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问题的表现分布及原因]《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课堂实录教案

高一地理教案 2015-01-1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地理教案】

课题

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

授课班级

高一(11)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材分析

1. 本节课内容分为三部分,讲述:“人类与环境”“环境问题的表现”“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从点到面,再从面到点的学习来全面了解问题的存在。为本章的学习提出了“问题”(即起一个铺垫和前提作用)。

2. 收集近年沙尘暴的相关资料

3. 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分布:

(1)人口与环境:

(2)环境问题的表现:

 环境污染: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大气污染、水污染、酸雨等。
   生态破坏: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锐减。

(3)环境问题分布特点:全球性和地域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结合实例了解环境问题的表现,以及环境问题全球性和地域性特点。

2.通过对环境问题产生、发展、变化过程的认识,理解人与环境关系的变化,正确认识环境的作用,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

3.理解人类与环境对立统一的关系、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能力目标

结合典型案例分析,能根据有关图表分析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后果,提高读图分析的能力。

德育目标

结合事实认识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及严重后果,提高对环境问题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并努力规范自己的行为,培养对环境负责的态度。

重点难点分析

(1)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这是本单元知识的基础。重点要落在当人类对环境施加的影响超过一定的程度,这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即人类对环境的反作用。

(2)通过实例,使学生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主要表现。

(3)通过对不同地区经济结构、产业政策和环境政策的分析,引导学生掌握世界上不同地区所面临的环境问题的差异。

教学策略

教法选择

采用学生兴趣高的多媒体网络课件,运用启发式、问题解决式进行图像分析的方法 。

学法引导

1.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发布信息,交流学习结果。

2.利用网络课件,指导学生分析图像并学会运用,培养实践能力。

教具准备

自制多媒体网络课件《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

教学过程

【引入】上课前播放“我是一只小小鸟”的flash,创设学习环境保护的情境。

【点课件】上课前,我们听了“我是一只小小鸟”这首flash,在这首歌中形象的表现了当人类破环自然环境时,环境中生物就会受到死亡的威胁。而当人类有意识的保护自然环境时,自然界中的生物,包括我们人类都将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空间。可见,环境与我们人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点课件】人类是环境的产物。

任何生物都是地球环境发展变化中的产物。自从人类文明产生以来,人们通过各种活动不断地影响和改造着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不断地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传递。人体结构与环境形成了一定的动态平衡关系,人与环境构成了息息相关的生命共同体。

【点课件】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学生互动回答问题)

下面请大家一起来看“人类与环境相关模式图(见教材p94图8.1)”。观察这幅动画图,说出:内圈、外圈分别表示什么含义?注意观察图中的(1)(2)(3)(4)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从上面“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中可以看出:

内圈:人类社会  外圈:环境

箭头1:指人类从环境中获取所需的物质和能量。123

箭头2:指人类通过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以废气、废液、固体 废弃物、热、噪声、电磁波等形式,把物质和能量输出给环境。

箭头3:指人类通过生产、生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

箭头4:指受到人类活动影响变化了的环境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这种作用叫做环境的反馈作用。

【教师总结】可见,由于环境具有反馈作用,人类可以作用于环境,环境也会反作用于人类。

【点课件】环境反作用于人类

那大家想一想是不是只要人类作用于环境就会出现环境问题呢?显然不是,(点击,讲解)可持续发展与环境问题。

只有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这些环境问题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那么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什么样的问题才是环境问题,它有什么表现呢?

【点课件】环境问题的表现(一)(观看视频2分40秒,师生互动)

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例如,1.工业“三废”和有害人体健康的农药不加处理、不加限制,任意排放到大气、江河湖海和土壤中,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 2.人们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大量垃圾,堆积在城市中或郊区,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3.交通、工厂等造成的噪声污染;4.放射性物质泄露产生的放射污染;5.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造成海洋污染;等等。可见第一种环境问题──环境污染,易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的影响。

【点课件】环境问题的表现(二)(观看视频40秒,师生互动)

由于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等原因,对人类具有重大经济、科学、美学和文化价值的物种的灭绝速度呈现加速的趋势。

【游戏】3男6女1个伐木工,男代表树,女的代表动物,假设一棵树最多只能生活3个动物,人类开始砍伐树。砍掉第一棵树时,砍掉第二棵树时,一部分的生物受到死亡威胁,伐最后一棵树时,生物灭绝。

【点课件】(观看视频43秒)

最近4xx年来,地球上物种灭绝速度在加快。现在每年都有1到2万物种灭绝,物种灭绝速度是形成速度的100万倍。

【学生活动】角色扮演。

由森林的破坏,造成物种的灭绝这个例子告诉了我们,地理环境之间有其整体性,“牵一发而动全身”。可见,我们在分析问题的时候要多角度,全面的去分析。下面就让我们以东街口作为案例,从多角度去分析它。先来看一下我们角色扮演的规则:共有5个角色,分别是“我是东街口” “我是东街口居民” “我是经济学家” “我是环境保护专家” “我是政府官员”这5组我之前已经叫大家去收集相关的资料,下面大家可以浏览一下网页中角色扮演的提示,整理一下自己的材料,我们现场再征集一个东街口栏目的主持人,负责主持这个小活动。

【点课件,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乡村与城市环境问题

刚才大家都表现的相当出色,从这个活动中希望大家今后去分析任何问题的时候都要从多角度,全面的去分析。从东街口例子中我们也看到,环境问题就在我们的身边,不同的地方所反应出来的环境问题是不一样的,那我们先来看两段视频(2分钟)。看完城市视频后,城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原因是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聚居地过分集中。看完乡村视频后,乡村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原因是由于利用资源地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除了城市和乡村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地环境问题也有自身的特点。123

【点课件,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从全球看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更严重,为什么呢?

