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四单元第二篇课文翻译】必修一第四单元第二节山岳的形成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教案 2015-01-1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地理教案】

 山岳的形成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褶皱的概念和基本形态,掌握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理解褶皱山的概念。        2.了解断层的概念,掌握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断块山的概念。        3.了解火山的形成过程,掌握火山的组成。        4.理解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1.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        2.通过读图分析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分析各种山地的成因,培养读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解释地形的形成原因,使学生认识到地壳的变迁是有规律可寻的、是可以被认识的。 【教学重点】        1.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理解褶皱山的概念。        2.掌握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断块山的概念。        3.火山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1.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        2.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 【教具准备】 背斜向斜比较、断层等投影片、火山构造动画素材等多媒体素材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一定见过和听说过许多山脉,如我国的五岳、四大佛教名山等,不知大家是否注意过这样一个问题:这些山脉的形成原因是什么?他们的形成原因是否一直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问题。 【板书】第二节   山岳的形成

【介绍】山岳又称山地,是陆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陆地的骨架。山岳有多种类型,如褶皱山、断块山、火山等,它们的形成和发展都与内力作用有关。

【板书】一、褶皱山、断块山、火山

【引导】什么叫褶皱、断层呢? (教师在讲课时可利用随手教具——书本、纸张进行演示,并强调岩层的受力方向) 【讲解】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我们下面先来了解一下褶皱山的有关知识。 【板书】1、褶皱山 ①概念:岩层弯曲变形(连续性变形) 【指导读书】褶皱的基本形态表现为两种,即背斜和向斜。什么是背斜、向斜呢? (教师在黑板上用板笔绘出背斜和向斜的形态图,并标出受力方向)

【板书】②形态:背斜和向斜

        ③褶皱形成过程:

【提问】同学们仔细观察,背斜和向斜从外部形态上看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回答】从外部形态看,背斜的岩层一般是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层一般是向下弯曲的。 【教师讲解】在地貌上,背斜常成为山岭,而向斜常形成谷地或盆地。但这只是一般情况,还有特殊情况。 (教师用黑板擦把背斜上部擦去一部分,把向斜上部用粉笔添绘上一部分,变成“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形态。) 【引导】大家请看!有的时候恰恰相反,背斜由山岭变成于谷地,而向斜由谷地变成了山岭,这是怎么回事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解】这是受到外力作用的结果。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作用,岩性比较疏松,若裸露在地表很容易受到风力、流水等外力因素的侵蚀,所以就有可能变成谷地;而向斜槽部因受到挤压力作用,岩性比较坚硬不容易被外力侵蚀,反而成为山岭。所以我们在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它的一般性,也要注意到它的特殊性。 1234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这种现象叫地形倒置,在山区、矿山等地带是可以看到的。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从形态上来判断背斜或向斜。背斜顶部被侵蚀后,下面的岩层裸露出来,所以从岩层的新老关系看,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无论岩层怎样变形,依据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背斜或向斜,都是可靠的。

【板书】④正地形(“背斜成山、向斜成谷”)与逆地形(“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⑤背斜与向斜的比较: 【出示投影片】背斜和向斜同学们弄清楚了吗?下面我们通过这一表格再来比较一下。背斜向斜比较表。     背      斜     向       斜

