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教学设计|地质灾害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教案 2015-01-1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地理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成因、分布、危害及防御措施。2.理解各种灾害之间的关联性。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把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即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德育目标使学生正确对待地质灾害的发生,树立预防为主、监测预报的思想观念。●教学重点1.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防御。2.地质灾害的关联性。●教学难点地质灾害的关联性。●教学方法对第一个问题主要采用谈话法和讨论法,第二个问题采用综合分析法,第三个问题以学生自学、教学归纳、引导为主。●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景观图片或录像资料。●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还记得什么是地质作用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引导)地质作用有些进行得十分缓慢,不容易被人们觉察,如海陆变迁。但有些就进行得非常迅速、激烈,如山崩、地震、火山喷发等,往往造成地质灾害,危及人民的生命财产。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讲授新课]4.6   地质灾害(板书)一、主要地质灾害(板书)1.地震(板书)(教师首先播放一段有关地震的录像资料,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请大家看完录像后思考下列问题:(1)地震是怎样发生的?(2)哪些地方易发生地震?(3)震源与震中是怎样区别的?(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略)(教师补充)大部分地震的发生与地质构造、即板块运动有关,还记得老师在讲课时曾这样说过:板块内部较稳定,交界地带不太平,火山、地震常发生。从图4.24中可看出:震中和震源在一条垂线上,震中位于地面,而震源处于地球内部,即发生地震的源地。地震的大小就是震极。一般情况下:

(教师可结合有关资料给学生作解释)地震,特别是震级较高的(一般达6级以上)大地震,其破坏程度是很大的。(结合图4.25和有关资料作补充说明)(承转)下面我们继续观看录像,看火山是如何喷发的?(播放火山喷发的录像片)(教师板书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2.火山(板书)请同学们看完录像后思考下列问题:(1)火山是如何喷发的?(2)火山分为哪几类?(3)火山的分布与地震有何关系?(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并补充)火山的分布与地震的分布基本上是一致的,即也分布在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地带。环太平洋地带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火山、地震带,像日本、印度尼西亚、智利等国就多火山、地震。我国是世界上多地震的国家,但火山大多是死火山,只有少数活火山,如台湾的七星屯火山。火山对人类的危害也是很大的,如图4.27所示。又如,1987年1月,危地马拉的帕卡亚火山爆发,烟柱高达4000多米,火山灰飘落在危地马拉南部和东南部地区,大量牲畜死亡,无数咖啡园和房屋被毁。据统计,在过去xx多年中,全世界已有100多万人死于火山爆发之中。(承转)同学们对火山和地震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下面我们再来了解一下有关滑坡和泥石流的知识。(播放录像)“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3.滑坡和泥石流(板书)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叫滑坡、泥石流?(2)泥石流的发生需要哪些条件?(3)滑坡和泥石流有什么危害?(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并补充)泥石流和滑坡往往是相联系的,多发生在多暴雨的山区。由于地表层岩石松散、土质疏松,再加上地面缺乏植被保护,在多暴雨的季节,就很容易发生水土流失、泥石流现象。同学们可从图4.28、4.29中看出: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也是相当严重的。如云南是我国山崩滑坡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1986年东川铁路支线大梨树滑坡,使铁路停运90天,造成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1987年金沙江畔宁浪县长坪滑坡,使金沙江水颜色变黑,水质污染至渡口市,流程达300多千米。(分析、提问)通过以上学习,我们了解了地震、火山、泥石流等几种主要的地质灾害,那么,同学们思考一下:地质灾害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呢?(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地质灾害的共同特点主要表现在:分布广泛、危害大、伤亡多、突发性强。承转:地质灾害的形成均与地质作用、地质构造有关,都给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那么,它们之间是否有一定联系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二、地质灾害的关联性(板书)(引导、分析)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有一定联系的。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学第一单元第2课时,曾学过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中提到: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有一定的相关性。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地质灾害之间有怎样的相关性?(打出投影片图4.31——我国地震和泥石流的分布,结合本课的活动1来共同分析)(先让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进行分析)我们知道,火山、地震多分布在现代地壳活动强烈的地区,地震频繁的地区,山体中断裂发育,造成岩石破碎,为泥石流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一旦有暴雨因素诱发,就容易形成泥石流或滑坡。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横断山区、太行山区、秦岭等地区的地震和泥石流的分布是一致的,这些地带夏秋季节是多暴雨,再加上地面缺乏植被保护,因而土质疏松,很容易发生泥石流、滑坡和水土流失现象。可见,这些地区的地质灾害在生成上有一定的关联性。在一次灾害发生过程中,往往由一种原发性的主灾诱发其他灾害。例如,一次大的地震发生,不仅会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危害,而且还会造成地裂现象,并引发火灾、海啸、滑坡等灾害,又由于人员伤亡和医疗设施的破坏,还可能引起疫病蔓延等。(教师边分析边归纳、板书)   不只是自然本身的因素,有时,人类活动的影响,也可以间接或直接诱发地质灾害。例如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使地表径流的水量和速度加大;一些地方滥采乱挖矿山、小煤矿等,导致塌方、塌陷等;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如修水库、拦河大坝、交通道路设施等,如果设计、勘察不合理,都很容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的发生。(承转)一些地方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各国都在研究对策积极防御,力图把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世界一些国家和我国政府都采取了哪些措施呢?请同学们阅读、分析课文“地质灾害的防御”一部分,自己来分析、归纳。三、如何防御地质灾害(板书)(因这一部分课文较简单且通俗易懂,让学生自己分析、归纳,教师可结合有关资料或当地例子作适当补充即可)[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几种主要的地质灾害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由于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也决定了我国是一个多地质灾害的国家,因此进行有效防御是非常必要的。作为新时代的一名中学生更是责无旁贷,在日常生活中,应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做一些有益于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的事情。[课后作业]1.岩石发生断裂引起地震的地方叫(      )a.震中                                  b.震源c.震中距                                    d.震源深度答案:b2.关于地质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对地表形态的破坏作用                    b.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表现c.是引起地表形态不断变化的主要原因      d.一般进行的都很迅速、很激烈答案:c3.下列有关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上有三大地震带,即:地中海地震带、喜马拉雅山地震带和太平洋地震带b.5~8级地震相差60倍c.地震发生,震动最强烈处是震源d.地震是一种最严重的地质灾害,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答案:d4.下面有关火山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目前发现在太阳系中除了地球外,月球、火星等天体上也有火山活动b.在人类历史时期长期熄灭,有时又突然喷发的火山,称为活火山c.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因此有百害而无一利d.火山喷发出的物质就是高温岩浆答案:a5.由外力作用引发的地质灾害是(      )a.地震              b.火山喷发          c.泥石流                d.台风答案:c6.下列关于地质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一次地质灾害发生过程中,决不会诱发其他灾害b.一个地域内的地质灾害在成因上具有关联性c.对容易发生滑坡的坡面应实行植树造林等生物措施d.建立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主要是针对台风和气象灾害来说的答案:b7.下列对地质灾害的防御叙述错误的有(      )a.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b.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c.实施一些预防措施d.对地震的监测主要是通过气象卫星雷达监测其活动答案:d8.读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分布图,回答问题。12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西南地区是地震和泥石流的多发地区,在川、滇、黔交界地带形成了地震、滑坡、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这是因为                。(2)此图说明地质灾害在成因上具有                性。(3)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直接或间接诱发地质灾害。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         (地质灾害)日趋频繁的重要原因,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是造成        (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答案:(1)该带现代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发,震级高。由于地壳活动强烈,山体中断裂发育,岩体破碎、风化严重,加上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促使滑坡、泥石流灾害突发(2)关联(3)泥石流   滑坡●板书设计4.6   地质灾害一、主要地质灾害1.地震2.火山3.滑坡和泥石流1.在成因上的关联性二、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2.灾害发生的群发性3.地质灾害的社会性三、如何防御地质灾害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dilijiaoan/26156.html

