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原因】8.4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高一地理教案 2015-01-1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地理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结合实例,理解我国面临的生存和发展压力。

(2)结合实例,了解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3)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探讨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和途径。

2.能力目标

(1)学生会根据中国的国情分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2)从分析、评价北京留民营村的生态农业措施,去分析自己家乡的农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3.德育目标

(1)通过对国情的分析,唤起学生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任务分析]

1.起点能力

(1) 知识准备: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理解了可持续发展必须从观念走向实践的原理。也具备有关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基础知识。

(2) 技能准备:有一定的读图、分析、归纳能力。

2.学习类型

本课是程序性知识学习课。

3.新知识与原有知识联系

前面三节对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充分介绍,结合我国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结合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明确可持续发展是历史的必然。具体到我们这样一个经济不发达、人口众多的国情现实,本节的教学内容属地理规则(地理规律)。教学中采取例──规法。

4.重点、难点

我国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的巨大压力,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

5.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

[教学过程]

[投影]:案例1:中国触目惊心的环境问题。

1.在个别年份,贵阳只要下雨,几乎就是酸雨(ph=3,甚至2)比醋酸还酸。

2.中国有1/7的陆地国土被沙漠覆盖,1/3陆地国土受到风沙的危害,平均每天有500公顷土地被沙漠吞噬,20多座有文字可查的历史名城如楼兰等都淹没在沙漠之下。

3.原生存于我国的招鼻羚羊、野马、犀牛、野牛等动物已经绝迹,华南虎、亚洲象、双峰驼、黑冠长臂猿也身逢绝境,濒临灭绝。华南虎只剩30~40只,可餐桌上还有穿山甲、娃娃鱼等二类保护动物。

4.黄河从1972年经常断流,1997年从2月7日开始,到年底共断流13次,累计断流226天,造成胜利油田因少产原油损失30多亿元。

5.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占陆地国土面积1/3,每年流失的土壤高达50亿吨,相当于每年损失1厘米厚的土壤,而自然形成1厘米厚的土壤需4xx年。

6.铁路两旁的快餐盒、塑料带似白色飘带。

7.在极端年份,北京市的居民每天呼吸的空气(大多时候),即使不吸烟,也相当于每天吸一包烟。世界50个选定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评比,北京、广州、上海、沈阳、西安曾经“榜上有名”。最差的10个中有5个是中国城市。

8.广州的交警和交通干道的两侧居民和小学生血液中含铅量超正常值,处于铅中毒状态。

……

[提问]看完资料,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和感受?

[板书]一、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读图]8.17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提问]解释三段“引文”。

[总结]“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森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荀子在xx多年前提出了森林保护主张,然而这一可贵的生态意识并未能发展成为民族生态伦理的主导,反而“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法国哲学家夏托·布莱恩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野蛮时代是森林,文明时代却成了沙漠”。

[过渡]中国为什么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1234

[板书]1.人口压力阻发展

[投影]案例2:惊人的人口等式:

中国人口=前苏联+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加拿大+罗马尼亚+越南+澳大利亚+荷兰+葡萄牙+比利时+瑞士+瑞典(31个国家总人口)

[提问]以上等式反映什么问题?

[归纳]中国人口数量太大,人口增长所带来的巨大压力是我国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矛盾的根源。人口负担成为中国发展的重大障碍。

[过渡]人口如此,资源状况如何?

[板书]2.资源短缺令人忧

[投影]案例3:我国资源状况:

1.水资源:人均占有淡水资源2330立方米,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4,6000多万农民和500万牲畜缺少足够的清洁饮用水。宁夏西海固有个乡叫喊叫水乡。蚌埠、淮南就在淮河边,在缺水、污染严重时矿泉水、饮料脱销,真是应了漫画“缺水怎么办”,“喝矿泉水、饮料”。

2.耕地:全国1/3的省、自治区人均耕地不足0.067公顷。

3.能源:供需结构矛盾大,资源短缺,浪费严重,效率不高。

4.生物:森林质量不高,草原过度放牧。

从我国的资源总量来看,淡水供应:不应超过4.5亿人;能源:不应超过11.5亿人;土地资源不应超过10亿人;生态负荷在7~10亿人。不论从哪一项看,都已超负荷。

[过渡]人口和资源的问题对环境产生了什么影响?

