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课幼儿园】第22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岳麓版学案)

高一历史教案 2015-02-0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历史教案】

第22课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岳麓版学案)
【课程标准】
1.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2.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课标解读】
1.文化大革命: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践踏的具体表现。
2.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掌握新时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和基层民主选举的方式和意义,认识“依法治国”的重要性,理解民主法制发展是社会文明的重大体现,而基层民主选举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前提,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基础的一环。
【考试大纲】                             
1.“文化大革命”
2.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知识梳理】
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1.“文革”的原因
(1)根本原因:党内指导思想上“左”倾错误越来越严重,毛泽东认为党内出现了“             ”和“资产阶级复辟”。
(2)直接原因:        、        等人利用和助长了毛泽东的“左”倾错误。
(3)外部原因:国际形势恶化,中国的周边局势严峻。
2.“文革”对民主法制践踏的表现
(1)在全国性的              状态下,人民生命财产得不到保障;
(2)一元化权力机关——                   成立,社会秩序混乱;
(3)               制度、                              制度遭到破坏;
(4)党组织被破坏,党内政治生活无法正常进行。
总之,“文革”是对                  的野蛮践踏,使国家民主政治建设         。
请思考1: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二、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
(一)首要环节:平反文革前后的             
 (二)政治体制改革:改进              制度和            制度,加强            和
             建设。12345678
 (三)法制建设:法律制度的逐步健全(1978年以后)
1.历史条件:
①文革的深刻教训;
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并着手平反冤假错案,恢复和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为全面开展法制建设准备了政治基础。
③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阶段,改革开放的逐步展开。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完善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制度、进行深人持久的民主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2.法制建设的措施:全面立法,建立法律体系
①1979年《刑法》
②1982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意义:它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加强
对公民人身权利的保障。
价值:既体现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所确定的法制建设方针,也是对对三十多年来历史经
验教训的总结。
③1986年《义务教育法》《民法通则》《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等
3.法制建设的成果
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初步实现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方面有法可依;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政治基础。
4.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
①提出:1997年,中国共产党“xx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发展:1999年,九届人大把依法治国写进宪法——法制建设里程碑。xx年,xx大提出发展民主政治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③新进展:近年来,我国加强对依法治国的宣传教育,提高了全民的法律素质和法制观念;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各届人大加强执法监督,依法治国取得了新进展。
(四)加强基层民主建设;
1989年,颁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定城市居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             产生。
1998年,颁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           
产生。在农村,以           、           、           、            为核心的村民自治正不断扩展。
【思维拓展】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形成基础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的历史
(2)组织形式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在建国初期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政协以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继续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3)特点
①是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前提的。
②是以服务社会主义事业为共同目标的。
③我国各民主党派和共产党一起参加国家政权,参加政府工作,不存在轮流执政的问题。
④我国各民主党派都得到宪法的承认和保护,享有宪法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实践意义12345678
①这一制度有利于党和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全国人民的团结;
②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充分调动各民主党派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③有利于党和政府兼听各种意见,作出科学决策;
④有利于发扬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克服官僚主义;
⑤有利于形成对共产党的监督机制和党风廉政建设。
(5)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与西方两党制、多党制的区别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 西方两党制、多党制
角色 中共——执政党
各民主党派——参政党 执政党
在野党(不确定)
政党关系 中共领导、各民主党派接受领导,团结合作 相互竞争、相互攻击
(6)“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提出的原因
①民主党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与中共合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完成做出贡献。
②在进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民主党派表现出与中共合作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的强烈愿望。
③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以后,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和小资产阶级的成员,逐步变成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一部分,民主党派也成为这部分劳动者的政党。
④为了更好地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需要团结民主党派共同奋斗。
2.文革对民主政治的践踏
(1)表现:
①全国各地革命委员会的建立: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一次重大倒退
   革命委员会的特点:集党、政、军和立法、司法大权于一身的权力机构;党政不分、政企合一的一元化领导体制。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在“文革”开始后的8年时间里,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没有举行过一次会议。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也被迫停止活动。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摧残
   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地方组织的许多负责人受到无情批判和斗争。各级政协相继停止了一切活动。
④党的组织、规章制度遭到了破坏,党内民主政治生活无法正常进行。
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失去保障。
从中央到地方,造反派打、砸、抢、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失去保障。刘少奇同志被迫害致死,造成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刘少奇案。
⑥无政府主义思想泛滥
“文革”期间,江青一伙煽动群众冲击党政机关、学校、工厂,到处揪斗“走资派”“反动学术权威”和“牛鬼蛇神”,无政府主义思想泛滥。
(2)文革的教训:
①必须认清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为中心;
②正确认识和分析国内阶级状况和阶级斗争形势,作出合乎实际的科学分析;
③必须正确理解群众、阶级、政党和领袖之间的关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和神化领袖的做法;
④必须进一步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必须要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约束人们的行为,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
⑤国家的决策必须遵守法律的规定,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避免因决策失误给国家人民带来损失;
⑥应加强法制建设教育,提高公民遵法守法、自觉维护法律的意识。
⑦最深刻最基本的教训是: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必须坚决反对“左”的和“右”的错误,特别是“左”的错误。12345678
3.中国现代民主政治建设发展历程
阶段 特征 成果
1966-1976文化大革命 曲折发展时期 全国人大连续十年没有召开;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原因和教训:制度不健全;法律不完善;法律意识不强。
(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的艰巨性)
新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发展完善时期 ①法制建设:十六字方针提出;平反冤假错案;全面立法:刑法;修订宪法;民法通则等形成体系,实现的有法可依局面 ③依法治国方略提出