一般形态   岩层    向上拱起               岩层             向下弯曲

注意点 对于复杂的褶皱仅从形态上区分是不科学的。    如:                          地面                   或 岩层新老关系(主要依据)        岩层   中间老,两侧新。        岩层   中间新,两侧老。  常见地形       山 岭      谷  地    倒 置  地 形 (差别侵蚀)  成  因 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物质易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部受到挤压,物质更加坚实,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图  示 背 斜 成 谷                 向         斜                 成                 山 【说明】由背斜或向斜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统称为褶皱山。褶皱山的规模有大有小。大规模的褶皱山系可以绵延数千千米,如纵贯南北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以及横贯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等。小规模的褶皱山只有几十米。 【转折过渡】书页纸张很柔软,受力发生了弯曲变形——褶皱,岩层可塑性差,如果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了岩石的强度,岩层会怎样?(岩层会断裂错开)用吹塑纸教具在黑板上演示:断层、阶梯状断层、地垒、地堑。 【板书】2、断层山──岩层变位(不连续的变形)(注意与褶皱比较) (教师在黑板上用粉笔绘出断层示意图) 1234
【教师讲解】从断层两侧岩块的相对移动方向(可能一侧上升或一侧下沉)可看出,相对上升的岩块,在地貌上常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如我国的东岳泰山、西岳华山、江西庐山等名山,都属于上升的岩块;另一侧相对下沉的岩块,则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我国陕西南部的渭河平原、山西中部的汾河谷地。 断层在山区是经常可以看到的,常常表现为悬崖、陡壁、峡谷等。在断层构造地带,由于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常常发育成沟谷、河流。 由断层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统称为断块山地,简称断块山。断块山是地壳运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分布十分广泛的地貌形态。它的规模大小不等,大的断块山可以延伸数千米,如我国的华山(图4.12)等,小的只有几十米。 【出示投影片】

断   层

成因 岩石受力破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相对错动、位移(即发生错位)的断裂构造叫断层。

形 断层面—陡崖 断层线—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成沟谷、泉、或湖泊 上升的岩块形成块状山或高地 下沉的岩块常形成谷地

示 【板书】

断   层

成因

地形

图示 【转折过渡】除了以上所说的褶皱山和断层山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类型的山脉呢?试举一例说明。 【学生思考后回答】有,如富士山属于火山。 【教师总结】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还有火山,那么火山是如何形成的呢?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下一个问题。 【板书】3、火山 【指导读书】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81思考:     ①玄武岩高原和火山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②火山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③火山的规模是否相同? 【学生回答】     ①联系:玄武岩高原和火山都是由于处于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有时候会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出地表而形成的。   区别:玄武岩高原是岩浆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往往比较宽广。如哥伦比亚高原。 火山是岩浆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如我国长白山的主峰。     ②火山由火山口和火山锥两部分组成。     ③火山的规模大小不一,大火山的相对高度可达4 000~5 000米,火山口直径为数百米;小火山的相对高度不及100米。 【板书】(在学生回答时教师板书相应内容)        ①玄武岩高原和火山联系与区别        ②组成:火山口和火山锥        ③规模:大小不一

【教师讲解】我们虽然了解了火山的构造是由火山口和火山锥组成,你是否真正理解呢?下面我们对其作具体讲解。

【投影幻灯或播放火山构造形成动画】

【教师补充讲解】

火山口是地下岩浆上涌喷出地表的出口。没有破坏的火山口是一个中央低凹的封闭洼地,有时候会积水形成湖泊,如我国的长白山天池。破坏后的火山口呈半封闭状态。 火山锥是由火山碎屑物质和喷涌出来的岩浆在流动过程中堆积而成的锥形体。它一般由多次火山喷发形成,上部坡度较大,下部坡度较缓。

【转折过渡】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已经基本了解了山岳的各种类型及其形成原因,那么山岳对人类有什么影响呢?我们这节课主要从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来说明。 1234

【板书】二、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指导读书】阅读教材p82思考:       

1.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一般情况下,山岳地区的交通运输线主要以什么方式为主,为什么?       

