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性大气环流ppt|2.4全球性大气环流

高一地理教案 2015-01-1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地理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掌握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和季节性移动规律,掌握季风的形成、分布与特点。

能力目标:运用对比、类比方法,在三圈环流图上理解并识记三圈环流、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的特点,在季风形成图上理解季风的成因与特点。

德育目标:通过三圈环流的学习,了解大气环流对全球热量与水量平衡起重要作用,并影响各地的天气与气候,认识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渗透、制约的辩证关系。理解季风环流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养成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近地面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分布和季节性移动规律。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季风的形成、特点及其影响范围。

教学难点 三圈环流形成的动态过程。季风的形成以及东亚与南亚季风的区别。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通过创设情景,利用假设条件的逐步否定,引导学生渐进式的分析问题,最终得到符合实际条件的知识,以此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探究式教学〔在对基本理论的处理上,做到“重新发现”与“重新组合”,强调自主学习。〕

教辅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课〕大气时刻在运动,大气运动最简单形式是热力环流,它所发生的区域可以是一个小区域,比如城市风等,也可以是一个大区域。就全球性而言,是否存在这样的环流呢?它又是如何形成的?这就是本节课咱们学习的内容。

〔讲授新课〕2.4全球性的大气环流〔板书〕

〔讲授〕概念:具有全球性规律的大气运动

作用与意义:调整全球的水热分布,促进高低纬、海陆间水热交换

〔讲授〕1.单圈环流:

〔动态过程演示:以北半球为例〕为简化起见,考虑三条假设条件,则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为高低纬间的受热不均,赤道因纬度低,太阳高度大而终年炎热,大气因受热膨胀上升,两极因纬度高,太阳斜射而终年严寒,大气冷却收缩下沉。进而在赤道与两极之间形成单圈闭合环流。

〔讲授〕2.三圈环流

假设地表性质均一,但考虑地球自转,则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为高低纬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动态过程演示:以北半球为例〕

〔分析〕①关于低纬环流

赤道大气受热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赤道低压带;赤道上升气流到达高空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由赤道上空向北流向北极上空,受地转偏向力影响由南风转西南风再到西风。结果在30°n附近上空堆积因重力下沉,在30°n近地面形成副热带高压带;在近地面,副热带高气压带一部分气流流向赤道低压带,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形成东北信风带。这样在赤道与30°n之间就形成低纬环流圈。

②关于中高纬环流

在近地面,副热带高气压带还有一部分气流向北流,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形成盛行西风带(西南风向),与此同时,在近地面从极地高压带向南流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形成极地东风带(东北风向)。盛行西风与极地东风这两支冷暖不同的气流,在60°n附近相遇,形成上升气流,在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上升气流到高空分别流向副高与极高上空,补充其下沉气流。这样在30°n与北极之间分别形成中纬环流圈和高纬环流圈。

〔分析〕①关于低纬环流123

〔结果〕三圈环流在近地面形成三低四高六风带。

〔指导学生观察回答〕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名称,位置与分布规律。

①气压带、风带相间分布并且气压带以赤道为对称高低压相间分布。

②风带风向在北半球中低纬呈“s”型。

〔学生活动〕补充南半球的气压带与风带分布。

〔分析〕气压带的成因

①赤道低压带与极地高压带是由于冷热不均引起空气运动而形成的,属热力原因。

②副热带高压带与副极地低压带是由于大气运动引起空气质量变化而形成的,属动力原因。

〔讲授〕3.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

〔动态过程演示:以北半球为例〕引起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地球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往返移动。具体来说,就北半球而言,在夏季,随太阳直射点北移而北移,冬季南移。

〔讲授〕4.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导入〕由生活现象:盛夏中午,在沙滩或游泳池边,光脚在下水前后感觉一样吗?为什么?

〔总结〕下水前在沙滩上光脚感觉热乎乎的,下水后感觉却很温和。因为在同样日照条件下陆地吸热快,故积累的热量多,而海洋吸热慢,积累的热量就少。我们就把陆地与海洋在获得热量方面的这种差异称之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学生读图2.16与图2.17观察后回答〕

①南、北半球一月和七月图上副热带高压带与副极地低压带的分布有何不同?

②为什么南北半球气压带分布存在差异?