[板书]3.环境危机日益严重

[投影]案例4:我国的环境问题:

1.水体污染加剧。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加,大江大河受污染,“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不洗马桶盖。”就是真实写照。地下水超采,海侵现象严重。海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2.噪声污染:39个城市平均噪声72.6分贝。

3.水土流失、荒漠化严重。沙尘暴、浮尘、扬沙天气出现频率增加。

4.生物多样性减少:1970年秋天,袁隆平在三亚鹿回头发现雄性不育水稻,1975年~1983年,24亿亩水稻增产2400亿公斤。30年过去了,当年的专家故地重游,再也找不到野生稻了。

[总结]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仍在发展,并向农村蔓延;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

[过渡]4.可持续发展──历史的必然

中国21世纪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点:2030年实现人口数量自然增长率为零;2040年资源、能源消费速率零增长;2050年实现中国生态环境退化率零增长。

[板书]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模式──生态农业

[讲解]生态农业:是一种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密切结合的现代农业模式。它既不同于那种系统目标单一、生产技术落后、投入少产出低的自然经济型传统农业;也不同于那种通过投入大量化肥、农药和动力,不顾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而一味追求高产出、高经济效益的商品化现代常规农业。生态农业要求,发展农业应主要依靠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可再生资源,充分利用生态系统内物质与能量的循环与转换、各生物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共生等规律,并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合理利用化肥、农药,投入机械、劳动力以及改良生物品种、合理灌溉等,促进系统的不断开放,从而建立一个综合发展、多级转化、良性循环的高效农业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我国目前改善生态环境,保证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生态农业是可持续农业的典范。1234

可持续农业:强调作物轮作,以减少杂草和病虫害,减少由农业化学品使用而引起的水土资源污染的危害性,推广对自然、生产、消费者无害的病虫害控制战略和方法,增加机械和生物的杂草控制及水土保持措施,增加动物粪便和绿肥的施用,以增加土壤的营养物质和有机质,选用高效低毒和低残留的农药等等。

[读图]案例5:读8.20,分析北京留民营村的生态农业措施

[板书]1.调整产业结构

[提问]北京留民营村是如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

[板书]2.开展综合利用

[提问]这种综合利用的效益何在?

[板书]3.广开源流,开发利用新能源

[提问]从北京留民营村能源利用方式和类型看,这种做法的良好效果何在?

[提问]评价北京留民营村的生态农业模式。

[总结]这是按照生态系统内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规律而设计的一种物质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系统。其中一个生产环节的产出(如废弃物)是另一个生产环节的投入,使各种废弃物得到再次、多次和循环利用。资源利用率高,又防止了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留民营村发展了生态户式的种、养、沼三结合模式和生态村的种、养、沼、加四结合模式。

[板书设计]

[达标测试]

一、选择题

1.实现我国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关键是( )

a.节约资源  b.保护森林  c.计划生育  d.提高劳动者素质

2.以下的一些观点和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

a.退耕还林  b.竭泽而渔  c.砍伐森林  d.杀鸡取卵

3.中国面临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主要有( )

a.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极高,造成庞大的人口压力
  b.我国资源种类多、总量大、类型齐全,但相对短缺
  c.自然环境面临着极大的危机
  d.粮食总量大,人均不足,需大量进口

4.有关生态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农业是我国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形成的有中国特色的持续发展农业模式
  b.生态农业就是指在农业生产中不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物品而进行无污染生产
  c.生态农业主要是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并开展综合利用
  d.生态农业生产中的能源主要是依靠发达的输电网络使用干净、方便的电能,以净化环境