3.山岳地区的交通运输线路的选取原则?为了达到线路的技术要求,在山岳地区修建公路和铁路应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       

1.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和延伸方向影响较大       

 2.一般情况下,山岳地区的交通运输线主要以公路为主,而后才是铁路。 因为在山岳地区修建交通运输干线,不仅成本高,难度也比较大。为了降低修建成本和难度,在山岳地区,人们通常优先建造成本较低、难度较小的公路,其次才是铁路。       

3.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为了达到线路的技术要求,在山岳地区修建公路和铁路往往需要迂回前进。

【课堂小结】略。

【思考题】

       1.在断层处修建水库,大型工厂行不行?(不行,容易滑坡)        2.北京地址平面图上,从古到今,为什么总是缺一个西北角?        (北京城从建城以来,西北角的建筑物屡建屡塌,经调查,这段城墙可能是在一个活动的短裂带上,由于地壳变形,在断层上面的建筑物自然要受到影响,缓慢地拉开,结果不是发生位移,就是断裂倾倒,所以北京西北角总是补不起来。) 【课后作业】教材p82活动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山岳的形成

一、褶皱山、断块山、火山        1.褶皱山        ①概念:岩层弯曲变形(连续性变形)

       ②形态:背斜和向斜

       ③褶皱形成过程:

       ④正地形(“背斜成山、向斜成谷”)与逆地形(“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⑤背斜与向斜的比较:        2.断层山──岩层变位(不连续的变形)(注意与褶皱比较)

断   层

成因

地形

图示        3.火山        ①玄武岩高原和火山联系与区别        ②组成:火山口和火山锥        ③规模:大小不一 二、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dilijiaoan/25994.html

  • 【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节】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人教新课标)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从容说课基于前两节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地球的宇宙环境,本节开始让学生立足地球本身,探讨地球的运动。鉴于教材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内容前后列放,可用列表比较的方式板书,从定义、方向、速度、周期等几个方面分别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特征。学生在初中曾学过一些地球运动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可让...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城市交通运输系统】7.4城市交通运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 了解城市交通运输的主要特点;2 了解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采取的相应措施。过程与方法1 学会分析城市道路规划的基本原则。2 能够剖析城市交通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够提出可行性的对策。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评价道路合理性的正确观念和环境保护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1 不同类型的城...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政治必修二第五单元第一框]必修一第五单元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1课时●从容说课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而差异性才是绝对的。地球表面不可能找到两个完全相同的地区,只有相似的地区。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可以是地域性的,也可以是全球性的。教材主要剖析了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向上的变化。其中从赤道到...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学生能说明生物循环和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学会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功能。能从地...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气旋】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一、教学内容分析“气旋与反气旋”是大气中最常见的运动形式,也是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天气系统,这部分内容是本节,以至全单元的重点和难点。本课只是给学生一些“入门”的基础知识,并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使学生理解大气运动的主要形式──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气流特征和天气特点,掌握简易...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举例说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协调、平衡构成一个整体,某个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各要素之间的不协调或不平衡。  2 使学生明确陆地环境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不同地区分布着不同的自然带,学生应掌握自然带分布的规律及...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西亚和北非的地理位置_西亚和北非“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教学重点】1 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 自然环境的特征  【教学难点】1 教材中指出的重要地名及其位置的记忆        2 西亚北非热带沙漠广布的原因  【教学用具】西亚北非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课件)阿拉伯民族服饰图、石油产区景观图、撒哈拉沙漠景观图  (提...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海南省交通运输网_7.2交通运输网中的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 了解铁路的作用以及铁路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2 了解不同等级公路和航道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辩证的观点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1 结合实例能够分析交通运输网中的线的区位因素;2 京九铁路线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3 公路选线的因素和原则...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第七单元上册英语单词】第七单元 7.4 城市交通运输

    【教学目标】1 城市交通运输的主要特点2 影响城市交通运输网形成的因素3 城市道路网规划的基本原则4 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改善城市交通环境的措施【重点难点】重点:1 城市交通运输主要特点形成原因2 如何改善城市交通环境难点:1 分析不同城市道路网络格局的合理性2 分析城市布局对城市交通运输的影...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大气的受热过程导入|第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备课教案

    学习目标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根本热源:①__________。2.地球大气接收与转化太阳辐射能的环节:太阳辐射穿过②________―→太阳辐射到达地表―→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同时把热量传给③______。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1.不同层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