  ②制度建设: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基层民主——村民民主自治制度;坚持和加强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十六字方针;民族工作:82年宪法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健全和发展;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走进高考
例1.(2006 广东深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7分)
   材料一  中国户口不下四万万,果能设立议院,联络众情,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合四万万之众如一人,……故议院者,大用之则大效,小用之则小效者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上》
   (1)材料一体现了中国近代哪一政治派别的什么主张?有什么影响?(4分)
   材料二  19xx年国会主要党派构成统计表:
   政党    发起人    所占席数
   国民党    宋教仁    392
   共和党    黎元洪    176
   统一党    程德全    24
   民主党    汤化龙    24
(2)据上表指出,民国初年中国政治出现什么新局面?分析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3分)
(3)结合以上材料,概括指出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政治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当时民主政治没有实现的主要原因。(3分)
职务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政务院
党派 主席 副主席 委员 总理 副总理 政务委员
共产党 1 3 29 1 2 6
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 0 3 27 0 2 9
材料三1949年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政务院领导人构成表(单位:人)
(4)上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民主制度建设中的什么创举?据上表概括中央人民政府的构成特点,并指出新中国政权的实质。(4分)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感悟。(3分)
  解析 材料题要善于提炼材料的有效信息,如从材料一中可以得到“设立议院”\郑观应等信息,很明显可以提炼出作者的主张和派别。回答第(5)问时,要抓住各材料体现的共同内容,从其实践效果,追求过程等角度考虑“感悟”。
答案  (1)早期维新派;议会政治。(2分)  促进维新变法运动发展;当时没有实施。(2分)   12345678
(2)民国初年出现政党政治活跃的局面。(1分)
原因:辛亥革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袁世凯控制内阁;民族资产阶级希望通过议会方式,限制袁世凯,维护民主制度。(2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      
(3)趋势:从专制走向民主。(1分)
原因: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2分)
(4)创新: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1分)
特点: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多党合作;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体现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原则。(2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
实质:人民民主专政。(1分)
(5)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民主政治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中国近代民主政治起步晚,发展艰难;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中国的民主政治不可能实现;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才可能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3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
例2.(08上海历史,共同部分38)                
“中国的1978”
1978年,对于中国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有的学者说,这是中国的重新出发,一个国家的重新开始。历史为什么选择了1978年,这既是那个时代一批人面对中国与世界的过去和未来的集体思考,也和一代伟人邓小平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从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到今天,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已为世界所瞩目。
站在30年后的今天,以“中国的1978”为主题,撰写一篇历史小论文。可选择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不同角度,也可围绕某一中心、某一事件、某一人物等展开论述。(30分)
注意:
   1.论文须围绕主题展开
   2.论点应由材料支持
   3.论述要层次分明
   4.叙述要通顺流畅
答案要点:
本题旨在了解考生对历史过程的分析、评判能力,驾驭、运用史实的能力以及历史叙述与论述的能力。本题可以选取一个视角,也可进行综合性的阐述。
本题每卷至少应由两人评阅,各人独立打分,以所得平均分为最终得分(有小数出现则4舍5人);如果两人给出的分值之差等于或大于阈值,应由中心组重新评阅。
     (1)主题:能够依据题目要求。
     (2)观点:观点突出。
     (3)史实:所引史实典型而充分。
     (4) 论述:论据与论证充分。
     (5)叙述:文字通顺流畅。
【课时训练】
一、单选题:
1.文革期间,还是xx的刘少奇竟遭到抄家和人身迫害,这一事件最突出的表明了
a.国家的法律遭到严重的践踏             b.不能人为地制造阶级斗争
c.党的民主集中制遭到严重破坏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建国初期,我国形成的基本政治制度在“文革”中没有遭到严重破坏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                        b.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12345678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主集中制
