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间盘第四节突出_第四节  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

高一地理教案 2015-01-1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地理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三大平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特征,初步了解我国主要丘陵的位置。

2.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

3.进一步培养学生查阅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分析运用中国地形图的能力。

【教学重点】

三大平原的位置及主要特征

【教具准备】

1.中国地形图(分层色挂图)。

2.用投影胶片或小黑板绘制的三大平原比较表(见下表)。

【教学课时】

本节教学安排1课时(四年制可安排1.5课时)。第一课时讲完“三大平原”,后面半个课时讲完“主要丘陵”。

【教学方法】

比较法讲述及讨论法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挂好“中国地形”挂图

[提问] 我国东部属于地势的第三阶梯。这里以什么地形为主?(学生回答,教师肯定)

[板书] 第四节 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

(讲授新课)

[指图讲述]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滚滚东流的江河携带泥沙在东部沉积,形成了一条依山连海、纵贯南北的冲积平原带。这个平原带自北而南大致可分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三部分。

[板书] 一、三大平原

[提问] 请同学们观察“中国地形图”,并对照课文图3·17,说出东北平原的西、北、东三面分别是什么山脉,南临什么海,包括哪些省区,由哪三个部分组成。(由2—3个学生回答,教师纠正、补充)

[指图讲述] 东北平原上,辽河向南流,松花江向北流,可见平原中部存在着一条隆起的分水岭高地。

[阅读] 学生阅读“东北平原”一段课文。

[提问] 请一位同学介绍东北平原特征。(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点出“面积最大”、“黑土”、“海拔200米以下”、“低地积水成沼泽”等特征。)

[板书] 1.东北平原——面积最大 黑土肥沃

[提问] 请同学们观察“中国地形图”和课文中的图3·18,说出华北平原北面、南面、西面、东面分别是什么山、河、海。(学生回答,教师补充、纠正)

[提问] 华北平原为什么又称“黄淮海平原”呢?(学生回答)

[讲述] 黄河是塑造华北平原的主力。历史上,黄河曾北夺海河河道,从天津入海;南夺淮河河道,从江苏省北部入海,使得华北平原从河北省一直连绵到江苏省境内。今天,在黄河入海处,从黄土高原携带来的泥沙仍在不断地将黄河三角洲向海上推进,平均每年推进2.5千米。

[提问]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说出华北平原的特征。(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点出“海拔比东北平原低,多在50米以下”,“地势平坦”、“一望无际”等)

[板书] 2.华北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 地势平坦

[提问] 请同学们读“中国地形图”和课本图3·20,说出:长江中下游平原西起______,东至______,主要由______的泥沙冲积而成。与东北平原相比,它不够______,与华北平原相比,它不成______。(学生回答,教师纠正)

[提问] 阅读课文,说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特征。(学生回答,教师除点清“地势更低”、“三角洲海拔10米以下”外,还要向学生说明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著名的“水乡”和“鱼米之乡”)

[板书] 3.长江中下游平原——“水乡”“鱼米之乡”’

[展示表格] 挂出绘有“三大平原比较表”的小黑板。

[填表] 请三位同学分别填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有关内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表中三大平原的“位置和范围”、“主要河流”、“主要特点”。12

[讲述] 我国除三大平原外,还有一些零星分布的小平原,如四川盆地中的成都平原、广东珠江三角洲,台湾西部平原等。平原地面平坦,土壤肥沃,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也是我国人口稠密、城镇集中、经济繁荣的地区。但我国平原面积仅占全国总面积的12%,而且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

[承转] 我国的丘陵也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

[板书] 二、主要丘陵

[读图] 阅读中国地形图、看看我国东部由北向南有哪些主要的丘陵。

[指图讲述] 我国丘陵在东部地区分布广泛。自北而南主要有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辽东丘陵主要分布在辽东半岛上,山东丘陵主要分布在山东半岛上,东南丘陵则分布在长江以南、雪峰山以东的广大地区。它包括江南丘陵(长江以南、南岭以北)、闽浙丘陵(武夷山以东)和两广丘陵(南岭以南的两广地区)。

[板书] 1.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讲述] 我国东部丘陵大多起伏和缓,海拔多在200—500米之间,现在大多已被人们辟为梯田、果园,或栽培经济林木。但在广大的丘陵地区,也有少数挺拔峻峭的山峰,海拔超过1000米,耸立在平原、低丘之上,成为著名的风景旅游区。

