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高一化学第一单元《卤素》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教案 2015-01-2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化学教案】

第一节 氯气

  一、氯原子结构: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由于氯原子最外层有____个电子,容易___(得或失)___个电子而形面8个电子稳定结构,因此氯元素是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二、氯元素的性质

  1、 氯气是____色有_____气味的气体,___毒,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气__。

  2、 氯气的化学性质:点燃 与金属反应 2na + cl2===2nacl (___色烟)

  点燃 cu +cl2===cucl2 (_______色烟)

  点燃h2+cl2===2hcl (_______色火焰)或光照

  与非金属反应 2p+3cl2===2pcl3 pcl3+cl2===pcl5 (________色烟雾)

  cl2+h2o===hcl+hclo(有强氧化性的弱酸,漂白性)

  与化合物反应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漂白粉,有效成份是____)ca(clo)2+co2+h2o==caco3↓+2hclo(这个反应证明hclo是弱酸的事实)

  cl2+2naoh====nacl+naclo+h2o

  氯气的用途:消毒、制盐酸、漂白粉、农药等

  agbr用作感光片agi用作人工降雨

  练习:指出以上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并用单线或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情况。

  三、氯气的制法

  1、 药品:浓盐酸和二氧化锰

  2、 原理:mno2+4hcl===mncl2+2h2o+cl2↑

  (求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当有2mol氯气生成时,有_____hcl被氧化,有___mol电子转移)

  3、 装置类型:固+液――

  4、 收集方法:用___排空气法或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

  5、 检验: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 变 蓝(思考其原因是什么

  6、 余气处理:多余的氯气通入____溶液中处理吸收,以免污染环境
第二节 氯化氢
  一、氯化氢的性质

  1、物理性质:是一种___色有____气味的氯体,___溶于水(1 :500 体积比)密度比空气大。

  2、化学性质:hcl 溶于水即得盐酸,盐酸是一种强酸,具有挥发性和腐蚀性。

  3、氯化氢的实验室制法

  药品:食盐(nacl)和浓h2so4

  原理:用高沸点(或难挥发性)酸制低沸点酸(或易挥发性)(与制硝酸的原理相同)微热 nacl+h2so4=====nahso4+hcl↑

  强热 总式:2nacl+h2so4====na2so4+2hcl↑nacl+nahso4====na2so4+hcl↑

  (上述说明了条件不生成物不同,要注意反应条件)

  装置类型:固+液――收集方法:用向上排空法收集 检验:用 湿润的蓝色石蕊 试纸 余气处理:将多余的气体通入 水 中即可

  第四节 卤族元素

  1、 原子结构特征: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均为7个电子,由于电子层数不同,原子半径不,从f――i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因此原子核对最外层的电子的吸引能力依次减弱,从外界获得电子的能力依次减弱,单质的氧化性减弱。

  2、 卤素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的比较(详见课本24面页)

  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从f2→i2,颜色由浅到深,状态由气到液到固,熔沸点和密度都逐渐增大,水溶性逐渐减小。

  3、 卤素单质化学性质比较(详见课本28页)

  相似性:均能与h2发生反应生成相应卤化氢,卤化氢均能溶于水,形成无氧酸。

  暗 光

  h2+f2===2hf h2+cl2===2hcl

  加热 持加热

  h2+br2===2hbr h2+i2====2hi12

  均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氢卤酸和次卤酸(氟除外)

  2f2+2h2o==4hf+o2

  x2+h2o====hx+hxo (x表示cl br i)

  递变性:与氢反应的条件不同,生成的气体氢化物的稳定性不同,

  hf>hcl>hbr>hi,无氧酸的酸性不同,hi>hbr>hcl>hf.。与水反应的程度不同,从f2 → i2逐渐减弱。注意:萃取和分液的概念

  1、 在溴水中加入四氯碳振荡静置有何现象?(分层,下层橙红色上层无色

  2、 在碘水中加入煤油振荡静置有何现象?(分层,上层紫红色,下层无色)

