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相及其变化示意图|《月相及其变化──天文理论拓展课》课堂实录

高一地理教案 2015-01-1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地理教案】

课题

月相的成因、变化、利用及观测

授课班级

高一(11)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材分析

本内容是《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一节中讲述了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后,联系我们经常见到的自然现象──月相(月亮圆缺的各种形状)来反映日、月、地三者的关系, 与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的十分紧密。通过对月相成因和变化规律的探究,使同学们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并指导我们的实践 ,是“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鲜明体现,学会应用月相判断日期、时间、方向,是一个人生活的基本能力之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月相的概念,月相产生的原因。

2.学会分析月相变化的原因并掌握其变化的规律性。

3.联系实际,分析月相变化的应用意义。

4.学会根据不同的月相形状,判断时间、日期、方向。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月相成因图”分析月相变化的规律,即探究图示反映规律性的能力。

2.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即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通过对月相知识的学习,提高对诗词的理解水平。

4.通过模拟望远镜的使用,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逐步形成自我探究大自然奥秘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 ,在展示自我时注重科学性。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美好明天的情感。

重点难点分析

1.抓住晴天机会,安排学生在农历月初的傍晚开始连续观察月相,并坚持绘图记录,掌握规律。

2.在学生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利用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形象地介绍月相产生的原理,培养空间的想象能力。

3.望远镜的使用和调节

教学策略

教法选择

采用学生兴趣高的多媒体网络课件,运用启发式、问题解决式进行图像分析的方法

学法引导

1.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发布信息,交流学习结果。

2.利用网络课件,指导学生分析图像并学会运用,培养实践能力。

教具准备

自制多媒体网络课件《月相成因、变化、利用及观测》

教学过程

【引入】上课前播放“水调歌头”的flash,创设学习月相的情境。

【点课件】上课前,我们听了一首关于苏轼的《明月几时有》的mtv,里面有句话“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那我们生活中看到的月亮又是如何的呢?月球上真的住着嫦娥姑娘吗?月球上真的有玉兔在为她捣药吗?今天,我们就来撩开月球面纱的一角,走进我们的月球。

【点课件】切换到视频1──月球介绍(1分钟)

刚才看了月球介绍的视频,相信大家对我们的月球已经有了一个初浅的认识,我们用肉眼可以看到月亮的直径和太阳的直径差不多,在月球上并没有广寒宫,没有玉兔,那到底月球的表面上有些什么呢?先让我们来看看我们福州三中天文小组在开展天文观测活动中排下的几张照片,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月球的表面上到底有些什么?我们等一下请一位同学起来告诉我们他看到了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几张月球的照片,并小组讨论。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环形山、月海、辐射纹。

月球的表面上布满了圆形的坑,叫做环形山,月球的表面还有许多暗黑而平坦的区域,我们叫它月海。在满月月面图中可以看到最下方单独分出来的象铁锈状的斑块,这一个月海叫做“危海”。月面上还可以看到有些环形山向四面八方发出的明亮的长线条,我们叫它辐射纹,辐射纹在满月时看得比较明显。大家可以观察满月月面图,在右上方我们可以看到第谷坑向四周发出明亮得长线条,这些就是辐射纹。1234

既然月球和地球一样,都是不发光的球体,那么为什么我们看到月球是明亮的,并且我们能看到月亮的圆缺变化呢?先让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点课件】进入“月球的成因”。

【点课件】切换到视频2──月相成因(36秒)。

月球自己不会发光,全靠太阳照亮,迎着太阳的半球亮,背着太阳的半球暗,又因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随着月亮绕地球运行而变化,便造成了月亮各种圆缺形状,即月相变化。

接下来请大家看黑板上的“三球仪”动画模拟图,在右边能发光的是代表太阳,最中间在自西向东转的是地球,围绕地球转动的是月球,月球上白色代表被照亮的部分,蓝色代表暗的部分。

月球旁边出现的圆缺变化的是我们看到的月相。先请大家观看一下整个月的月相变化,注意看日月地三者的位置变化,以及月相随着时间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三球仪,并小组讨论。

月亮位于日地之间时叫做“朔”(新月),月亮暗的半球朝向地球,所以我们看不见它,这便是农历三十、初一。朔以后一、二天,傍晚时分,镰刀状的新月在西边天空露面,月面(凸面)朝西。到初七、初八时成了半圆形,这时的月相称为“上弦月”,日落时月亮在正南方天空。上弦之后,月球的亮面逐渐增大,我们叫它凸月,到初七初八,便到了“望”(满月),月亮同太阳遥遥相对,我们看到一轮明月于傍晚升起,通宵照耀,在早晨时落下。满月后,月亮的圆轮部分日益亏损,但还是超过一个半圆,我们叫它凸月,到农历的二十二、二十三,月面呈半圆形,于半夜升起,和上弦月相反,月面朝东,黎明时挂在正南天空。下弦月后,半圆继续亏损,成为挂在东方的一轮残月。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现在我想大家对整个月的月相应该有了比较深的理解,让我们一起来对照着三球仪,回顾一下整个月的月相变化顺序。依次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残月──再回到新月。它们的周期叫做一个“朔望月”,等于29.5天。