3.在中国要避免“文化大革命”的悲剧重演,最主要在于
a.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b.防止教条主义的个人崇拜
c.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d.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4.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并非一帆风顺的主要原因是
a.西方国家敌视我国             b.封建残余思想影响
c.“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d.“左”倾错误的影响
5.使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达到新的高度,并成为中国法制建设的里程碑的标志性事件是
a.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颁布实施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颁布
d.《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颁布
6.下列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中,促进了国家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的是
a.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国家领导体制    
b.逐步建立了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c.坚持和加强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健全和发展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7.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的以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的法律是
a.《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b.《 行政复议法 》
c.《 选举法》                     d.《 中国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是
    a.宪法           b.民法            c.刑法         d.经济法
9.“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这一条文是在广泛听取各个方面、阶层的意见与建议,反复商议的基础上,形成草案,最后由全国人大表决通过的。这体现了:①民主集中制是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 ②社会主义民主具有真实性、广泛性 ③法律是社会各个阶层意志的反映 ④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得到全面落实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证的是以下哪两部法律?
a.《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民法》       b.《宪法》《民事诉讼法》
c.《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d.《刑法》《民法》
11.下列对“法治”的理解正确的是:①“法治”是法律制度的简称 ②“法治”是依法治国的简称 ③“法制”是完善“法治”的前提 ④由“法制”到“法治”的变化,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步伐的大大加快。12345678
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12.1982年我国颁布了新宪法,还对它进行了多次修改,并相继出台了《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各种法律法规,这表明
a.我国人民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        b.我国的法律法规越来越多
c.我国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d.我国完成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13.对《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法》颁布实施意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a.加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b.密切了党群关系
    c.健全国家权力的监督系统          d.反映法律面前政府与人民平等的原则
14.中国进入法治化社会新时期的标志是
a.“xx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
b.1999年3月,“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
c.1982年宪法的颁布
d.1999年4月,《行政复议法》的颁布
15.在农村,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有: ①人事自治 ②民主选举 ③民主决策 ④民主管理 ⑤民主监督 ⑥协管自治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③④⑤⑥   d.①②⑤⑥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改革开放20年以来,我国全国人大常委会按立法程序制定的法律和有关法制的问题决定达400多部,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800多件,地方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4000多件。九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材料二  自《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处罚法》颁布后,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再也不能凭感情用事了,在这期间,全国各级法院共受理一审行政案件数10万件。
材料三  全国司法机关不徇情,不手软,对腐败分子严惩不贷,仅xx年一年就立案查处贪污,贿赂等违纪干部1。3万多名,其中省部级干部16人。
材料四  据全国检察机关会议提供的资料看,正在查办的案件中,80%以上是人民群众依法举报的。
请结合所学国家机构的有关知识回答:
(1)上述材料共同反映了什么问题?