[提问] 请介绍你所知道的东部丘陵区中的旅游名山。(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板书] 2.著名风景旅游区——泰山、黄山、庐山、“桂林山水”。

[古诗欣赏] 首先让学生朗诵课文中形容泰山和庐山的著名古诗。然后教师讲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摘自杜甫的《望岳》。因杜甫未登泰山,故题为《望岳》。杜甫在《望岳》一诗中沤歌了泰山的伟大气势。课文所摘诗句的意思是:将来一定要登上泰山最高峰,看一看众山在相形之下如何渺小。形容庐山的古诗是苏东坡所作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写出了庐山峰峦重叠、变化多姿的景色。“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是,因为身在山中,只能看到眼前局部的山景,而看不到庐山的真面貌。人们常以此来比喻“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理。最后,教师带领学生再朗诵一遍古诗。

[总结] 通过以上几节的学习,大家更加具体地认识了祖国大地上的壮丽山)川。在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中,有世界最雄伟的山脉—喜马拉雅山;世界最高峰一珠穆朗玛峰;世界最高的高原—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世界黄土分布最广、最深厚的黄土高原,有地势低平、宜于耕作的三大平原,有利于发展多种经济的广大山区。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这块土地上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把中华大地妆扮得多姿多彩。今后,我们将把祖国江山建设得更加辉煌灿烂。

(布置作业)

1.完成本节课文后的选做复习题。

2.在填充图册上做填图练习。

【板书设计】 

第四节  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 

一、三大平原

1.东北平原——面积最大  黑土肥沃

2.华北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地势平坦

3.长江中下游平原——“水乡”“鱼米之乡”

二、主要丘陵

1.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2.著名风景旅游区——泰山、黄山、庐山、“桂林山水”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dilijiaoan/26100.html

  • 【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节】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人教新课标)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从容说课基于前两节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地球的宇宙环境,本节开始让学生立足地球本身,探讨地球的运动。鉴于教材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内容前后列放,可用列表比较的方式板书,从定义、方向、速度、周期等几个方面分别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特征。学生在初中曾学过一些地球运动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可让...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城市交通运输系统】7.4城市交通运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 了解城市交通运输的主要特点;2 了解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采取的相应措施。过程与方法1 学会分析城市道路规划的基本原则。2 能够剖析城市交通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够提出可行性的对策。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评价道路合理性的正确观念和环境保护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1 不同类型的城...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政治必修二第五单元第一框]必修一第五单元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1课时●从容说课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而差异性才是绝对的。地球表面不可能找到两个完全相同的地区,只有相似的地区。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可以是地域性的,也可以是全球性的。教材主要剖析了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向上的变化。其中从赤道到...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学生能说明生物循环和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学会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功能。能从地...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气旋】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一、教学内容分析“气旋与反气旋”是大气中最常见的运动形式,也是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天气系统,这部分内容是本节,以至全单元的重点和难点。本课只是给学生一些“入门”的基础知识,并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使学生理解大气运动的主要形式──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气流特征和天气特点,掌握简易...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举例说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协调、平衡构成一个整体,某个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各要素之间的不协调或不平衡。  2 使学生明确陆地环境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不同地区分布着不同的自然带,学生应掌握自然带分布的规律及...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西亚和北非的地理位置_西亚和北非“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教学重点】1 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 自然环境的特征  【教学难点】1 教材中指出的重要地名及其位置的记忆        2 西亚北非热带沙漠广布的原因  【教学用具】西亚北非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课件)阿拉伯民族服饰图、石油产区景观图、撒哈拉沙漠景观图  (提...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海南省交通运输网_7.2交通运输网中的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 了解铁路的作用以及铁路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2 了解不同等级公路和航道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辩证的观点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1 结合实例能够分析交通运输网中的线的区位因素;2 京九铁路线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3 公路选线的因素和原则...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第七单元上册英语单词】第七单元 7.4 城市交通运输

    【教学目标】1 城市交通运输的主要特点2 影响城市交通运输网形成的因素3 城市道路网规划的基本原则4 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改善城市交通环境的措施【重点难点】重点:1 城市交通运输主要特点形成原因2 如何改善城市交通环境难点:1 分析不同城市道路网络格局的合理性2 分析城市布局对城市交通运输的影...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大气的受热过程导入|第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备课教案

    学习目标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根本热源:①__________。2.地球大气接收与转化太阳辐射能的环节:太阳辐射穿过②________―→太阳辐射到达地表―→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同时把热量传给③______。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1.不同层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