〔总结〕①南半球两个气压带基本都沿纬线方向呈带状分布,特别是在30°s以南地区。而北半球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尤其是亚洲与太平洋地区,气压带被分割为一个个范围很大的高压区和低压区;

②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决定的。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且海陆相间分布,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冬夏间海陆气温对比与季节变化,进而影响海陆冬夏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从而破坏了气压带与风带的带状分布规律,在同纬度海洋与陆地之间形成高低压相间分布,完整的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南半球由于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故地表性质单一,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

〔演示1月和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北半球为例〕

〔拓展:课后自学完成小论文〕“副热带高压与我国的降水与旱涝”

〔过渡〕以上我们了解了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状况;除三圈环流外,季风环流也是大气环流重要组成部分,像黄土高坡歌中唱到“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就是指我国东部的季风,下面咱们就学习季风环流。

二、季风环流〔板书〕

〔学生思考〕①季风的概念?

②季风主要分布在世界哪些地区?风向在海陆间如何变化?

③为什么亚洲东部的季风最显著?

〔分析讲解〕亚洲东部的季风环流最为显著,主要是它地处世界最大陆-亚欧大陆与世界最大洋-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极大,冬季,东亚盛行来自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前缘的偏北风,从内陆吹向海洋,低温干燥,风力强劲;夏季,东亚盛行来自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部的偏南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高温湿润。

〔学生读图思考〕我国西南地区及南亚季风是怎样形成的?

冬季,由于赤道低压移到赤道以南,南亚受冬季形成于亚欧大陆的亚洲高压影响,吹东北季风,因冬季风远离源地,故势力较弱;夏季,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风带随之北移,赤道低压与形成于亚欧大陆的印度低压连成一体,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右偏形成西南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会带来大量水汽并形成丰沛降水。可见南亚季风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共同影响下形成的。123

〔总结〕

亚洲东部季风

我国西南与南亚一带

相同点

成因都涉及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风向都是夏季由海洋吹向陆地,比较湿润,冬季相反

不同点

成因

只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

成因还涉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风向不同

偏南风(夏)偏北风(冬)

西南季风(夏)东北季风(冬)

风力强弱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板书设计:2.4全球性大气环流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dilijiaoan/26092.html

  • 【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节】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人教新课标)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从容说课基于前两节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地球的宇宙环境,本节开始让学生立足地球本身,探讨地球的运动。鉴于教材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内容前后列放,可用列表比较的方式板书,从定义、方向、速度、周期等几个方面分别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特征。学生在初中曾学过一些地球运动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可让...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城市交通运输系统】7.4城市交通运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 了解城市交通运输的主要特点;2 了解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采取的相应措施。过程与方法1 学会分析城市道路规划的基本原则。2 能够剖析城市交通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够提出可行性的对策。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评价道路合理性的正确观念和环境保护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1 不同类型的城...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政治必修二第五单元第一框]必修一第五单元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1课时●从容说课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而差异性才是绝对的。地球表面不可能找到两个完全相同的地区,只有相似的地区。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可以是地域性的,也可以是全球性的。教材主要剖析了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向上的变化。其中从赤道到...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学生能说明生物循环和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学会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功能。能从地...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气旋】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一、教学内容分析“气旋与反气旋”是大气中最常见的运动形式,也是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天气系统,这部分内容是本节,以至全单元的重点和难点。本课只是给学生一些“入门”的基础知识,并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使学生理解大气运动的主要形式──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气流特征和天气特点,掌握简易...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举例说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协调、平衡构成一个整体,某个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各要素之间的不协调或不平衡。  2 使学生明确陆地环境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不同地区分布着不同的自然带,学生应掌握自然带分布的规律及...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西亚和北非的地理位置_西亚和北非“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教学重点】1 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 自然环境的特征  【教学难点】1 教材中指出的重要地名及其位置的记忆        2 西亚北非热带沙漠广布的原因  【教学用具】西亚北非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课件)阿拉伯民族服饰图、石油产区景观图、撒哈拉沙漠景观图  (提...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海南省交通运输网_7.2交通运输网中的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 了解铁路的作用以及铁路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2 了解不同等级公路和航道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辩证的观点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1 结合实例能够分析交通运输网中的线的区位因素;2 京九铁路线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3 公路选线的因素和原则...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第七单元上册英语单词】第七单元 7.4 城市交通运输

    【教学目标】1 城市交通运输的主要特点2 影响城市交通运输网形成的因素3 城市道路网规划的基本原则4 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改善城市交通环境的措施【重点难点】重点:1 城市交通运输主要特点形成原因2 如何改善城市交通环境难点:1 分析不同城市道路网络格局的合理性2 分析城市布局对城市交通运输的影...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大气的受热过程导入|第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备课教案

    学习目标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根本热源:①__________。2.地球大气接收与转化太阳辐射能的环节:太阳辐射穿过②________―→太阳辐射到达地表―→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同时把热量传给③______。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1.不同层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