很好,看来大家已经初步掌握了月相的成因,接下来让我们拿起我们的望远镜对准月球,进一步来领略一下月球的奥妙。

【点课件】月球的观测

我们生活中看月球一般有三种方法,即肉眼观测、双筒望远镜观测、天文望远镜观测。用肉眼观测能看到前面所讲的月相的变化,用双筒望远镜,可以更清楚的观看月海,但要真正看清环形山,一定要借助于天文望远镜,在我们之前开展的天文观测中,很多同学可能都看过了天上的月亮,但是都没有机会自己动手来操作望远镜,今天这里将提供给大家一个老师做的虚拟望远镜,大家可以通过它掌握望远镜调节的一些方法。

【教师指导】先简单介绍一下望远镜如何调节。

先揭开望远镜的盖子,接下来大家可以看到三个手的标志,这三个分别是调节上下,调节左右,以及调节焦距。我们最后调节的目标是使得左边视场里看到的望远镜和右边对照图一摸一样,接下来,大家点开网页,http://192.168.66.25:8081/index.htm,然后点击进入月相的观测这个部分,开始调节,我们来比比看哪个小组调节的又快又好,调节好的举手,我们会切换到调节好同学的屏幕上。

【学生活动】学生动手调节,到有同学举手的时候切换到学生的机子上。1234

【教师点评】刚才大部分同学都能又快又好的调好望远镜,看来大家的动手操作能力都很强,这边要注意的2个地方,一个是如何让你的望远镜对准月球,我们一般用的是投影法,即让月球的光照在望远镜上,当你看到地面上望远镜的投影最小的时候,望远镜的镜口已经对准了月球,我们在观测太阳黑子的时候也是用这种方法,让太阳光照在望远镜上,但地面上影子最小时,我们就对准了,大家调节焦距后就可以在太阳投影板上看到太阳黑子。第2个要注意的地方就是在现实的调节中,看调节好了没有的标准就是看边缘部分会不会清晰,如果清晰了,说明已经调节好了。

在调节完望远镜以后,选择不同的目镜可以看到不同的月面,焦距越大的目镜看到的月球越小,焦距越小的目镜看到的月球越大。如果你要看到月球的局部环形山或月海,那么你应该选取焦距小的目镜,现在假设有两个目镜让你选择,分别是25mm,和40mm,请大家告诉我,下面得到的两张图用的各是什么型号的目镜。

【学生观察,教师引导】对,第一个看到比较小的用的是40mm,第二个看到局部月面图的用的是25mm。

在懂得了如何用望远镜去观测月球以后,大家一定很想知道我们应该在什么时候,什么位置去观测它阿?比如我想看下弦月,那我要几点钟开始看,是不是黄昏之后就能看到月相呢?接下来先请第一小组代表来向大家展示小组在上个月中用肉眼观测到的月相。大家注意看他们的总结,想想月相的出现有没有什么规律呢?

【学生活动】切换到学生机子上的“月相观测表”中。然后请小组代表向大家说明他们的观测过程。

听了小组代表的解说之后,我们对月相出现的规律一定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对着一个月的月相变化图,总结出月相出现的规律“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满月通宵可见,新月彻夜不见”。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为月球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赞美诗,今天让我们结合刚才学习的月相的规律,一起研究一下诗歌中月相,检验一下我们所学。

【点课件】月球与诗歌

先请一位同学替大家朗诵一下白居易的《暮江吟》,刚才她朗诵得很有感情,先跟着老师的步子,走近“暮江吟”。

【教师解说】诗中描绘的月相是蛾眉月。今年的九月初三,我们的天文爱好者在学校操场上观察,17点10分开始出现看到月亮,仅过20分钟就西坠楼后了。正因为新月貌美且示人短促,所以“可怜”。这首风景诗,是作者在赴任杭州刺史途中,见到暮江夕照的美丽秋景,即兴创作的。一则赞月如美女蛾眉般的可爱,二则惜其美景短暂,很是遗憾。

【学生活动】刚才老师已经为大家如何去分析古诗中的月相举了一个例子,接下来请大家结合前面所学,分析一下下面的这些古诗,出现的各是什么月相。学生分析第一个古诗。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中明月代表满月,讲月圆时思念故乡,所以应是农历十五、十六。

接下来请大家点击“月相与诗歌”部分,做一下下面的自测题,自测题总共有五题,满分是25分。

【学生活动】学生自己做题,教师随机抽看做的情况。

【教师讲解,过渡】刚才的答案:第一首强调天黑,单于利用黑夜而逃跑,“新月”比较符合题意;第二首是“明月”,所以应是“满月”;第三首“半夜”而“月落”,所以“上弦月”比较符合题意;第四首是“夜静”而“月出”,“下弦月”比较符合题意;最后一首黄昏出的月亮,并且要如勾,所以“蛾眉月”比较符合题意。1234