(2)上述问题在材料中分别是如何体现的?

17.20世纪是中国将民主政治从理想、理论逐步变成现实的世纪,它经历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新民主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三个探索阶段,最终形成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探索民主政治过程及结果。(5分)

  (2)总结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践中取得的最大成果。 (4分)

  (3)探究并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4分)

  (4)你认为我国目前推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艰巨性在哪里?(2分)
第22课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cdda    6-10.adadc   11-15.dcdba  
二、非选择题:12345678
16. 解题思路:如果题目不直接指出观点先归纳出材料中的中心思想,找出观点,这是回答好第二问的前提。然后再用演绎法去看材料是如何体现这一观点的。注意题目的规定性是“如何体现”。做此类题目是一定要从材料中折射出基本理论,叙述时要做到基本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
参考答案:
(1)上述材料共同反映了我国正在按照依法治国的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材料一表明:为确保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我国立法机关按照立法程序制定了大量的法律,做到了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
材料二表明:行政机关必须严格依法行政,否则也要受到法律制裁。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只有依法行政,才能把依法治国落到实处。
材料三表明:司法机关必须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只有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才能有效打击腐败,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材料四表明: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为依法治国奠定了群众基础。 
17.(1)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初步实践阶段,主要集中在君主宪制和民主共和制的实践探索上。(1分)康有为等维新派开始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儒家思想结合。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实行维新变法,结果失败;(2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把西方的国家学说发展为三民主义,并以此为指导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2分)
 (2) 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或1949年新中国成立)(4分)
 (3) 民主政治主要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分)
  (4)艰巨性:民主与法制还不够完善;封建习惯与作风还经常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经常存在;公民的民主与法制意识有待提高。(任答2点得2分,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12345678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lishijiaoan/26730.html

  • 第12课阿拉伯帝国教案|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课程标准】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以我国过近代报刊、电影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课标解读】应该掌握近代中国在新潮的冲击下服饰、饮食、建筑、社会习俗、报刊电影发展的...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高一历史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思维导图】高一历史美国联邦邦政府的建立教学案

    课标要求:知道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之处复习重点:1787年宪法复习难点:对1787年宪法中的分权与制衡原则的理解、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之处、邦联制与联邦制的区别自主学习一. 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请同学们阅读第一子目内容简要概...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曾国藩唯一真实图片|曾国藩:唯一让毛泽东心悦诚服的人

    曾国藩,谁都知道,他是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也是中国近代毁誉参半的传奇人物。不管人们对他的政治行为作何评说,但几乎没有人对他的为人之道提出过异议。特别是代表他的儒家思想的修行治家学说,堪称近代中国思想界一绝。时至今日,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常常手捧《曾国藩家书》认真研读,并企图从中得到人生的借鉴。曾国藩虽...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课标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重点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香港胜利回归祖国;“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意义【三维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一国两制”提出的历史背景及其内涵;中英、中葡关于香港和澳门问题的谈...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经济组织的改变|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节 重点: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工业革命的影响。难点:自由资本主义的概念;“工业革命巩固资产阶级在各国的统治基础”。教学手段: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一、英国工业革命  1 前提和条件  学生阅读66—67页第一自然段回答: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需要哪些条件?推动英国资本主义生产发展...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扬中树人校歌|扬中树人高一年级历史第一、二课导学案

    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第一、二课 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目标导航】 1、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2、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自主构建】【重难点讲解】...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ppt]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

    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感受主动向他人学习和积极进取的快乐,形成好学善学而不盲从的态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张;2、理解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及每...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思维导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围绕美国《1787年宪法》展开。为了加强中央政府权力,北美13州殖民地召开制宪会议制定了1787年宪法。它将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一分为三。立法权归于国会、行政权归于总统、司法权归...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中国政治文明进程

    高中《历史必修1·政治史》复习纲要(仅供参考)中国政治文明进程世界政治文明进程时代特征内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夏(前2070----前1600年)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宗法制和分封制都具有牢固的血缘关系和浓厚的专制色彩。① 夏朝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始创王位世袭等制度。商(前1600----前...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历史必修一祖国统一大业思维导图]新课标必修1《祖国统一大业》-

    【课标解读】本课属于《课程标准·历史(1)》第4个专题“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即人教版教材“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中的内容,《课程标准》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据此,我们认为本课应引导学生落实的重大知识包括:“一...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