1.发展中国家一般都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而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

2.限于经济、技术水平,发展中国家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而且在环境问题发生后,不能及时、充分解决。

3.发达国家利用一些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发展的需要,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点课件,师生互动】全球性环境问题

有些环境问题不只是影响某一个国家或地区,而且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这样就会造成全球性环境问题。(观看视频)看完刚才的视频,下面请大家看一下全球环境基金融资的项目分布图。1995年2月──1998年9月,全球环境基金针对全球福利的项目和活动,向发展中国家几个重点领域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全球环境基金关注的主要领域有哪些,为什么这些领域得到了特别的关注。

【点课件】在线测试

请大家根据刚才我们所学,一起来作一下在线测试,在做之前大家可以点击浏览一下本节课的知识纲要,或者浏览一下本节课提供给大家地教学资源。复习一下所学的知识。

【点课件】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你所了解的福州市环境问题有哪些?针对这些问题,你觉得应如何去解决?我们应如何去协调福州人地关系,解决环境问题呢? (迅速浏览你所需要的资源,并进入讨论区,表达你的观点。) 可浏览的资源有:

1.“教学资源”栏目中的文字和视频资料。

2.“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视频。

3.福建水土保持视频。

4.中国水土保持视频。

【学生讨论留言,教师引导】

学生提出了很多的治理方法,及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了实际生活中,其中有一组学生想到要用垃圾回收船来治理福州内河污染的问题,并当场画出示意图。

【点击课件,观看视频,小结】可爱的福州

福州是我们可爱的家乡,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让我们一起去努力,建设福州的美好明天。

【课后思考】

1.活动安排

写一篇小论文,阐述你对“全球合作解决环境问题”的看法。

2.知识整理

从对人地关系的分析认识到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密切,如果人地关系不能协调发展就会出现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两个方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由于经济结构、产业政策和环境政策不同,出现了各地区的环境问题差异,如乡村与城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同时有些环境问题是具有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的全球化趋势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解决这类问题需要全球的通力合作与共同努力。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dilijiaoan/25991.html

  • 【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节】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人教新课标)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从容说课基于前两节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地球的宇宙环境,本节开始让学生立足地球本身,探讨地球的运动。鉴于教材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内容前后列放,可用列表比较的方式板书,从定义、方向、速度、周期等几个方面分别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特征。学生在初中曾学过一些地球运动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可让...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城市交通运输系统】7.4城市交通运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 了解城市交通运输的主要特点;2 了解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采取的相应措施。过程与方法1 学会分析城市道路规划的基本原则。2 能够剖析城市交通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够提出可行性的对策。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评价道路合理性的正确观念和环境保护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1 不同类型的城...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政治必修二第五单元第一框]必修一第五单元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1课时●从容说课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而差异性才是绝对的。地球表面不可能找到两个完全相同的地区,只有相似的地区。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可以是地域性的,也可以是全球性的。教材主要剖析了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向上的变化。其中从赤道到...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学生能说明生物循环和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学会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功能。能从地...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气旋】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一、教学内容分析“气旋与反气旋”是大气中最常见的运动形式,也是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天气系统,这部分内容是本节,以至全单元的重点和难点。本课只是给学生一些“入门”的基础知识,并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使学生理解大气运动的主要形式──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气流特征和天气特点,掌握简易...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举例说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协调、平衡构成一个整体,某个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各要素之间的不协调或不平衡。  2 使学生明确陆地环境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不同地区分布着不同的自然带,学生应掌握自然带分布的规律及...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西亚和北非的地理位置_西亚和北非“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教学重点】1 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 自然环境的特征  【教学难点】1 教材中指出的重要地名及其位置的记忆        2 西亚北非热带沙漠广布的原因  【教学用具】西亚北非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课件)阿拉伯民族服饰图、石油产区景观图、撒哈拉沙漠景观图  (提...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海南省交通运输网_7.2交通运输网中的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 了解铁路的作用以及铁路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2 了解不同等级公路和航道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辩证的观点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1 结合实例能够分析交通运输网中的线的区位因素;2 京九铁路线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3 公路选线的因素和原则...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第七单元上册英语单词】第七单元 7.4 城市交通运输

    【教学目标】1 城市交通运输的主要特点2 影响城市交通运输网形成的因素3 城市道路网规划的基本原则4 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改善城市交通环境的措施【重点难点】重点:1 城市交通运输主要特点形成原因2 如何改善城市交通环境难点:1 分析不同城市道路网络格局的合理性2 分析城市布局对城市交通运输的影...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大气的受热过程导入|第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备课教案

    学习目标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根本热源:①__________。2.地球大气接收与转化太阳辐射能的环节:太阳辐射穿过②________―→太阳辐射到达地表―→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同时把热量传给③______。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1.不同层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