呢?
【布置作业】
结合史实说明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并指出你的最主要依据。
背景资料
1.鸦片战争后外商操纵中国茶的出口123456
中国所产,茶、丝为两大宗。当茶出时,众夷来买,商定而后答价,丝毫不能增。倘居奇不卖,欲昂其值以俟,则逾七日减十之一,再逾七日减十之二,又逾七日减十之三,俟逾久,是逾减,华商不齐一,遂为所挟,不得不卖。而夷人阴谋幻诈之心,尤为甚焉者。茶有头二三春,近日茶商多逡巡不前,夷见头春茶至者少,由故倍其值以买之。人闻其利,遂争往,及二春至诸多,则价骤降,如值银一百两,仅出银五六十两,非令大亏其本而去不休。如是至三春至者必少,则又就最后者五六人,数倍其利以欣之,以诱华商未死之心。庶明年人方踊跃来办。总之,沾润者不过数千两数百两,且其人有数,而折短者动辄数万两数千两,且其人甚多。盖彼心齐一,制华商盈缩之命,华商如鸟在笼中,闭放由人,不能自主。
摘自欧阳显《见闻琐录》
2.租界是中国人的地狱侵略者的乐园
租界是西方殖民者和冒险家的乐园。自五口通商租界设立以后,西方殖民者和冒险家,包括流氓、恶棍、逃犯,纷纷来到中国的租界地,干尽一切罪恶的勾当,不受中国法律的制裁。美国人丹特涅著的《美国人在东亚》一书中写道:
新口岸的开放,和对新贸易的无限的期待,招得世界各处的冒险家纷至沓来,这些人除去靠他们的“机智”(应当是诡计多端)为生外,别无任何行当或职业。……人人都深感不安,中国人更是心怀畏惧。在美国领事们的报告和委员们的公函中,像这类浪人的丑事、罪行和种种穷凶极恶勾当的记述,是不胜枚举的。
在租界里,中国人遭受百般压迫、侮辱和虐待。上海租界的电车,头等车厢供洋人乘坐,中国人只能坐三等车厢。在汉口租界,中国人力车夫必须穿上像犯人一样的“号衣”。上海租界公园门口,竖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挂着“慈善”招牌的上海公济医院,为了让一个头上长满癞痢的洋人“体面”,竟然到街上抓来一个中国人,强行揭去头皮,给洋人移植。更有甚者,租界里的洋巡捕拿中国人当活靶子,练习射击。
摘自《屈辱的岁月•奋斗的历程》61~62页

123456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lishijiaoan/26734.html

  • 第12课阿拉伯帝国教案|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课程标准】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以我国过近代报刊、电影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课标解读】应该掌握近代中国在新潮的冲击下服饰、饮食、建筑、社会习俗、报刊电影发展的...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高一历史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思维导图】高一历史美国联邦邦政府的建立教学案

    课标要求:知道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之处复习重点:1787年宪法复习难点:对1787年宪法中的分权与制衡原则的理解、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之处、邦联制与联邦制的区别自主学习一. 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请同学们阅读第一子目内容简要概...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曾国藩唯一真实图片|曾国藩:唯一让毛泽东心悦诚服的人

    曾国藩,谁都知道,他是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也是中国近代毁誉参半的传奇人物。不管人们对他的政治行为作何评说,但几乎没有人对他的为人之道提出过异议。特别是代表他的儒家思想的修行治家学说,堪称近代中国思想界一绝。时至今日,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常常手捧《曾国藩家书》认真研读,并企图从中得到人生的借鉴。曾国藩虽...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课标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重点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香港胜利回归祖国;“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意义【三维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一国两制”提出的历史背景及其内涵;中英、中葡关于香港和澳门问题的谈...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经济组织的改变|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节 重点: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工业革命的影响。难点:自由资本主义的概念;“工业革命巩固资产阶级在各国的统治基础”。教学手段: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一、英国工业革命  1 前提和条件  学生阅读66—67页第一自然段回答: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需要哪些条件?推动英国资本主义生产发展...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扬中树人校歌|扬中树人高一年级历史第一、二课导学案

    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第一、二课 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目标导航】 1、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2、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自主构建】【重难点讲解】...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ppt]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

    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感受主动向他人学习和积极进取的快乐,形成好学善学而不盲从的态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张;2、理解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及每...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思维导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围绕美国《1787年宪法》展开。为了加强中央政府权力,北美13州殖民地召开制宪会议制定了1787年宪法。它将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一分为三。立法权归于国会、行政权归于总统、司法权归...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中国政治文明进程

    高中《历史必修1·政治史》复习纲要(仅供参考)中国政治文明进程世界政治文明进程时代特征内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夏(前2070----前1600年)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宗法制和分封制都具有牢固的血缘关系和浓厚的专制色彩。① 夏朝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始创王位世袭等制度。商(前1600----前...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历史必修一祖国统一大业思维导图]新课标必修1《祖国统一大业》-

    【课标解读】本课属于《课程标准·历史(1)》第4个专题“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即人教版教材“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中的内容,《课程标准》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据此,我们认为本课应引导学生落实的重大知识包括:“一...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