  • 【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节】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人教新课标)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从容说课基于前两节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地球的宇宙环境,本节开始让学生立足地球本身,探讨地球的运动。鉴于教材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内容前后列放,可用列表比较的方式板书,从定义、方向、速度、周期等几个方面分别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特征。学生在初中曾学过一些地球运动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可让...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城市交通运输系统】7.4城市交通运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 了解城市交通运输的主要特点;2 了解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采取的相应措施。过程与方法1 学会分析城市道路规划的基本原则。2 能够剖析城市交通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够提出可行性的对策。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评价道路合理性的正确观念和环境保护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1 不同类型的城...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政治必修二第五单元第一框]必修一第五单元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1课时●从容说课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而差异性才是绝对的。地球表面不可能找到两个完全相同的地区,只有相似的地区。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可以是地域性的,也可以是全球性的。教材主要剖析了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向上的变化。其中从赤道到...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学生能说明生物循环和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学会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功能。能从地...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气旋】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一、教学内容分析“气旋与反气旋”是大气中最常见的运动形式,也是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天气系统,这部分内容是本节,以至全单元的重点和难点。本课只是给学生一些“入门”的基础知识,并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使学生理解大气运动的主要形式──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气流特征和天气特点,掌握简易...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举例说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协调、平衡构成一个整体,某个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各要素之间的不协调或不平衡。  2 使学生明确陆地环境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不同地区分布着不同的自然带,学生应掌握自然带分布的规律及...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西亚和北非的地理位置_西亚和北非“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教学重点】1 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 自然环境的特征  【教学难点】1 教材中指出的重要地名及其位置的记忆        2 西亚北非热带沙漠广布的原因  【教学用具】西亚北非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课件)阿拉伯民族服饰图、石油产区景观图、撒哈拉沙漠景观图  (提...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海南省交通运输网_7.2交通运输网中的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 了解铁路的作用以及铁路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2 了解不同等级公路和航道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辩证的观点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1 结合实例能够分析交通运输网中的线的区位因素;2 京九铁路线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3 公路选线的因素和原则...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第七单元上册英语单词】第七单元 7.4 城市交通运输

    【教学目标】1 城市交通运输的主要特点2 影响城市交通运输网形成的因素3 城市道路网规划的基本原则4 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改善城市交通环境的措施【重点难点】重点:1 城市交通运输主要特点形成原因2 如何改善城市交通环境难点:1 分析不同城市道路网络格局的合理性2 分析城市布局对城市交通运输的影...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大气的受热过程导入|第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备课教案

    学习目标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根本热源:①__________。2.地球大气接收与转化太阳辐射能的环节:太阳辐射穿过②________―→太阳辐射到达地表―→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同时把热量传给③______。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1.不同层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