现在大家是不是觉得学了我们的月相知识对理解我们的古诗有很大的帮助呢?学习月相不仅对理解古诗有帮助,还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点课件】月相的应用

先请小组代表来回答一下根据你们回去思考的结果,月相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农历月,时间,辨别方向等。

【教师总结】对,月相不仅对我们的时间、历法、野外辨别方向有很大的帮助,他还对渔民的捕捞活动有很大的帮助。

实际上,许多海洋生物都受到月相的影响。如某些牡蛎在夜里12点时壳张得最大;螃蟹的活动积极性的波动间隔也是12小时。所以说月相会直接影响生物活动,即它们会受海洋表面照明变化的影响。我们知道,光对许多海洋生物的活动与生态起很大的作用。晚上,通常是许多鱼类升游到海面觅食的时间,它们对水面的能见度是很关心的。水面照明度好,有利于一些鱼的捕食;但另一些鱼则会因此而吓跑,这些鱼喜欢在能见度低的夜间浮到海面觅食。而海面光的强弱与月相(月亮的大小)有关,是以一个月为周期的。

【引导过渡】既然月球对我们这么有用,根据科学家对月岩标本的分析,发现月岩上含有地壳里的全部元素和约60种矿产,还富含地球上没有的能源3he,它是核聚变反应堆理想的燃料。所以从当时间定格在1969年时,美国宇航员登上了月球,沉睡了百年的东方巨龙中国发出了怒吼,让我们一起来看视频。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月球的召唤

杨利伟是国人的骄傲,他为我们中国托起了明天的希望,现在就让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我们同学为杨利伟做的宣传海报。

【学生活动】学生展示海报

【小结】大家海报都设计得很好,都把自己对国家热爱的感情倾注在了其中,相信今后大家一定会更加勤奋学习,报效我们的祖国。

【观看视频】最后让我们一起来观看视频──杨利伟太空游

【课后思考】

1.设计实验:我们看到的月球的月面始终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月球始终以同一面对着地球,你能设计实验来证明吗?

2.探究:月相和时间的关系。在中秋节满月的时候,我们看到月球在18:00从东边升起,早上6:00在西边落下。在新月的时候,月球和太阳一起在6:00从东边升起,一起在18:00从西边落下。根据这个规律,你能推算出上弦月,下弦月什么时候升起,什么时候落下吗?还有峨嵋月,两个凸月,下弦月。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dilijiaoan/25996.html

  • 【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节】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人教新课标)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从容说课基于前两节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地球的宇宙环境,本节开始让学生立足地球本身,探讨地球的运动。鉴于教材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内容前后列放,可用列表比较的方式板书,从定义、方向、速度、周期等几个方面分别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特征。学生在初中曾学过一些地球运动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可让...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城市交通运输系统】7.4城市交通运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 了解城市交通运输的主要特点;2 了解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采取的相应措施。过程与方法1 学会分析城市道路规划的基本原则。2 能够剖析城市交通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够提出可行性的对策。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评价道路合理性的正确观念和环境保护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1 不同类型的城...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政治必修二第五单元第一框]必修一第五单元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1课时●从容说课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而差异性才是绝对的。地球表面不可能找到两个完全相同的地区,只有相似的地区。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可以是地域性的,也可以是全球性的。教材主要剖析了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向上的变化。其中从赤道到...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学生能说明生物循环和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学会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功能。能从地...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气旋】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一、教学内容分析“气旋与反气旋”是大气中最常见的运动形式,也是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天气系统,这部分内容是本节,以至全单元的重点和难点。本课只是给学生一些“入门”的基础知识,并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使学生理解大气运动的主要形式──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气流特征和天气特点,掌握简易...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举例说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协调、平衡构成一个整体,某个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各要素之间的不协调或不平衡。  2 使学生明确陆地环境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不同地区分布着不同的自然带,学生应掌握自然带分布的规律及...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西亚和北非的地理位置_西亚和北非“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教学重点】1 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 自然环境的特征  【教学难点】1 教材中指出的重要地名及其位置的记忆        2 西亚北非热带沙漠广布的原因  【教学用具】西亚北非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课件)阿拉伯民族服饰图、石油产区景观图、撒哈拉沙漠景观图  (提...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海南省交通运输网_7.2交通运输网中的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 了解铁路的作用以及铁路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2 了解不同等级公路和航道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辩证的观点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1 结合实例能够分析交通运输网中的线的区位因素;2 京九铁路线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3 公路选线的因素和原则...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第七单元上册英语单词】第七单元 7.4 城市交通运输

    【教学目标】1 城市交通运输的主要特点2 影响城市交通运输网形成的因素3 城市道路网规划的基本原则4 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改善城市交通环境的措施【重点难点】重点:1 城市交通运输主要特点形成原因2 如何改善城市交通环境难点:1 分析不同城市道路网络格局的合理性2 分析城市布局对城市交通运输的影...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大气的受热过程导入|第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备课教案

    学习目标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根本热源:①__________。2.地球大气接收与转化太阳辐射能的环节:太阳辐射穿过②________―→太阳辐射到达地表―→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同时把热量传给③______。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1.不同层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