  卤离子的鉴别:加入hno3酸化的硝酸银溶液,

  cl-:得白色沉淀。

  ag+ + cl- ===agcl↓ br-:得淡黄色沉淀

  ag+ + br- ====agbr↓ i: 得黄色沉淀

  ag+ + i- ====agi↓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huaxuejiaoan/26345.html

  •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案|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教案(二)

    重点难点 溶质的质量分数有关计算;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教学方法 讨论式教学法。教学用具 仪器:烧杯、玻璃棒、药匙、天平、量筒。药品:硝酸钾、水蔗糖。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言]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在相同质量的水中加入一匙糖或两匙糖所形成的糖水的甜度不同,糖加的越多越甜,那么,从溶液的有关知识分析糖、水及糖水...

    发布于:2015-01-26

    详细阅读
  • 【氯气与水反应检验生成物】氯气与碱反应及Cl-的检验

    第2课时 氯气与碱反应及cl-的检验[学习目标定位] 1 根据氯气与水的反应能正确写出氯气与碱[(naoh、c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 知道漂白粉的成分和用途。3 学会氯离子的检验方法。 1.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

    发布于:2015-01-26

    详细阅读
  • [第二单元上课时间]第二单元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

    第二单元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 单元小结 一、铁 1 铁的性质 (1)物理性质:铁是一种可以被磁铁吸引的银白色金属,纯铁的熔点较高(1535℃),防腐能力强。密度7 83g cm3,是电和热的良导体。但是通常炼制的铁中含有碳等杂质,使铁的熔点降低,防腐能力大大下降。 (2)化学性质:铁是活泼的金属,...

    发布于:2015-01-26

    详细阅读
  •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案_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教案(一)

    教学重点:  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教学难点:  1.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  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中,涉及溶液体积时的计算。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说某溶液是浓还是稀,但浓与稀是相对的,它不能说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确切量,因此有必要对溶液的浓与稀的程度给以数量的...

    发布于:2015-01-26

    详细阅读
  •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铝三角

    铝是高中化学重要的金属,主要有铝、氧化铝、氢氧化铝。高考化学中铝的考点主要集中的铝及其化合物的两性,即既可以与酸反应,也可以与碱反应。点击图片可在新窗口打开铝三角主要体现了铝及其化合物的两性一、单质铝(al)铝是一种活泼金属,具有金属的共性,能够与非金属、酸、某些盐反应,同时具有自己特有的性质,可以...

    发布于:2015-01-26

    详细阅读
  • [钠对人体有什么作用]钠

    (1节时)【目的要求】: 1 使学生掌握钠的重要性质,认识钠是一种活泼的金属;2 通过钠的有关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重、难点】: 钠的化学性质【教学方法】: 实验演示,原理解释,分析归纳,阅读自学【教学过程】:l 引言:前面我们学习了卤族元素的性质,今天我们...

    发布于:2015-01-26

    详细阅读
  • [第六节颈椎压迫哪个部位]第六节 化合价

    第六节 化合价教学目标: 1 记住化合价一般规律和常见元素化合价。 2 根据元素化合价书写化学式,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教学重点:化合价原则。教具:小黑板投影机、胶片。教...

    发布于:2015-01-26

    详细阅读
  • 盐类水解的应用手抄报|《盐类水解的应用》导学案

    教学基本信息课 题 盐类水解的应用所属模块及章节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三节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本节内容将化学平衡理论和微粒观作为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主要表现为:物质在水溶液中是以分子、离子等微粒的形式存在的;这些微粒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有强弱、主次之分;当微粒间的这些相互作用过程...

    发布于:2015-01-26

    详细阅读
  • 二氧化硫_二氧化硫

    目标(一)知识目标:1. 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2. 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3. 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二)能力目标: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创新能力。(三)情感目标: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培养环保意识。教学重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教学过程【引入】s有哪些化合价?分...

    发布于:2015-01-26

    详细阅读
  • 氮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

    [学习目标定位] 认识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性质,熟知氮的氧化物溶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知道氮的氧化物(no2)、硫的氧化物(so2)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及防治措施。 1.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和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大量的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产生的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布于:2015-01-26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