5.人类对待环境的正确态度是( )

a.停止或减轻人类的发展,使环境恢复原始面貌
  b.最大限度地扩大自然保护区范围
  c.由于自然资源的生产潜力可以不断扩大和提高,人类可以无限制地从环境中获取能量和物质
  d.正确协调人类自然发展、生产力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二、判断:

1.可持续发展思想来源于环境保护。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面临生存和发展的压力仍然十分巨大。

3.公众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也是环境管理者。我们应自觉接受环境教育,积极参与环保活动,购买有环境标志的商品。

4.为了加强综合国力,必须大力提高经济增长速度。

5.要实现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坚定不移地实施计划生育,提高人口素质。

6.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及行动方案。

7.汽车进入家庭是我国可持续经济发展的成果。

8.协调人地关系的综合课题是国土开发整治和规划。

三、综合题

黄土高原由于植被遭破坏,出现下图所示过程,分析后完成下列要求:1234

(1)选择下列适当项目的字母填入图中空格内(每项只选用一次)

a.土壤肥力下降    b.洪水灾害增多    c.水土流失加剧 

(2)为了增加黄土高原地区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从可持续发展模式出发,治理黄土高原的关键是抓好_______________,主要生物措施是___________,工程措施有____________。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dilijiaoan/26121.html

  • 【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节】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人教新课标)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从容说课基于前两节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地球的宇宙环境,本节开始让学生立足地球本身,探讨地球的运动。鉴于教材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内容前后列放,可用列表比较的方式板书,从定义、方向、速度、周期等几个方面分别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特征。学生在初中曾学过一些地球运动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可让...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城市交通运输系统】7.4城市交通运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 了解城市交通运输的主要特点;2 了解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采取的相应措施。过程与方法1 学会分析城市道路规划的基本原则。2 能够剖析城市交通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够提出可行性的对策。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评价道路合理性的正确观念和环境保护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1 不同类型的城...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政治必修二第五单元第一框]必修一第五单元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1课时●从容说课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而差异性才是绝对的。地球表面不可能找到两个完全相同的地区,只有相似的地区。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可以是地域性的,也可以是全球性的。教材主要剖析了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向上的变化。其中从赤道到...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学生能说明生物循环和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学会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功能。能从地...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气旋】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一、教学内容分析“气旋与反气旋”是大气中最常见的运动形式,也是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天气系统,这部分内容是本节,以至全单元的重点和难点。本课只是给学生一些“入门”的基础知识,并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使学生理解大气运动的主要形式──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气流特征和天气特点,掌握简易...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举例说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协调、平衡构成一个整体,某个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各要素之间的不协调或不平衡。  2 使学生明确陆地环境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不同地区分布着不同的自然带,学生应掌握自然带分布的规律及...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西亚和北非的地理位置_西亚和北非“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教学重点】1 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 自然环境的特征  【教学难点】1 教材中指出的重要地名及其位置的记忆        2 西亚北非热带沙漠广布的原因  【教学用具】西亚北非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课件)阿拉伯民族服饰图、石油产区景观图、撒哈拉沙漠景观图  (提...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海南省交通运输网_7.2交通运输网中的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 了解铁路的作用以及铁路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2 了解不同等级公路和航道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辩证的观点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1 结合实例能够分析交通运输网中的线的区位因素;2 京九铁路线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3 公路选线的因素和原则...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第七单元上册英语单词】第七单元 7.4 城市交通运输

    【教学目标】1 城市交通运输的主要特点2 影响城市交通运输网形成的因素3 城市道路网规划的基本原则4 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改善城市交通环境的措施【重点难点】重点:1 城市交通运输主要特点形成原因2 如何改善城市交通环境难点:1 分析不同城市道路网络格局的合理性2 分析城市布局对城市交通运输的影...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大气的受热过程导入|第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备课教案

    学习目标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根本热源:①__________。2.地球大气接收与转化太阳辐射能的环节:太阳辐射穿过②________―→太阳辐射到达地表―→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同时把热量传给③______。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1.不同层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